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父母越疼的那一個月不孝順

父母越疼的那一個月不孝順

發布時間:2023-03-23 11:11:03

⑴ 為什麼父母越寵愛 孩子越不孝順 父母越折磨,孩子反而孝順

其實說父母越寵愛的孩子,越不孝順,父母越折磨的孩子,反而孝順,你這話並不能概括一切,因為有部分的孩子,父母越折騰,他們越反骨。因此 ,只能說 你說的 情況,屬於父母越寵的孩子 ,越依賴父母更多 ,而且容易養成啃老族, 等父母老了,他們看蠢碰父母無用了 ,於是對父母開始各種嫌棄了 ,當然不孝順了爛檔乎 。 被父母折磨的孩子 ,父母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讓孩子無所適從 ,而且這類的父母有一種 高高在上的 掌控權 ,按傳統說法就是強硬地大家長制 ,使得孩子必須服從 ,久而久之,孩子就飢悉容易聽話 。這種習慣一旦養成 ,等父母老了,他們會盡可能的去滿足父母的一切 需求 ,自然而然,他們就成了最孝順的人 。
其實說白了 ,孩子最後孝順不孝順 ,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下,以及孩子生性的善良, 不完全取決於是被父母寵愛、還是被折磨的作用下。

⑵ 為什麼父母越寵愛 孩子越不孝順 父母越折磨,孩子反而孝順

在我看來,這句話很明顯就不是絕對的。被父母寵愛的孩子,也有一些是挺孝順的,而被父母折磨的孩子不孝順的也是有的。這個其實最主要就是要看父母寵愛的程度,或者折磨的程度,也要看孩子自己能不能拐的彎來考慮父母的做法。而且也並不是說父母折磨孩子,孩子就夠孝順的

⑶ 如果父母真的疼愛孩子孩子會不孝順嗎

如果父母真的疼愛孩子,孩子會不孝順嗎?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不確定的,因為父母疼不疼愛孩子,與孩子孝順不孝順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雖然有的父母非常疼愛孩子,由於過度溺愛,反而使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長大後對父母不是很孝順。
所以父母疼愛孩子,應該講究疼愛的方式,如果把疼愛變成溺愛,就會適得其反。

⑷ 我們這一代人為什麼越來越不孝順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覺得子女不太孝順自己,甚至有些厭棄自己:想住在一起,但他們要獨立住;要求常回家看看,他們卻說很忙;要求周六日多帶孫兒回來,卻說孫兒要學藝術……總之,許多父母感到不被重視,不被需要,甚至被拋棄。於是,默默自問:如果養老不能指望子女,那麼當初這么辛苦養育他們的意義何在?

為什麼產生這樣的疑問?

(1)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很多父母的家庭觀念還是停留在過去的傳統家庭生活,幾代人住在一起,熱鬧,有生氣。但現在年輕人追求獨立的生活,特別下班以後,不想整天與太多的人在一起,不想照顧太多人感受,只想過小家庭的生活,這樣才真正可以卸下面具,愜意、輕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

(2)未能設身處地體諒子女的不易。現在職場競爭比較激烈,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他們的確比較忙。但很多父母盯散只是關注自己的感受,未能真正從子女的實際去要求他們,從而形成彼此的誤解甚至怨恨。

(3)未能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去考慮養育子女的問題。人類要延續,社會要發展,就要繁衍後代。所以,養育子女,不只是父母個人個事情,還關繫到社會,關繫到人類的發展。

(4)個別子女的確對父母缺乏孝心。個別子女,的確不能體諒父母,未能盡自己的能力去孝敬父母,特別有些剛從農凱穗氏村走出來的年輕人,嫌棄父母衣著不體面,不時找他們麻煩、要錢,增加他們的負擔。

那父母該怎麼辦呢?

(1)要改變思想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尊重子女獨立居住,多給他們私人空間,也讓自己放飛自由。

(2)在平時利用網路多關注子女所從事的工作情況。這樣既能了解一下他們工作的苦族輪與樂,又能為以後見面有共同語言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兩得。

(3)要提高思想認識。子女不是我們父母的私有物品,他們既是我們父母的子女,也是社會的人員,養育好子女是我們父母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

社會仍要發展,人類仍要延續。父母好好養育兒女,兒女好好孝順父母,彼此多些理解支持,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人類才會越來越美好。

⑸ 母疼兒子不孝的感悟

1.人常說:水往下流,尤其是中國的老人,大部分都是扒心扒肝地對待孩子。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兒子是傳宗接代的傳承者,於是對待兒子更是竭盡所能、恨不得將所有的東西都奉獻出來。

最近,聽到幾個家庭的事情,都是老人無私、勤扒苦做,而兒子兒媳不感恩,還變著法地給老人找不痛快。(我聽到的好幾個家庭的事情都是講的父母和兒子兒媳的關系不和諧,因此評述范圍就局限於這種親子關系了,並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

其中一個是處了好多年的朋友,她有個哥哥,父母好像也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當然這不是說父母對她不好,而是父母真真正正地將兒子視為了自己的責任,哪怕兒子成家了、獨立生活了,有了孩子了,依舊是事無巨細,什麼都要幫他去擔著!

