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父母農村人

孝順父母農村人

發布時間:2023-03-29 19:28:18

❶ 為什麼6旬大爺坦言,農村裡凡是享福的父母,往往是因為有個沒用的兒子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有網友分享了這個樣一個故事,深受啟發,今天特意拿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趙爺爺和王奶奶年輕的時候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兩兒兩女。由於夫妻倆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村人,全家的收入都靠著那「一畝三分地」。為了讓幾個孩子生活得更好,能夠讀上書,夫妻倆拼了命的工作,只求孩子們將來能夠有有出息。

好在孩子們真的挺上進的,成年之後,兩個兒子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深圳,而兩個女兒都定居在了北京,一個比一個有本事。

原本,這種家庭應該是最有福氣的。畢竟,孩子們個個有本事,父母不就是享福了嗎?可趙爺爺夫妻倆卻並不是如此。

其實,就如今的社會而言,不出門闖闖,而是一輩子紮根在農村的家庭越來越少了,也就是說,農村的父母們越來越孤單了。辛苦了一輩子,為兒女買車買房累彎了腰,眼看著子女生活過得好一點了,他們卻並沒有想像中的幸福,作為子女,應該好好反思。

1、常回家看看

如果父母在老家,而自己在城市,不管多忙,也請一定要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不求你給父母奢華的生活,但基本的關心還是要有的。

回家的時候,給父母買幾件新衣、帶點吃的、喝的、用的,多陪父母聊聊天。這樣對他們來說,內心上至少能得到寬慰。

2、報喜不報憂

自己孤身在外,父母原本就很擔心,所以回家的的時候請整理心情,不要再將不好的情緒帶給父母。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父母已經為你操心了大半輩子,不要讓他們在晚年的時候,還要為你擔心、勞碌個不停,適當的「報喜不報憂」是每個子女都該做到的事情。

3、多陪父母聊聊天

不管是回不回家,請跟自己的父母聊聊天,哪怕是經常打電話、視頻也好。跟父母談談自己的近況,打聽打聽父母的近況,再聊聊父母關心的事情,那就是孝順父母了。

總之,父母辛辛苦苦養育了你,為了你忙碌了大半輩子,這輩子,請一定要善待、孝順他們,不然就真的不配為人了。

❷ 出身在農村「羞恥」嗎孝順農村的父母有錯嗎

老話說:「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出身在哪裡?每個人沒得選擇,這就是「命」。而且每個人的命都是父母機緣巧合下的孩子,通常被父母「視若珍寶」的養大成人。所以,無論出生在哪裡?生命都是平等的關系,不要妄自菲薄,感覺別人怎麼樣。別人看不起他人,並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人的人品和能力等。

古城市都是由集鎮而形成,原始根本就沒有什麼城市,那時都是原始人、原始部落。其一切都是應人口、地勢的人流、物資交易變化而形成與演變成了城市(個人認識)也就是後人所講的天時、地利而生成至再與人和…

孝敬父母理所當然,還能有錯?豈不笑掉大牙…

人生其實就是過好每一天,只要是自己認為好的(當然不可置身世外),自己覺得值得的、美好的便是幸福的事,你意如何、大家又是怎樣覺得的呢?

無論是哪裡的父母,既然把我們養大成人,賦予我們生命,就是恩人,有無法回報的養育之恩,孝道自己的父母絕對沒錯,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種傳統美德!

❸ 為何現在農村子女對於老人越來越孝順了呢是教育提高了還是生活富裕了

第1點就是家裡的生活環境好了純核,所以都知道孝順父母了,第2點的子女也鉛褲弊在老人這里得到了實惠,所以就變得很孝順,第3點就是現在的教育也是提升了,所以他們也變得槐族有素質。

❹ 在農村,為什麼一些不受寵的孩子長大更孝順

前言:農村有個這樣的現象,一些小時候不受寵的孩子,反而在長大後對父母非常孝順;一些小時候受盡寵愛的孩子,反而在長大後對父母吆五喝六,十分不孝。

第一種情況:家境差,父母沒能力去寵愛孩子。

在一些家境比較差的農村家庭,當父母的肯定非常愛孩子,但是卻沒有能力讓孩子過上優越的生活,也就是說父母沒有能力去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寵愛。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很多孩子從小就需要做飯、做家務、洗衣服、幫父母干農活、帶弟弟妹妹等,當父母的雖然沒能力去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寵愛,但卻會因為孩子的懂事覺得十分欣慰,自然也會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肯定與贊許。

