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小夥子你太孝順了會有福報

小夥子你太孝順了會有福報

發布時間:2023-05-01 16:46:34

① 有孝心、行孝道的孩子,會對他的未來人生有什麼利益

中國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聞雷泣墓、親嘗湯葯、丁蘭刻木、鹿乳奉親、江革背母、百里負米、賣身葬父、卧冰求鯉、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聞雷泣墓
王裒是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3、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漢文帝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4、丁蘭刻木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沁陽一帶)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5、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獵人看到了他以為是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免除了 被誤殺的危險。
6、江革背母
江革,東漢時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7、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種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8、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博興縣)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以身喂蚊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10、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② 孝敬父母有福報嗎

孝敬父母是應該的,父母兒女的親情不應該建立在利益之上。
不能因為有福報就孝敬父母,沒有福報就不孝敬父母。這樣本心就不純。
孝敬父母的人相信都會有福報的。

③ 孝順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在伊斯蘭教的倫理體系中,「孝」被賦予了特殊的內涵和意義,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行孝不僅是人道的一種體現,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種途徑。尊老敬老被看作是「萬善之首」,善待父母、孝敬雙親成為每個穆斯林必備的道德修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伊斯蘭教「孝」的理念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伊斯蘭教「孝」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孝敬父母是真主所命之事。

在伊斯蘭教文化中,以孝敬父母為核心的敬老思想,在穆斯林的思想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響並支配他們的言行,有著明顯的教化作用。在穆斯林看來,孝敬父母、善待老人是真主所命之事,是信仰完善的一種體現。伊斯蘭教提倡天道和人道的結合:崇拜真主,是天道的要求;孝敬父母,是人道的基本。《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真主),應當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把孝敬父母與崇拜真主、感謝真主緊緊聯系在一起,從中足以看出「孝」的重要性。所以,忤逆父母是大罪。敬畏真主,孝敬父母,這是穆斯林的人格標准。

第二,不僅在物質方面、更要在精神方面孝敬父母。

伊斯蘭教要求孝敬父母,不僅要關心他們物質上缺什麼,還要在精神方面善待他們,甚至以仁慈的眼光看父母都是善功。

第三,善待親緣。

伊斯蘭教要求子女在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他們過世後照看親朋並保持良好的關系也是行孝,父母同樣因子女的善行而受到真主的恩澤。

第四,根據自身的能力去盡孝。

伊斯蘭教主張憑借個人的能力,通過合法的手段和方式盡孝,因為「真主只依個人的能力而加以責成」。改善老人生活狀況,讓老人高興、幸福,其所得必須合法、正當,凡是超過個人能力或運用非法的形式行孝,都是伊斯蘭教明令禁止的。《古蘭經》說:「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按自己的生活條件、收入、能力善待老人就是孝,就是在認真地力行人道。這樣人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條件去履行主命,也使「孝」理念更加貼近現實生活,讓老人時時得享天倫之樂,而並非等到子女功成名就之後才擁有幸福。

第五,即使擁有不同的信仰,也必須行孝。

伊斯蘭教「孝」理念中也包括對非穆斯林父母的孝敬。孝敬非穆斯林父母,同樣是子女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蘭經》中指出:「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義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者的道路。」

這就是說,不能盲從父母而放棄伊斯蘭教,但是也不能因此而疏遠他們或不理他們,要愛他們、善待他們、盡心盡力地贍養他們。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蘭學者馬注根據伊斯蘭精神開拓和發展了傳統的善的概念,他在《清真指南》提出了「四善」說:「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其中的「公善」,就是對慈愛外教者、孝敬外教父母的最好解讀。



從上面的探討可以看出,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十分獨特,其中有不少是我們現在可以借鑒的。

第一,伊斯蘭教的「孝」理念對於我國緩解老齡化的壓力,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伊斯蘭教將孝敬父母定做敬主的一部分,《古蘭經》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這些經文,用命令的口吻表現出孝敬父母是真主不可更改的意旨,以「弱上加弱」等詞語表現父母對兒女的恩惠之重,將孝敬父母視為僅次於侍奉真主的宗教善功,讓每一個穆斯林在一生當中始終與孝心、孝行相伴。將「孝」理念融入生活,能更好地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第二,與儒家文化結合,更加充實了「孝」理念的內涵。

