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子孝媳孝順家庭實施方案

孝子孝媳孝順家庭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3-03-26 04:32:36

⑴ 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孝順老人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盡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媽,陪爸媽聊聊天,買些爸媽喜歡吃的食物,帶著爸媽去旅遊,買爸媽喜歡穿的衣服,教會爸媽上網聊天……

我母親70歲了,我和她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們只能在微信上見面,我會教母親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轉賬,如何發紅包等等。教會父母學會上網聊天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不能讓父母落伍,一定讓他們學會這種時髦的交流方式,看著他們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⑵ 孝順家庭事跡材料

孝順家庭事跡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跡,肯定對各類事跡都很熟悉吧,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擬事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孝順家庭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順家庭事跡材料1

每當提起朱貴珍,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著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貴珍出生於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貴珍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貴珍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麼活她都搶著干,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著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裡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贊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貴珍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說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說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麼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二十餘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臟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葯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貴珍從無怨言。2014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貴珍傷心之餘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捨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貴珍母親八十五歲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貴珍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後,朱貴珍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貴珍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順家庭事跡材料2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己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東經路社區海寧路的居民張靜蘭。她直爽熱情的性格以及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動成為大家傳送的佳話。

張靜蘭是東經路社區的一名退休黨員,現年62歲,一直置身於社區的公益活動,支持社區工作,但她照顧父母大人的行動更是叫大家敬佩。這得從張靜蘭伺候父親說起,她的父親是一位從部隊離休的軍隊幹部,老人88歲,因為早年參加革命,身體落下來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體很虛弱,作為女兒的她只要有時間就要回到父母的身邊,給父母料理一些家務,做頓可口的飯菜。到2008年的時候,父親的心臟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軍區醫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護,給老人做飯送飯,晚上陪床,一連多天奔波在自家、母親那裡和醫院,自己的女兒看到母親忙的都心疼,勸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獻著孝心,直到她父親住院一個月後安詳地離開人世。她父親走了,父母那裡剩下了一個90歲的老母親,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親身旁,她父親的離世給母親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感情很難割捨,母親的情緒十分低落,很長時間不能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對母親的情況,她非常擔心,怕時間長了壓垮了母親的身體,便經常陪老人拉呱、開玩笑,讓老人開心。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最難照顧的就是老人,90多歲的老人,身患心臟病、高血壓、自己已經不能自理了,怎麼也不能讓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離不開子女的照顧了,張靜蘭本人還有很嚴重的糖尿病,連帶眼睛視力都下降了,自家裡老公患有腦血栓後遺症,身體也需要照顧,即使這樣她和老公商量,照顧母親義不容辭,堅持照顧,還是堅持北戴河和秦皇島兩個區來回奔波,每次坐車來回都得2個小時的路程,往往是給老人做好了飯後,再坐車回到北戴河海濱給老公買菜做飯。2009年春天,張靜蘭年時已高的母親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張靜蘭為了兼顧母親和老公想把母親接到自家裡來一起照顧,可是母親不來,沒辦法,張靜蘭就把精力放到了母親那裡,每天給老人買菜洗衣做飯,給老人做愛吃的菜飯,買愛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條不紊。由於胳膊的骨折,每天還得給母親洗臉穿衣,每頓飯都是她一口一口給老人喂下去的。記得有一次張靜蘭已經給老人做好了飯,但是老人不肯吃,一問才知道老人想吃餃子,張靜蘭二話沒說就給母親包餃子。老人的行動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離不開人,就連自己的女兒做了流產都照顧不了,只好叫女兒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顧,她的行動得到了自己女兒的理解。就是這樣,她一點怨言都沒有,她常說老人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照顧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90歲的母親在她的照顧下身體已經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復了,老人見人就誇自己的女兒孝順。街坊鄰里都羨慕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女兒。

張靜蘭不但是父母的孝順女兒,也是街坊鄰里的熱心人。張靜蘭是小區的樓長,轄區內的大事小情都愛給大家提供幫助,如轄區一位70多歲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調轉戶口,她就親自給老人到社區開信到派出所辦理。2008年城鎮居民醫保,她幫助年近90歲的常鳳蘭老人辦理醫保手續,親自去市醫保中心取卡。2010年區里給70歲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補貼,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時,還親自給他們填表准備申請的資料,帶著大家到銀行取錢。社區每次組織活動,她管轄的片區參加人數的都居多,並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細心照顧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實際行動,得到了街坊鄰里的尊重和愛戴。

張靜蘭就是這樣敬老愛老的,她的行動影響著社區的每個人,是社區居民的學習的榜樣

孝順家庭事跡材料3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源於心,"愛"生於情。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美滿幸福、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費站,就有這么一個孝老愛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傑,今年50歲,是恭城收費站的一名普通職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愛人下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學做勤雜工,女兒在外地工作,兒子還在念初中。在單位,李春傑是一位無私奉獻、樂於助人、愛崗敬業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愛親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樣。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孝老愛親"。

