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可憐天下父母心」竟是慈禧寫的詩中一句,全詩讓父母流淚!你知道嗎
外界對於慈禧的評價
其實,慈禧一生的事跡遠不止於此。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等還僅僅是記錄在史冊的,可沒有記錄在冊,能夠從旁人的史料中得知的,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更多的是高深莫測。外界對於她的感受一直都是追求權利,追求榮華,其中著名的圓明園不就是因為她的享樂而修建。可如此霸道的一個人會寫出"可憐天下父母心",也足以看出權力財富或許是她一直追求的,但她承受的太多,也會疲累,只想感受常人家的天倫之樂。
『貳』 慈禧太後詩、可憐天下父母心出處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句話。
出自大清朝慈禧太後的詩: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壽禮,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慈禧寫給母親的詩如下: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可憐天下父母心」詩中的「可空猛差」是值得、應該的意思;「憐」是珍惜、贊嘆的意思。詩人表示天下父母的仁愛之心值得贊嘆!「可憐天下父母心」還可以理解為:天下父母無怨無悔地為子知冊女付出、擔憂著急的苦心不能被子女理解,甚至會被誤會而令人同情和嘆惜。
不管是寫文章還是平時言談發感慨,都會用到這句話。尤其是當今社會,家家孩子少,小寶貝兒們都慣的不像樣了!隨心所欲,出口不遜,是常見的事。這些「小皇帝」們無論怎麼樣胡作斗皮,父母們大多都依舊對「小皇帝」無微不至地疼愛著。有的年輕人在外面揮霍無度,揮金如土,然而父母們在家裡依舊死省苦儉地為兒女攢錢。
『叄』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怎樣解釋
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仍然義無返顧的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由此得來:可憐天下父母心!
出處:慈禧為母親作的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3)慈禧說了一句孝敬的話擴展閱讀:
背景:
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那是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
『肆』 天下父母心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天下間所有父母的共同點就是對子女的愛護,這一點無一例外。
可憐天下父母心(慈禧為母親作的詩)
《祝母壽詩》是慈禧太後為母親富察氏所作的一首詩。慈禧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紫禁城雖距離錫拉胡同母親宅邸咫尺之遙,慈禧卻無法去參加母親的大壽,便作詞寫下一副書法。其中的詩句「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被傳唱。
背景出處:
慈禧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紫禁城雖距離錫拉胡同母親宅邸咫尺之遙,慈禧卻無法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
那是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可憐天下父母心
『伍』 慈禧寫過一首詩,最後一句說了什麼,流傳至今
慈禧在母親70大壽的時候,為母親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就是流傳至今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後自從奪權垂簾唯岩顫聽政之後,就一手把持了朝政大權,很多政務都需要親自過問,所以她實際上是很忙的。而她母親大壽這一天剛好有個外國使節前來拜訪,為了不怠慢洋人,慈禧接見了這位外國使者,但卻要錯過母親大壽的酒席,不能親自回家給老母親拜壽。因此她就讓李蓮英帶了很多禮物,拿著自己的一封信回家給老母親拜壽,在這封信里慈禧寫了一首詩給老母親: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傳出去之後,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仍然不時被人提起。
『陸』 慈禧說過的一句名言有哪些
慈禧說過的一句名言有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的意思淺顯易懂,有點像打油詩的味道,表達了慈禧對母親的感恩之情。詩的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情深意長,流傳至今,人們還常掛在嘴邊。
慈溪介紹
一說到慈禧太後,大家可能就會說虛歲春她是歷史的罪人,正是因為她的懦弱無能,才使中國遭受列強入侵,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慈禧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期間,她兩次決定皇位人選,兩次發動政變,三次垂簾聽政,可以說在權利的掌握上是極為成功的。他將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於股掌之中。但她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差耐,卻是一個失敗者。