伊斯蘭教文化中尊老敬老理念和儒家文化的孝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並成功地交融結合而成了「伊斯蘭教孝文化」,在穆斯林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仍然具有積極作用與強大的生命力。在今天的穆斯林家庭中,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顧,老人一般不會因年邁而憂愁,老人多數與兒孫們共同居住,兒孫們對老人都比較孝敬和熱心照料,家庭氣氛和睦溫馨。如果誰家對老人不養不敬,就會受到左鄰右舍的批評和指責。平時晚輩見了長輩要停下來道「色倆目」,向長輩問好。每逢伊斯蘭教的節日,清真寺的阿訇和毛拉都要看望和慰問老人,許多穆斯林群眾也以宗教的方式救濟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任何一個穆斯林都知道「父母悅者,主喜之;父母怒者,主惱之」,照看年邁的父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真主會喜悅。這與儒家的「承顏膝下,以盡子道」相得益彰。

第三,伊斯蘭教孝文化中提倡「厚養薄葬」,父母在世時,作為子女應該真誠地孝敬他們,細心地侍奉和供養他們,禮貌地對待他們。父母一旦去世,應本著節約的精神,力行薄葬。伊斯蘭教反對大辦喪事,反對以「孝的名義鋪張浪費」,伊斯蘭教的「厚養薄葬」對現代社會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孝」可以使家親密和諧、溫馨幸福,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在我國老齡化日漸加劇的今天,伊斯蘭教「孝」理念對維系家庭正常運轉、化解壓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很多借鑒意義。

④ 有多孝順就有多少福報

百善孝為先,善良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美德,做一個善良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孝順的人會得到人們尊重當然福報就會多。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⑤ 孝順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按照中國傳統道教的說法孝順父母是分內的事,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的福報,除非是「卧冰求鯉」的程度,但道教認為人死後會在地府接受判官的審判,判官會根據你生前所做之事來判決你來世的命運,根據你所犯之錯來判決你是否要下地獄,要下到第幾層地獄。不孝是大罪,(具體會下到第幾層我忘記了,不過懲罰好像挺嚴重的,我記得第一層是拔舌地獄,懲罰那些亂說話導致一定後果的人)根據程度來確定受罰的時間。

⑥ 為什麼'孝順的人'都會「發財致富」!我來告訴你!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佛說:什麼是戒,孝順父母就是戒,如果沒有佛,就把父母當做佛來侍奉,你一念孝順,供養一次父母一丁點東西,這樣的福德就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

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只要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這么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

如果想要仕途順意,通常是從小就不抵觸父母的人。因為他從小每天都受父母印氣生助,非常強大,別人比不過。還有就是注意不要說中國古代聖賢如老子,孔子,高僧大德的壞話,一說就完蛋,別想升遷,除非大懺大悔。

畢恭畢敬的對父母,讓父母高興喜悅,有一點好東西,都要拿來供養父母。 畢恭畢敬對父母,這是增長官祿最快的,沒有比這更快的,你尊長,那自然你也要成為長,受人尊;供養父母,則是增長資財最快的。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不管一個人怎樣說自己的心地孝順,一個人不供養父母,他這個窮字非常大的寫在臉上。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啊。平時多少都要拿出財物供養父母,不要抱那麼緊,不要找借口說老婆孩子房子需要錢,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供養你,連借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如果你做不到,你根本不可能改命,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吧~ 原文出處:media8

⑦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沒錯。但如果你不孝敬父母的話,他們會變成你最大的怨親債主。

⑧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古代的時候,孩子對父母都是十分的孝敬的,現實世界中,有些年輕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對父母不孝敬,對自己的孩子卻是百般溺愛。下面了解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1

「孝順」這個詞說起來有點大,如果用「愛」這個字來表達可能理解起來更簡單一點。你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心裡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你最愛的人。愛包括了牽掛、想念、包容、理解等。父母肯定是最愛你的人,你也一定是最愛他們的。

有一個雲南的留守兒童,她的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爸爸從此外出打工,很少回來。媽媽改嫁到了另外一座城市,每3年才能回來看她一次。我們到了她的爺爺奶奶家,看到了一個怯怯的不愛說話的小女孩。