1988年7月,李春傑與妻子結婚了,婚後的生活是甜蜜的,他們互敬互愛,家庭和睦。隨著兩個孩子的相繼出生,更是給這個家庭增添了無盡的歡樂。但由於孩子出生時雙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無法脫身來幫忙照顧他的妻兒,憨厚老實的"大男人"李春傑硬是"趕鴨子上架"的當了"月嫂",挑起了照顧妻子和孩子的重擔。大孩子出生那時,正值寒冬臘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頂著寒風步行幾里路到農貿市場去買菜,回到家又是給妻子洗衣做飯,又是給孩子洗澡、餵奶、換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來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時晚上12點鍾還不能上床休息,深夜裡三五次地醒來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著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說:"春傑啊,你一個大男人的.做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傑深情的望著妻子,體貼的憨笑著對妻子說:"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實而真摯的話把妻子溫暖得熱淚盈眶。1997年10月,李春傑妻子的單位破產了,她一下沒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溫柔的她,有時竟會平白無故地沖著李春傑發脾氣。這時,李春傑十分理解妻子,總是好言安慰妻子,開導妻子,一點也不埋怨妻子。為了讓妻子心情舒暢一點,他一有空就陪著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遊。他把洗衣、買菜、做飯等等家務全攬在自己的身上,花著心思為妻子做好吃的,還積極幫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們倆結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愛,相濡以沫,共同營建了一個充滿溫馨、和諧、安寧、幸福的家庭,贏得了四鄰八舍的羨慕和贊譽。親朋好友都說李春傑是世上難得的好丈夫!

李春傑的父母都是80多歲的高齡老人了。說到高齡,李春傑的父親——李揚隆老人,臉上寫滿了幸福和感激,他說自己還在龍勝工作時,有一次因病吐血將近兩大碗,差點就見了閻王爺,是兒子李春傑為他獻血救了他。他經常一臉自豪地說,能活到這個年紀,多虧了他們家春傑,他這條命,是李春傑這個兒子為他保住的。為了能讓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傑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顧著老人的飲食起居。平時在家裡,除了扛下買菜、洗衣、做飯等等家務活,他和妻子還經常陪老人打射門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電視、串門兒、聊天兒。老人年紀大了,經常有不舒服或有個頭疼腦熱的,這個時候,他總會及時領著老人上醫院看醫生,掛號、取葯……忙個不停。一次,他的父親身患重病住院治療,生活不能自理,他與家人寸步不離、通宵達旦地守護在父親的病床前,煎葯喂葯、洗臉洗腳、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無微不至的照料著老人。近兩年父親經常生病住院,他總是徹夜守候在老人身邊,沒有一點兒嫌棄,從不說半句怨言。不光是對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對岳父母也一樣孝敬。幾年前,他的岳父突發腦癱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時看護,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兒女又不在身邊,為了更好的護理岳父,李春傑乾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盡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讓李春傑夫婦哭笑不得、讓常人難以想像的尷尬事情……但他每天還是不厭其煩、耐心地幫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還經常與妻子用輪椅推著岳父到外面曬曬太陽,看看熱鬧,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一照顧便是九百多個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周圍的人都說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順的親兒子呢!

李春傑常對人們說:"父母生我們,養大我們,不容易啊,他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來報答父母才對呀!"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孩子對長輩也都十分的孝順。正是因為有了子孫們的孝敬,家裡的老人才愈發福壽延年,一家人其樂融融,特別的惹人羨慕。

李春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路人,雖然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卻真真切切的打動著我們。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李春傑那樣,堅守對父母對家人的責任和義務,懂得感恩,懂得報答,學會用真心待人,以摯情愛人,並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傳承孝老愛親的美德,讓孝老愛親的明燈,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溫暖更多的人心。

;

⑶ 而立之間男人對於家庭上孝敬父母,下教子教孫,中間應是什麼

應該是善待妻子

⑷ 怎樣才算是做到孝順父母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尊敬父母

尊敬父母就是要發自內心的敬愛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尊敬,那就根本談不上孝順。

尊敬父母那就要能虛心接受父母的教誨。父慈而教,子孝而箴。父母的人生經歷比我們肯定更加豐富,當我們的言行有所偏差的時候,只有他們才會真心教導,我們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反感的情緒,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正確。

尊敬父母那就要能聽取父母合理的意見。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每個人成年後,有自己決定自己事務的自由。但我們要考慮父母的感受,父母的合理意見我們要認真去聽取和考慮。

當然,現在的年代不是要我們事事順從父母,那是「媽寶」。當自己的意見與父母不合的時候,就要耐心向父母解釋,爭取取得諒解和支持。如果父母實在不能接受的,也不能爭吵和怨恨,而是要做更細致的工作。人之行,莫大於孝。絕對不能因意見不合,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二、感恩父母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連禽獸都知道感恩父母,如果我們為人子女的不知道感恩,那真是禽獸不如。

感恩父母是每個人內心的自然表達。要時刻牢記父母艱辛的養育之恩。也要經常在合適的時候,用語言向父母進行表達。而這點,是我們這些含蓄的中國人經常忽略的。有愛就要及時表達出來,對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樣。

感恩父母就要對年老的父母進行奉養。奉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遺棄父母那是豬狗不如。現在在城市裡老人都有退休金,所以子女在經濟上的贍養的壓力就會少些。許多農村的老人沒有參加社保,那就還需要子女贍養。

