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養子沒有辦領養證,長大後有孝敬父母的義務不
這種情況,是沒有法律保障的。也就是說,從法律角度,他沒有孝敬父母的義務。這方面,你可以看看孝子心
㈡ 致陳志武的一封信作文
陳志武教授給女兒的一封信
陳志武 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陳曉、陳笛:
今年你們分別是15、13歲了,過幾年就要離開我和你媽媽,去上大學、獨立生活。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寫信,你們不一定看得懂,但寫下來,等你們的中文更好些後,或許還可再看。在此之際,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媽媽的想法、願望。
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和指望,長大後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准。我們當然會希望你們總在身邊,所有的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們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們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一般的中國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後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們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媽媽已經買好退休基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甚至也買好長期護理保險,這種保險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老了不能動、需要他人長期護理,那麼,保險公司可以支付這種護理費用。等我們老了,我們要麼僱人照顧,要麼就去養老院。總之,我們會在經濟上做好各種安排,等年長後不用你們「孝敬」回報,不會讓我們成為你們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們,太在乎我們會成為你們的負擔,我們真的不願成為你們未來職業追求、生活追求的負擔,你們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們長大後選擇職業、選擇男友的自由。
這是什麼意思呢?設想一下,假如我和媽媽沒有自己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而是將來完全靠你們養老的話,我們今天會讓你們隨便選擇專業與職業、選擇男朋友嗎?不會的!因為那樣的話,你們未來的收入、未來的丈夫不只是決定你們未來的生活,也包括決定我們年老時的生活收入,你們未來收入的一份是我們的,也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產權,你們就是我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投資,那樣的話,我們能讓你們選擇學那些沒有收入的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專業嗎? 能讓你們去找那些沒有出息、未來不會賺錢的男生做男朋友並進一步為丈夫嗎?那樣的話,不管你們多愛某個男孩,只要他未來的收入不會高、看起來也不會孝順,怎麼樣也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退休養老變成個大問號的!
所以,不只是我們已想法買好養老金、保險等,而且,等你們長大成家後,也應該為自己買好養老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之後,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
為什麼非得通過金融產品實現自己一輩子的經濟自立、不能通過「養子防老」呢?為什麼不能強迫子女「孝順」、回報父母呢?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們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應該超越利益訴求!我想說的是,在自己選擇懷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熱愛人之情才要懷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歡子女,但出於養老需要而生孩子,那麼,你真的對不起還沒出生的子女,因為在他們還沒出生之前,就被你賦予了終生的包袱,沒出生前你的孩子就無選擇地擔當了眾多責任,這樣做對後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 當然,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的傳統社會里,為了生存,「養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是,到了金融市場已很發達的今天,還要靠「養子防老」,那就過於自私、過於對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說,小孩長大後不應該照顧父母、關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後代自己的選擇了,他們對父母的愛護、甚至撫養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選擇,但不應該是一種無選擇權的責任義務。中國儒家強調的「孝順」是一種強加的義務,這種義務淹沒子女的自由選擇權。這種強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驅動而至。
當然,我要強調,如果你們是出於愛小孩、出於對人情的熱衷,那麼,在有了小孩之後,你們就必須為這種愛的選擇付出代價,也就是說,你們必須對養育小孩、供他們上學有完全的責任,你們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讓他們長大之後成為他們自己的人,享有不屬於你們的獨立人格,更不是你們的產權,他們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之所以我們要強調這些,是因為如果你們不想承擔這種責任義務,你們完全可以選擇不生小孩,並同時利用金融市場安排好自己的未來養老等。這種選擇權和責任的匹配,對你們公平,對沒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興地說,我和媽媽對你們沒有壓力,平時要你們好好學習、要進取向上,不是因為我們有所求,而是完全從你們自己今後的幸福著想,因為我們愛你們,你們生活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說實在話,我們今後不需要你們的任何經濟支持,也不會拿你們未來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們的專業選擇、職業追求、生活道路,我們會盡我們的判斷給你們參謀,但是,這些參謀判斷完全是基於對你們的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基於我們的利益,因為我們對你們只有愛護,沒有我們自己的利益訴求。
希望你們今後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過養子來防老,而是給孩子以自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你們的爸爸。
㈢ 怎樣看待「養兒防老」的問題
註:這是一封早已寫好的信,曬出來供大家思考
--------------- 給兒子的信:主題「養子防老」不道德、美好生活靠自己!
