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2年前,「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孝子劉秀祥,如今怎樣了
01從五口之家到母子相依為命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望謨縣的一個偏遠山村。
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在他出生之前,父母已經有一兒一女,家裡算不上一世無憂但是溫飽尚可,劉秀祥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自然也是備受呵護的。
1992年,劉秀祥的父親突然生了急病,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不行了。
家庭支柱倒下了,讓這個普通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頓。劉秀祥的母親突然變得神智有些恍惚,原本在讀書的哥哥姐姐也不得不輟學,幹活來幫補家裡。
輟學後的姐姐對他說:"無論生活再苦,都要堅持讀書,並且要出人頭地。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好好學習。對於我們這個家庭背景來說,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
那時年僅4歲的劉秀祥還沒有上學,姐姐的話讓她意識到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這些看著沒一句吉利的話卻是劉秀祥家裡的真實寫照。
父親倒下滑散了,但好在還有哥哥姐姐幫補家裡日子也還能過得下去。
劉秀祥11歲那年,天降冰雹,把村裡的莊稼都毀了。劉秀祥家裡自然也不例外,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就是雪上加霜。
一夜之間全家4口人一年的口糧都沒了。
面對這樣的絕境,姐姐選擇嫁人來掙脫泥沼。雖然是家裡最大的孩子,但她也不過年僅17歲。把這樣的重擔壓在一個未成年人的孩子身上,實在是有些殘忍,
哥哥選擇逃避來躲避責任,哥哥在走之前悄悄把家裡唯一值錢的物件——一頭耕牛拿去賣了,帶著錢永遠的離開了這個看不到希望的家。
這場變故,徹底摧毀了劉秀祥母親的精神,愈發的瘋癲,從此正常的生活就離劉秀祥遠去了。
11歲本來應該是被照顧被呵護的年紀,他反而要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
雖然姐姐走了,但是讀書的信念卻深深的刻在他腦海里,他堅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02從「帳篷」到「豬圈」的六年
一個11歲的孩子帶著一個不能自理的母親要活下去,還要讀書,看起來根本信差氏是一個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劉秀祥把家裡的地租給別人,換來一年500斤的口糧,周末就和村裡的大人一起去山上挖葯材賣,用賺來的錢買油鹽,還有母親要吃的葯。
就這樣過了兩年,小學畢業的時候,劉秀祥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當地重點中學。
如果只是做,也許社會上就只是多了一個平凡的孝子帶著母親過著平凡的生活。劉秀祥的難能可貴在於,他心中有光,即使身在泥沼也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他不僅走出黑暗,還用自身的光芒照亮千萬個和曾經的他一樣的人,為這個社會傳遞了正能量。
大城市從來都不缺乏月薪上萬的白領,但是這個社會卻急需一個「千里背瘋娘上大學」的好兒郎。
『貳』 背母上學的孝子劉秀祥畢業後重返大山,他的事跡觸動你了嗎
我覺得他的事跡真的有觸動到我,一直以為這樣的情節只有在電視劇上才可以看得到,但是其實在我們身邊就存在這樣感人的事跡,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如果換做是我自己,可能都沒有這樣的覺悟,所以真的非常佩服他。對於很多人來說劉秀祥不僅僅是一個孝子,他其實更多的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哥哥,因為他的心中裝滿了大愛,他不僅拯救了自己,更拯救了很多大山內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讀書帶來的改變,看到他的事跡之後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個世界?因為比我們艱苦的人真的太多,所以我們更應該學會感激和努力,因為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就可以為自己闖下一片天地。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他從來都沒有想到放棄,他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也有過自殺的念頭,因為日子太苦了,但是想到自己的母親還需要自己照顧,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承擔了這份責任,看到村裡的孩子沒有書讀,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幫助,這就是他認為的責任感。
『叄』 12年前,那個「千里背瘋母上大學」的孝順孩子,如今怎麼樣了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元朝時,古人總結了24個從古至唐宋期間極盡孝道的典型人物,後世文人墨客紛紛以此為題材詠嘆、作畫,無形中就讓孝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雖然古代版「二十四孝」中有些理念不符合現代道德標准,但無論古今,國人都十分看重一個人是否孝順有擔當,即便是大才子,有才無德也要受人詬病。對比很多輕易忘記父母生養之恩的人,12年前的劉秀祥,經歷令人感動贊嘆。
劉秀祥的前半生,幾乎是貧困地區孩子的一個縮影。家境不好,上學難,家人四散,以年幼的身軀撐起整個家,一邊讀書一邊幹活——這些情況,城裡長大的很多孩子可能連想像都想像不了。
2020年4月28日,劉秀祥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都說人最難堅守初心,但劉秀祥卻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一個人可以迎難而上,可以持之以恆,只為了心裡藏著的美好願望。劉秀祥是孝順孩子,也是社會正面人物,他身上的精神與優秀品質,值得無數人學習。
『肆』 背母上學的孝子劉秀祥重返大山,他為何會選擇這條路
背母上學的孝子劉秀祥重返大山,他之所以會選擇這條路,就是沒有忘記家鄉貧困的孩子,他希望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能夠有書讀,考上大學,走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劉秀祥說的一句話,特別感動我,“當你抱怨沒有鞋穿的時,你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學習劉秀強的這種精神,生活永遠不會打垮我們,打垮我們的永遠是我們自己。
『伍』 那個住茅草屋,撿廢品,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孝子劉秀祥,後來怎樣