久病床前無孝子。對生病父母的照顧應該是現在贍養老人最大的問題,這也是最考驗子女孝心的時候。那作為子女毫無疑問必須盡心盡力對生病的老人進行照顧,這才是真正的感恩。

三、關心父母

對父母的感恩,除了物質上的回饋,生活上的贍養,我想更多的是要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在精神上對父母進行撫慰。

在當下,由於生活的壓力和為了事業的發展,子女大多在外打拚,而父母卻成為了「空巢老人」。作為子女來講,不管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要時常與父母聯系。關心父母的生活起居,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關心父母的精神狀態。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安排父母與自己能夠居住在一塊,或者自己與父母相離不要太遠。條件實在不允許的,要多去看望父母,陪伴父母。現在許多老人物質並不缺什麼,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四、不擾父母

作為子女,孝順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能讓父母操更多的操心,更不能打擾父母正常的生活。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作子女的功成名就,讓父母臉上有光,那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那怕子女沒有大的成就,能衣食無憂過平常的生活,這也是父母希望看到的。讓父母快樂,這就是孝道。

有一種人,自己無法自立,年紀一大把還要向父母伸手,這種「啃老族」時時讓父母擔憂,那肯定談不上孝順了。

有一種人,自己生活並不艱難,有的還生活得很好。但是對父母態度就是不好,甚至對父母呵斥打罵,那真是不當人子了。

有一種人,持身不正,幹些違法亂紀的勾當。一朝事發,身陷囹圄。甚至送掉了性命,讓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年邁的父母還要擔驚受怕,甚至經受這種喪子之痛,這是最大的不孝。

五、家庭和睦

兄弟姊妹團結,互相友愛,這也是父母樂意看到的,也是行孝的一種方式。過去的「悌」,是專指弟弟對兄長的尊敬和順從。現在來說,無需弟弟事事對兄長順從,更多的是互相尊重,互相友愛。

兄弟姊妹團結友愛,在家裡就要和睦相處。不要因為一些利益而爭得你死我活,互相間都要能夠退讓。高一點,低一點,反正肉爛在鍋里,不要過於計較。

兄弟姊妹團結友愛,在外面就要互相幫襯。兄弟姊妹各自成家後,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先經營好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那是必須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的幫助其他兄弟姊妹。當然,這種幫助是互相的,也是有底線的。如果因為幫助其他兄弟姊妹而拖垮自己的小家庭,那也是不可取的。

家庭成員之間,夫妻也好,兄弟姊妹也好,父母子女也好,更多的是互相的奉獻而不是索取,這樣才會家庭和睦,這樣才會真正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做到以上五點,我想也就能夠做到「孝順「了,也就達到「孝道」的要求了,父母也能滿意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慢慢老去,頭發已經斑白,讓我們起而行之,不要找這種那種理由,抓緊時間好好孝順吧。記句一句話:你等得起,你父母等不起。

⑸ 「講故事,論孝道」活動設計方案

「講故事,論孝道」活動設計方案

——講24孝故事,論今日真正孝道

西安愛知中學 胡蓉

【內容分析】

古語有雲:「百行孝為先」,可見「孝」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雖然是古代封建帝王社會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維護禮教,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孝,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的。其中雖不乏過時的、落後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東西,但作為孝親的精神還是可借鑒的。

【活動目標】

1.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理解「孝」的。

2.能吸收傳統文化精華,批判地繼承傳統孝道。

【活動步驟】

一、准備階段

1.搜集資料。搜集《二十四孝故事》

2.將全班分為12個小組,每個小組承擔講述兩個故事的人物。

3.小組分配任務,兩人講故事,兩人評說故事。

二、課堂展示(展示課)

活動主題:講故事,論孝道

1.主持人開場白(男女各一)

2.小組輪流展示,點評。

3.各抒己見:我認為真正的「孝」是……

4.總結歸納

三、布置作業:每個人寫一段感悟

教學反思:本節活動展示課,由於學生之前閱讀准備充分,上課展示自信大方,通過講故事,讓大家了解了「二十四孝」故事,理解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孝」。因為之前閱讀過魯判虧橋迅先生的散文《二十四孝圖》,對傳統孝道中不合理的地方,學生也有所認識,在評析故事時,能夠結合《論語》《弟子規》中相關的內容,能夠理性看到封建傳統中宣揚的「孝」道,也能練習現實生活,提出當代踐行「孝」道的正確方式。一節課故事生動,很有收獲。

附讀書群交流成果:

我看《二十四孝圖》

2018屆19班 高西京

看完二十四孝圖的故事,我對這些故事有兩種看法。

第一是者些故事裡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故事。比如說親嘗湯葯,這則故事就講了一個孩子在母親生病時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親自為母親嘗湯葯,這一點,我想我們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是合理的孝道。

當然這些故事裡面還有許多封建社會的孝道,讓我讀完之後不堪忍受。比如說「卧冰求鯉」里的王祥,他為了孝敬父母,竟然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是非常明顯的愚孝。還有郭巨埋兒里的郭巨,他為了孝敬自己的母親竟然想到了埋兒子,讓人讀起來很害怕。

但這些都是古代孩子對父母的孝,有些是非常不可取的,有些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在平等道德法律的基礎上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從。只有做到了正確的孝道,一個家庭才會幸福美滿!

