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敬長輩算不算是講文明懂禮貌
在中西觀點中孝敬長輩都很重要,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尤其重要,它已經被自然而然地列入文明和禮貌,孝敬長輩是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無論對與不對,它都已被世人所接納,所以它屬於講文明懂禮貌。
② 孝德禮儀就是什麼
1、習行孝德。孝敬父母,是人類相生相養的自然情感,是青少年兒童一切良好專品德形成的道德基石。習行屬孝德,就是要求青少年兒童從孝敬父母、長輩入手,將日常活動與孝德文化緊密結合,鼓勵學生從小事入手,從身邊做起,以孝德情感、孝敬用語、孝親行動為重點內容,培育學生知恩、感恩、報恩的孝親情感和知孝、懂孝、行孝的敬養行為。
2、明禮知儀。「做人先學禮」,禮儀是人們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是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禮儀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課。明禮知儀,就是要求青少年兒童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入手,培養學生形成寬容、謙讓、誠實、守信的待人態度,養成熱情、大方、禮貌、友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樹立自律守信、潔身自好的廉潔意識,引導學生在校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在社會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尊重和扶助弱勢群體,進而培養學生明禮尚德、寬厚友善的良好品格。
踐行孝德禮儀是弘揚傳統文化 的表現方式。
③ 如何理解孝敬父母 做人之本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
《論語》中孔子關於志向的描述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在這裡面,擺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即:讓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內在得安其心。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年輕人的目光大都集中於金錢物質上,整天工作賺錢、賺錢工作,忙得不亦樂乎,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老人和孩子。當然,努力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過得舒適一點,沒什麼不對的,但是,在發展經濟,發展自我的同時,有好多東西我們是丟不得的,也是丟不起的。就如親情,它是人間最寶貴的財富,擁有它,就擁有了一生的幸福。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每個人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善待父母就是不善待生命。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且有跪乳之恩,何況是人呢?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健康的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孝敬孝敬,孝為行,敬為心。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有必要對照自己、檢討自己:在行上,是否做到了孝,是否已經做好了對父母所應該做的事情;在心裡,是否做到了敬,是否盡到了對父母所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每個人都體會過這樣的一種成長:在父母身邊長大,走向社會,忙於拼搏,忙於安家,忙於養兒育女。偶爾想起父母,總是太忙太忙,時間一拖就過去了。待一切都安定了,待等到我們自認為有了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往往就已經有了太多的遺憾,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去了。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起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想想我們的父母,雖然同在一個城市,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我們是否關注到了老人的寂寞呢?因為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的緣故,我們總是很忙,幾乎都不在他們身邊,平時很少見面,所以,在父母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孩子們團聚。老舍曾寫道:「母親的心是兒女們感情的溫度表。」一個人對父母的情感,父母都是會敏銳地感覺到的。
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親情,人人不可迴避。孝心,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個人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表現,這種美好的情感來自人的心靈深處,也將觸動他人的心靈。
