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通狼山有什麼來歷
狼山風景名勝區的五山是由強烈的地殼變動和海陸變遷形成,距今已有3.5億到4億年的歷史,比喜馬拉雅山還早了100萬年。7500年前,狼山等還是浩瀚大海中的一個小島。
2000年前,長江從上游帶來大量泥沙逐漸堆積到今南通一帶,使南通多數地區開始成為江口和海邊互補相悄老連的片片沙洲。
兩晉時,狼山隨長江主泓,由長江南岸移至江心。唐代,狼五山啟毀仍是漂浮於長江口海域的小島。宋初,五山漸與陸地相連,天聖啟旁升九年(1031年),狼山上北岸。
元、明時,軍山一度又入江中,直到清康熙末年(1722年左右)才再度並陸。從此,五山結束海上歷史正式登上陸地。
(1)重陽節南通狼山擴展閱讀
景點
1、廣教寺
廣教寺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風景區之中,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12年10月入選「中華佛教100名寺」。狼山是江蘇省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江蘇的游覽勝地,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五山呈弧形排列,綿延3.6公里,總面積98.43公頃。
其中狼山最為峻拔挺秀,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有「天然水石盆景」之譽。狼山海拔106.94米。據傳因其形狀似狼而得名。另傳說曾有白狼出沒,又名「白狼山」。山上岩石多呈紫色,故又稱紫琅山。山前以佛教禪院為特色,文物古跡眾多,寺廟古剎建築成群;山後以山石、岩洞自然風光為主體。
2、支雲寶
支雲寶塔位於南通城的中軸線南端,支雲寶塔的塔尖、南通的南城門江山門(已拆,址在今長橋)和城中心的譙樓三點成線,形成南通的風水門戶,謂之:山海擁金蓮,乾坤落天柱。這是南通特有的風水和景觀。
㈡ 南通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狼山濠河風景區介紹
1、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跡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
2、濠河風景區,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通的中心,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護城河之一,史載後周含核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即有河」,全長10公里談猛掘,水面1040畝,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知爛10米。
3、海安江淮文化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由海安縣人民政府和海安縣蘇中植物園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打造的以江淮歷史文化為底蘊的人文景觀項目。
㈢ 狼山風景名勝區在哪個城市狼山風景名勝區門票多少錢
狼山風景區位於江蘇省的南通市,是國家AAAA級別景區,景色優美,環境清幽,有廣教寺,狼山天主教堂,南通園博園,嗇園景區等景點,各具特色,使人留戀忘返。出行之前要規劃好行程路線,可以節省時間。
狼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是國家AAAA級別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狼山最為雄奇,旅遊資源豐富,是五山之首。狼山風景名勝區景點眾多,主要景點有廣教寺,狼山天主教堂,南通園博園,嗇園景區等,每個景點各具特色,游覽會給人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狼山的天主教堂是南通第一座近現代派的風格建築,是我國天主教十二大朝聖地之一,在教會內的地位較高,也有很深遠的影響力。教堂建立於1936年,是仿哥特式建築,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其總總面積約為500多平方米,可容納近千人。嗇園景區的景色優美,環境清幽,植被的覆蓋了高,有池杉、龍柏、珙桐等珍稀樹種200多種,是南通最大的植物觀賞園,園內還設立的有張謇生平事跡陳列館、扇亭、映山樓、觀魚廊等景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使人流連忘返。
門票信息
門票價格:50元(1、7、8、9、11、12月)
70元(2、3、4、5、6、10月,含除夕至正月初七)
門票包含狼山景區及山頂殲叢廣教寺,不含索道。索道單程40元,雙程50元。
南通園博園和嗇園景區單獨售票。
交通信息
公交線路:乘坐公交5、14、86、88路虧碧至狼山站下車即到;或乘公交14路至北麓園站下車。
自駕車路線:沿世紀大道行駛200米,左轉進入工農南路行駛1.7公里,右轉進入環島,行駛190米,在第2個出口稍向右轉進入長江南路在行駛260米,直行進入S336,行駛1.4公里,右後方轉彎,行駛880米,右轉行駛160米,過左側的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東門約100米後,到達終點。
開放時間
06:30-16:30
㈣ 描寫江蘇南通的詩句
1. 關於描寫南通秋天的詩句
2. 關於南通的詩句
關於描寫南通秋天的詩句 1.關於江南秋天的詩句
1.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劉禹錫《秋詞》