《喻世明言》中有雲:「家多孝子親安樂,國有忠臣世太平。」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孝子的故事總會傳為佳話,如綵衣娛親、卧冰求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美談。在貴州黔西南也有一個被人們稱為「貴州第一孝子」的人物,他叫做劉秀祥,其「背著瘋娘上大學」的故事在社會上引起過強烈的反響。
回到家鄉望謨以後,劉秀祥開展了助學走鄉活動,同時在慈善和教育事業上投注了更多精力,幫助了無數山村孩子實現上學的夢想,這份事業至今未斷。他曾先後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中國好人榜提名、中國孝心大使、感動臨沂新聞人物等榮譽,今年4月份還獲得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劉秀祥用自己奮斗的故事激勵了許多人,也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無數求學的貧困學子,就像他說的:「我能走出去,大家也一定能走出去,現在條件艱苦一點,不要怕,只要有夢想,有行動,未來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陸』 還記得「孝子」劉秀祥嗎12年前背著母親考上大學,現在過得怎樣
都說慶運:百善孝為先,父母生下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去多多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善良第一是要體現在孝順上的,如果對父母尚且都不好,更何來對他人好之說呢?當然每一個人對孝順的看法也不一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今天的這個主人公:2008年,給校長下跪5次,背著媽媽考上大學的學生,如今怎樣了?
劉秀祥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傳奇人生,平凡的人可以創造不平凡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現狀,生活再苦再累,也總會有出現轉機的時候,只要我們善於抓住人生中的機遇,就可以在艱苦的生活里找到人生的一絲轉機。一切上天自有安排,我們的努力它看得見。這個事跡流傳為一段佳話,這樣的孝子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你們對此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柒』 貴州背母上學的劉秀祥成深山學子引路人,他身上都有哪些優良品質
劉秀祥的童年充滿著凄風苦雨,印象里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然而不幸的是,母親的精神疾病越發嚴重,從懂事起劉秀祥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不僅要做農活還要照顧發病的母親。但就是這樣一個條件艱苦的少年卻在學習上展現了非常堅韌的專注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然而上大學要離開家鄉奔赴他鄉,為了照顧母親,劉秀祥決定帶著母親一起上大學。
『捌』 當年他背著媽媽上大學,為了高考給校長下跪5次,劉秀祥後來怎樣了
孝順,是每個中國人都必須做到的一種品質,孝順長輩向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和仔孝教會我們要意識到父母的不易,也要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孝也不一樣,就像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為了回報父母,選擇背著媽媽上大棚喊學,憑自己一人扛起生活的重擔,現在他過得怎麼樣了?
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劉秀祥畢業很多年了,畢業後他沒有選擇去大城市打拚也沒有選擇留在臨沂工作,而是選擇了回老家去發展,原因是他認為自己老家的教育事業還有欠缺,急需教育人才,自己願意回報家鄉,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就帶著母親回到了老家,在老家開啟自己的事業。劉秀祥現在在老家的一所叫作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的高中擔任副校長,飽受尊敬,也盡心盡力,十分敬業。劉秀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不同凡響、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激勵我們大家也要拼搏奮斗,生活再苦再差也總會有出頭之日,我相信那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你感覺現在的處境並不是很好,說明你還沒有到最後,結果還沒有到來!劉秀祥對母親的孝順驚天動地,值得成為一段佳話,我們要向他學習,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玖』 他為上學5次下跪,千里背母上大學,現在又回到了苦難中了嗎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從小時候起,我們被熏陶著要孝順父母。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
孝順的定義,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有人可以讓你瞬間知道,他一定很孝順。他就是劉秀祥,12年前,劉秀祥千里背伍肆卜母上大學,這個消息引起熱議。
4歲時,劉秀祥開始和母親相依為命,10歲時,母親患上精神疾病,只剩下劉秀祥承擔家庭重擔。
三,共情能力的培養。當孩子可以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時,他們了解的會越多,更能體會到喜怒哀樂。共情雹則能力也會讓孩子顧及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的努力,也需要學校的熏陶。一個孩子的成功,背後的因素是很多的,需要多方的協助。
『拾』 12年前,感動全國背著「瘋母」上大學的孝子劉秀祥,如今現狀如何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兒女要尊重長輩、敬重家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12年前,就有這樣一個年輕人把孝道貫徹得淋漓盡致,他從小家庭困難,與母親相依為命,由於擔心母親沒人照顧,他背著年邁的母親去上大學。
我們就來說說他的故事。
貧門苦日出孝子
這個年輕人名叫劉秀祥,1988年他出生在貴州的一個貧困山區,盡管貧困,但他曾有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和睦慈愛,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
現在的他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的他,如今用自己的知識,教書育人,改變了無數個窮苦孩子的命運,他的事跡讓人感動,他的人生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