孝敬父母與文明禮儀是密切相關的。禮儀源於內心對他人的尊重,尊重人首先要從尊重親人開始。對父母的孝敬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尊重,是一切美好感情的源泉,這種美好的感情會遷移到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因此,要做一個講文明、有修養的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
④ 孩子的家庭文明禮儀
孩子的家庭文明禮儀
孩子的家庭文明禮儀。禮儀存在著生活的方方面面,禮儀是良好素質的體現,孩子更需要知道一些家庭文明禮儀,這樣才能養成孩子懂禮貌的好習慣。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一起詳細了解下孩子的家庭文明禮儀。
一、孝敬父母
1、不同場合,不同地點與長輩見面要主動問候。
2、每日起床後向父母問「早安」。
3、上學前梳頭、整裝,離開家時,向父母道別。
4、放學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5、在家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6、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不與父母長輩頂嘴。
二、家庭書信
1、與家人通信,信的內容要講究禮貌。
2、書寫規范,正確填寫郵政編碼。
3、正確使用祝頌問安語。
4、信封緘啟書寫要用尊稱。
三、家庭應酬
1、迎客。客人進門後,主動打招呼、接待。
2、主動讓座、倒茶,敬茶要用雙手端穩。
3、客人與父母交談時,要主動迴避。
4、當老師家訪時,如果老師要自己聽情況,自己應站在老師身旁,靜聽老師與家長的談話內容。
5、送客。當客人提出要告別時,待客人先起身後,自己再起身相送。
6、探視病人。親友、老師或同學患病,應去探望,保持輕松、無慮的氣氛,給病人心靈上的最大安慰。
7、慶賀。同學、朋友、親戚在學習、工作上取得好成績時,要主動慶賀。
8、憑吊。親朋戚友去世,前往弔唁要注意穿素裝,忌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進入弔唁場以後,態度要沉重,不能大聲談笑。
9、電話
⑴向外人打電話時,不撥錯電話號碼。
⑵自報姓名,使用禮貌稱呼。
⑶通話時語調柔和,吐字清楚,切忌哆嗦。
⑷通話結束時應說「再見」。
⑸自己接電話時先說「您好」,後說「這是某某家(或某某單位)」,再請問對方應找的人。
⑹禮貌使用「請稍等,我去叫他」,「他不在,我能幫你什麼忙嗎」等語言。
10、探親訪友。逢年過節或休息時,探望親戚朋友要注意禮節。
四、家庭文明公約
取家庭榮譽為榮,為家庭抹灰為恥。本家庭為此特製訂以下《文明公約》:
1、家庭成員人人平等,共同承擔家務,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為營造家庭和諧的氛圍而努力。
2、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保持整潔、干凈。當天能做的事主動做好,不推諉不逃避。
3、要奉行節儉原則,孩子的壓歲錢由父母存入銀行,專款專用,留作孩子買有用的和特別喜歡的東西。家庭成員不亂花錢,不鋪張浪費,節約用水、電和氣等能源。
4、要愛讀書、讀好書,在家庭內部形成讀書的氛圍,父母要做好榜樣。
5、家庭成員外出要提前當面告訴家人到哪裡去,什麼時間回來。並按時回家,原則最晚大人晚上不超過10點半,孩子不超過9點半。
6、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主動鍛煉身體。為了全家人的健康,家庭成員盡量不在房間內吸煙。
7、合理安排看電視、玩電腦時間,不影響家庭其他成員的學習和休息,不爭電視頻道,不遮擋家人的視線。
8、揚長避短改正缺點,虛心接受家庭成員的提醒和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9、添置貴重東西,提前與全部家庭成員討論協商,不獨斷專行。不隨便亂放東西,玩具玩完、工具用完要放回原處。
10、吃完東西包裝紙及時扔,垃圾要及時清理並送到戶外垃圾桶中。
11、家中未成年人遠離網吧游戲廳,家庭成員要做到求實創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家庭風氣越來越好。
12、家庭成員之間應該言而有信,對孩子許下的.承諾更要說到做到,凡事以孩子學習為重,不得無故干擾終止孩子的學習。
小學生文明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1 、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准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說花名。
2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採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3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後,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吃」。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並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凈;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審計機關文明禮儀
1、為加強審計機關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審計幹部文明素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構建和諧機關,根據《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和有關規定,結合審計工作實際,制定本公約。
2、本公約規定的辦公、審計、生活等方面的文明禮儀,是審計幹部在日常工作、家庭生活和公共場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
二、辦公禮儀
3、認真貫徹上級指示精神,按時完成工作部署。下級尊重上級,服從領導;上級關心下級,注意傾聽意見和呼聲。