兒子:
今年你已經15周歲了,很快就要離開我和你媽媽,去上高中獨立生活。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 ….. 我知道,今天我寫這個信,你一定不會看得到,也不一定看得懂,但寫下來,等你長大些後,或許還可再看。在此之際,我還是想和你交流一些我的想法、願望(我或許能與你媽媽的想法、看法有很多切入點)。
首先,我要說,你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和指望,長大後你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准。我們當然會希望你總在身邊,所有的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一般的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後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媽媽等年老後不用你「孝敬」回報,不會讓我們成為你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太在乎我們會成為你的負擔,我們真的不願成為你未來職業追求、生活追求的負擔,你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長大後選擇職業、選擇女友的自由。
這是什麼意思呢?設想一下,假如我和媽媽沒有自己的生活養老和醫療保障,而是將來完全靠你們養老,我們以後會讓你隨便選擇專業與職業、選擇朋友的嗎?那你們未來收入的一份是我們的,也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產權,你們就是我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投資,那樣的話,我們能讓你們選擇學那些沒有收入的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專業嗎? 能讓你們去找那些沒有出息、未來不會過日子的女生做女朋友並進一步為妻子嗎?那樣的話,不管你多愛某個女孩,只要她未來的前景不很好、看起來也不會孝順,怎麼樣也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退休養老變成個大問號的!你想,這樣行嗎?
所以,不只是我們處理好養老問題,而且,等你們長大成家後,也應該為自己處理好養老問題,之後,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試想:做到這一步,你經常忘東忘西、做事拖拖拉拉,沒有足夠的好壞判斷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怎麼行?!
為什麼非得通過實現自己一輩子的經濟自立、不能通過「養子防老」呢?為什麼不能強迫子女「孝順」、回報父母呢?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驅動的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應該超越利益所求!我想說的是,在自己選擇生養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有熱愛小孩、熱愛生命之情才要生育子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歡子女,但出於養老需要而生孩子,那麼,你真的對不起還沒出生的子女!!!因為在他們還沒出生之前,就被你賦予了終生的包袱,沒出生前你的孩子就無選擇地擔當了眾多責任,這樣做對後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當然,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的傳統社會里,為了生存,「養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是,到了金融市場已很發達的今天,還要靠「養子防老」,那就過於自私、過於對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說,小孩長大後不應該照顧父母、關照看望父母呢?絕對不是!當然我有生之年還得尊重我父母的傳統觀念,但從你這一輩開始,那就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了,你對父母的愛護、甚至贍養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選擇,但不應該是一種無選擇權的責任義務。我認為,中國儒家強調的「孝順」是一種強加的義務,這種義務淹沒了子女的自由選擇權,這都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驅動而至。這種強制性害了多少有心無力的子女!我不願意再從你這里延續下去!!!
當然,我要強調,如果你是出於愛小孩、出於對家庭的負責,那麼,在有了小孩之後,你就必須為這種愛的選擇付出足夠的代價,也就是說,你必須對養育小孩、供他上學有完全的責任,你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讓他長大之後成為他自己的人,享有不屬於你的獨立人格,更不是你的產權,他是屬於他自己的人。之所以我要強調這些,是因為如果你不想承擔這種責任義務,你完全可以選擇不要小孩,並同時想盡千方百計安排好自己的未來養老等。這種選擇權和責任的匹配,對你們公平,對沒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負責地說,我和你媽媽對你絕對不會施以過多的壓力,平時要你好好學習、要進取向上、厲行節儉,不是因為我有所求、我有所好,而是完全從你自己今後的生活是否幸福著想,因為我們愛你,你生活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說實在話,我們今後不需要你的任何經濟支持,也不會拿你未來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今後的所有選擇、職業追求、生活道路,我們會盡我們的判斷給你參謀,但是,這些參謀判斷完全是基於對你的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基於我們的利益,因為我們對你只有愛護,沒有我們自己的利益所求。
希望你今後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過養子來防老,而是給孩子以自由,這就是我們對你最大的期望和願望。這更是對你施加的一種壓力—對自己的一生奠基負全責!!!
你的爸爸。
2009年3月30日 凌晨 於家中。
朋友們:這樣的想法,你們是否同意?
㈣ 養子長大孝順嗎
你好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應有的責任,也是必須要負的責任!但回是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生育了他答們,培養了他們,就要求他們對我們以後生活負責!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現在不養父母的人很多!或者是因為工作原因,或者是因為.....