我看《二十四孝圖》

2018屆19班 郭佳一

魯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中批判過《二十四孝圖》,揭示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對於此,我表示贊同,《二十四孝圖》中,有很多背離人性,封建迷信的東西,比如「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孝感動天」等。尤其是「埋兒奉母」讓人深刻的感到封建社會孝道的冷酷無情,毫無人性,同時也更是體現出了古代對「孝道」的愚昧理解,「孝」本應是人類的美德,卻成為了封建統治者的工具,違背了它美的本質,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不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應堅持的「孝」的美德。《二十四孝圖》的歷史局限性,使它違背了當今的道德,但其中也掘猛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如「棄官尋母」,這就是一個不離不棄,堅持尋母的美德精神。總之,我們拋棄其中虛偽的,學習有價值的,把「孝」 建立在當今道德與法律的基礎上。

我看《二十四孝圖》

2018屆19班 薛一禾

《二十四孝圖》中 有值得我們弘揚和繼承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的 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侍奉父母的精神。在二十四個故事中 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空裂種精神有著永恆的價值,這也是《二十四孝圖》的核心與精華所在。在讀《二十四孝圖》的過程中 我們應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通過這些故事 並不是想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通過這些故事 告訴世人「孝」這個字。

「孝」源於原始社會,而它強化與封建社會,所以必然有它的歷史局限性,其中包含了愚孝的,盲目的,迷信的觀念,甚至有與人性相背離的地方。比如卧冰求鯉,恣蚊飽血,聞雷泣墓等,這些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刻木事親雖表現了一片至誠之心,但在今天看來 不免有些可笑。

當今社會 我們提倡的孝道是文明的 合乎理性的。所以我們不應當不加分析地吸收《二十四孝圖》中的一切。父母與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 要提倡「父慈子孝」的觀點,並繼承和弘揚孝道文化的精華。

我看二十四孝圖

2018屆19班 高明軒

當我看完二十四孝圖,對其中所講的許多思想並不認同,尤其是埋兒奉母和恣蚊飽血這兩則故事。

埋兒奉母這故事中無處不體現著封建禮教的虛偽,郭巨為了侍奉母親竟然要去埋了自己的親兒子,若不是有金子,他的兒子早就成土中的亡魂了,難道做父母的就都得拋棄子女來贍養老人。古代有棄老的傳統,我雖不太贊同,但也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個社會若是沒有了青年人,那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對於這種愚孝,我並不認同。

更離奇的是恣蚊飽血這個故事,晉朝的吳猛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這個故事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古人雖沒有電蚊拍這樣的先進工具,扇子總應有吧,難道連殺滅蚊蟲都不願意做,而希望蚊蟲來叮咬自己?真是荒謬!這分明是為了孝道而盡孝,為了寫書而編演。它不過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禁錮人們思想而發明的枷鎖罷了。

這本書想表達孝的關點是沒有錯誤的,但它選取的故事有些誇張,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它的誤導,而學習它的精神,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發揚開來。

我看二十四孝圖

2018屆19班 晁菁哲

這幾天我閱讀了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又上網查了些資料,這些故事的確是孝,但是都是愚孝,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郭巨埋兒》故事講了近代有一個人叫郭巨,他把家產分為兩份,自己來奉養母親,眼看著妻子生下一子,心想:兒子可以再生,但母親死了就不能再對母親盡孝,於是他決定埋了兒子來供養母親,他挖出一坑,就要埋兒子的時候,坑裡出現了一桶黃金,才免了兒子一死。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我覺得這並不是愚孝,而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用我們的心、肝、肺都換不來。如果埋了兒子,我們也一定相信這是郭巨的`無奈之舉,心中也一定很悲痛,兒子可是自己的親骨肉啊!這是多麼虔誠的一份孝心啊!只是他懂得人死不能再復生,母親年事已高,自己陪伴母親的日子不長了,但是陪兒子的時間還長著呢!於是,這讓我想起學過的《散步》這篇課文中所說的,走小路時,作者背起了母親,生怕母親摔倒,彷彿他的背上就是整個世界!在生活中,雖然不能像郭巨那樣埋兒奉母,但至少可以從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我看《二十四孝》

武雪菲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狠狠批判了二十四孝的幾個故事,揭露了它殘害人思想的本質,從看到這段評價時我便想要去看看這二十四孝了。

看完之後便能輕易得出,這是古代中國的封建思想而誕生的。二十四孝中有一些故事值得贊揚,因為它們是真的在贊美孝道,但有一些故事卻是讓人真的不能理解。

我說說給我印象深刻的幾個故事。

第一個,郭巨埋兒。相信大部分人在看到這個故事時都覺得它十分荒謬,郭巨的想法更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孝敬自己的母親便要將自己親生的兒子殺死,這點是我不能理解的。對於自己的母親,孝順自然是好的,但能夠狠下心殺死自己的兒子,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古代封建思想對人的荼毒。

敬老最為重要的思想在古代人心底紮根,並且埋的很深,所以小輩便是沒有地位的一輩。原本敬老是一項優良的傳統,但經這么一誇張,反倒顯得不近人情。

第二個,老萊娛親。若要說上一個故事讓我感到無法理解,但老萊子卻讓我感到滑稽和可笑。一個老人為了哄父母開心而扮作嬰兒的樣子,真真是可笑極了。

從老萊子的身影我也看到了古代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一批人。真正的孝順應是幫助父母做實質上的幫助,亦或是精神上的支持,而不是醜化自己來逗笑他人。

