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對父母孝順的三個層次

對父母孝順的三個層次

發布時間:2023-03-29 21:29:30

孝順父母不是簡單的買買買,清楚哪三種層次才是真孝順

首先孝順是陪伴,孝順是關心,孝順也是時不時的和父母親近,這是父母最渴望的。

㈡ 曾子論孝說:「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奉養。」

意思是:孝有三種情況,大孝是自己的的所作所為讓父母受人尊重,回再次是自己的的所作所答為不辱沒父母的名聲,再次之是能供養父母的衣食住行。

出處:《禮記·祭義》是古代經典儒家著作五經之一《禮記》中的一篇文章。是對祭祀意義的闡述。

原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



(2)對父母孝順的三個層次擴展閱讀:

曾子說:「哮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鑽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夠贍養父母。」曾子的學生公明儀向曾子問道:「老師您可以說是、做到了『孝』字吧?」

曾子答道:「這是哪兒的話!君子的所謂孝,是不等父母有所表示就把父母想辦的事辦了,同時又能使父母放心自已的所作所為都是合乎正道的。我只不過是能贍養父母罷了,怎能說是做到了『孝』字呢!」

㈢ 孝順的三個境界

儒家講的孝其實是小孝,佛家的孝是大孝。儒家是孝順一世的父母。佛家是孝順無量劫的父母,使他們能夠離苦得樂。

孝敬父母有四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孝敬父母有四層境界:身、心、願、慧。

第一層孝敬父母之身 ,就是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行得安全、住得舒服,這是最基本的孝敬;

第二層孝敬父母之心 ,就是子女的言行,要讓父母安心,不能讓父母操心,盡可能讓父母感到驕傲、自豪;

第三層孝敬父母之願 ,就是傾盡所有所能,完成父母餘生心願、夙願,哪怕是坐一次飛機,爬一次爬長城,拜訪一次老友;

第四層孝敬父母之慧 ,就是耐心幫補父母的慧心,比如教會父母使用智能手機,方便父母子女間的溝通、感知體驗外界的精彩等,讓父母與時代同頻共進。

孝敬父母的四層境界,由低到高,由淺入深,依次遞進,構成完整的孝敬。

對普通百姓而言,大多數在第一、二層做得較好,在第三層做得一般,做到第四層的就難能可貴了。

孝敬父母既是子女對父母必須盡的責任義務,更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對任何人都不例外。

如果把我們的一生比成一棵樹,那麼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父母以及我們的祖宗是樹根,我們是樹身,兒女、子孫是樹枝樹葉。

只有將樹紮根在肥沃的土壤中悉心澆灌,大樹才能粗壯挺拔,枝繁葉茂。

父母和祖輩是我們生命的基礎,我們身體里的生命信息都傳承自父母和祖輩,父母和祖輩就活在我們的血脈中。父母和祖輩造就了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生命的根基。

很多人過得痛苦和不幸福,就是因為與父母和祖輩斷了「根」。

何謂與父母和祖輩斷了「根」?

就是指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由於感覺著父母、祖上等長輩親人們的做法和行為,違背了自己的心意,讓自己感覺心靈受到了傷害,對父母祖上產生了諸如「疏遠、排斥、對立、對抗、不接受、不認可、看不起、引以為恥、恐懼、怨恨、不滿、逃離等等負面情緒」,這就是「斷根」。另外,因為父母怨恨長輩或者父母之間互相怨恨,自己就介入到親人們的因果中間,對父母或長輩親人起了種種負面的念頭,這也是斷根。

與父母和祖輩斷了「根」的危害性非常大,主要表現為:

對父母不恭敬、與父母斗氣、頂撞、反感、求認可、求關愛等等;

叛逆、厭學、自閉、早戀、沉迷網路、自卑、自負、自傲等等;

婚姻不順、怨恨、邪淫、出軌、找小三、墮胎殺生等等;

身體上會出現各種疾病、最嚴重如癌症等。

所以斷根對人的健康、事業、家庭,甚至對整個人生的危害都是相當大的,必須加以處理。

想要獲得幸福美滿的家庭、扭轉人生的命運,根源都在於與我們的父母祖宗連根。

孝敬父母、尊敬祖輩就是尊敬自己,供奉祖輩就是給自己的生命養料。

祭祖就是找到自己的根,跟自己的生命根本對話。經常祭祖連根養根,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也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力量,獲得人生的幸福。

連根 。連根就是恢復與父母、祖輩的連接關系,「連上根」就會感覺到,與父母祖上之間的隔閡去除了,心意通達了,內心溫暖了,心敞亮了,感覺到生命有了依靠,有了靠山、人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堅強,感覺到父母尊長怎麼做都是為自己好的。

養根。 養根首在盡孝。與父母連上根,也並不是一勞永逸了,還得把根養好。

怎麼把根養好?就一句話:讓父母祖宗樂起來!