3.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4.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5.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2.關於描寫秋天的詩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明冊豎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瓮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盪。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姿塌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激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准上人蘭若》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寥) 一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 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 唐·來鵠《偶題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覺,滿池荷葉動秋風 不覺;不睡。
唐·竇鞏《秋夕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宋·蘇軾《贈劉景文》。
3.描寫秋天的詩句
描寫秋天的詩句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風 唐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寫秋天的詩歌
描寫秋天的古詩: 1、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5送 兄 唐·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 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 不作一行飛. 6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7秋詞(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8 秋詞(二)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9秋夜曲 唐·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 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 征衣未寄莫飛霜. 10 望秦川 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5.關於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秋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6、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7、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 8、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9、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范仲淹《漁家傲》 10、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1、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李白《子夜吳歌》 12、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孟浩然《秋登萬山寄王五》 1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1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5、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聲甘州》。
關於南通的詩句 1. 求 關於南通的詩詞歌賦..或者散文
狼山在南通縣境內,並不高,也並不美。我去狼山,是沖著它的名字去的。
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處風景大多都頂著一個文縐縐的名稱。歷代文士為起名字真是絞盡了腦汁,這幾乎成了中國文化中一門獨特的學問。《紅樓夢》中賈政要賈寶玉和一群清客為新建的大觀園中各種景緻起名題匾,鬧得緊張萬分,其實,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干過這種營生。再貧陋的所在,只要想一個秀雅的名稱出來,也會頓生風光。名號便是一切,實質可以忽略不計,這便是中國傳統文明的毛病之一。記得魯迅說過,只要翻開任何一部縣志,總能找到該縣的八景或十景,實在沒有景緻了,也可想出「遠村明月」、「蕭寺清鍾」、「古池好水」之類的名目,於是,一個荒村、一所破廟、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勝。這個縣,立即變得古風蘊藉、文氣沛然、不必再有長進。魯迅激憤地說,這種病菌,似乎已經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勢力不在亡國病菌之下。