這樣的書竟然曾是一代人的啟蒙讀物,從小便收到思想的限制的迫害,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孝順,應該是從心底里在乎父母,從行動上感恩父母,而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憂的,但愚孝卻將孝這一優秀品質變得不可理喻。

二十四孝,在我眼裡是一個封建社會的思想縮影,它向我展示了中國社會曾經的黑暗,它是悲哀的產物。中國古典文化中的不好之處有很多,正如二十四孝,正如很多其它書籍,這些書籍是我們借鑒而吸取問題,卻不能相信的書

我看《二十四孝圖》

——孝要適度,不能過分

2018屆19班李佳悅

《二十四孝圖》是用來啟示、教育人們孝親敬長的故事,但裡面的故事也不全都是好的。其中,孝要適度這個問題有許多體現。

例如,郭巨的埋兒奉母。這一行為,相信許多人都覺得荒謬至極。想要侍奉母親這一點沒有任何錯誤,可他做這件事是時,卻忘記了另一種愛,父母之愛。這個故事為了誇大孝,誇大郭巨的愚孝,全然不顧父母之愛,令人不解。

又如賣身葬父。想要讓父母安葬,這是一種愛父親的表現,但他卻為了這個「孝」,而去毀了自己的前途。安葬父親有許多種方式,掙錢或募捐都可以,但他卻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去詮釋這種可笑的「孝」。

我覺得我們的孝,應該是像「懷橘遺親」那樣時刻想著父母的孝;應該是「親嘗湯葯」那樣從小事上孝敬父母的孝;應該是「滌親溺器」那樣在生活中幫助父母的孝。

孝是中華優良的傳統美德,但我們不能做的太過分,讓孝變了味。

家長隨感

我看二十四孝圖

19班 王芊予媽媽

《二十四孝圖》原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它講述了二十四個孝子的孝順父母的故事,其中的二十四個孝子從上古時期的虞舜一直到北宋的黃庭堅都是這二十四孝順故事的主人公。

在以前讀這二十四個關於孝的故事時,讀完的第一感覺是感到非常的震撼,認為他們做的這些行為,是一般人非常難做到的。

可是在讀完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後,我對它們的理解也有所改觀,( )我不再認為那些行為是真正的孝,它們僅僅只是表現在表面上的,如《埋兒奉母》中蔡順,為了照顧自己的母親,決定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我認為這是很諷刺的,拿到一個奶奶會看著為了自己殺死自己的親生孫子嗎?所以蔡順在做這個決定時,並沒有真正的在母親的位置去思考,所以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孝,並不是像蔡順一樣盲目的孝。

我看二十四孝圖

19班 劉婧媽媽

《二十四孝圖》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我認為它提倡的是一種行孝的精神值得學習,但它所表現的行為作法以及封建的落後的思想卻應該被「拋棄。其中的「埋兒奉母」讓我頗感震驚與悲憤。郭巨的父親死後,他便把家產分成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親十分孝順,但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遂和妻子商議決定埋掉孩子。他們的理由是 :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但孩子可以再有。他們最終還是按照此計劃實施了……

首先,我認為郭巨這種對於母親的孝順是十分值得現在的人們所贊賞和學習的。其次他能放棄錢財和利益,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母親,相對於他的兩個弟弟來說,讓人敬佩。

但是,令我完全不能理解的是他們埋掉孩子的理由。我認為生命是神聖的,聖潔的,值得每個人去珍惜。一切事物都不能凌駕於生命之上,同時它更不應該作為一種交換的物質被對待,這是對生命的玷污與不敬。郭巨顯然沒有理解生命真正的意義,更沒有做到尊敬,這是愚蠢的,可悲的……

其次,我認為郭巨作為一位孩子的父親,根本沒有一點責任與擔當。一位父親要做到的是呵護、關心、疼愛、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不應為任何自己的責任而找逃避的借口。難道只有放棄自己的孩子,母親才能繼續生活嗎?我認為不是,這只是郭巨夫婦對責任的逃避和借口,這是不正確的。

從一篇內容中我們就會發現許多和當今社會不符的思想和觀念。可見古代所宣傳的某些故事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我們應該以正確的觀念擊認識和評價這些歷史故事,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也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吧!

二十四孝圖

19班 張津琿媽媽

在之前,我一直以為《二十四孝圖》中的人十分孝順。但自從看過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描述後,再自己親眼看一遍。才發現,這原來是講述一群被封建孝道所欺騙,的可憐人的故事。

舉個例子,比如在老萊娛親中的老萊子。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五綵衣假裝跌倒,而博父母一笑。有這個必要嗎?這不是孝不孝的問題,而是人性的泯滅!

