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敬長輩的作文(400字以下)
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晚輩,自然應受到後代晚輩的孝順尊敬。試設想,一個對父母長輩出言不遜、舉止不雅的人,能成為愛國成才、奉獻力量的人物嗎?古今往來的名人賢士,多是忠孝雙全,值得稱道的傑出人物。請聽下面兩則故事。
一則是「方觀承千里探親」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另一則是「馮玉祥買肉孝父」的故事。
馮玉祥將軍不僅是個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
舊社會當兵是個苦差事,當兵的經常發不上軍餉,逢五排十還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親念其年幼身弱,總想方設法給兒子湊幾個小錢,讓他買個燒餅充飢。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裡日子艱難,父親又傷了腿,正需補補身子。但如果不要這錢,父親會生氣。於是他就把父親給的錢一個不花,攢了起來,過些天再把自己平時省下的一點餉錢湊在一起,到肉店買了二斤豬肉,請假回家給父親燒了鍋燜豬肉。父親見後頓時生疑,便質問這肉的來歷。馮玉祥深知父親的嚴厲,只好如實道來。聽後老父親一把拉過懂事的孩子,一句話也說不出,眼淚撲籟籟地掉了下來。
像這樣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勝枚舉,當今許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好楷模。這種把孝心獻給長輩,把愛心送給別人的好人好事,匯成了一首首人間完美溫馨的愛的樂章,奏出了時代的強音。
② 為什麼小孩子不懂得尊重長輩
而在現實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能尊敬長輩,關心別人呢?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吃東西時,孩子是否只顧自己,不顧長輩和他人?自己喜歡的玩具是否願意與人分享?與長輩、他人相處時,態度是否和氣?行為舉止是否文明得體?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否總要長輩、他人代勞?長輩身體不適時,不否主動向長輩問候?是否願意為長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是否能主動幫忙? 如果得到的答案不那麼令人滿意,作為家長應首先考慮自己在這方面做得是否到位?孩子年齡小,認識膚淺,判斷能力差.在他們眼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他們的榜樣,而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對幼兒的孩子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影響力,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與長輩、他人相處時,態度應謙虛、常常主動關心照顧他們。如:在家中,吃飯時要先為長輩盛飯、夾菜;在公共場所,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讓座;對長輩說話時,要用尊稱「您」;和別人交往時,要說「請」「謝謝」「再見」等文明禮貌用語。總之,家長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其次,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常常會對長輩亂發脾氣,任性自私。家長應及時引導,幫助孩子糾正,尤其不放過「第一次」,因為一時的遷就就會助長孩子今後不良習慣的形成,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品格的形成。 再次,多給孩子講一些道理,多進行良好行為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空洞的道理孩子聽不懂、也不願意聽,家長應盡量利用一些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如:講講故事,利用電視節目、文藝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為教育孩子,為孩子樹立榜樣;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散步時,看見弟弟妹妹摔倒了,主動去扶一把;節假日帶孩子主動看望長輩,相互增進感情;好吃的東西鼓勵孩子請長輩、弟弟妹妹先吃;主動幫別人做力所以及的事,擦擦桌子、擺擺椅子;家裡有好玩的玩具鼓勵孩子拿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等等。 實踐說明,培養獨生子女尊敬長輩、關心別人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奏效的,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不懈地利用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③ 孩子在尊重長輩,孝敬長輩方面做的怎樣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學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上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把教育的方式弄錯誤導孩子。現在和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尊敬長輩。
父母的正面引導。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導。比如在上學或是出門遊玩的時候,看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訴孩子主動地打招呼。在帶孩子串親或是家裡面來客人了,要分開的時候要教孩子禮貌的說再見。這樣孩子就會順其自然的學會。
教孩子感恩。每到節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姑姑們都會給孩子送些小禮物慶祝,孩子非常的高興。當爺爺奶奶們過節的時候,讓孩子引導孩子同樣送點小禮物答謝他們,長輩們高興,孩子也會高興,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樂。
從小中督促孩子事。一個家庭有很多成員,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與爺爺奶奶接觸比較多,在爺爺奶奶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引導孩子為爺爺奶奶做點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飯燒柴的時候,教孩子給奶奶搬個板凳坐,這樣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會有孝心。
孩子的正確行為要給與肯定。當爸爸上班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衣服和包給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會效仿媽媽,當爸爸再次上班的時候,也會給爸爸拿衣服,那包,這樣爸爸就要很高興的誇獎孩子的行為,並要鼓勵孩子以後這樣做很好。
父母要做好榜樣。在生活當中,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一個還榜樣,只有家長們對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也會對爸媽學會尊重。吃好吃的時候要先給父母送過去,孩子看到了就會明白尊老之道。
④ 情景,小孩子在家孝敬長輩相對應的義務是哪項
小孩子在家裡孝敬長輩相對應的義務有很多。
比如:幫助長輩端洗腳水,幫助長輩洗腳;
幫助長輩洗衣服;
幫助長輩打掃房間衛生;
幫助長輩做飯等等。
⑤ 小學生如何孝順長輩
小學生孝敬長輩就應該。對長輩言語有禮貌。對長輩的衣食住行。主動去內愛護;長輩所吩咐做的事情。盡力容全力去做。能完成的盡量完成,不能完成的也及時告訴父母去幫著完成。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有一期。讓長輩上輩受氣。
⑥ 有哪些孝敬長輩的故事
子路尊敬長輩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黃香溫席
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於寫文章,當時的人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親。
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
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躺一會兒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夏天夜裡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
黃香長大後,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⑦ 如何讓小孩學會孝敬老人
你既然知道那麼你為什麼不更加孝順?女孩比男生更善良,你和你妹妹談一次試試?你也要以身做則啊!
⑧ 四年級小孩孝敬長輩方面有哪些不足
不是說四年級的小孩都是不夠孝敬
不過真的有些小孩在公交車上的時候讓奶奶站著,自己做。
⑨ 家長對孩子尊敬老人的評語
家長對孩子尊敬老人的評語是,尊老愛幼。這樣和孩子說要尊敬老人,內在路上碰到老人有困難的時候容,要及時幫助老人,每家都有老人和孩子。無論是誰,碰到老人,有困難也要幫助的。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好孩子。這就是一個家長對孩子說的話。
⑩ 小孩子應不應該尊敬老人
這是必須的,這就體現了一個小孩的修養,再者就是尊重老人是中華文化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