我願意把事情說得平和一點。起點名字本也無妨,便於人們尋訪和辨認,但一切都調理得那麼文雅,蒼勁的自然也就被抽幹了生命。自然的最美處,正在於人的思維和文字難於框范的部分。讓它們留住一點虎虎生氣,交給人們一點生澀和敬畏,遠比抱著一部《康熙字典》把它們一一收納,有意思得多。
早就這么想著,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間愣頭愣腦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這個名字,野拙而獰厲,像故意要與江淮文明開一個玩笑。
起這個名的由頭,有人說是因為山形像狼,有人說是因為很早以前這里曾有白狼出沒。不管什麼原因吧,我只知道,就在很早以前,人們已受不住這個名字。宋代淳化年間,當地官僚終於把它改成「琅山」。幸虧後來又被改了回來,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沒勁。
狼山蹲在長江邊上。長江走了那麼遠的路,到這里快走完了,即將入海。江面在這里變得非常寬闊,渺渺茫茫看不到對岸。長江一路上曾穿過多少崇山峻嶺,在這里劃一個小小的句點。狼山對於長江,是歡送,是告別,它要歸結一下萬里長江的不羈野性,因而把自已的名字也喊得粗魯非凡。
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實在是山中小弟,但人們一旦登上山頂,看到南邊腳下是浩盪江流,北邊眼底是無垠平川,東邊遠處是迷〔氵蒙〕的大海,立即會覺得自己是在俯視著大半個世界。狼山沒有雲遮霧障的仙氣,沒有松石筆立的風骨,只有開闊和實在,造物主在這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樣,讓你明明凈凈地鳥瞰一個現實世界的尋常模樣。
我想,長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階段總是充滿著奇瑰和險峻,到了即將了結一生的晚年,怎麼也得走向平緩和實在。
2
遊玩狼山不消很多時間,我倒是在山腳下盤桓長久。那裡有一些文人的遺跡,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使萬里長江在入海前再發一聲浩嘆。
狼山東麓有「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墓。恕我孤陋寡聞,我原先並不知道他的墓在這里。那天,隨著稀疏的幾個遊人,信步漫走,突然看到一座冷僻的墳墓,墓碑上赫然刻著五字:「唐駱賓王墓」。歷史名人的墓見過不少,但一見他的墓,我不由大吃一驚。
略知唐代文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吃驚。駱賓王的歸宿,歷來是一個玄秘的謎。武則天統治時期,這位據說早在幼年就能賦詩的文學天才投筆從戎,幫助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寫過一篇著名的《討武〔上明下空〕檄》,雄文勁采,痛快淋漓。連武則天讀了,也驚嘆不已。徐敬業終於失敗,駱賓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說他已經被殺,有人說他出家做了和尚,都沒有確實憑證。他像一顆瞬息即逝的彗星,引得人們長久地關注著他的去路。怎麼,猜測了一千多年,他竟躲在這里?
對於駱賓王的歸宿,我傾向於做和尚一說。當然拿不出考證材料,全是被早年聽到過的一個故事感染的。
這個故事說,在駱賓王事敗失蹤後的許多年,一天,一位叫宋之問的詩人到杭州靈隱寺游覽。夜間,他就借宿在靈隱寺里。宋之問看著月色下寂靜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產生了寫詩的沖動。他沉思再三,吟出了這樣兩句:「鷲嶺郁〔上山下召〕〔山堯〕,龍宮隱寂寥」。下面呢?他一時滯塞,怎麼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闕間徘徊,不斷地重復著這兩句,不知不覺間步進了一個禪堂。
。。。。。。
2. 哪裡有贊美南通的詩歌
作者:季金虎
舊埠繞綠水
新城擁五山
江闊融入海
日紅踏浪來
詩中的「舊埠」和「新城」說的是空間上的地理概念,而我以為跨越的是從舊到新的時間。南通有五千多年歷史,有青墩遺址為證,最近還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南通建城於公元 958年,有千年歷史,近代因為有張謇而一度輝煌。不管是古人,還是近人,都依濠河築城建屋。進入當代,城區向四周拓展,南郊的五山也隸屬現代化的新區。因而正如季先生詩雲的,舊埠擴建成新城,「繞綠水」成了既往的歷史,而「擁五山」成了當今的現實。「一山一水」的五山和濠河又正是南通兩個最為出名的自然人文景點。兩句詩通過兩個動詞:一個「繞」字、一個「擁」字,經歷了時空,扼要、精闢地述說了南通的滄桑巨變。句短字少,然而頗具氣勢和底蘊。
濤濤江水在這里匯流入海,「江闊融入海」,是南通江海交會的獨特地理位置的寫照。長江流淌到南通,其江面最寬,建設中的蘇通大橋將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橋。江海會通,也鑄造了南通人特有的融合的精神氣質。最後一句「日紅踏浪來」,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的時代寫照。王安石詩:「日出江花紅似火」,描繪了江面日出、朝霞滿天的盛景奇觀。南通在江蘇最東,每天,太陽的光芒江海兒女都是最早領略。日出而作、勤勉發奮的南通人民伴隨紅日初升,騰江越海,舞動在浪花飛濺的時代征程。
詩表心,詩言志,詩寄情。季先生的這四句詩,是對南通時代旋律由衷的贊頌,是對家鄉日新月異變化滿腔熱情的抒懷,既有現實主義的深情描摩,又有浪漫主義的激越暢想。四句堪稱短詩,但意蘊深長,實乃一首言簡意駭內涵豐滿的家鄉贊美詩!