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是鍛煉出了超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二是形成了一種堅韌不拔的個性;三是對父母的不易有深刻的體會;四是出人頭地的渴望更加強烈。

所以往往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步入 社會 ,不僅適應生活的能力較強,而且事業一般也會做得比較出色,因為有股子不服輸的狠勁,另外因為深刻體會過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磨礪,他們對父母從 情感 上是非常感恩的。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既有能力孝順父母,又非常願意孝順父母,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看似不受寵的生活卻讓這樣的孩子變得品行兼優,是父母晚年生活最大的福分。

第二種情況:兄弟姐妹多,父母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受寵的孩子有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種情況在上個世紀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很多農村家庭有很多孩子,而當父母的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加上每天要想辦法維持生計,照顧孩子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

在眾多的兄弟姐妹中,有的孩子就可能被父母冷落,往往一些比較聽話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忽視,因為在兄弟姐妹中,鬧騰的孩子最容易被父母關注,現代話叫存在感較強。

對於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來說,他(她)的內心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關注,所以就很可能形成一種討好型的人格,也就是主動做一些事情去獲得父母的認可,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誇贊,這樣的孩子對於父母輕易的肯定是非常在意的。

在長期的生活中,這種討好型的人格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擁有這種人格的孩子一直在努力成為父母心目中的驕傲,等到長大成人後,這種人格依然存在,所以在父母的養老生活中,他(她)會習慣於主動去多做一些對父母好的事情,讓父母能夠肯定自己的付出。

所以,可能是因為家庭孩子較多,父母忽視了某個孩子,但這樣的孩子其實一直是最懂事的孩子,對待父母也比其他的兄弟姐妹要上心,因為父母能給予他(她)人生最大的肯定。

第三種情況:慈母多敗兒,有的父母其實是刻意用一種嚴厲的教育去引導孩子的成長。

雖然農村的父母可能沒什麼文化,但是「慈母多敗兒」的道理不可能不懂,往往被父母寵溺長大的孩子多半是沒有出息的。

所以有的農村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刻意用一種嚴厲的教育去引導孩子的成長,孩子小的時候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會覺得自己不受父母的寵愛,但是當真正長大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沒有父母的嚴厲,自己恐怕一點出息都不會有,變成一個依賴父母生存的廢人。

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中,孩子看似是不受父母寵愛的,但其實恰恰相反,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引導和陪伴,是父母給予孩子滿滿的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理解,甚至會叛逆,但真正長大成人走入 社會 的時候,一定會突然醒悟,因為沒有父母的嚴厲教育,就沒有優秀的自己。

人生的路總歸是要自己走的,父母的陪伴不可能是永遠的,真正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發自內心地去感恩父母的偉大,自然會對逐漸老去的父母十分孝順。

反之,如果父母毫無原則地寵溺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備受寵愛,所以變得毫無接受生活挫折的能力,但孩子終究會長大,長大後就要面對殘酷的 社會 ,面對現實的生存法則,這時候長大的孩子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多數都變成了家庭的蛀蟲,可父母逐漸老去已經沒有能力去提供寵溺的環境,孩子反倒是覺得父母無用,自然也不會孝順,甚至把父母當成累贅。

總結:以上三種情況下,看似不被父母寵愛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更有出息,而且更加孝順父母,對此,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認可嗎?

❺ 農村人都說養兒防老,為什麼有的兒子還沒女兒孝順

養兒防老這個思想還是在少數封建農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大多數農村人都認為生男孩子才能為自己養養老送終,而女孩子長大之後就會嫁到男方家中,嫁出去的就如潑出去的水,女兒無法孝敬自己。

這時候就會想到女兒了,可是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畢竟嫁出去了,家就是女兒的娘家了,一直住在娘家也是不太好的,所以老人贍養問題一直都是個難題。

