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衣冠,綻笑臉。講禮儀,尚文明。敬師友,孝長輩。遵規矩,序井然 耕硯墨,透書香 寫讀後感600字
一、格式和寫法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2. 宰相和鄉下老人讀後感300—400字
我的文言文復不太好,制於是想利用暑假時間補回來。讀了《芋老人傳》,我拍案叫絕。(讀後感)
文中所說的是一個讀書人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請他到屋裡去避雨,並和他一邊吃芋一邊聊天。芋吃飽了,雨停了,讀書人謝了告辭。
10多年後,書生當了宰相,偶然吃了芋,便嘆息:為什麼以前老人的芋那麼好吃?於是便請老人夫婦來煮芋。過後,還是覺得以前的好吃。於是,老人上前點破了他:不是現在的芋不好吃,而是時間、地位的變化使人起了變化。以前走路累了,下雨凍了,吃起芋來當然又香又甜;現在當了大官,山珍海味吃慣了,芋哪還有味了?然後他又舉了很多例子:
一對夫婦,夫人辛苦供丈夫讀書,丈夫當了官後就拋棄了老婆;兩個書生,親密不已,甲中舉,乙不得志,甲恥笑乙並斷了交;一個人中了舉當高官,把小時候立志廉潔的事忘了,結果因受賄被罷……(中國作文網)
這些人都像宰相一樣忘了「芋」。
搞笑!達官貴人都悟不出的事,村野的一般百姓卻能一語道出!
其實,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很容易像那宰相一樣忘了「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撫今追昔,不忘過去,珍惜現在。
3. 關於白芳禮老人的事跡的讀後感
淚!看著看著就被他感動了
4. 《敲鍾的老人》讀後感
《敲鍾抄的老人》這個故事深深打動襲著我。故事講了一個鄉村學校,老人負責敲鍾。可是學校裝上了電子鍾,他仍然按時敲鍾。校長找到他,他也堅持著做。老人去世後,校長把鍾穩穩地掛在了牆上。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眼前出現了一位認真的老人,不管別人如何嘲笑,無論別人是否理解,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一份責任,永不放棄。老人是一位認真負責的人,對人生也很負責。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使其他工作順利進行。比如一輛車,各種零件都有了,你是駕駛者卻坐在後座上等待汽車自己發動,那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也不可能獨立製造一架飛機,有的負責製作零件,有的負責組裝,還有的負責測試……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完成一項大事。
5. 如何寫關愛老人讀後感
範文一: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老人手機 創唯好。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讀後感範文二:
桑提亞哥(Santiago)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Hemingway)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老人寶手機到付2010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後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著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說。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裡為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著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說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里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說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Hedidn'tbeatyou.Notthefish.")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範文三:
「老人與海」讀後感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適合老人用的手機看似平淡的書寫里,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說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看榕樹下作者「遠處飄來一朵雲」的評論,「一朵雲」的年輕(我只是說思想),使她/他看到「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庄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一朵雲」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徵,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裡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著殊死搏鬥,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大塊的魚肉」和後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鯊魚忽然……」,老人最後是空著雙手,幸運地「凱旋」。我最初看「老人與海」之後,只感嘆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依然還是這樣的感嘆,在9.11之後和之前,布希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里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里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著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著手回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人如此,其老人與海 名著讀後感他的生命呢?
相關閱讀:
「老人與海讀後感」——海#讀後感l老人與海
您現在的位置:-樓主里希發表於:200老人手機正品網20104-12-0206:53:15點擊:4817「老人與海讀後感」——海海明威說它,是姑娘美麗而又善變似少女的性情漁人說它,是義俠是壯士帶來財富與豐收似金庸筆下的少俠說它,是女神聖潔...