還有在郭巨埋兒中的郭巨。只能用愚蠢來形容他。他的母親,為什麼要將他撫養成人?是為了讓他和「妻子」長大過上更好的生活。可是他呢?竟為了要「孝」要埋了自己的孩子。他不僅沒有想到父母的心意,更沒有盡到自己做父母的職責。只是一貫的順從封建孝道,而被騙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在我看來一些古代所謂的「孝」,只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而不顧後果的殘酷工具罷了!不值得後人學習。

我讀二十四孝圖之《黃香溫席》

初2018屆20班 趙俊喆

黃香小時候,雖然母親早逝,但他從小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夜裡,天氣十分寒冷,黃香捧著書卷的手立刻冰冷了下來,他想著:父親晚上睡覺一定很冷,於是放下書卷,走進父親的房間,鋪好被褥,鑽進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被窩,之後才讓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告訴我們孝敬父母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現在生活條件優越了許多,有了暖氣、空調、電熱毯。再也不需要我們像黃香一樣為父母暖被褥,但我們卻可以做許多。比如面對父母的批評少犟嘴多寬容,少埋怨多自省。能否在父母下班回家後送上一杯熱水,在雙休日的時候和父母多聊天,多溝通,幫父母做家務。

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需要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只需要時刻把父母放在心上,關心他們,尊敬他們,把感恩落實在小事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父母不僅給予我們生命,更給了我們許多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做一個學會感恩的人。

我看二十四孝圖--刻木事親

20班 王臻博

讀完這個文章我心中深有感慨。想到丁蘭因思念父母心切而刻成雕像每日不停供奉時,心裡就不是滋味。一方面是丁蘭的事跡感動了我,而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譴責。現在處於21世紀的我們,都以為父母給予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而大肆揮霍,弄得最後父母的心遍體鱗傷,我們自身也會非常難受。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故事所說的不就是一個道理嗎?丁蘭可以為死去的父母做這些感天動地的事,我們卻身在父母愛的港灣里不懂得珍惜。所以,別等到自己感受到那句俗語時才懂得回應父母的愛,那時已為時已晚,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父母為我們做出的一切,並給以回應,才不會讓他們心寒。也許丁蘭休妻是不對的,是不可理喻的,但這都是出於他的孝心,我們沒有他對於父母的那種感天動地的愛,又怎能理喻他對於妻子的做法呢。

我看《二十四孝圖》之乳姑不怠

20班 高馳周

乳姑不怠講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裡已經是做祖母的媳婦用乳汁孝養已經是曾祖母的婆婆,且永不懈怠的孝行。

這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作為崔山南的祖母崔唐氏,在這個家庭中已屬尊長之輩了。

但她對自己的婆婆,仍如孝子賢孫一樣。她的孝行不但使婆婆長孫夫人長壽,也為自己的子孫作出了孝敬老人的榜樣。她的後代子孫即使發達顯貴,仍對她和其他長輩非常孝順,這就是以身作則的善果。所以後人有詩道:「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雨,點點滴滴不差移。」

俗言道:「一代人做給一代人看」,在孝道上,以身作則,彌足重要。長輩的孝行就是晚輩的楷模。

孝道是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積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就寫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孟子在向梁惠王闡述治國的方針時,也提到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孝」還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們,要繼承「孝」, 宣傳「孝」,讓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我讀二十四孝圖——郭巨埋兒

初2018屆20班王卓鑫

郭巨埋兒的故事非常簡單: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這個故事之所以選入二十四孝圖,就是因為郭巨為了贍養母親,准備將兒子埋掉。後來幸虧在地下二尺處挖到了一壇黃金,不然郭巨的兒子便命運殊途了。我覺得郭巨埋兒這一篇具有十分強烈的迷信色彩,十分荒誕愚昧。我認為對父母孝敬,心中常懷孝心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但是為了贍養母親而殺死兒子的事情是萬萬不可取的,難道兒子就不是生命嗎?家境貧寒,可以多想一想辦法,哪怕讓自己的兩個弟弟照顧一下母親,兒子是自己的,但不代表兒子的生殺大權也在自己手裡,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違背了天理,這是一種愚孝。這種為了孝順而無辜傷害他人的行為也不值得推崇和模仿。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呢?我認為現在我們沒有經濟能力,不能從物質生活上贍養父母,那就不要坐在沙發上空談為父母承諾,一定要從生活上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才是現階段對於我們來說真正的對父母孝順。

二十四孝之「刻木事親」

初2018屆20班 賈子萱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年幼父母雙亡,丁蘭想到未能奉養父母,又思念父母養育自己的辛勞,因此雕刻木頭製成肖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之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而久之,丁蘭的妻子就對木像不敬重了。竟然用針戲虐的刺木像的手指,可是妻子竟看見有血順著手指間流淌出來。等到丁蘭回來後,那對木像眼中居然流出了眼淚。丁蘭尋得真相後,把妻子給休了。

想到丁蘭因思念父母心切而刻成雕像每日不停供奉時,心裡就不是滋味。一方面是丁蘭的孝心感動了我,而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譴責。現在的我們,都把父母給予的愛當做是理所當然的,而大肆揮霍,弄得最後父母的心遍體鱗傷,有誰曾想,世界上哪有絕對的事情,得到父母的愛是我們得一種幸福,然而當我們毫不在意他們的愛時,當我們失去愛時我們自身也會非常難受。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故事所說的不就是一個道理嗎?丁蘭可以為死去的父母做這些感天動地的事,我們卻身在父母愛的港灣里不懂得珍惜。所以,別等到自己感受到那句俗語時才懂得回應父母的愛,那時已為時已晚,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好好珍惜父母為我們做出的一切,並給以回應,才不會讓他們心寒。