3. 哪裡有贊美南通的詩歌
作者:季金虎舊埠繞綠水新城擁五山江闊融入海日紅踏浪來詩中的「舊埠」和「新城」說的是空間上的地理概念,而我以為跨越的是從舊到新的時間。
南通有五千多年歷史,有青墩遺址為證,最近還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南通建城於公元 958年,有千年歷史,近代因為有張謇而一度輝煌。
不管是古人,還是近人,都依濠河築城建屋。進入當代,城區向四周拓展,南郊的五山也隸屬現代化的新區。
因而正如季先生詩雲的,舊埠擴建成新城,「繞綠水」成了既往的歷史,而「擁五山」成了當今的現實。「一山一水」的五山和濠河又正是南通兩個最為出名的自然人文景點。
兩句詩通過兩個動詞:一個「繞」字、一個「擁」字,經歷了時空,扼要、精闢地述說了南通的滄桑巨變。句短字少,然而頗具氣勢和底蘊。
濤濤江水在這里匯流入海,「江闊融入海」,是南通江海交會的獨特地理位置的寫照。長江流淌到南通,其江面最寬,建設中的蘇通大橋將是世界上最長的斜拉橋。
江海會通,也鑄造了南通人特有的融合的精神氣質。最後一句「日紅踏浪來」,也正是這種精神氣質的時代寫照。
王安石詩:「日出江花紅似火」,描繪了江面日出、朝霞滿天的盛景奇觀。南通在江蘇最東,每天,太陽的光芒江海兒女都是最早領略。
日出而作、勤勉發奮的南通人民伴隨紅日初升,騰江越海,舞動在浪花飛濺的時代征程。 詩表心,詩言志,詩寄情。
季先生的這四句詩,是對南通時代旋律由衷的贊頌,是對家鄉日新月異變化滿腔熱情的抒懷,既有現實主義的深情描摩,又有浪漫主義的激越暢想。四句堪稱短詩,但意蘊深長,實乃一首言簡意駭內涵豐滿的家鄉贊美詩。
4. 描寫南通美景的古詩
《狼山觀海》宋 王安石
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曉寒雲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
閬苑仙人何處覓?靈槎使者幾時回?
遨遊半在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
《泛海懷通州》宋 文天祥
江波無奈暮雲陰,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頭覓船去,始知百煉是精金。
《家園雜憶》清 胡長齡
我家小築城之北,細水春流直繞牆。
行過石橋西畔去,叢篁深覆讀書堂。
《水繪園枕煙亭看桂》明 冒襄
幾載傾頹池上名,小山早桂晚才開。
稀疏絕似人憔悴,攀折從教月剪裁。
荊棘滿庭香自冷,芻蕘斥地我還來。
蕭條極目風流散,千古興亡酒一杯。
《題南通曹公祠》近代 梁啟超
捍災鄉則記,殺敵古之強。
允矣追雙烈,寧惟福一方。
當年悲失淖,今日表康莊。
莫話遼東役,臨風只涕恨。
供參考。
5. 描寫南通狼山的現代詩
狼山吟
王美春
生長於大海入口處,
佇立在長江北岸,
論年歲,
比不上一覽眾山小的泰山;
論身高,
遠不及喜馬拉雅山;
論名氣,
難與名滿天下的廬山比肩,
而你是任何山都無法替代的,
永遠占據我的心田!
山中無狼,
卻取名為「狼山」,
山頂的支雲塔遠非高大,
卻稱作「支雲」,彷彿高聳雲天。
呵,這就是南通人的幽默,
與眾不同的氣魄、語言!
目睹滄海桑田,
親歷人間冷暖,
你引領江城從幼稚走向成熟,
由荒蕪變為巨輪爭流、百花斗艷。
呵,狼山!