比如說,兒子結婚了,哪怕是兒媳從來不待見老兩口,包括生病住院了連個面都不會露。當然了,兒子也只是逼不得已了才會去象徵性地照顧一下,還是非得10點前回家,因為擔心自己老婆一個人管兒子管不過來。

再比如,孩子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了,但是直至孩子上小學了,接送都是爺爺奶奶的責任。責任就罷了,老人幫幫也就幫了,可是早上接孩子吧,老人無論天氣多冷、刮風還是下雨,都是不能進他們的家的。老人只能在樓底下等著,啥時候孩子送下來了,啥時候就帶著往學校送。即便這么不招待見,老人還是咬著牙、含著淚,在樓底下心甘情願地等!

還有,老人也就是普通的工人,考退休金過活。可是兒子兒媳偷偷又買了套房子,還貸了款,等買完了,還貸的責任就落到老人頭上了。老人每個月首先要保證給兒子兒媳還貸款,然後才會考慮自己過生活。

這樣環境下,孩子也是溺愛長大了的,到了爺爺奶奶家裡,看著什麼好的了,那就非得成他家的才行。喜歡了啥,就得拿回家,還口口聲聲:那是我的東西!顯然還是受了家長言傳身教的!

我不止一次聽到朋友義憤填膺地講述這些她眼中所憤恨的事情、所不恥的事情。

有次我反問她:既然這樣,你父母可以不幫他們接送孩子啊,可以不幫他們還貸款呀。我想如果真的不願意、不去做,你哥哥嫂子應該沒有辦法那把手槍頂著你父母的頭,逼著他們去做這些吧!

朋友愕然了幾秒後說:我爸媽願意去做啊!但是我哥哥嫂子他們太過分了!

我說:那既然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你媽媽還經常跟你抱怨個什麼勁呢!

朋友也很無奈地說:可是,我媽連傾訴都不能傾訴了,那她豈不是會憋出病來了!

我搖搖頭:這就沒有辦法了,這些老人就是這樣,對兒子什麼都能付出,可是兒子無論怎麼不孝、怎麼惡劣,那都是個寶(我從來都不會說別人老婆不好,做兒子的首先不孝,就崩怪自己老婆了。再有,如果兒子孝順,堅持的話,兒媳多數情況下是不敢那麼張狂的,除非那個女的就是成心不想過日子了!)對於這種父母子女關系,你就不要再多插嘴了,你也甭義憤填膺了。最多以後你不要給錢父母,給他們多買那些只能供他們用的東西,比如衣服!(姑娘給錢,再多錢,最後都是流向了兒子兒媳他們,老人是不會用在自己身上的。但是老人的衣服他們總不能給兒子兒媳穿吧!)

還有一次,看到一個網友的傾訴帖子,說是父母給自己弟弟一家做牛做馬,累得住院了,弟弟弟妹不聞不問。父母住院好幾次,都是她一個人看護、做飯送飯,甚至連孩子都不能好好帶了。老公不理解她、甚至還生氣了。

可是她的母親,在前一陣子父親住院的時候,還往弟弟家跑,為何呢,說是弟弟家米吃完了,得幫他們買,否則他們沒米吃。而這個網友估計是含著眼淚往肚子里吞:因為她剛剛給父母送的飯就用掉了家裡最後一點米。而父母住院了,女兒來照顧,可是他們真正關心和惦記的卻是他們的心肝兒子和兒子一家。哪怕是兒子兒媳根本對他們不聞不問,還怪他們生病了不能給他們做家務、帶孩子,讓他們自己在家做事情管孩子!