4、堅守工作崗位,注重工作效率,嚴格考勤制度,不遲到早退,不影響他人工作。
5、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心胸開闊,冷靜穩重,制怒謙和,團結協作。由於工作失誤給其他單位或個人帶來不便時,要真誠道歉。
6、工作著裝整潔、美觀、得體、大方,符合國家公務人員職業特點。出席重要公務活動時,男士穿正裝,女士穿職業裝或套裝。
7、工作稱謂要符合身份,下級對上級以姓氏加職務相稱,上級對下級或同級,可稱職務,也可直呼其名。黨團會議或活動中均以「同志」相稱。
8、進入他人辦公室前要輕聲敲門示意,經允許後方可進入;出入房間時隨手關門。
9、客人來訪要起身相迎,主動詢問來訪目的,及時解決問題或幫助引見他人,不能馬上解決時要講明原因並致歉,臨走時要起身相送。
10、相互介紹時先向長者引見年輕者,向女士引見男士,向職位高者引見職位低者;自我介紹時先向對方問好,再依次說出自己的單位、姓名和身份。
11、彼此握手用力要適中,年輕者、男士、職位低者要先等長者、女士、職位高者伸手後再接握,如任何一方已伸手示意,另一方要馬上接握。
12、遞送名片時應將名片正面朝向對方,雙手呈上,接受者應雙手接過,瀏覽後方可收藏。
13、相互交談時雙方要保持一定距離,講話者目光要照顧到在場的每個人,運用手勢時避免指點對方。聆聽者要目光專注,保持呼應,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
14、接撥電話要互致問候,禮貌謙恭。接聽者在鈴響3遍之內接聽,主叫者主動自我介紹並證實對方身份。通話內容言簡意賅,不談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15、參加會議要嚴格遵守時間,不得無故缺席,並在指定位置靠前就座;會議進行中保持會場安靜,將手機等通訊工具調成振動狀態,不做與會議內容無關的事情;會後禮讓退場,將廢棄物帶出。
16、遵守辦公樓管理規定,維護辦公環境衛生,服從有關人員管理,出入機關大門主動出示證件,騎車人自覺下車。
17、愛護辦公設備和公用設施,自覺節水節電節能,節約辦公用品。
三、審計禮儀
18、堅持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嚴謹細致、廉潔自律,大力弘揚審計精神,自覺維護審計幹部良好職業形象。
19、現場審計開始前,向被審計單位介紹情況,宣讀《審計署關於加強審計紀律的規定》。審計期間自覺遵守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規定。
20、審計中需要被審計單位提供資料或向有關人員詢問情況時,態度和藹,語氣適中,借閱資料要打借條,詢問情況要做筆錄。
21、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時,態度誠懇,不卑不亢。對不同意見要正確對待,講清道理,耐心解釋。
22、審計結束時,主動與被審計單位道別,感謝支持,及時歸還辦公室、有關設備和借閱資料。
四、生活禮儀
23、堅持使用「您好」、「請」、「對不起」、「謝謝」、「再見」十字禮貌用語;語言運用要准確簡明,輕重得當,尊重對方。
24、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保持儀容整潔,經常梳理頭發,修剪指甲,清潔口腔,避免當眾剔牙、挖鼻孔等不文明行為。
25、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節約糧食,不剩飯菜,不酗酒。在公共場所就餐時不大聲喧嘩。
26、自覺遵守公共秩序。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損毀公共設施,不在禁止吸煙的場合吸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排隊上車,順序下車,將座位主動讓給需要幫助的乘客。
27、外出旅遊特別是出國(境)旅遊時,要提升旅遊文明素質,糾正不文明行為,遵守所在地區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
28、外出住宿和就餐時,尊重服務人員,多用禮貌用語,不刁難、歧視服務人員。
29、與人承諾要守信,與人相約要守時;拜訪親友提前預約,盡量避開用餐時間,晚間拜訪不宜久留。
30、開玩笑應適度,不開庸俗玩笑,不拿他人生理缺陷開玩笑,不用網路或手機簡訊傳播內容不健康的玩笑。
31、駕車或騎車時遵守交通規則,注意禮讓,嚴禁無照及酒後駕車。
32、家庭成員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育子女講求科學,注意方法;鄰里之間彼此關照、禮貌謙讓。
⑤ 做人之本,孝敬父母是什麼意思
民間有個說法,叫做「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因為這是人生中專最深刻的親情,人人屬不可迴避。孝心,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品德,是一個人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表現,這種美好的情感來自人的心靈深處,也將觸動他人的心靈。
孝敬父母與文明禮儀是密切相關的。禮儀源於內心對他人的尊重,尊重人首先要從尊重親人開始。對父母的孝敬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尊重,是一切美好感情的源泉,這種美好的感情會遷移到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因此,要做一個講文明、有修養的人,首先就要從孝敬父母做起。
⑥ 孝親敬長是傳統美德嗎
孝親敬長是中華的傳統美德和良好風尚,關於傳統美德相關知識介紹如下:
1、中國傳統美德有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等。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森氏族精神的精髓。
4、文明禮貌:禮儀之幫,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好友德的又一個鮮明特性。「仁、義、禮、智、信」是傳統美德的基本要求,帶動整個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