至於說兒子不如女兒孝順的話,這個也是分情況的,兒子顧不了那麼多也是可能的,還有就是男的一般都沒有女的細心,在照顧老人方面可能真的是女兒比較在行了。

❻ 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你有什麼建議

國家現在不存在免費的老有所養,農民的兒女都沒有了嗎?農村老人一輩子掙錢養了誰,現在就去找誰照顧,這與別人沒有任何關系,別人也沒有義務去照顧農村老人,贍養老人本來就是兒女天經地義的責任,也是兒女不可推卸的義務,這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道理天天反復不停的把農民養老問題拿到網上來炒來炒去,任何人都必須尊守國家的法律政策,不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隨便亂提議,亂呼籲,亂支持,全都是無理取鬧,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在國家社保制度下,幻想不交而獲,妄圖把農民的養老問題完全推給國家,永遠都是痴心妄想。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一部分考學在城裡工作,一部分為了生計打工四處奔波,家裡除了老人,就是留守兒童。

辛苦一生的老爸老媽們,老了,生活難以自理時,多麼希望兒女們陪在身邊盡孝,可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生活又是一大挑戰。供兒女們讀書需要錢,照顧老人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將老人送到托老場所,也不失是個好辦法,這樣可以減少時間和精力去安心工作。

人老了只有自已的兒女照顧老人,還有誰呢?養 育兒 女也就是為了老了有依靠,如果兒女不養自己的父母,那麼生了兒女有用嗎?還不如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有福氣,現在農村五保老人政府照顧很周到,修房蓋房,傢具,電器類全齊,吃穿無憂,我們農村的五保,殘疾老人國家全管"包括就醫",也就是從二0一八年開始執行,有獨生子女證的只要父母超六十歲每年補帖一千多元。在計劃生育年代,城市職工全響應國家號召,優生優育,一對夫妻一個娃的政策。但是論到農村就與城市就大不一樣,有重男輕女的舊思想,無論生幾個女孩,沒有生男孩從不 罷休,繼績生,自己給自己找負擔,又罰款又受累,現在把兒女養大了,作為父母進入老年不能幹活了,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幸福的晚年,當兒女的有責任 贍養老人,絕不能把父母推給別人與 社會 。父母能養活幾個兒女,幾個兒女養不了兩位老人這是不負責的行為,我認為咱中國兒女大多數都為孝心致上,別人不要為農村老人操人,各家管各家,和尚不管道家,都有飯吃有衣穿。

習約成章:照護農村老人的重擔還是放在兒女的身上:現在農村有很多家庭採取有錢出錢,無錢出力的方式來解決農村老人的看護問題。'也有少部分請保姆。還有一部分進托老院。

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確實是一個擺在農村人甚至整個 社會 面前的大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怎麼去解決它呢?解決農民養老問題,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農民 社會 保障金,讓農村老人在失去勞動能力以後能夠保障他們的最低的生活保障,不至於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在農村,許多老農民由於年齡大了無法從事各種勞動,也就喪失了掙得生活所需的費用,大多數農村老人的子女都是外出打工或者是種地為生,他們的收入也非常微薄且無保障,要想讓農村老人能夠老有所養,幸福地安度晚年,僅僅靠農民家庭力量的養老已無法做到。因為農民沒有相應的 社會 保障能夠維持他們的老年生活,他們在工作時也沒有留下一定的積蓄,勞動的收入僅僅是維持日常的生活開支。因此, 社會 提高老農民的 社會 保障金是必要的,也是對老農民對我國糧食安全所做出的貢獻的肯定,同時也是我國進入富有國家的體現,全 社會 共同享受 社會 發展的紅利,實現 社會 主義共同致富的理念,致富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二,加快建設農村福利養老院,讓失去自理能力的農村老人老有所依。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勞動所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僅僅依賴農業經營和勞動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大量勞動力外出從事其他行業是他們生存的無奈選擇,這也造成農村大量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這些留守老人在失去自理能力以後的生活是我們這個 社會 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動用國家 社會 和個人的力量去建立和完善養老體系,讓農民老有所依,這不光是解決了農村老人的生活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的後顧之憂,能夠讓他們不再擔心在家的爹娘無人照顧,使他們安心在外工作,同時也緩解了工廠工地的農民工的流動性大的問題,這是一個一舉三得的好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三,加強農村養老積金的儲備,不能讓一代代農民的養老問題都處在困窘狀態。在農村老農民老養問題上, 社會 爭議頗多,農民是想享受國家富裕帶來的紅利,而 社會 上也有雜音說農民是想不勞而獲,這些問題咱暫且不提,還是希望國家加大農民 社會 保險的投入,同時宣傳加入養老體系的好處,督促農民人人加入養老保險體系,使其能夠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讓農民也能夠在退休之後有體面的生活。