而我看到不少人留言,甚至是指責這個網友的老公不夠體貼、心胸不夠開闊。我終於忍不住回了帖:

我回帖的內容大意是:她的老公,不理解甚至生氣,是人之常情。換位思考一下,你老公的父母從來不管你們一家,沒有幫你帶過孩子、沒有為你操心著急過。而是扒心扒肝地為自己另一個孩子勤扒苦做、累死累活。可是為了另一個孩子,父母累病了、或者是氣病了,而他們關心愛護、付出的對象對他們不管、不問、不照顧,而是要你的配偶去照料,甚至還要求你再無私地為另一個跟你有相近血緣的人付出。你說,這種情形下,還不能允許你心裡有一絲一毫的不爽么!

要我看,那個老公只是不爽罷了,要換過來,估計多半女的都會跟老公吵起來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是這種情況下,你自己心甘情願,但是你也不能要求你的配偶跟你一樣心甘情願,畢竟你的配偶沒有過那種跟你父母一起的十幾二十年感情!

當然了,做女兒的肯定是心疼父母的。可是,如果真正剖析一下那些不孝兒子的行為,可真跟那些溺愛、沒有原則縱容兒子的父母脫不開干係!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兒子的不孝,根源其實就在這些父母身上。這種沒有孝心、沒有擔當的孩子,難道不是做父母給慣出來的么!

所以,很贊同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嫌之處!

2.讀一篇好文章讓我感動,讓我體驗文中主人公生活的酸甜苦辣......
- --題記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面對著冷冰冰的電腦,閱讀著《不孝的兒子》這篇文章。當最初看到這個題目時,我非常想看看文中這個兒子究竟怎樣不孝,可當看到最後時,了解了兒子之所以不孝完全是因為他愛自己的父母,為了父親的醫葯費......
《不孝的兒子》一文中訴說了一個兒子在父親得了決症後,整個家的重擔全都落在了兒子的身上。他們家世代都是醫生,可當兒子向醫院要報銷時,醫院卻說現在財務緊,不同意報銷。於是兒子便不惜一切代價去賺錢來給父親交醫葯費。賺錢用去了兒子大部分的時間,很少有時間去看父親,因此被母親認為不孝,他沒有對母親解試什麼,為的是只怕母親傷心......
讀了這篇文章我被兒子的舉動而感動,同時也為他感到惋惜,自己的所做所為不但沒有受到母親的支持反而受到了母親的誤解,甚至讓他被自己的母親所怨恨。
回想現在的孩子,父母都在自己身邊陪伴,卻每天抱怨著不好那不行,惹他們生氣,有點委屈就向父母發泄。其實我們應該多孝盡父母,少讓他們生氣,這樣父母才會更久的陪伴在我們身邊。
在文中兒子在追悼會上手機響了,因為他欠別人三十多萬不得不去。喪儀一結束他告訴了母親他要出去一趟,母親知道後「哇」的一聲哭了,說「拿刀砍死我,我怎麼生出你這種不孝的兒子……」這時兒子的所作所為一定遭到了許多人的不解,甚至是認為他不孝。但我想此時心裡最難過的一定是兒子,因為他也不想去,也不願被別人說成不孝,但是他為了自己的父母不的不這樣做......
總而言之,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收益匪淺,使我明白了在今後的生活中應該怎樣更好的去面對我的父母......

3.這個兒子孝不孝順還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否認社會風氣的影響。所以,感動還有教育是應該可以改變的了.

⑹ 為啥在年輕時最疼愛的那個孩子,將來不一定會孝順

自古以來,如果一個家庭裡面有好幾個孩子,父母都會比較疼愛最小的一個,好吃的好玩的都向著小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家庭裡面有男孩也有女孩,父母就會向著男孩,尤其當男孩是最小的一個的時候,因為中國父母特別在乎傳宗接代。


另一方面,作為家裡的長女,這個時候也會對父母產生埋怨,本來父母一直都是慣著弟弟的,現在需要人照顧了,卻不見弟弟的影子。雖然照顧自己的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她們也心甘情願,但是作為家裡的一份子,在家人有困難的時候,卻不在身邊,不論怎麼樣都說不過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寵著慣著,雖然出發點是好的,想讓自己的孩子少操點心,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的。

作為一個男孩子來說,一定要懂得擔當,要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那麼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所以父母有什麼困難和事情一定要及時告訴自己的兒子,讓他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在父母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⑺ 有人說,老人對兒女越偏心誰,老了越得不著誰的祭,真是這樣嗎

看身邊有不少實例,父母越偏心疼愛的那個兒女越不孝順,反而兄弟姐妹多的其中那個被父母看不上能給父母養老

我們老家有句俗話:嬌養兒,生分子。說的就是嬌生慣養的孩子,大多不孝,而從小「不得煙兒抽」的孩子,反而知道孝順父母長輩。

乍一聽好像不合乎情理,父慈子孝不是正常的邏輯嗎?但仔細想想,認真看看,也就覺得順理成章了。

被父母寵大的孩子,從小吃獨份兒,喝獨份兒,兄弟姐妹全讓TA,父母也要讓三分。這樣氛圍里長大的孩子,認為自己在家享有特權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養成「吃黑食」,脾氣大心眼兒小的毛病,長大了又懶又饞脾氣又差,父母還想得TA的濟?

