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關於孝敬父母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重、侍奉和贍養②孝敬父母是古代的
A
B. 孝敬和侍奉雙方的父母怡養天年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孝敬和侍奉雙方的父母怡養天年的翻譯是:Filial C. 順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嗎 正史記載,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於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時生於盛京,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母為孝庄文皇後,在位18年(1643—1661年)。順治七年,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去世,很快十四歲的順治帝開始親政,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於禁宮內,時年二十四歲,遺詔傳位於第三子玄燁,即康熙帝,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然而在民間及野史中記載卻是順治帝出家為僧,那麼順治帝如若出家為何會舍近求遠選擇五台山呢? 順治帝之所以選擇五台山必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傳言董鄂妃去世,順治帝傷心過度精神恍惚,因董鄂妃托夢而選擇五台山。這一說法明顯缺乏依據,很難站得住腳。另一方面就要從五台山的歷史說開了,遠在東漢永平年間佛教傳入我國時,有兩位從印度來的和尚,雲游中國後,看中了這座山,便上書皇帝,說釋迦牟尼在經書上說,文殊菩薩的道場原來就在中國的五台山。於是皇帝便恩准在此修廟,從此歷代香火相傳,極盛時廟宇竟達三百多處,地方誌上有此記載。五台山佛史悠久,且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更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佛家的地位無比尊崇;順治出家本為避世離開北京實屬常情,而出家之前貴為九五之尊,選擇五台山這一佛教聖地也便符合自己的身份了。 D. 孝順父母成語
一、老萊娛親 [ lǎo lái yú qīn ] E.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出自《韓詩外傳》卷九, 春秋時孔子偕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游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5)孝敬侍奉擴展閱讀:《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駔,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參考資料:網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F. 百善孝為先的順口溜 《百善孝為先》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窮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侍候莫厭煩。 爹娘都調莫違阻,吩咐言語記心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敬意麵帶歡。 大小事情須稟命,稟命再行莫自專。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寶局錢場休我往,花街柳巷莫遊玩。 保身惜命防災病,酒色財氣不可貪。 為非作歹損陰德,惹罵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來相問,冷熱好歹問一番。 到晚莫往旁處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涼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頓飯,三頓茶飯留心觀。 恐怕飲食失調養,有了災病後悔難。 休說自己勞苦大,爹娘勞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及時把孝盡,兄弟雖多不可扳。 此篇勸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遲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幼兒咒罵我,我心好喜歡;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歡,一不甘,待兒待親何相懸? 勸君今後逢怒,也將親作小兒看。 兒輩出千言,君聽常不厭; 父母一開口,便道多管閑。 非閑管,親掛牽,皓首白頭多諳練, 勸君欽奉老人言,莫教乳口胡亂言。 夫妻攜錢包,買衣又買糕; 罕見供父母,多說飼兒曹。 親未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 勸君多為老人想,供養父母光陰少。 市上檢葯物,只買肥兒丸; 老親雖病弱,不買還少丹。 兒固瘦,親亦殘,醫兒如何在父先? 割股還是親的肉,勸君及早駐親顏。 富貴孝親易,雙親未曾安; 貧賤養兒難,兒女無飢寒。 (6)孝敬侍奉擴展閱讀: 1、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2、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3、儒家文化認為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歷史中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去美化,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准(孝廉)。 4、道家《莊子·天運》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與孝敬侍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西城管推倒老人怎麼樣
瀏覽:733
孩子多少歲父母能自願離婚
瀏覽:33
老年人白帶白細胞高
瀏覽:308
哪些類人的養老金要停發
瀏覽:12
退休員工可以買社保嗎
瀏覽:859
怎樣提高老年人的性功能
瀏覽:449
上海銀行養老金提前領取
瀏覽:205
鎮江楓葉紅老年公寓
瀏覽:751
江蘇省勞模退休工資增加百分之五嗎
瀏覽:797
長壽火車站打車多少錢
瀏覽:23
父母真的煩怎麼辦
瀏覽:932
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退休後可拿多少錢
瀏覽:61
池州秋浦敬老院電話
瀏覽:177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麼辦
瀏覽:17
吃面養生總是反胃怎麼回事
瀏覽:16
2019社保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4
福州退休金補貼
瀏覽:158
貴州最長壽老兵去哪裡了
瀏覽:620
長壽路到康王南路
瀏覽:46
廣州社保個人退休年審
瀏覽: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