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廣大農民群體迫切希望建立起來一個切實可行的農民養老保險體系,讓農村人無後顧之憂,老年人也能享受美好生活。

誰來照顧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應該是兒女來照顧。

但是按現實的大部份的家庭情況來看,兒女們也是有難處的。因為他們家庭負擔和壓力可用不堪重負來形容,因為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外出打工來維持家裡的生活開銷,包括養活父母,子女讀書,全家醫療。還有部分外表不錯的家庭,實際內里空虛,負債累累。特別是現在物價太高,己經是入不敷出。

如果農村老人能像城市老人一樣,國家能每月發放幾百塊錢養老金,相應能減輕農村子女的負擔,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但是不管多麼困難,做為兒女們都應該承擔起責任。善待老人,孝敬父母。這是義不容辭、天經地義的責任。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你說應該誰來照護,難道應該是 社會 嗎?是國家嗎?這種無聊的問題,難道叫我照護你父母嗎?純屬無稽之談,各掃門前雪,各回各家,各管各媽,不要抱怨 社會 , 社會 能給你提供的是環境,生存空間,絕對不能為你照護,即使有養老院你也不適合啊!孤寡老人才是撫養對象,希望大家明白。

我們總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好像 社會 應該什麼都管一樣,種地發補貼,看病有醫保,買車有補助,不知道你還想干什麼,總不能天天給你發錢吧!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努力,不要老是指望別人,大家應該都看雲南扶貧幹部對貧困戶的訓斥了,幸福不是等來的,靠自己努力,希望大家都明白,所以不要指望坐等要。

自己的父母自己養,這個沒毛病,誰也幫不了你,如果你肯出錢可以送到養老院,也可以專門找護工,這都是很好的辦法,關鍵是要看你個人的能力, 社會 能幫你的是提供好的生存環境,絕對不能替你養老,更不能為了照護老人,這都是自己的工作,明白嗎?

我也想知道誰來照護老人的晚年生活,在大家眼裡就是自己的子女,我們常說你陪我到小,我陪你到老,這個道理告訴我們我們應該照護老人,這一點大家都明白。

不管是農村老人還是城裡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照護,還能指望誰呢?自己的爹媽自己養,除非是孤寡老人,大家都明白,謝謝

我想還是要靠國家,提個建議,同意的請支持。根據我國還不富裕,是否能給農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給以下生活補助費:

60歲600元

70歲700元

80歲800元

90歲以上1000元。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

誰來照護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這是個熱門話題。在我們這里巳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農村老人都參加 社會 保險有一份養老金,加上老人補貼,吃穿用和一般就醫看病不愁,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子女多孝順,不時買些老人愛吃的東西看望看望,有時請回自己家小團聚一番,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生活不能自理的,有子女照料。沒有子女的五保戶送鄉鎮敬老院

根據我們這里的實踐,我建議:一是政府部門加大對農民參加 社會 保險工作的力度。納入工作考核,加大宣傳,強化服務,使農村 社會 保險做到農民應保盡保,這是解決農民基本生活的最可靠的保障。二是對農民中的困難群體,根據面對現實,尊重 歷史 ,分別情況,分類解決的原則,採取兜底或其他特殊措施,解決這些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使他們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三是對巳解決基本生活保障的地方,重點要解決無子女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晚年生活的照料問題。加快鄉村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擴建鄉鎮敬老院,擴大入住敬老院的范圍,除了五保戶外,其他不能生活自理的也可入住,解決目前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三是推廣農村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志願者隊伍經驗,使農村高齡老人有人時常問候,有人洗曬,有人陪聊,有人送菜送飯送葯,使他們也安然度晚年。四是做好孝順文化。宣傳表彰農村孝順父母,照料長期卧病在床老人的典型事跡和先進,促進子女更好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對多子女履行贍養老人有糾紛的,村委應加強協調,及時解決矛盾,使老人心安顧養天年。總之,農村老人的照護還是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走國家及集體和老人及老人子女兩條腿走路。

