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老了以後,子女是不是孝順,看到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人老了之後,子女是不是孝順,看到哪幾個細節就知道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人不同於動物 繁衍後代不僅是為了延續香火,更是為了體會不到含辛茹苦養大孩子的使命感。當然,除了精神層面的享受,人類生養子女也是為了晚年生活有人照顧,得到一定的保障。如今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忙碌,一年到頭能在父母身邊盡孝的機會屈指可數。那麼,人老了之後,子女是不是孝順,要怎樣辨別呢?
當然,付出是相對的,如果父母年輕時沒有履行做父母的責任,那就不要抱怨兒女的不稱職。正所謂“父慈子孝”,愛是相對的,是共同付出的,你用真心愛孩子,含辛茹苦把他養大,相信不用任何人開口,孩子也會用最好的愛報答你的養育之恩。孝道,不是單方面,是種下了因,最終結了果。
『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孝順父母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梁殲嘩候都喜歡說:「你看人家xxx,比你乖多了」。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
同事紅艷家裡的生活氛圍,是我長這么大見過的最「不正常」的一種情況。
半小時新聞
寧寧從小的學習成績很好,基本不用紅艷操心,問道有什麼妙招,紅艷說:「我們家晚上7點至7點半是新聞時間,老公會和孩子一起看新聞聯播,了解一些時事,也可以趁著空兒,給寧寧灌輸教育理念。」
聽到這兒,我的臉立馬紅到了脖子根,想起平時自己看偶像劇的時候,孩子還在書房寫作業呢~
從紅艷家裡出來,我百感交集,平時甜甜都是恭恭敬敬地喊我們「爸媽」,自己也一直都以「長輩」自居,很少和孩子平等相處,更別提與她對等地溝通與交流了。有時候自己對孩子沒耐心,反過來還要怪孩子不聽話,想想也是慚愧。
其實每個父母都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想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跟父母談知心話,那就先建立一個輕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吧!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如先把自家孩子管管好!
『叄』 六旬大爺在養老院痛罵3個子女不孝,老伴兒惡毒,大爺為何晚年凄涼
我覺得是因為這位大爺年輕時沒有盡到作為丈夫和作為父親應盡的責任,晚年才會如此凄涼。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都是相互的,你對他好,他自然也會對你好,如果你對他不好,那麼他也不會選擇對你好。就像這位大爺一樣,妻子兒女對他不好其實是有原因的。
一事情是怎麼回事
一則老人在養老院痛罵兒子女兒不孝順,說老伴惡毒的新聞,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如果單純從老人的言語中,我們能感受得到這家兒女和妻子,確實是很沒有人情味,因為老人是得了半身不遂,還要被送到養老院,聽起來似乎是過於令人心寒。 但是老人有如此的下場其實是有原因的。
『肆』 你見過哪些子女不孝順父母的事件
我們村就有,那個老太太生了八個兒子,含辛茹苦的把他們都拉扯大了,如今他們大了,都各自成家了。老太太生病了,他們沒有一個願意去醫院照顧的,也不願意出錢,最後被醫院給轟出來了,老太太的病就給耽誤了,一直沒好,今天年初病重過世了。
『伍』 子不養而親不待,對於很多不孝的子女你怎麼看
首先,有因就有果,不孝子女的出現,和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
其次,這么多不孝子女的出現,也和社會大環境有關系。改革開放,人們道德底線一降再降,許多人喪失了以前的價值觀,而新的價值觀又沒有形成,就造成了某個階段不孝子女越來越多。
最後,傳統的儒家文化喪失,信仰的缺陷,造成了許多人,大無畏的精神。不敬鬼神,不敬祖先,更談不上孝敬父母。
人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那為什麼在當下出現那麼多不孝子女,況且在網上看到把父母趕出門外,流浪乞討,有的自殺慘死事例常出,這究緊說明什麼原因呢?