你是南通之母,
似乎更應叫你「娘山」;
你身處魚米之鄉,
似乎更應叫你「糧山」。
駱賓王、白雅雨墓在你懷中,
法乳堂十八高僧壁畫活靈活現,
支雲塔與南通電視塔遙相呼應,
蘇通長江大橋橫空出世,
南通的現代化與你血脈相連。
包容會通,敢為人先,
南通精神代代相傳。
在蘇中率先崛起、全面騰飛,
你與780萬人民一起吶喊。
南通就是你呵,你就是南通,
名副其實的「良山」!
其實,無論怎樣稱呼你,
有一點永遠不變,
——你是南通人的驕傲,
我心中神聖而永恆的山,
無論何時何地
都有你與我同行、相伴……
㈤ 我國有什麼著名的風景吸引了中外遊客
萬里長城
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 長城
城,九門口長城等。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昌平的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里是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這里的長城,可以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共有敵台22座。這里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密雲縣內,由戚繼光督建,是中國唯一一處保留明代原貌的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共有敵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 山海關:位帶逗於秦皇島的山海關是長城東端起點,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81年),蠢中賣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城高14米,厚7米,防禦體系相當完整。登上城樓,可以看到碧波萬頃的大海和蜿蜒的長城,景色雄偉。 嘉峪關:明代長城最西端的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則是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軍事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由黃土夯築而成,外麵包以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在這里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培啟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乾地區。其范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當今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至今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目前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桂林山水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 桂林山水
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 109°45''-104°40'',北緯24°18''-25°41''。 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堯山、獨秀峰、七星岩、蘆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們所說的灕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則在陽朔境內,桂林其他縣區也有數不勝數的美景等著我們前去瀏覽,龍脊梯田、興安靈渠、資江漂流都會為你帶來更多的驚喜。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最佳旅遊時間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 杭州西湖
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 ○ 玉皇飛雲 ○ 吳山天風 ○ 阮墩環碧 ○ 滿隴桂雨 ○ 龍井問茶 ○ 九溪煙樹 ○ 黃龍吐翠 ○ 虎跑夢泉 ○ 寶石流霞 ○ 雲棲竹徑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 北京故宮
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世界之最。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姘妃居住的東西六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出於防禦的需要,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故 宮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故 宮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故 宮 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里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故 宮 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出。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故 宮 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是明清時為皇後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鍾;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故 宮 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沈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宮 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里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後,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故宮 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故 宮 御花園 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後在此登高。