我們給小女孩和她的爺各奶做一頓飯。家裡的食材很少,一位同事看到房樑上掛著一塊臘肉,就取下來、切了一小快,准備炒菜。

小女孩正好進屋看到了這一幕,立刻狂喊:「不可以動,不可以動!「

大家都嚇了一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反應這么大。我們安慰孩子:「寶貝,別急,我們再給你買一塊肉,或者給你爺爺奶奶買十塊肉的錢,咱們繼續曬臘肉好不好?」

「不好,你們不許動!那是媽媽的!」

原來孩子的媽媽每3年オ能回來一次,女孩兒特別想念媽媽,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媽媽。家裡窮,這塊臘肉是很珍貴的。每次想媽媽了,她就會對著房頂自言自語:「媽媽,臘肉都給您曬好了,您快點回來吧!」「媽媽,我好想您,您給我寫封信吧!」

但是,媽媽有了新的家庭、新的孩子,她沒有那麼方便來看女孩。

我們最終找到了孩子的媽媽,啥都沒說,就把這塊切下來的臘肉帶給了她,告訴她;「你的女兒好想你,這是她給你曬的臘肉!」媽媽瞬間淚如雨下,跟著我們回來看了女兒。遠遠地,媽媽就

往家裡跑,女兒也使勁往媽媽那裡跑,一個結實的擁抱,震撼了所有在場的人。

這就是愛,人們往往因為得到的不客易,オ更加珍惜、我相信女孩不會和媽媽頂嘴,不會有各種抱怨,因為媽媽能來看她,她已經很滿足了。

是一種相互的情感,當爸爸媽媽給你很多愛的時候,你像一個充電寶,把愛都充進了自己的肚子里。這些愛如果不釋放出去,時間久了,充電寶就老化了,甚至被淘汰了。有些寶貝也想把自己的愛釋放出去,可是他不知道正確的路徑,就相當於電線連錯了,對方總是接收不到你的愛。

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愛孩子就要給他需要的愛。還拿充電寶打比方,本來給他220伏的電壓就正好,結果爸媽總是覺得不夠,非得加量,打著愛的名義,各種擔心、各種嘮叨全來了,最後充電寶燒壞了,因為電壓太大。

愛爸爸媽媽,就是像他們牽掛你一樣牽掛他們。下雨了,到樓下給爸媽送把傘;刮風了,拿件衣服去門口接接他們:你吃大餐的時候,要想想,爸爸媽媽吃了沒有;你和同學出去玩的時候,要及和爸媽聯系。

愛爸媽,就是不捨得說一句重話讓他們傷心難過。因為他們是爸爸媽媽,不管你怎麼樣,爸媽通常最後都會原諒你。

愛爸媽,就是在爸媽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的「及時雨」立刻趕到。當你越長大,爸媽需要你的地方就越來越多。我的原則就是爸媽的事情都是大事,因為中國的父母都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忍的疾病可能都不會告訴孩子。所以,只要父母提出來的事,我們都要積極努力做到,就像你小的時候需要有家長去開家長會,爸媽再忙也得請假去,因為這是責任。當你長大了,照顧他們也是責任。

愛是一種本能,每個人心裡都有濃濃的愛。表達出來,就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展示出來,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

要相信,孝順可以給我們每個人帶來好運氣!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2

大乘經典對孝道都有具體的解釋,說明佛教十分重視孝道。佛陀說,如果一個人能孝順父母,他將受到梵天、帝釋和白發天尊的祝福和支持,這是由四位天王主宰的。同時,佛陀和菩薩也很喜歡這種人,所以孝順的人能夠增加福報並改變命運。

佛經告訴我們,孝道是戒律,父母是菩薩,我們身邊最大的菩薩就是父母。如果你能以佛菩薩的身份服侍父母,孝順父母,那麼你的福祉將超過你供養百名高僧幾十萬億年的福報,這是真的。我們的生活里。幾乎所有能夠事業成功的人都是孝順的。俗話說,如果沒有最低限度的孝道,就不要談大事,更不要說成功了。只有孝順父母,並牢牢紮根於此,才能讓生活中得到好運,這就是世事報。即使你的八個字註定要失敗,它們也可以改變。

古往今來幾千年孝道傳承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只有具備孝道,才能具足因緣。很多人會說,我哪裡做了多少功德,我哪裡放了好多生命。我哪天念了多少佛號,我想問的`是,你真正有去孝順父母了嗎?父母生你養你,含辛茹苦,這份恩情你作為子女是永遠報答不完的,你們要知道,人,一生其實短暫,懂得感恩,懂得孝順,哪怕是一碗清粥也能吃出山珍海味的味道。報答父母,孝順父母要從點滴做起。

孝道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厄運的影響。就像在現實中一樣,當孩子處於危險中時,父母會盡其所能來預防災難,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必須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的人運氣好3

懂得孝順感恩的人運勢都很好到哪都能遇貴人!