一句話,就是兒女不孝,把自己的老人不當人看待,請問,那為什麼把自已的孩子不給吃穿,排在身外呢,對忘恩負義的逆子,罵一聲,太無人性了,你是不是娘老子生下的,人心換人心,你今天如此的對待你的老人,你為你的孩子做出了學習的榜樣,孩子長大後,你老了,孩子還是如此的對待你,一代傳一代,這不是敗壞了門氣嗎。
中華民族文明幾千年,道德品質一直都在傳承宏揚,提倡做善事,百善孝為先,說明了,沒有父母,就沒有兒女,這還有什麼不理解的理由。
其實這跟教育方式也有關系,因為好多行為習慣是在潛移默化中行成的,如果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的父母不孝順,那麼作為他的孩子從小也肯定是受影響,也許從幼小的心裡就認為自己長大了娶妻生子了,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也不為過,後面的教育當然也會很大程度上提倡尊老愛幼,受教育程度其實還是能夠很大程度影響自己的行為的,但是自己受過高等教育以後,自己的父母真正就享受到福氣了嗎?我看也未必,父母照樣會替自己照看孩子,而自己在大城市打拚,為了那沉重的房貸車貸,結果父母因為常年的勞作辛苦會落下一身病,再加上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影響,好多父母也會偷偷為自己攢下一筆養老費用,才不至於老的時候尷尬。可是相比城市人來說,農村的老年人卻顯得很悲慘,因為自己做了一輩子農民,可是掙得錢大部分都供養孩子了,所以他們值得我們心疼,作為農民的孩子,我覺得更有必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論自己掙錢多與少,有時父母在乎的不一定是錢。沒錢時因為錢不孝順父母,有錢時貌似也是因為錢不孝順父母,現在的新聞為啥對於孝道大力宣傳,其實是這種現象貌似越來越少了,所以那種背著父親或者母親上學什麼的自然值得我們敬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給他們一個祥和的晚年,即使他們一輩子學會了省吃儉用,其實反觀自己,老了如果孩子不孝順,不照樣過得悲涼,所以我們應該及時行孝,不讓自己留遺憾,不能應了那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陸』 農村有錢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很多卻越來越不孝
百善孝為先。這個傳統觀念現在越來越不受重視。現代開放式的教育觀念越來越流行,提倡父母和孩子成為朋友,更加平等的相處和交流,而不是以前固化模式下的「上下級」親子關系。然而,有些人就陷入了一個誤區,對於孩子過於放縱,導致自己在孩子面前沒有一點威嚴感,孩子一點都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隨心所欲,親情觀念淡薄,等父母老了以後也不知道孝順他們。
現在有些老人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孝順,枉費自己辛苦操勞這么多年把他養大,結果養出了一個「白眼狼」,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忘了。繼而開始對孩子進行批判,認為都是孩子的錯。卻沒有想過,他們自己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了嗎?作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盡力了嗎?孩子固然有錯,但是父母也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柒』 關於不孝順父母的故事
子女贍養父母,那是無可爭議的事,但在淄博就有這么兩位老人,雖說是兒女不少,可真是盡孝道的卻沒有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兩位老人將自己的親生骨肉告上了法庭。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邁行動不便和使村民受到教育的目的,法院還特意將法庭開進了當事人的村頭。
今年76歲的向兆剛和81歲的邢蘭英夫婦,是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大寨村村民,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如今人也老了,該是享享輕福的的時候了,可讓老兩口沒
想到的是,幾個孩子是個頂個的不孝順。
他們老兩口,吃不上,穿不上,就連喝水也成了問題,房子破了還得自己修。可這忍忍倒也罷了,可這幾個兒子隔三差五就對他們又打又罵的,他們實在是受夠這個氣了。從1986年到現在,兩位老人先後四次將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生活費,可大兒子向希福一直少給甚至不給,結果其他幾個兒子都跟著學。眼看歲數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可兒子們絲毫沒有悔悟的意思,兩位老人只好第五次狀告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大兒子向希福卻提出了這樣的推脫理由:我從小落上了腰腿痛病,腰肌勞損,腳部骨折,多發部位骨折,現在更加嚴重,一直治療不好,就這樣為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我現在不是不想養老人,但是我實在是沒能力了。
話是這樣說,但大兒子又不能提供有效的病歷證據,於是法庭對他提出的理由不予採納,合議庭當庭宣判,結果如下:
自2006年5月起,被告向希福、向希貴、向希榮、向希濤、向希勝、向希美每人每月付給兩原告贍養費50元,每月20日前付清。
除了支付相應的贍養費外,法庭還就六個子女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向老人繳納小麥、生活用煤、醫療費等方面作了詳細要求。