.可以說沒有幾個兒子,女兒在父母身天天盡孝順的!但他們會經常打打電話,寄點零花錢也常常惦記著父母!
(當然,也包括我!)有句歌詞很好!"都說養兒為防老,可山高水遠他鄉流!"個個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所以,我們為人父母的,一切順其自然,培養他的同時不要加賦於他一些額外的負擔!
我們應該自己為自己以後的生活鋪好路,現在的人也就一兩個小孩!自己把養老金賺夠!小孩以後長大孝敬我們也好,不孝敬也好,我們都可以生活!
當然我們要孝敬我們的父母,要做好榜樣哦!愛是互相的!
㈤ 不孝的親生子, 孝順的養子 你選哪個
不要溺愛孩子 做父母的 不管子女孝不孝 只要做到慈不慈 做子女的不管父母慈不慈 只管自己孝不孝 這里貼一篇 王鳳儀善人的一篇文章 希望我們共同反思 可以網路搜王鳳儀善人的書籍和文章
王鳳儀善人: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麼也沒有。落生以後,只是赤條條的光凈身,連一根線也沒帶來。父母也不嫌我窮,也不是因為兒對父母很好,確是歡喜之至,對我這樣真誠,毫無貪圖心,可說完全是真的。不料想兒子長大成人,嫌父母窮,沒給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怎麼也能長大成人,沒受著飢餓呢?
懷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臟。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臟,對嗎?
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者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抱在懷中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兒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父母告訴的話,當了耳旁風,說的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吊膽,惟恐傷著兒胎。兒子降生之時,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兒子的生日,俗雲『母難之日』,此之謂也。降生以後,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
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里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父母對待兒女,處處都拿出了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人子若想盡孝,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亦難報父母之恩於萬一,況黃泉路上無老少,老人的壽限,和自己的壽數,難以確定。
老人在世還有幾年?即能盡孝,又能盡幾年?語雲:『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到這里,真令人心酸落淚。既然明白了孝道,當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時盡孝,以補已往不孝之罪。
在父母已去世的,趕快補行孝道,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推行大孝,孝於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孝於萬古,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範,留孝名於青史,遺孝風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圓滿處,便能救國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擴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遠孝。將身化行全球,歐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樂,中國的父母,全得歡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達到孝道圓滿的目的呢。
㈥ 養子養女,子和女一般誰孝順些
哎!都是自己的親骨肉所以說,不要誰好就選誰,男孩和女孩都有各自的優點,男孩淘 女孩比較收斂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論自己的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繼承您的財產,有句話是: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做的不好有可能是家長的疏忽。所以請您考慮考慮!
㈦ 給女兒的一封信陳志武
陳志武教授給女兒的一封信
陳志武 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
陳曉、陳笛:
今年你們分別是15、13歲了,過幾年就要離開我和你媽媽,去上大學、獨立生活。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人生的經歷、幸福、價值 ….. 我知道,今天用中文寫信,你們不一定看得懂,但寫下來,等你們的中文更好些後,或許還可再看。在此之際,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媽媽的想法、願望。
首先,我要說,你們一生幸福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和指望,長大後你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是否讓自己幸福為標准。我們當然會希望你們總在身邊,所有的愛自己子女的父母都會這樣想,只是,你們不要管我們的願望如何,只要你們自己一輩子幸福,我們就開心。一般的中國父母都會跟小孩強調「孝順」、也指望著小孩長大後撫養他們,所謂「養子防老」。許多父母,或說整個中國社會,都以子女是否「孝順」來評判子女的「好壞」。你們千萬不要有這種包袱,我們真的不希望你們這樣想。
說實在的,我和媽媽已經買好退休基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甚至也買好長期護理保險,這種保險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老了不能動、需要他人長期護理,那麼,保險公司可以支付這種護理費用。等我們老了,我們要麼僱人照顧,要麼就去養老院。總之,我們會在經濟上做好各種安排,等年長後不用你們「孝敬」回報,不會讓我們成為你們經濟上的任何負擔。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擔心你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太愛你們,太在乎我們會成為你們的負擔,我們真的不願成為你們未來職業追求、生活追求的負擔,你們的幸福是我們唯一的指望,這包括尊重你們長大後選擇職業、選擇男友的自由。
這是什麼意思呢?設想一下,假如我和媽媽沒有自己的養老和醫療保障,而是將來完全靠你們養老的話,我們今天會讓你們隨便選擇專業與職業、選擇男朋友嗎?不會的!因為那樣的話,你們未來的收入、未來的丈夫不只是決定你們未來的生活,也包括決定我們年老時的生活收入,你們未來收入的一份是我們的,也就是說,你們的一部分就是我們的產權,你們就是我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投資,那樣的話,我們能讓你們選擇學那些沒有收入的歷史、文學、哲學、社會學等專業嗎? 能讓你們去找那些沒有出息、未來不會賺錢的男生做男朋友並進一步為丈夫嗎?那樣的話,不管你們多愛某個男孩,只要他未來的收入不會高、看起來也不會孝順,怎麼樣也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退休養老變成個大問號的!