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 蘇州園林
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安徽黃山
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7米。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古今有很多黃山詩詞流傳於世。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少林寺
少林寺,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嵩山,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由於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時期享有盛名,以禪宗和武術並稱於世。民國時期被軍閥石友三幾乎焚毀殆盡。現任少林寺方丈是釋永信。目前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天地之中」少林寺等8處11項歷史建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台灣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為全省最大的 台灣日月潭
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陳書游湖,也說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 承德避暑山莊
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秦陵兵馬俑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發現一處地下建築及陶俑,其位於秦始皇 秦陵兵馬俑
陵園東側1千米處。這就是震動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陵兵馬俑。
編輯本段中國其它名勝古跡
廬山 嶗山 陶然亭 愛晚亭 湖心亭 東岳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阿里山 雁盪山 雙龍洞 天山等
編輯本段中外名勝古跡大略總覽
八仙桌子山 巴顏喀拉山
中國的名勝古跡風景(20張)大明湖 北戴河 北固山 神山聖湖」 青島八大關 趵突泉公園 本溪水洞 筆架山 避暑山莊 冰峪風景區 布達拉宮採石磯 藏北草原 長白山 長島長江三峽---瞿塘峽 長江三峽---巫峽 長江三峽---西陵峽
中國的美景(15張)長江三峽---小三峽 常州天寧寺 巢湖成吉思汗陵 承德外八廟 大悲院 大孤山大觀園 大連聖亞海洋世界 濟南五龍潭公園 大昭寺 稻城 澱山湖風景區東方明珠電視塔 東麗湖溫泉度假區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都江堰獨樂寺 杜甫草堂 峨眉山 鳳凰山福陵(東陵) 古格王朝遺址故 宮 海寶塔海螺溝風景區 寒山 賀蘭山 虎丘黃龍寺 黃浦江黃山 雞公山寄暢園 薊縣白塔 劍門蜀道 金石灘景陽崗 凈月潭 鏡泊湖 九華山九鄉風景區 九寨溝 句容寶華山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 琅琊山 嶗山 樂山大佛 梁山 靈山 濟南靈岩寺 劉家峽六和塔 龍池風景區 龍華寺 龍門石窟 龍首山 龍潭山 瀘沽湖 路南石林風景區旅順口 蒙山米亞羅風景區 明孝陵 莫干山 漠河內蒙古草原 南京長江大橋南通狼山風景區 南溫泉 怒江大峽谷 盤山蓬萊閣 普陀山棲霞山 齊雲山千佛山 青城山青島棧橋 青海湖秋霞圃 曲阜三孔人民廣場 三門峽沙坡頭旅遊區 少林寺沈陽故宮 十里秦淮 石窟寺佛像 蜀南竹海四姑娘山 松花湖松花江 松花江霧凇島 嵩山 塔爾寺太平湖 太陽島泰山 騰沖火山地熱風景區 天 壇 天池 天平山 天柱山桐城文廟 外灘 望江樓 微山湖偽皇宮及八大部 卧龍自然保護區 烏蘇里江 無錫蠡園 無錫梅園 無錫吟園 無錫黿頭渚 五大連池 武侯祠 西湖 西山 西雙版納西夏王陵風景區 錫惠公園 逍遙津 興城海濱 興凱湖 玄武湖 鴨綠江 雅魯河橋罨畫池 雁盪山 燕子磯 揚州個園揚州瘦西湖 楊村「小世界」 野象谷 醫巫閭山 頤和園 陰山古剎 迎江寺 玉佛寺玉龍雪山 豫園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什倫布寺札蘭屯 昭君墓 昭陵(北陵) 趙州橋 鎮江金山 鎮江南郊風景區 中國萬里長城 中山陵 周口店遺址 周庄 朱家角鎮珠穆朗瑪峰 本溪水洞筆架山 避暑山莊 冰峪風景區 布達拉宮 採石磯 藏北草原長白山 長島 長江三峽---瞿塘峽 長江三峽---巫峽 長江三峽---西陵峽 長江三峽---小三峽 常州天寧寺 巢湖 成吉思汗陵 承德外八廟大悲院 大孤山 大觀園中國長江上游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合稱,簡稱三峽。西起四川 長江三峽
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縣南津關,長204公里。自白帝城至黛溪稱瞿塘峽,巫山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兩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緊束,最窄處只有100公尺左右。水道曲折多險灘,舟行峽中,有「石出疑無路,雲升別有天」的境界。三峽江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有修築高壩的地質地貌條件。峽谷東口建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㈥ 南通狼山的由來是什麼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是江蘇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位於南通城南六公里處的長江北岸。下在一起來看看南通狼山的由來是什麼?
1、 狼山,又名狼山、紫琅山、五狼山、白狼山、寶塔山。狼山得名,一傳山中有白狼,二說山形似狼。
2、 在唐天寶年間或更前,狼山已經定名。狼山之名最早見於記載鑒真和尚東渡的《唐大和尚東征傳》。鑒真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過狼山,"六月二十七日纖衫亂發自崇福壽,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風急浪高,旋轉之山"毀檔,今
3、 黃泥山龍爪岩建有鑒真東渡紀念塔;《資治通鑒》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也提到狼山之名。
4、 北宋淳化年間,州官楊鈞認為"狼"字不雅,以"琅"字代之,又因狼山北麓石多為紫褐色,感塌毀於其"煙光凝,暮山紫,故稱紫琅山"。
5、 明末,包壯行《游軍山記》中有「白狼山昔亦居水,而誇踞江滸」,因狼山山巔建有寶塔,又稱寶塔山。
關於南通狼山的由來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