我認為新農村建設不要只看農民收入多少,環境保護怎麼好,房子修得怎麼漂亮,更應該看老人晚年生活怎麼樣,每村是不是有個合格的公立的養老院。現在私立養老院也有,不過是以賺錢為目的。農村老人本來手頭沒錢,每月花2一3千元去私立養老院,有幾個住得起,況且條件簡陋,往往是那些病殘嚴重不能自理的老人,子女又不在身邊,才送去的。這些養老院只是夫妻兩人或請一到二個護理,衛生及生活都不符合規格,哪裡是去享受呢?所以小康 社會 ,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把老人的晚年生活納入其建設范圍內,我們這里每個村的老人六十以上的至少也在四百人以上,多的六百以上。可以採用多種方式,有子女能照顧好的,由子女負擔,子女沒在家的,不能自理的進公立養老院,讓 健康 的照顧不 健康 的,適當補助生活費,採取專人負責,國家撥款和 社會 籌集資金相結合,辦好了養老院,新農村才是名符其實。因為現在老人最擔心的自已晚年怎麼過!

❼ 父母年齡大了,一生長在呆在農村,兒女怎樣做算盡孝,該如何做才能父母子女心理平衡

孝順父母是子女的一種義務跟責任,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以為做到了養老送終就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義務。如果把孝順父母真的當做一種責任跟義務,而沒有所謂的真正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替父母分憂。我想那將是所有父母的悲哀吧。那麼如何做到正確孝順父母,真正讓父母在年老的時候感到寬心跟快樂呢?

第一、陪伴父母

父母年紀越大越容易感到孤單,如果這時候子女不常在身邊陪伴,越發感到寂寞孤獨。不要拿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為借口。孝順父母是不能等的,如果你有心就肯定有時間。

第二、了解父母

了解父母,其實父母的心思很單純,尤其是老的時候。他們要的不是你每個月給的生活費,錢是很重要,但這並不能給父母帶來真正的快樂。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帶給你他們真正的寬心。常回家看看

第三、心疼父母

父母把我們培養成人,吃了很多苦,父母老了我們自然要心疼父母。有時間幫父母洗洗衣裳,洗洗被子,洗洗澡,燒個飯,讓父母也感受一下你小時候的待遇。

第四、聽父母訴說

人老了,總是會話多點,作為子女要有足夠的耐心聽父母訴說以前的往事。並跟他親切交流。時不時還要誇一下父母年輕時的事跡,讓他們感到驕傲跟自豪。

第五、要有耐心

人老了,身體總沒有那麼利索,千萬要耐心的跟父母解釋並且幫助他們完成某件事,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沒用。或者拖累了你們。這會使父母產生愧疚感。

第六、不能嫌棄父母

父母老了,肯定沒有以前那麼注意,什麼都弄的乾乾凈凈,而且他們有沒有那麼多的精力,或許燒出的飯沒有以前好吃,有時候還會丟三落四。但是作為子女千萬不可以嫌棄父母,因為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你怎麼對你現在的父母,你的子女以後也會怎樣對待你。你要為自己的子女做出榜樣。

❽ 農村人去世唱孝歌的歌詞是什麼

勸孝歌—感恩父母

自古聖賢把道傳,孝道成為百行源。奉勸世人多行孝,先將親恩表一番。

十月懷胎娘遭難,坐不穩來睡不安。兒在娘腹未分娩,肚內疼痛實可憐。

一時臨盆將兒產,娘命如到鬼門關。兒落地時娘落膽,好似鋼刀刺心肝。

赤身就來裹裙片,並未帶來一文錢。身上無有一條線,問爹問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滿,如同罪人坐牢監。把屎把尿勤洗換,腳不停來手不閑。

白晝為兒受苦難,夜晚怕兒受風寒。枕頭就是娘手腕,抱兒難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兒哭喚,打火點燈娘耐煩。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濕毯。