怎樣讓祖宗樂起來?惟有盡孝!

首先我們要明白「三命」的道理,從家庭的角度來看,老人是「天命」,兒女是「陰命」,夫妻是「宿命」。

可是我們多數人對於「老人」這個天命重視不夠,把精力過多地用在「兒女」這個陰命上了。結果真的很糟糕,弄得老人沒有很好地贍養,兒女也叛逆等等,全家一團糟!

這就是忘了老人是家庭的根,兒女是花葉果實,忘記了養根護根,不往樹根上施加養料,總往花葉果實上面灑水施肥,不光效果不好,反而把花葉果實給燒壞了。

所以,盡孝決不只是做一堂功課,做幾次內觀的問題,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孝敬老人的性心身!

孝身,為老人解決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

孝心,通達老人的心意,不給老人添心事,幫助老人了卻心事。

孝性,對老人恭敬愛戴,讓老人心情暢達地安度晚年。

若父母健在的話,要時常回家陪伴父母、給父母打電話,鼓勵父母完成父母的心願,認同父母,逗父母開心,幫老人立志學習傳統文化等等。

護根。 護根有兩大方法: 繼承祖德,傳承家風;決不做有損祖德的事情。

盡孝,不僅僅是要贍養老人,它還包括許多方面,從反面來說:

子女不好是虧孝;

夫妻不和是虧孝;

兄弟不睦是虧孝;

工作不忠是不孝。

所以人必須要圓滿了倫常關系,才算真正的盡孝了。父母已經往生的話,可以多和子女說長輩的恩德恩情,將祖輩的德光發揚光大。

孝敬父母最基本的四種方法,要常常做,做到更好!

找父母的好處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

看父母的長處 :養我們的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人,則消自己的福報;

