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孩子從小培養尊重大人,尊重老人的習慣形成,包括語言,行為。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做榜樣,這樣就會有好的習慣形成
B. 怎樣培養孩子成為孝順的人
自己要做到讓孩子打心眼裡佩服你,尊敬你,崇拜你,以你為榮,以你為偶像
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很難讓孩子不叛逆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
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
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
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
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
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改命最快:
第一,勤放生改命最快,古今高僧提倡.
第二,孝敬父母.要懺悔過去對父母的不孝,多孝敬父母.
第三,不能邪淫懺悔過去的邪淫惡行.
第四,信受佛法常讀佛經念佛菩薩名號
第五,常行布施,尤其是布施無依無靠或急需救命的人.
第六,廣行善事,勸人行善,言語勸網上發帖或印善書佛經
畢竟《了凡四訓》是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真人真事
——《白話佛法》
如果您的命運不花一分錢而開始改變了(一定會)
若將以上信息和善書發送至萬人(也告訴他人發送萬人),命運徹底變好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功德最大
不花錢,利人利己,何妨一試?
C. 如何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德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內少表現,常常可以看容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優慮.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
D. 怎樣培養孩子有孝心(一)
現在孩子往往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卻對孩子很有「孝心」。父母對孩子傾注了滿腔的熱情,父母對孩子的愛「無可挑剔」,而孩子對父母的愛卻彷彿都從人間蒸發了。這主要是教育失誤的結果,而不是孩子的原因。 在培養孩子從小擁有一顆孝心方面,北京的周永琴女士是成功的,無愧於「全國十佳母親」的光榮稱號。 周永琴的兒子小的時候,北京的橘子挺貴。他們一家三口都愛吃橘子,但周永琴買橘子與眾不同,總是按三的倍數買,吃的時候由兒子分,每人一個。可是就剩下最後三個橘子的時候,兒子拿著橘子沒送過來,而是用眼睛看著父母,意思是就剩3個了,你們倆還吃啊?母親給父親使眼色,吃! 後來周永琴說,她吃這個橘子的時候,一點兒味道都沒有。但是她覺得自己做得對,她要讓孩子從小心中有別人。我完全贊成她的做法,如今的孩子缺的不是兩個橘子,缺的是心中有別人。兒童長大的過程是由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什麼是社會化?當孩子心中有了別人,他的社會化就開始了。當孩子能夠處理你我他之間的關系,他的社會化就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了。 後來這個分橘子的孩子長大了,考上了北京大學。親戚朋友很高興,給了他500塊的祝賀錢。讓周永琴沒想到的是,春節回家,兒子把這些錢裝了個紅包,孝敬了奶奶。 這個孩子有如此孝心,與父母培養的習慣分不開。在他家裡,只要做好吃的,媽媽都讓兒子先給姥姥、姥爺送一份。每月給爺爺、奶奶匯款,媽媽都是讓兒子去郵局寄。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他的天性一樣自然。正是持之以恆的培養使愛的種子在孩子心裡紮下了根,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要呵護和培養一個孩子的愛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蘇霍姆林斯基當校長的時候,學校的花園里開出了一朵極大的玫瑰花。一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花園里散步時,發現一個4歲的小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正拿在手裡快活地往外走。蘇霍姆林斯基根本沒有去批評小女孩,而是蹲下身子,親切地問道:「孩子,摘這朵花是送給誰呢?能告訴我嗎?」小女孩有點羞怯地說:「我奶奶病得很重,我每天都陪著她說話。我告訴她校園里有一朵非常大的玫瑰花,奶奶就是不相信,我現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看過了我就把它送回來。」 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譬如這個小女孩,她摘下玫瑰花的確是個錯誤,但這個錯誤與她的年幼無知有關,她以為摘一朵花就像借一樣東西,用過了還回來就行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但看到了這個小女孩的錯誤,更看到了這個錯誤背後的愛心。教育者的責任當然包括發「錯」,但首要的責任是把「對」找出來,並用「對」來消化和引導「錯」。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培養孩子的愛心遠比對他們錯誤無情地指責重要啊!」 孝心,作為傳統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溫馨幸福。有人調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間一代孝敬長輩,孩子就會懂得孝敬父母、祖輩,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呈現一種和樂融融的氣氛,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 孩子真正培養起孝心,對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真孝敬長輩,就應該聽從長輩的教誨,不應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應講道理;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真孝敬長輩,就應該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生病時,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真孝敬長輩,就應該在離家外出時,自己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時間較長,應及時向父母匯報情況……總之,真正的孝心要體現在言行上。 培養孩子的孝心,必須從小抓起。第一是要明理。 第二是給機會。 第三是父母要做出好樣子。 第四是父母要在關心孩子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孝心。 孝心是充滿愛心的倫理行為,應該重視以情育情。當然,家長的關心、愛心要適度、適時。 孝心是從封建時代傳下來的,舊時代講孝心有一些糟粕內容,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是應該批判的。
E. 家長平時怎麼培養孩子的孝心
有粉絲媽媽跟優媽反映了關於「孝敬」的問題:孩子都上初三了,吃完飯把碗筷一撂,就坐沙發上看電視去了。爸爸媽媽忙著做家務,孩子不僅不幫忙,還嫌擋了他的視線。真擔心長大了是個不孝的孩子!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每位父母辛苦一生的最大回報。然而,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其實質是孩子是否有關心他人、感恩之心的品德。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習慣,孩子長大後才能夠有關心同學、同事,為他人著想的品德,才能成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因此,千萬不可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孝行」的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呢?
建立和諧的長幼家庭關系
這並不是封建社會的「長幼有別」的意思,是指父母要尊敬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孩子更要尊敬長輩,聽父母的話,理解父母的辛苦。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個「小太陽」,大人都要圍著孩子轉,試想一下,把孩子培養成了「小皇帝」又何談讓孩子孝敬父母呢?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自己與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關系,不可長幼顛倒,亂了次序。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只有從小讓孩子做家務,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只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孩子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他才能心懷感恩的去關心父母,長大後才會為家庭分擔責任。
周末時,讓孩子拖拖地,他才知道拖地有多累;讓孩子幫忙洗菜,他才知道做飯原來這么復雜;平時要教育孩子主動關心家人,問候老人的身體健康;當家人要出門的時候,孩子還提醒家人多穿衣,注意天氣變化等。
用親情故事感染孩子
可以給孩子講講「二十四孝」,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孝行故事都可以經常讀給孩子聽,比如《子路借米》、《黃香溫席》、《駱駝媽媽的故事》等。
或者用一些關於孝心得名言來激勵孩子:
長幼有序。——孟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父母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些家長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和老人們的關系非常不好,這給孩子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父母不能只顧自己的小家庭,而忘了家中年邁的老人,如果因為工作關系不能照顧老人,那麼也要經常關心老人,並帶孩子去看望老人,為老人做做家務、聊聊天。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慢慢地養成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F.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父母
首先在孩子的頭腦里,是沒有孝順父母這個標准稱呼的,這個標簽是家長貼上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孝順自己父母,孩子自會有樣學樣,模仿所謂「孝順父母」的行為
G.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孝順父母的好習慣
尊重長者抄,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現,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優慮.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系.
第二,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第三,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