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對孩子的影響

孝敬對孩子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3-03-28 18:33:53

Ⅰ 家長為孩子培養孝道,有必要嗎

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個時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孝敬父母。但是長大之後,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特別是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每當孩子孝敬自己時,自己就能感受到培養孝道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長覺得孝道沒必要培養,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只有孩子的個人能力強了,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這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家長為孩子培養孝道,有必要嗎?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首先,培養孩子孝道,讓孩子懂得孝敬長輩,這樣家庭就能更加和睦。其次,培養孩子孝道能夠讓孩子的思想品德更加端正。最後,培養孩子孝道也是未來自身的一份保障。

三、培養孩子孝道也是未來自身的一份保障

懂得孝敬自己父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會繼續孝敬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老了之後,孩子也會全身心陪伴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對於父母來說,這就是一份保障。

所以,通過上述分析就可以看出來家長需要培養孩子孝道。大家覺得呢?

Ⅱ 孝道在現代幼兒家庭中的意義

孝道從古至今都被推崇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內容,即便是再踐踏文化的時代,哪怕是再沒有人性的無道昏君,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孝道。雖然每個人對孝道的看法和做法各不相同,但「百善孝為先」的觀念是所有人都認同的。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於立德修身。

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沒有對父母親人從心裡的尊敬,怎麼能相信他會真心尊敬他人?在家裡對父母親人沒有禮貌,怎麼能相信他在社會上的彬彬有禮是發自內心?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人,怎麼能相信他會真心愛身邊的朋友?

《孝經》: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 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可見聖人的德行,有什麼能超出孝道呢?子女自幼敬愛父母,日益增加了對父母的尊敬。聖人依據這種尊敬父母的天性,教導人們孝敬父母;憑著對父母天生的親情,教導人們愛敬父母。聖人的教化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對國家的管理不必嚴厲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正因為遵循了人的天性。

曾子曾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意思就是通過喪禮和祭禮顯示對故去的老人們品德的推崇和追念,來教育後人以先人為榜樣,這樣才能促進人們內心向善,提高自身品德修養,形成淳樸善良的民風。

所以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提升並得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道德。因此,儒家歷來提倡道德的提升要以修身為基礎,而修身,則以孝悌為本。在當今社會,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次在於和睦家庭。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道德失范問題,從根本上講,就是從小在家裡缺乏正確的做人規范導致的。而做人的規范,最根本的就是要明確人和人之間交往的規矩,用傳統的觀念來說,這就是倫理。近幾十年來,由於傳統倫理被打倒,而新的倫理又無法建立,所以在家庭里,親人之間的交往首先就沒有規矩,失去了應有的規范,導致到了社會上,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沒有了規矩,缺乏文明禮貌,沒有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底下。

《孝經》: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 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不敬愛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不

Ⅲ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孩子品行如何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孩子品行我個人認為也是非常好。因為一個人如果連孝順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那麼怎麼談其他的事情,因此,我認為孝敬父母的孩子品行也是非常不錯。因為我自己認為孝敬父母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也是應該做的事情。因為父母撫養我們長大頁數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也是更應該多去孝順父母,同時也是要去陪伴父母。因為陪伴也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因此我們也是要多去陪伴父母。讓父母也是可以感覺到我們也是非常愛他們,頁數非常在乎他們。

因此,綜上所述,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的孩子品行我個人認為也是非常好。

Ⅳ 對於孩子的孝順問題(見補充)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更是每位父母辛苦一生的最大回報。然而,孩子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其實質是孩子是否有關心他人、感恩之心的品德。
只有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習慣,孩子長大後才能夠有關心同學、同事,為他人著想的品德,才能成為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因此,千萬不可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孝行」的教育。
如何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呢?
建立和諧的長幼家庭關系這並不是封建社會的「長幼有別」的意思,是指父母要尊敬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孩子更要尊敬長輩,聽父母的話,理解父母的辛苦。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就是個「小太陽」,大人都要圍著孩子轉,試想一下,把孩子培養成了「小皇帝」又何談讓孩子孝敬父母呢?因此,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自己與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關系,不可長幼顛倒,亂了次序。
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只有從小讓孩子做家務,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辛苦。只要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孩子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他才能心懷感恩的去關心父母,長大後才會為家庭分擔責任。
周末時,讓孩子拖拖地,他才知道拖地有多累;讓孩子幫忙洗菜,他才知道做飯原來這么復雜;平時要教育孩子主動關心家人,問候老人的身體健康;當家人要出門的時候,孩子還提醒家人多穿衣,注意天氣變化等。
用親情故事感染孩子
可以給孩子講講「二十四孝」,還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孝行故事都可以經常讀給孩子聽,比如《子路借米》、《黃香溫席》、《駱駝媽媽的故事》等。
或者用一些關於孝心得名言來激勵孩子:
長幼有序。——孟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父母要做孝敬長輩的榜樣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些家長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和老人們的關系非常不好,這給孩子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父母不能只顧自己的小家庭,而忘了家中年邁的老人,如果因為工作關系不能照顧老人,那麼也要經常關心老人,並帶孩子去看望老人,為老人做做家務、聊聊天。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慢慢地養成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Ⅳ 孝敬對人的一生有什麼影響呢

孩子的模仿來能力非常強.自你對你父母怎樣,日後你子女就對你怎樣.所以要玩兒命孝敬老人.
春秋時有個齊人,嫌其老父.就讓兒子幫忙用小藤筐將父置於深山老林之中.臨走之時,他的兒子把藤筐帶走 齊人問他兒子,汝還帶這個做甚?其子答曰:留著日後裝你啊..
最重要的不是下一代能對你如何,孝敬是咱國的優秀品德.不求能做到二十四孝.但求無愧於自己.趁著父母健在,抓緊時間孝敬 否則等到欲養之時,親就不待了...

Ⅵ 培養孩子和孝敬父母哪個更重要

我覺得同樣的重要,因為家庭是一個整體,不能各自為政,總要有人當家長,來「領導」家庭,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現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陽」,家長卻變成圍著孩子轉的月亮、侍從,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談不上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強胡鬧。 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閱讀全文

與孝敬對孩子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