知父母的苦處 :父母發脾氣時,要當苦處,養我們的慈悲心,只可幫不可怨。我們有能量也會點燃父母的能量。

明父母的恩德 :對於父母的對自己點點滴滴的恩德恩情關心關愛,都要一一憶念出來,存於心中。

㈤ 孝親的三個層次

⊙曾仕強教授授權*思想精髓*絕對原創
⊙轉載請務必註明來自(良心學堂)微信
在孔子的弟子當中,曾子以孝聞名。曾子對於孝的體會和認識,應該是十分深刻而中肯的。他認為孝有三個層次: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由於環境快速變遷,現代不可能回到從前,但是孝道的要求,也不應該由於今非昔比,就全盤加以否定。只可惜多數人不能明白孝道的時代意義,因此不能表現出現代化的孝道。
1、孝的最基本層次是「能養」,即心懷恭敬地服勞奉養父母
子女到了能夠自己謀生的年齡階段,首先要自食其力以不累及父母。俗語說得好:「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即在鼓勵成年的子女要有自食其力的勇氣,不能夠存有依靠父母余蔭的念頭,這是人最基本的義務。有了自食其力的基礎,便應該進一步服勞與奉養父母。服勞的意思,是代替父母勞作,為父母分憂分勞;奉養的意思,則是供給父母衣食,使父母不必為生活而憂慮,得以安享余年。這兩種行為,只是對父母最低限度的報答,子女應該盡力去做,不能稍有應付的念頭。
子游曾問孝於孔子,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現代人把奉養父母當做盡孝,自以為有錢讓父母花用,有食物讓父母享用,有衣物供父母使用,便是孝的表現。如果做到這種地步,便自認盡孝,那實在是太小看自己了。孔子所說的敬,實際上是誠意的意思。有誠意的孝,而不是形式上的順。不問條件,也沒有一定的標准,凡事誠意就好。有的人對寵物的愛護,甚至比對父母還用心,豈不是父母反不如寵物?
所以在子夏問孝時,孔子說:「色難。」即是侍奉父母,貴在長久保持和顏悅色,這是很難的。長期在父母跟前保持和顏悅色,真有那麼困難嗎?如果真的這樣想,最好檢討自己,是不是對待父母缺乏誠意,才會失去恭敬之心。對父母不敬,還能夠敬重什麼人?精神上的孝敬,才是人和禽獸的差異。孝是做人的根本,奉養父母,務必做到恭敬而有誠意,毫無怨言。
2、孝的第二個層次是「弗辱」,便是說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
現代的子女,說起來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心中沒有父母的存在。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為中心,一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派頭,完全沒有顧忌。殊不知就憑這句話,便會把自己害慘。
父母心心念念教養子女,他們努力工作,看人臉色,忍辱負重,都是為了子女。但父母從來不強求子女要做什麼,只在乎子女心中有沒有自己。我們可以不怕警察,可以不怕法律,但是不能不怕父母難過。人會不守規矩,會為非作歹,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過分自我,把父母拋在腦後,認為什麼都可以做。
孟武伯問孝孔子,孔子回答:「父母唯其疾之憂。」子女要做到只有疾病的時候,才會引起父母的擔憂。人吃五穀雜糧,要完全沒有疾病不太可能,而且也不見得是好事情。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是親情的表現。子女如果品行不端,時時令父母放心不下,處處讓父母為之擔憂,這便是不孝。若是言行端正,只是偶爾生病時,才使父母擔憂,實在已經是孝子了。
中國人最看不起的,就是一個人心中沒有父母。子女讀書好不好,成就大不大,賺錢多不多,其實都無所謂。但是心目當中有父母,是對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不讓父母丟臉,是最為根本的孝道。
3、孝的最高層次是「尊親」,即是子女力求發奮圖強,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我們常說的光宗耀祖、揚名顯親,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業,實際上都是對父母的大孝,甚至整個家族都會得到彰顯。孔子的子孫,我們對他們都另眼看待,就是因為孔子的名望和貢獻。小孝用體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則永久維持孝心,也就是不論父母在世與否,都能夠心中有父母,終生不敢使父母蒙上恥辱。
孝是中華文化的基礎,我們從小就是因為父母的幫忙,才有辦法長大。父母老了,我們必須回報他們,道理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對父母盡孝也是需要學習的,我們希望每個人恭敬而有誠意,好好躬親實踐。

㈥ 怎樣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
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到底我們該怎樣孝順父母呢?現在我們還正在努力求學的階段,還不能養活父母,所以還不能做到這種地步,那是長大的事情,現在你只能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就是:
第一:努力求學,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功課、自己的課業、自己的成績,盡到做學生的本份的話,那就不會讓父母親擔心了。
第二: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感染了疾病,這樣子,才不會使父母操心你的身體,晚上睡覺時,不要把父母幫你蓋的被子踢掉,這樣不僅回讓自己受涼,還會讓父母再起來幫你蓋被子,這樣會把父母累垮了。
第三:不要學壞,一些壞孩子教你抽煙、喝酒、殺人、放火,你絕對不能跟他們學,自己被警察抓是自己的事,更何況還要拖累自己的父母,讓父母沒面子,實在是太不孝順了。
第四:要幫父母做家事,在家裡的時候,要幫父母做一些事,分擔父母的工作,例如:幫父母洗洗碗、拖拖地、掃掃地、擦一些傢具……等,這事情不必等到以後在做,現在小學生時就可以做了,當然不只是這樣幾項而已,要當個孝順的孩子不只是做這樣的工作而已,還有很多事情你都要自己去做喔!
最後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做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雖然我自己不是那麼的孝順,但是我想我只要在更孝順父母,不再跟父母親頂嘴,那就好了。
如何孝順父母
在佛教里,講到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
所以如何孝順父母?有五個方法: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質所需,精神的關懷,要讓父母滿足,不虞久缺。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兒女無論要做什麼事,要創哪一種事業,都要讓父母知道,不要讓父母感覺到你隱瞞他,讓他感受到兒女對他有十足的信任。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為,身為子女的就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們一生受之於父母,怎忍心違逆他們呢?所以中國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較容易;順的標准比較難,順父母的心意難。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我們不要違背父母正當的命令,他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違背他。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假如父母創造了什麼好的事業,比方說:父母辦養老院、孤兒院,或者辦學校,辦一些對社會福利的事業機構,我不能讓它中斷,我要把父母的正業一直繼承下去,這才是孝順。
所以如何孝順父母,就是:
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
第二,凡有所為,必先稟白。
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

閱讀全文

與對父母孝順的三個層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