老人機+作文: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凡的老人,一條普通老人與海教案的大馬林魚,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這本書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
聖誕老人@銆婅
6. 當奶奶上學的時侯讀後感
我讀了《老人與他的孫子》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有一位年邁的老專人,他身體不好,兒子和兒屬媳婦兒都嫌棄他。他們把老人趕到一個角落裡,把飯菜盛在一個瓦盆里給老人吃,每頓飯不給老人吃飽,老人很傷心。一次,老人不小心吧瓦盆打爛了,他的兒子買了一個廉價的木碗 給老人吃飯。又有一次,老人、兒子和兒媳婦兒正在吃飯,四歲的小孫子卻收拾地上木塊,和兒媳婦兒子兒問兒子在干什麼?四歲的小孫子說:「我要做一個木碗,等我長大了,好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兒子和兒媳婦兒都呆住了,最後哭了起來,他們把老人請過來,讓老人和他們一起吃飯。從此對老人孝順起來。
我讀了這個故事明白了要對父母孝順,不要因為有什麼狀態而拋棄父母,畢竟從小到大都是父母的的道理。當我看到四歲的小孫子說:「我要做一個木碗,等我長大了,好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這句話說明了大人怎麼對老人,那大人的兒子長大後,也會學大人一樣嫌棄父母。如果大人對老人孝順,那大人的兒子長大後就不會嫌棄父母啦。
7. 幫助老人作文一讀後感
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把書里的和生活中的結跡定管剮攮溉歸稅害粳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
當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
但是 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首先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最後,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8. 繳電話費的老人 讀後感600字
今天我讀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繳電話費的老人》。這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卻令人深思,令人感動。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老人去電信大樓繳電話費,但是就在營業員問她的電話號碼時,問了兩次雖然她每次都是脫口而出,但可惜的是這兩個號碼都不是她的,而是她兒子和女兒的電話。可她就是想不起來他自己的電話。她之所以對兒女的電話記得這么熟是因為經常往他們家打電話詢問小孫孫、和外孫的情況。老人臨走時還為兒子和女兒繳了電話費為了不讓他們再跑一趟!
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動的事啊!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在這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卻依然還在為兒子、女兒、甚至孫子、外孫操心,我想這不得不令人深思,令人感動。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曾經有一個孩子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人人都說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那麼,請問母愛究竟是什麼?當時,我看了看他,笑了笑沒有回答。當我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我想:母愛就是永遠為兒女操心,永遠為兒女付出,無怨無悔、不求回報!
寫到這,我不禁流出了感動的淚水,真的!真的我流淚了!我寫著、想著,想到了我自己。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每天放學回家等自己作業寫完了,父母下班才回到家。拋下疲憊和勞累還要繼續為我做飯。不一會,香噴噴的飯菜就呈現在了飯桌上。可我呢,有時還嫌飯不好吃亂挑.......包括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我想,對於我來說這就是母愛!一個純真、現實、不夾雜任何東西的母愛!
我的感觸很多,今天不知怎麼回事卻怎麼也寫不完。一曲普通的民歌《母親》向我們揭示了母愛的純朴,它讓我們知道了,母親、母愛、的偉大和不易。是啊,一曲普通的現代民歌《母親》唱出了幾多莘莘學子淚,唱化了億萬拳拳父母心!
最後,我只想說一句:「母愛無言」。
9. 北京老人讀後感
一個復個鮮明的形象,用制短短的寥寥幾字就凸顯出教育意義,這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是伊索辛苦一身的著作。人們對歷史上的他所知甚微。但對這一部,著作可謂婦孺皆知。
伊索世界裡盡是一些舉止野蠻,生性殘忍之徒,人生在世獨善其身,他人有難落井下石。文章包括的內容十分廣闊,都是揭露當時社會現實的殘忍,自私,蠻橫……篇幅短小的文章幾乎是沒有愛,沒有人性的光輝。污穢,醜陋,玷污了這個世界,我真想把這些東西狠狠擦去,不留一點痕跡。
文中有一小則故事是講狐狸和葡萄,狐狸餓極了,一心想摘葡萄,偏偏夠不著,還說是葡萄沒熟。我看吶,這葡萄又甜又大,又紅又紫,色味都很不錯。只是狐狸不甘心,愛面子,才編了這么一個謊言。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法,只能騙自己,不會想法子,只知道找借口,志大才疏,不足成事。
10. 讀《孝敬父母 尊敬老人》的讀後感800—1000字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馬上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以免使兒子的尊嚴受到影響。後來,陳毅發現了那條尿濕的褲子,執意要幫母親去洗。當我讀到:母親堅決不讓,可陳毅卻說「不管我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都是我的母親。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那個我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自己。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而我們卻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