在她長達48年的統治中,在中國歷史走向最危難的時期,她沒雀滾有將中國這艘古老的航船帶出外強侵略的激流險灘,而且正是由於她的不諳世事,使得中國社會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為危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所以我們也有理由去痛恨她。
『柒』 慈禧在母親70大壽時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流傳千古,究竟寫了什麼句子
在這首詩當中最後一裂清孝句話叫做「肆稿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而且在很多的教科書裡面也是有這句話的。慈禧的母親在70大壽的時候,慈禧並沒有去祝壽,事後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所以才會寫下這個詩句,然後讓宮里的太監帶過去給自己的母親。
這首詩的內容就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女兒身,殫心竭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寫下了這首詩句以後也是直接讓李連英幫忙裱起來,最後把這幅詩句送給了母親作為70大壽的禮物。
『捌』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誰說的話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大歲卜桐清朝慈禧太後說的話。
作者簡介:
慈禧生於1835年,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她的父親是安徽徽寧池太廣兵備道惠征。咸豐元年清朝大選秀女,葉赫那拉氏被選中。第二年五月九日入宮,當時她只有十八歲,被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十一月封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葉赫那拉氏生兒子,就是後來的清同治皇帝。第二天葉赫那拉氏便晉封為懿妃。
咸豐七年正月封為懿貴妃。咸豐皇帝帝死時,懿貴妃才二十七歲,同治帝尊她為聖母皇太後,徽號慈禧。公元1908年10月22日,慈禧太後因疾病身亡,卒年74歲。1909年月十月初四日,葬入清東陵的普陀峪定東陵內。
『玖』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真的出自慈禧之口嗎
是出自慈禧太後之口。這句話是在慈禧的母親富察氏60歲大壽的時候,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里邊的。慈禧太後原名玉蘭,出生於1835年,她17歲進宮,1861年,她的丈夫咸豐皇帝去世,她從哪個時候就稱慈禧太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世界上就父母的情是最真的,不僅給了子女生命血脈,還為了子女殫精竭力,雖然有時候子女不能理解,但是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關懷著子女!不過就兩人的關系來看,慈禧說這亂昌話是多半是敷衍,而非真心,不過它表達的情感卻是碧陪搏真實的。到後來這句話流傳得很廣,逐漸忘記了這句話最早悔祥出自於慈禧太後之口!
『拾』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名言真的是慈禧太後說的
據傳,在清朝年間,慈禧太後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這副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而這首詩,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出處。由此可見,這首詩正是被後代唾罵千載的慈禧太後而寫,全詩如下: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後
這是讓很多網友想不到的,想不到的是,這么出名的詩,竟然出自千古罪人,慈禧太後之手。親情,是動物界共有的。雖然大家感覺這個結果很不敢相信,但是這是真的。仔細想來,也是情理之中,說到底,撇不開的,只有親情。惡人雖惡,如同《水滸傳》裡面的李逵,為人凶惡,但是對待他母親,卻是非常孝順。民間還有他為母報仇,打死一窩老虎的事情。想來,也是威猛異常啊。不僅惡人,就連出家之人,也是不能割捨親情。當年虛雲老和尚,三步一拜,從普陀山拜到五台山。拜到北方冰天雪地的時候,滿身都是泥土,一身破爛,有人問他為何拜山,虛雲老和尚答道:生不見母,為報親恩。只因他生下後不久,他的母親便離開人世。虛雲老和尚為報母恩,千里迢迢來拜山,替他母親行善積德,超度他母親。虛雲老和尚,是當代禪宗大德高僧,生而不曾見母親,卻有這般大孝,也是現代的一個傳奇人物了。
虛雲大師
在不必研究孝順,因為孝順天經地義,人性使然。羊羔有跪乳之恩情,烏鴉有反哺之情義。小時上學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長大以後,翅膀硬了,飛得更遠了,飛去天南海北。正是你長大的時候,父母已經悄然變老。
朱自清散文《背影》
「父母在,不遠游」,多多關注自身,也許以後,你發現,讓你快樂的,並不是你實現了你的夢想,而是你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