讓我們爭做一個孝子吧,為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

我讀「二十四孝圖」

初2018屆20班 郭子荀

讀了二十四孝圖,我被故事中的人物的一片孝心所深深的感動了。漢文帝身為皇帝,每日事務繁多,卻親自為他母親嘗葯。舜屢次被親人謀害,卻依然尊敬他們。閔子騫被繼母所虐待,卻仍然幫繼母說話。我們平日里沒有被父母虐待,而是被父母所「服侍」,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回報父母。但是二十四孝圖畢竟是古代的認識,有許多具體的做法已經不符合現在的認識了,如郭巨埋二兒,雖是為了孝敬父母,但方式太過極端殘忍,是我們所不可取的。對於二十四孝,我們要批判的學習,學習其中優秀的精神。孝敬父母,對於我們來說,要從小事中做起,而不一定體現在很大的事情上。因此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孝敬父母。

我看二十四孝圖-孝感動天

初2018屆20班 任羽琦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舜的父親,繼母以及異母弟弟,有多次想害死他:讓他修補谷倉倉頂的時候,他們從谷倉下縱火,順發現了這件事後,立刻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了;讓舜掘井的時候,他的兩個弟弟卻下吐填井舜掘地道逃脫。這件事之後,舜對此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百般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立山耕耘,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便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考驗決定選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之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封象想為諸侯。這個故事明顯的體現出子女對父母的孝順。

孝敬父母不是愚孝,也不是盲從,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舜的家人多次想至於他為死地,而他並沒有心存怨恨,還是孝順父母,我感受到了他的寬容與大度。所以我們要向舜學習在平常的小事上幫助自己的父母每天說上一句關心父母的話,這就是盡到孝道了。

二十四孝圖——棄官尋母

初2018屆20班 馬蕊雅

在《二十四孝圖》中,我最喜歡《棄官尋母》的故事。它講述了:宋朝時有一個名叫朱壽昌的人,也是個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劉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將她趕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未能相見。五十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每到一地為官,他都在四處查找老人家的蹤跡。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談何容易。宋神宗當朝的時候,他再也沒有心思做官了,決定辭掉官職去尋找母親。臨行時,他告知家人自己的決定,發誓說:「找不到母親,我今生今世絕不回家!」這一次,他將尋母的重點放在秦地 (今陝西)。後來,歷盡千辛萬苦的他,終於在同州 (今陝西大荔縣)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當時劉氏已經七十多歲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依禮而行就是真正的「孝」! 在生活中,以尊敬父母、贍養父母為基礎,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孝」是一種親情的感恩反饋,應當對自己的父母做應盡的義務。「孝」並不只是名詞,而是一個動詞,不只是口頭上的言語,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⑹ 婆婆去世了,兒媳婦怎麼做

俗話說:「媳婦熬成婆。」婆婆去世,兒媳婦也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婆婆。有些事以前由婆婆作主,現在輪到兒媳婦了,兒媳婦也就該履行分內之職責。

為什麼說婆婆去世,兒媳婦才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婆婆呢?按中國的傳統習俗,只要父母在,哪怕兒子兒媳婦年紀上了六十七十,做了爺爺奶奶,你仍然還是兒子兒媳婦。按中國民間傳統,年滿五十的人就可稱「壽」了,但還有一個規矩,只要還有父母健在,哪怕兒子兒媳婦滿八十歲也不能稱壽,更不能讓人來祝壽,仍然稱之為「生日」,因為有父母健在,年紀再大依然是兒子兒媳婦,不可「僭越」。

(婆媳之間)

婆婆去世,兒媳婦該怎麼做,從時下情況來看,分兩不同的范圍。

一是大城市的喪事。婆婆在城市中去世,現在都是火化,去世的人放在殯儀館內,免去了尋靈,許多家庭只在家中設有靈堂,火化的時候再進行遺體告別儀式,所有的喪事程序都簡化了。此文對這種喪事也就不多說了。

二是小城鎮與鄉村喪事。有地方實行了火化,但仍然按傳統的喪葬習俗的程序來辦理;有的地方仍然是傳統葬法,喪葬習俗尚未改變。本文要著重介紹的就是這種傳統喪事之中兒媳婦要注意哪些習俗和分內之事。

兒媳婦對喪事的前期准備
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人老就總有那麼回事。因此,在婆婆健在的時候,兒媳婦對將來婆婆喪事的准備工作非常埋高重要。那麼兒媳婦在婆婆健在時要做些什麼呢?大件的東西一般由兒子准備,那就是壽材(棺材),兒媳婦要准備的是婆婆去世時身上要穿的衣裳和蓋的被子,俗稱壽服,包括衣服、鞋帽、壽被等。這類東西按傳統習俗,應由婆婆的女兒來承擔,但兒媳婦有責任提醒她們,也就起來一個督促的作用。如果婆婆只有兒子,沒有女兒,那這些東西就得由兒媳婦來置辦了。