每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干。倘若疾病請醫看,情願替兒把病擔。

對天禱告先許願,燒香抽簽求仙丹。煎湯調理時掛念,受盡苦愁對誰言。

每日娘要做茶飯,兒啼哭來娘心酸。飯熟娘吃兒又喊,丟碗把兒抱胸前。

待兒吃飽娘端碗,娘吃冷飯心不安。倘若無乳兒啼喚,尋覓乳母不惜錢。

或喂米羹或嚼飯,或求鄰舍討乳餐。白晝兒睡把事辦,或織布來或縫衫。

兒醒連忙丟針線,解衣餵乳哄兒眠。晚間兒睡把燈點,或做鞋襪或紡棉。

出入常把娘來喚,呼爹叫娘親喜歡。學走恐怕跌岩坎,常防水邊與火邊。

時時刻刻心操爛,行走步步用手牽。會說會走三歲滿,學人說話父母歡。

三年乳哺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關。或稀或稠一大難,兒出痘花膽更寒。

一見痘花有凶險,請醫求神把心擔。幸蒙神聖開恩點,過了此關先謝天。

八歲九歲送學館,教兒發憤讀聖賢。學課書籍錢不算,紙筆墨硯又要錢。

放學歸家要吃飯,縫衣造飯娘耐煩。衣襪鞋帽父母辦,冬穿棉衣夏穿單。

倘若逃學不發奮,先生打兒娘心酸。十七八歲訂親眷,四處挑選結姻緣。

央媒定親要物件,又打首飾並釵環。樣樣物件父母辦,件件禮物要周全。

備辦迎親設酒筵,夫妻團圓望生男。花錢多少難算盡,還要與兒置莊田。

養兒養女一樣看,女兒出嫁要庄奩。為兒為女把賬欠,力出盡來汗流干。

倘若出門娘掛念,夢魂都在兒身邊。常思常念常許願,望兒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見,燒香問神求靈簽。捎書帶信把卦算,盼望我兒早回還。

千辛萬苦都受遍,你看養兒難不難。父母恩情有千萬,萬分難報一二三。

青發難數恩難算,殺身割肉報不完。倘若生兒娘不管,餓死焉能有今天?

為子先將孝道看,人老靠兒養百年。小靠父母老靠子,老而無子命難全。

父母吃穿靠子辦,切記莫惜銀和錢。父母在世休游遠,遊必有方對親言。

出必告來返必面,爹娘見子心放寬。出門年少速回轉,免得爹娘夜不眠。

在世孝敬勝祭奠,二老能活幾多年?孝順父母天看見,兄弟妻子要團圓。

莫聽妻言家分散,兄要忍來弟要寬。娶妻醜陋夫莫怨,五行八字命由天。

為妻莫嫌夫貧賤,百世修來共枕眠。三從四德守閨范,學個溫良女中賢。

夫若與子爭長短,莫在後面添孬言。夫若做惡不向善,勸夫行善孝椿萱。

夫若與子爭長短,莫在後面添孬言。夫若做惡不向善,勸夫行善孝椿萱。

一家大小能向善,能體親心是聖賢。子孝媳賢同奉養,夫妻同孝趙居先。

公婆面前莫變面,晨昏二時常問安。居家過日要勤儉,盡心竭力孝堂前。

董永盡孝將身典,仙女成婚中狀元。郭巨埋兒妻情願,天賜黃金孝感天。

曹庄殺狗把妻勸,孟宗哭行身受寒。莫說後娘心不善,且看古賢閔子騫。

王祥卧冰魚出現,壽昌尋母去了官。楊輔訪道老僧點,披衣倒屣活神仙。

楊輔回家見母面,竭力盡孝脫了凡。孝順父母看上面,祖父祖母在堂前。

爺爺婆婆要知感,恩養亦是一層天。你孝父母看下面,兄弟姐妹骨肉連。

伯父伯母一樣看,姑娘姨娘心勿偏。父母有過務苦諫,好言相勸心喜歡。

打你罵你莫強辯,子孝自然父心寬。倘若父母有病患,請醫調治把葯煎。

倘若一時錢不便,或借或當莫怨言。父母百年閉了眼,衣衾棺槨要周全。

守喪行孝連葬掩,常言亡人入土安。有錢無錢量力辦,富貴貧賤不一般。

兒有果供靈前獻,清明佳節燒紙錢。墳塋修好時常看,莫教風水有傷殘。

相關內容:

孝歌是我國孝道文化的一種,在我國南部地區普遍流行。當長輩去世以後,在將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後代要為逝去的長者守夜,就是圍著他的棺材拿著香不停的轉,謂之轉香。這種習俗體現了一種傳統的孝道理念。

唱孝歌時,用打擊樂器一鼓一鑼,也叫「打喪鼓」。孝歌的音樂內涵豐富、節奏千變萬化,調性色彩對比強烈。

❾ 如今的農村老人,大多都是薄養厚葬,這符合百善孝為先的傳統嗎

這個傳統可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厚葬是對長輩的一種尊重,是晚輩對長輩孝道的一種體現,算是符合傳統。