對於這樣的判決,大兒子向希福現在還是那句話:我就是沒有能力,我能力有限。
法庭判也判了,如果兩位老人的孩子不在規定時間內履行義務,兩位老人可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還有一件事
《湖南茶陵6個不孝子女竟叫母親住豬圈》,居住在茶陵縣舲舫鄉中洲村的共和國將軍譚家述的嫡親侄媳婦,雖有六個兒女,但卻常年居住在豬圈。幾個兒女都有閑置的房屋,而譚奶奶卻被兒女們安置在豬圈改造的小屋內,靠撿垃圾獨居
今年76歲的向兆剛和81歲的邢蘭英夫婦,是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大寨村村民,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如今人也老了,該是享享輕福的的時候了,可讓老兩口沒想到的是,幾個孩子是個頂個的不孝順他們老兩口,吃不上,穿不上,就連喝水也成了問題,房子破了還得自己修。可這忍忍倒也罷了,可這幾個兒子隔三差五就對他們又打又罵的,他們實在是受夠這個氣了。從1986年到現在,兩位老人先後四次將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生活費,可大兒子向希福一直少給甚至不給,結果其他幾個兒子都跟著學。眼看歲數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可兒子們絲毫沒有悔悟的意思,兩位老人只好第五次狀告自己的親生骨肉。
山西永濟八旬老人王秀英兒孫滿堂卻孤苦離世,死前6天老人被7名兒女扔在醫院,無人過問。2006年12月8日,當地媒體報道了老人的遭遇,7子女仍沒人到醫院。此事,村傳鄉、鄉傳縣,引起當地輿論的一致譴責。2007年1月17日,山西永濟紀委對老人4個有黨籍和公職的子女分別給予處分
『捌』 偏心父母不值得孝順(那些極度偏心的父母)
文|秘籍君
之前總會聽到一些父母老了兒女不孝順的新聞,當時心裡還很憤慨,心想做子女的太不應該。但如今回想一下裡面的事件緣由,多半是父母做錯了。新聞里的那些「不孝子」,一多半都說到父母偏心的問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二十多年裡,「偏心」就像是一根刺,正扎中孩子渴望關愛的心。
更奇怪的是,那些深受父母偏心之害的孩子,在長大成家,結婚生娃後,還會不自覺地偏心自己的其中一個孩子。嘴上還美其名曰「一碗水端平」,他們全然忘了,自己的另一個孩子也會深受其害,歷史將會進一步輪回。
那些極度偏心的父母,老了難逃以下結局,值得所有家長警醒。
重男輕女的父母,往往養出個敗家子和不孝兒,把女兒也害成了「扶弟魔」
不少家庭都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尤其是以前的農村。計劃生育的年代,不少家庭為了拼個兒子,不惜被罰款或者讓老大老二東躲西藏,就為了躲開人口突擊檢查。如願生得兒子之後,全家人都會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而家裡的女兒,不管是姐姐還是妹妹,就會早早輟學,成為家裡的幫手,只為騰出家庭資源供男孩成才。
「被寵溺的孩子不成器」,家裡越是寵兒子,兒子往往越容易被 驕縱 ,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長大後還一味啃老。啃老也就算了,家裡的女孩還會被教育「要幫著弟弟」,於是弟弟結婚要姐姐出彩禮,買房要姐姐出首付, 生生把姐姐害成「扶弟魔」 。弄得姐姐的家庭也不得安生。
我同學家就是這樣的情況。弟弟學習不成器,退學後眼高手低又只懂享受,用信用卡借了不少錢,後來還不上,利息越來越高。父母動用積蓄幫他補上這個窟窿,誰知他卻迷上了賭博,欠了不少外債。這時的父母已經沒有償還能力,反而一再勸告姐姐幫弟弟還債。可憐我同學剛工作就有了這么多債,找男友也受影響。偏偏她還以為這就是她該負擔的責任。
越是被寵的孩子越不孝順,父母老了反而被他所累,不受寵的也寒了心不想管
大伯家有倆兒子,老大嘴笨但實在,老二嘴甜卻不行動。大伯去世得早,大嬸最疼小兒子。老大成家後大嬸不管不問,卻在 二媳婦 家幫著照看大孫女和又出生的小孫子,抽空撿點瓶子換的錢也全給老二家孩子買玩具了。結果等老二家孩子們上寄宿學校之後,本以為終於可以享享清福了,老二卻說家裡地方小住著不方便,將大嬸「請」回了老家。
後來在老家獨居的大嬸發現身體不適,去醫院一查是胃癌。在醫院住了半個月也沒見老二回來。在一旁伺候的老大見母親總是念叨小兒子,乾脆跟她攤牌,要麼兩家輪流伺候,要麼兩人出錢請護工。病房裡的人都說,這是老大寒了心。
家有兩個孩子,一般最孝順的是不受寵的孩子,受寵的孩子因為不懂珍惜,反而不孝順。父母老了之後,只有不受寵的孩子會無怨無悔地照顧。但如果父母行為過分,讓不受寵的孩子寒了心,就很難堪,會落個無人照料的下場。
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
-----------------------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松帶娃。
『玖』 兒女不孝順是國家體制的錯嗎看到一新聞,兒女毆打老人,然後噴到國家教育,然後國家體制有問題,然後人
怎麼說呢,萬事都是有聯系的,可以扯在一起有關渣滲系
都是不是正解,畢竟教育水平迅枯的國家,素質也不錯
因此這是素質畝梁洞教育的問題
『拾』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孝敬老人最近光看到這樣的新聞。。
1.
國家並沒有把品德與素質教育放在眼裡,如果說理由那就更好說了,你中高考時是否會有品德加分?就業有品德素質優先(反正我沒有聽說過。)(直接原因1)
2.
家長過度要求成績,不讓學生摻和家裡的事。(直接原因2)
3.
社會腐敗現象嚴重,拜金,啃老等現象層出不窮(直接原因3)
4.
不排除有一些想孝敬但不知道怎麼孝敬的的人,在平常的時候可能因此遭人誤解。(客觀原因)
5.
國家教育體制有嚴重根本性「拜分主義」,有也是幌子。(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