有一些兒媳婦認為,人還活著,辦這些東西怕婆婆不高興,好像是盼著她早點死。其實在這方面的擔心沒有必要。大多數的老人當年紀大了後都有一種怕死的心理,對很多關於死亡的字眼都很忌諱,但對壽材和壽服的置辦還是很高興的,民間習俗認為做壽材和壽服是為活著的老人「添福添壽」。

人生一世到離開人間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能帶走的就是一副棺材和身上穿的壽服,如果老人生前能看來自己的壽服,他們心裡會特別高興,認為兒媳講究孝道。中國有一個傳統習俗,六月六曬龍袍,普通老哪來的悶液悔龍袍?那就曬衣服和被子,這一天,上了年紀的老人就喜歡把自己的壽服拿出來曬一曬。

當然,現在有些老人既不用女兒操心,也不用兒媳婦操心,他們自己私下准備好了,像這種情況,兒媳婦也該過問一下,讓老人心裡高興,也是做兒媳婦的乖巧之處。

(壽服)

婆婆去世後的分內事
一、穿衣服。婆婆去世後,因為,通常的情況下,只有兒媳婦在婆婆身邊,要趁亡者的身體還柔軟的時候,給她洗澡,有的地方有專門為亡者洗澡螞正這個職業,那兒媳婦就要把人喊來。兒子不方便參與給母親洗澡,兒媳就要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然後把壽服給亡者穿好。至於後面的亡者入殮,以兒子女兒為主,兒媳婦只是幫忙了。如果亡者沒有女兒,兒媳婦就要承擔起女兒的職責。

二、清理遺物。婆婆去世後,兒媳婦還有一個重要職責:清理婆生前的日用品,如衣服、鞋帽和常用的個人用品等,哪些可以留,哪些不能留,做出決斷,然後把不能留的東西放到房子外面歸堆,亡者出殯時要全部燒掉。

三、料理和參與整個喪事過程。在辦理喪事的過程之中,按民間的習俗,兒子與兒媳婦是有分工的。大事,即外面的事,如報喪、請人、找墳地等均由兒子負責處理,內部的瑣事,如開支、號布的分發、客人的安排等,則由兒媳婦負責。當然,這種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時還要看兒子與兒媳婦哪個的能力強,承擔的任務就多一些。如《紅樓夢》中就用了很多筆墨,寫了一場辦得風風光光的喪事。寧國府賈蓉之妻秦可卿死後,其公公賈珍請榮國府的孫媳婦王熙鳳全權負責辦理秦氏的喪事。

兒媳婦除了「熬成婆」,應承擔新婆婆的職責外,她也是家庭一個重要成員,喪事辦理過程之中,各種表現孝道禮儀都要參與其。兒子與兒媳婦並稱為孝子孝媳。

婆婆去世,兒媳迴避的特例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那就是婆婆去世時,兒媳婦懷有身孕,按民俗習俗,這種人是不能靠近亡者,據說是孕婦會淤壞亡者。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可能是古人意圖的一種表面現象,一種冠冕堂皇的借口,主要目的可能是出於對孕婦的一種保護。民間雖然說死者為大,但在過去人們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宗接代的思想,且根深蒂固,而即將出生的嬰兒在人們的思維中比亡者更加重要,關繫到後代的健康問題。古代的醫學科學沒有現在發達,亡者因何病而死,是不是有傳染病,那些年代的人憑肉眼難以准確判斷,因此,讓孕婦遠離或者迴避亡者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今喪事操辦,有的地方依然讓孕婦迴避,而有的地方孕婦不用再迴避,但還是盡量避免過度的勞累,為了腹中的孩子,還是適可而止吧。

(孕婦)

至於孫子的奶奶去世後,在外讀書的孫子是否參加的問題,如果不是遇到關鍵性的考試,如中考、高考之類,關繫到孩子前途,最好還是要他們回來參加,因為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是靠一代代傳承。作為亡去的老人已是什麼也不知道了,無所謂愛和恨,說實在的,人死如燈滅,民間的葬禮儀式搞得再風光,亡者已看不到了,與其沒有任何關系,這些都是做給活在世上的人看的,起到一種教化作用。



與孝子孝媳孝順家庭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活動中心裝修圖片大全 瀏覽:744
59歲在單位患重病60歲後怎麼辦 瀏覽:128
社保退休才可以辦醫保退休嗎 瀏覽:90
2015年十二五規劃里有延遲退休年齡嗎 瀏覽:57
敬老院慰問詞結束語 瀏覽:238
安徽淮南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224
成都養老院設計公司 瀏覽:651
歐美電影在線網站 瀏覽:606
森林裡的精靈怪物電影 瀏覽:944
重陽節活動心得體會250字 瀏覽:782
滿清十大刑酷電影 瀏覽:785
2018年鄭州下崗提前退休年齡 瀏覽:537
50歲的香港女明星有哪些 瀏覽:10
免費看韓國電影大全在線收看 瀏覽:380
中大夫養生經絡儀怎麼樣 瀏覽:286
明天萬達影城有什麼電影上映 瀏覽:101
老年人嘴角跳動怎麼回事 瀏覽:486
來看圖題防老年痴呆 瀏覽:646
宿遷養老保險費基數是多少 瀏覽:828
孝順的前提是家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