A. 有沒有適合老人家去的旅遊地
當然有。專門有這個推薦:國內十大適合老人旅遊景點。
一、海南三亞
三亞市位於海南島最南端,是中國最南部的濱海旅遊城市。地處熱帶地區,是海南甚至也可以說是中國最美麗的旅遊勝地。小編知道會有一些老人經常趕往三亞去度假,尤其是在冬天,原因主要有下面兩點:一是三亞在冬天的時候溫度仍然比較高,三亞地處熱帶,所以冬季的氣溫也較高,這就對北方的一些老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北方寒冷的冬天經常會引起老人一些包括風濕的疾病的復發,所以在三亞過冬就可以免受這種痛苦。第二點就是因為三亞的空氣條件特別好。海南島主要靠旅遊業發展,所以基本沒有重工業等,海南島整體的空氣質量就特別的高,特別適合老年人生活。
二、廣西北海
北海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3攝氏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特別是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出內地50-100倍,在全國空氣質量監測中居全國第一,是老人康復、療養的最佳選擇。
三、廈門鼓浪嶼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島、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襯,僑鄉風情、閩台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融為一體,四季如春的氣候更為海的魅力錦上添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可以說這里是全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帶著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來廈門,在鼓浪嶼上度過一個悠閑享受的下午,呼吸這里清新的空氣,身心都可以得到放鬆。
四、山東青島
青島素有「東方瑞士」、「東方夏威夷」之美譽。名揚天下的青島主要是依賴和得益於風景美麗的海濱風景區,凡是來青島旅遊觀光的中外人士,有誰不為青島海濱的美麗景色所感染和陶醉。帶上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游泳趕海,曬日光浴,或者去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看看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的一些展品,都不失為一種舒適的休閑度假方式。
五、成都青城山
青城山-都江堰景區2007年被評為「中國老年人最喜愛的著名旅遊目的地」。青城山空氣清新、綠樹成陰,非常適合老年人前往遊玩。這里還有老年精修養生節,青城山武館有規模龐大的青城老人長生及太極養生拳表演。在自然、文化氣息中讓思想、精神得到恢復,老年朋友可以體驗深厚的道教文化、養生文化。
六、桂林大圩古鎮
桂林清秀的山水,最適合長者回歸大自然和放鬆身心;結伴遊覽已有千年歷史的大圩古鎮,欣賞清代徽派建築風格的青磚、青瓦樓房,在青石板路大街上漫步,懷舊風十足,很適合知性長者;桂林的農家美食和清新空氣,對久居都市的長者都有著巨大吸引力。
大圩古鎮位於灕江東岸,與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齊稱為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一條石板路從鎮上的老街穿過,路兩邊保存著許多明清磚木結構的老房子,石頭台階旁卻叢生著金燦燦的油菜花,點綴出一縷靈動的春意。
石塊砌起的石拱橋——萬壽橋,是長者必去之地,始建於明代,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橋的西面是灕江,所以這里也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站在橋上欣賞灕江美景,一邊可以享受遠方小鎮的濃濃古意。
七、湖南鳳凰
老年人的腿腳不如年輕人利索,不應該大量的消耗體力活動,應走休閑度假的方式是最適宜的,而鳳凰古城主要是玩水、游故居、園林居多,避免了攀登之勞。一來可以去看看古舊錯落的吊腳樓,老城牆腳下的旋轉水車,清清淙淙的沱江水,二來可以拿著五彩繽紛的許願燈,去沱江去放許願燈,代替家人給全家祈福平安。
八、雲南
雲南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這里全年都是旅遊的好時節。昆明、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都是不錯的去處。在麗江品納西風情,或去看元陽梯田的壯麗,彩雲之南,也許就是世外桃源。在這里和父輩們一起享受慢時光,或者去大昭寺曬曬太陽,都會是非常難忘的旅遊經歷。
九、北京
不是每個人在有生之年都能來到北京,北京不僅是兒時小學課本上的「天安門」,更是父輩們精神上最牽掛和嚮往的地方。北京,給那個時代的人心裡烙下了最特殊的印記。去北京天安門看望毛主席,去故宮領略浩盪的皇家氣派,如果父輩們腿腳好的,還可以帶著他們一起爬爬長城,有生之年做回好漢。和父輩們一起游北京,這份經歷將會讓他們感動和難忘。
十、西安
如果父輩們屬於對歷史文化十分感興趣的知性派,可以帶他們游覽西安。西安是一座兼具現代感和歷史感的城市,它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歷史悠久,文化積淀非常厚重。西安周圍有120多座帝王陵墓圍繞,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為最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跡;古城牆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城牆遺址。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兵馬俑、古城牆帶你走進擁有千年歷史的帝王都。
攜老游注意事項
老年人安排出遊行程時,要特別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旅遊目的地以及旅遊方式,並注意行程安排。據了解,目前旅行社一般都會針對老年人推出長者團,每年在重陽節前後會有大量這樣的線路推出,這類團隊是根據老年人的實際狀況度身定做的,適合50歲以上的老年人參加,一般行程設計比較輕松,體力消耗不大,有的會配備專業醫護人員隨行。
B. 重陽節分大小學會哪些可以過一個地道的重陽節
一、重陽分大小,各處有別名
重陽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時在陰歷九月九日。按照中國古代關於數字的二元分類,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月九日的月份和日期都為陽數,所以稱為「重陽」,也稱「重九」。由於登高、賞菊、插茱萸是重要的習俗活動,因此在一些地方還有「登高節」、「菊花會」或「茱萸節」的別稱。如山西虞鄉、榮河一帶,就俗號重陽節為登高節。人們結群游山,飲酒賞菊,以為樂事。又如在福建霞浦,城鄉各界人士登近地最高處之僧寺道院,或各山上之名勝處,作茱萸會。陝西安塞在這天家家食新,謂之「過重陽」。
不過,重陽節並不全在九月九日過,如江蘇邗江,以初一日為小重陽,初九日為大重
重陽登高
在江西萍鄉一帶,縣城居民登高,多登城南迎風嶺,其時,有鳴爆者,有從嶺上拋擲柑橙的,聽兒童獲取以為歡笑;在湖北荊州,人們飲菊酒、插茱萸以辟惡;在貴州玉屏,是日摘茱萸,以辟惡氛;在福建上杭,人們則插茱萸於戶間。除登高、插茱萸,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賞菊遂成為北方和南方都非常流行的節俗活動。
C. 重陽節又名
重陽節的別名: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敬老節、九九重陽等。
老年節,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設立老年節,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民間民俗: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九皇會
古時在中國廣東、江蘇、浙江、雲南等地,均於農歷九月一日至九日連續九天盛行禮斗之俗,謂之九皇會。九皇會源於對星斗崇拜。老話講:「重陽九皇會,北斗延壽辰」。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構成。
《玉匣記》說: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齋戒,此日勝常日,有無量功德。九皇信仰的影響很大,這種崇拜在民間逐漸演變為禮斗之俗。據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載:廣東地區於九月九日,多建九皇會以禮斗。在雲南,禮斗已為滇俗,九月朔至九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