想要改變命運,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

佛說:什麼是善,孝順父母就是最大的善,誠心供養一次父母的福德超過你供養一百位高僧百千萬億年。相反,不孝順父母的人,無論他在外做多少善事,供養了多少高僧,都無益一事。因為…孝,是百善之首!這是真實的話,並不是比喻。孝順父母,是現世報,這功德極大。

從現在起,誠心誠意孝順自己的父母,面容柔和的陪伴父母,讓父母開開心心的生活!您的生活將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切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一切煩惱事都會自動消除,連鬼神看見你孝順父母都會敬你三分,不信!大家可試試!

孝順,不能靠嘴說,要靠實際行動。嘴上說的沒用,什麼等我賺到錢了,帶父母去哪去哪,說上幾年甚至十幾年都實現不了。用點心去行動,比嘴上說的強一百倍!孝順!不一定要有錢才能做到,也不是要你放下工作整天陪著,只要平時多讓父母開心,陪他們說說話,多觀察他們的身體狀況,有好的、新鮮的東西,讓父母嘗嘗,就可以了。

佛陀教導世人,一念孝順,一念孝順之後還有一句是:些許微物供養父母,你不能光有一念孝順,念完就沒有供養的下文啊。

重在於平時的點滴關愛,不能只有一念之行,父母平時向你要點錢,不要找借口說這說那推辭。要切記,凡事有因果,你這個樣子,以後你老了,你孩子一樣不會孝順你,連借口都和你一樣,這叫:父形子肖。

想要改變命運,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從現在起,好好的孝順我們的父母,日行一善,永遠以孝為先!善為本!

⑨ 孝敬父母會有大福報,是嗎

你好,這句話很正確,因為所有的佛菩薩都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當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還特意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以報母恩;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也親口講述了地藏王菩薩的前世——光目女為救母精進念佛的事跡。

「百善孝當先」,要做一個好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父母就是家裡的兩尊佛,家佛不拜,去外面的寺廟里燒再多的高香拜再多的佛菩薩也沒用的,因為不是出於真心流露的善,是得不到佛菩薩的加持的。而一個真心向善的人,又怎會不孝敬最疼愛自己的父母呢?許多高僧大德都有講過:不孝者,人身難保。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敬重孝順的人來生很容易墮落到三惡道中。

我們孝敬父母,不但要養父母的身,還要養父母的心、養父母的志。供養錢物養父母的身,使父母老來有依靠,能安享晚年;養父母的心則使他們不但無財物之憂,還能活得開心,活得高質量;養父母的志則不僅考慮到父母這一生的安樂,還為父母考慮到將來百年之後,要往哪裡去?臨終時是糊里糊塗的走呢?還是在驚恐於未知的旅程中離去?很多的人到臨終時為未知的未來驚恐不安,這就要做兒女的為他們講解這世上除了六道輪回之外,還有一條光明大道——成佛,去西天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安樂。這樣在精神上有寄託,走時也能安詳自在,不至於墮入惡道受苦。這樣為父母考慮到了將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盡心盡責的孝順。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終,命終能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永離諸苦,永享勝樂。阿彌陀佛!

⑩ 孝養父母的果報是怎樣的

孝養父母,首來先一源個果報是順,所謂孝順,你孝就會比較順。據道教講,鬼神最佩服孝子,因此,你孝敬老人,鬼神都幫助你,當然會順利了。
再,孝養父母,你給子女作了榜樣,子女也會孝順你。
從佛教看,不僅是上面的果報,佛教認為父母是恩田,孝順就是為自己積累福報,後世會成為有大福報的人,或者升天道都有可能。

閱讀全文

與小夥子你太孝順了會有福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