自古以來,農村喪葬一直比較「熱鬧」,這可以說是農村喪葬的習俗。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喪葬方式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反而成為一種比較的形式和獲取金錢的手段,因此「薄葬厚葬」成為一種時尚,並且越來越流行。

然而,無論怎樣,國家對農村老年人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農村老年人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隨著觀念的改善,農村的薄養厚葬也將顛覆傳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老年人再也不用擔心「養老難」了。

❿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事跡材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跡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1

xx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xx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01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xx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02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裡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xx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xx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幹了眼淚的xx,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xx。2010年初春的一個夜裡,老人發燒病得不輕,xx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計程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xx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裡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xx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櫃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xx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葯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xx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xx的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葯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xx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xx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xx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裡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xx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xx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2

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xx用自我的愛心操持著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朴,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持續著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帶給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向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齊吃住,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xx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說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說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悅。xx說:「她給予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十分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

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葯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據,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裡覺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喂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並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齊,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後,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

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系,總是贊不絕口,她總笑著說:「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但是是在盡自我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xx不僅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xx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說:「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這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個性孝順,整天圍著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麼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忙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裡的活計全都是xx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xx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xx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矛,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xx的事跡在xx鄉街道村裡傳為佳話,但是xx本人卻說,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職責、作為父母的義務;村裡人提起xx都豎起大拇指說:「xx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範!」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3

xx,男,漢族,1975年3月生,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憑,現任xx鎮xx村村委會主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幹部,多年來,他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以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創建和諧社會為己任。在抓xx村工作的同時,把尊老愛幼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導廣大村民增強尊老愛幼意識,著力為老年人安享晚年,小孩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他從2003年擔任xx村村幹部來,十年如一日,始終把xx村當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全村人服務,受到全村人和社會的廣泛贊揚。他將自己奉獻給306個村民,特別把愛用於溫暖17位留守老人,和留守及特殊兒童。這份與老年人和孤兒特殊的親情,特殊的友情,金錢買不來,全憑他一滴滴汗水苦出來,用自己的真心真意交換來。

xx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對每位老人都那樣熱情周到,那樣悉心照料。全村有五保戶5人,年世都已較高幾乎都喪失了勞動力,自己沒有兒女只能靠日常的政府救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火,隨著時光的變遷,在他們眼裡只有孤獨,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風燭殘年,作為xx村的主任xx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用自己的行動去播撒愛的種子,時間停留在20xx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很冷,通村道路被大雪覆蓋幾乎車輛無法通行,一天晚上xx家的門被推開,來人正是五保戶xx的鄰居xx,面色焦慮、喘著粗氣說他看見xx家房子著火了,他立馬疾跑到xx家沖了進去把xx救了出來,可惜的是大火把xx面部燒傷,過了一會村民趕到把大火撲滅,但是由於火勢太猛把房屋燒毀,救人要緊,xx早已把xx背上跑向鎮上,因為是冬天車輛無法通行,送到醫院時身上已經被汗水侵透,醫生快點救救。

由於送的的及時面部只是輕微的燙傷沒有什麼後遺症,不幸的是xx經過這次大火人被嚇傻了,xx四處打聽,看能否醫治好,但是最後的結論是年齡較大無法治癒,在日後的日子裡xx組織村民對xx家進行房屋搭建,安頓好一切,每天有時間就去看看送去溫暖,送去吃的東西,村民們談論說,雖然xx沒有兒女但是他享受了比兒女還溫馨的照顧,比親兒女還親。

把回憶推向xx年的一天,不要吵了,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哭什麼,有我在我就要阻止你的這種想法。這是xx和xx家的對話,xx家裡比較貧窮,兒子王和平上初中沒幾天家裡就不讓上了,總之是沒錢的緣故,我們實在沒辦法供他上學了家裡只有兩畝薄地,妻子還有病沒有其他收入,苦了孩子了,xx流著眼淚說。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我們苦了一輩子不能讓下一代走我們的路啊,說著xx就離開了,過了一或兒他又回來了他沒走他回家和他哥家去了,借了500元,給拿著吧我只有這么多孩子這學期沒什麼問題,xx雙眼含淚說我不能要你的錢你也不容易,家裡孩子也在上學,還有個老母親身體還不好,說什麼也不要,xx說我雖不富裕但是在困難也不能耽誤孩子,你先拿上吧開玩笑著說等你孩子以後有出息了加倍還我,xx兩眼淚花、雙手顫抖接住500元,說我錯了,我的思想落後,我會好好把這個家支撐起來,一定讓孩子念完書,太感謝你了,你真是我們孩子的再生父母。