所以,不只是我們已想法買好養老金、保險等,而且,等你們長大成家後,也應該為自己買好養老金、醫療保險、投資基金,之後,也希望你們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做,要一代一代自己在經濟財力上獨立、自立,維護自己的尊嚴!
為什麼非得通過金融產品實現自己一輩子的經濟自立、不能通過「養子防老」呢?為什麼不能強迫子女「孝順」、回報父母呢?說白了,我不想看到你們把生子養女看成是一種利益需要、把子女當成養老避險的工具,人的價值、人的生命應該超越利益訴求!我想說的是,在自己選擇懷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須問自己:是不是因為熱愛小孩、熱愛生命、熱愛人之情才要懷子育女?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歡子女,但出於養老需要而生孩子,那麼,你真的對不起還沒出生的子女,因為在他們還沒出生之前,就被你賦予了終生的包袱,沒出生前你的孩子就無選擇地擔當了眾多責任,這樣做對後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養子防老」而生子的行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自私!—— 當然,在金融市場出現之前的傳統社會里,為了生存,「養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可是,到了金融市場已很發達的今天,還要靠「養子防老」,那就過於自私、過於對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說,小孩長大後不應該照顧父母、關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後代自己的選擇了,他們對父母的愛護、甚至撫養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選擇,但不應該是一種無選擇權的責任義務。中國儒家強調的「孝順」是一種強加的義務,這種義務淹沒子女的自由選擇權。這種強制是因父母自私的利益驅動而至。
當然,我要強調,如果你們是出於愛小孩、出於對人情的熱衷,那麼,在有了小孩之後,你們就必須為這種愛的選擇付出代價,也就是說,你們必須對養育小孩、供他們上學有完全的責任,你們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成人,讓他們長大之後成為他們自己的人,享有不屬於你們的獨立人格,更不是你們的產權,他們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之所以我們要強調這些,是因為如果你們不想承擔這種責任義務,你們完全可以選擇不生小孩,並同時利用金融市場安排好自己的未來養老等。這種選擇權和責任的匹配,對你們公平,對沒出生的小孩也公平。
我很高興地說,我和媽媽對你們沒有壓力,平時要你們好好學習、要進取向上,不是因為我們有所求,而是完全從你們自己今後的幸福著想,因為我們愛你們,你們生活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說實在話,我們今後不需要你們的任何經濟支持,也不會拿你們未來的成功在朋友面前炫耀。你們的專業選擇、職業追求、生活道路,我們會盡我們的判斷給你們參謀,但是,這些參謀判斷完全是基於對你們的利益的考慮,而不是基於我們的利益,因為我們對你們只有愛護,沒有我們自己的利益訴求。
希望你們今後也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要通過養子來防老,而是給孩子以自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你們的爸爸。
2008年6月1日於耶魯大學。
㈧ 百善孝為先的順口溜
《百善孝為先》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都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麵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寶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扳。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
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閑。
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
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葯物,只買肥兒丸;
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
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飢寒。
(8)養子孝順媽媽擴展閱讀:
1、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2、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3、儒家文化認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歷史中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去美化,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准(孝廉)。
4、道家《莊子·天運》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㈨ 為何百善孝為先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孝,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於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說,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後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說:「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孝是寬容寬容老人總也捨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爛」寬容老人的嘮叨寬容老人的口水和鼻涕孝是報答是母親節的一束康乃馨是父親生日時的一瓶好酒是久病床前的送湯喂葯孝是耐心耐心聽取老人的話耐心向老人解釋做工作耐心說服老人孝是善意的欺騙百餘元的衣服不妨告訴老人只花了幾十元孝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給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
㈩ 關於養子應該孝敬父母的話
中國人自古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何況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喻之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