xx是個熱心人,他不僅照顧自己的母親婆婆,他還關心村裡的`老人,尤其是五保戶,一直以來擔負照顧村裡老人的重任,他多年來一直幫村裡老人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凈凈。晴天給老人洗衣曬被,雨天為老人遮風擋雨,夏天為老人開窗透風,冬天為老人生爐取暖。老人們發生口角也都找他給解決。老人們都非常喜歡他,也都感受到了他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

我村五保戶xx,現年6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已經多年,生活十分困難。沒有子女的照顧,xx對他們十分關心敬重,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他們。平時給他們送去衣服、麵粉等生活必需品。每年春節給他們包餃子吃。

每年冬天,他和妻子都會早起床幫他劈柴生火,待屋裡暖和後,服侍他起床,幫他穿好衣服,幫他梳理,一切打點妥當後再去做早飯,早飯做好後,xx先把飯盛給他吃,看他吃飽了之後,自己再回家為家人做飯、洗衣服。晚上,他一直到服侍他入睡後才回家休息,每天如此。這位五保老人感動地流過多次眼淚:「這孩子是個好孩子,為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我們感動啊!」

他不僅是尊老的模範,還是愛幼的楷模。每年暑寒假期間,也是他最忙的季節,因為他在這期間有了一非常重要的任務。此段時間孩子們都已放假,由於父母親都外出打工,無法正常照顧孩子。xx把這些孩子領到自己家,為他們免費照顧孩子,還教這些孩子一些科學知識,組織孩子們開展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這樣他們的父母就能放心的幹活,孩子們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免於荒廢學業。

xx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贏得了群眾的口碑,他是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幼傳統美德的楷模。從他的行為上,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從xx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婦女的臉上,我們真正讀懂了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近幾年年輕人都出去務工,家裡都留下老人和孩子,統計xx村全村有留守老人17位,留守兒童15人,他們不是孤獨的在親人不在時,xx有著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既然是村上的一名幹部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就算不是幹部作為人之常情也應該獻出愛心,他每周都要抽出時間走訪這些留守戶,給他們送去關懷,送去需要,記得又一次,一位老人給他說我沒有吃的了,農村人都是把小麥運到鎮上加工成麵粉在拿回家吃,他說不要緊我有車我給你磨去,學生上學都要經過一道河,對於留守上學兒童是個問題,經常下雨就過不了河,但是總會看見xx的身影,是他接送留守兒童的上學,村民說;好像都是他的兒女一樣,他說愛是超越一切的,都是我的子女。

如果人世間有真愛的話,那就是奉獻。不在於奉獻的多少,也不在於價值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用心真正的感受它。

注重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xx說:「我們應該把別人的老人也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xx身處農村,切身體察農村老年人的現狀,由於相當多的青壯年農民遠離故鄉務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僅要種莊稼、養畜禽,還要撫育照顧孫輩兒童,一年四季辛苦勞累,尤其是每到傳統的中秋節、重陽節,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種親情的關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心靈上不免產生一些孤獨和寂寞感。

欲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xx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關注老年人的疾苦,為了能使廣大老年人能在重陽節過得高興快樂,近年來一直堅持把本村的老年人請到他家作客,並請鎮黨委、政府領導到場指導,與老年人共同歡度節日。xx說:「我把他們請來團聚,能使他們笑一笑,送上我對他們的祝福,我要從多方面努力感召社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每年春節,xx為了表達對附近貧困老黨員和貧困老年人的關愛,不僅要請他們吃團年飯,還要為他們購買豬肉、酒、茶之類的年貨,使廣大農村貧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當今社會,不僅有黨和政府的關心照顧,而且還有社會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帶來的溫暖和關愛。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4

xx,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xx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xx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xx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裡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後重建的開展,xx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xx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xx跑上跑下交錢拿葯,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朴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
閱讀全文

與孝順父母農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