相反,從小不被家長喜歡的孩子,因為習慣了一般待遇,習慣了不被重視甚至白眼,偶爾父母給點兒「陽光」,立馬就會「燦爛」,知道報恩。不僅如此,這樣的孩子,奮斗精神強,在單位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事業有成。

千萬不要嬌慣孩子。事實上,有眼光的人家,更自覺地嚴格要求孩子,砥礪他們的德行,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因為現代人更懂得「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個道理。

人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各種慣性的,習慣的東西一旦消失,會產生極大的不適應,老人偏心會給子女以優越感!老人也會在偏心的慣性中無法操控,一日能以剎車,一旦身體不好,正常剎車,施優者以享受者均心態失望,當然是老人無法得濟,更是順理成章!

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我在我家是父母最不喜歡的孩子,因為我不太喜歡說父母愛聽的話,還不會來事,家務活比誰乾的都多,但是就是不善說,所以干多少活,父母都看不見,久而久之我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後來父親先走了,剩下母親一個人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頭上,家裡其他的兄弟姐妹這個時候就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跟借口互相推諉,而我卻沒有任何理由跟借口,父母養我們小,我就必須養他們老,最後老媽是我給養老送終的。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觀點[呲牙]一般從小被多照顧的孩子相比較忽略的孩子多一點嬌慣和縱容就會多一點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會比較以我為中心,替別人考慮的東西就會少一點。但是善良的孩子終歸是善良的,長大以後自己也成為父母就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極少數的孩子不孝順和從小被偏向也沒大關系,就是自私冷漠的人而已。

是,這叫偏疼不上色(shai)

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這樣的。父母溺愛嬌縱的孩子都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對誰都冷漠無情,指望他養老是不可能的。

這要怎麼回答呢?手心手背都是肉,造成這樣的局面,首先,要從兒女自身找原因,其次,再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子女在父母眼裡都是平等對待的,不過當自己子女過多的時候,難免就有點暈頭轉向了,有時會忽略個別子女的感受。當然,要絕對的平等是有點困難的,但相對的平等是可以的。對於,老人的偏心,我們覺得作為子女的我們,是否要好好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時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少了,噓寒問暖的話語也少了呢?父母不會無緣無故的偏心,之所以這樣,是不是我們兒女做的不好呢?這是我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是的,現實生活中,父母越偏心誰,越寵愛誰,誰長大了越對父母不孝順,信不信試試 因為,從小對他她們百一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吃西瓜不買小瓜。家務活不讓他她們干,養成自私自利,別人都得圍繞著他她們轉,多年養成壞習慣,長大成家也會不懂得換位思考,信不信由你試下[捂臉]

確實是這樣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兩個老人都偏向老三,不喜歡老大,可現在,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端茶送水的是老大,而不是老三

⑻ 父母越付出,孩子越不孝順

是的,如果尺帆衡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就越不會感恩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父母付出的越多越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中 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你的愛太過濃密陵做,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我的姑姑家經濟條件一般,兩口子平時很節儉,但是對他們的兒子卻很大方,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就是砸鍋賣鐵也給他買。

姑姑常掛在嘴邊的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iP4S剛出來時,表弟非要買,姑父為了給表弟買手機在工地上開吊車,武 漢近40度的夏天,自己不捨得買一瓶水。

然後,手機買完還要買電腦,要去旅遊,甚至有一次下雨,姑父去接表弟,表弟氣得淋雨都不願跟姑父走一起。

他對著姑父吼:不準跟我走一起,你也不看看你自己的樣子。

表弟學習成績優秀,父母也以他為驕傲,可是他卻從不要他的父母出現在他的朋友面前,他甚至怨恨他的父母為什麼這么窮?

父母付出所有,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卻不懂得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轎模是我們來做。」

時間長了,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卻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⑼ 為什麼父母往往最疼的孩子卻是最不孝順的呢

第一,小的時候受到父母的疼愛越多,這樣的孩子就會覺得從小得到的疼愛是理所應當的,他理所應當的享受著別人對他的付出,他覺得誰對他好都是正常的,所以他不會懷著感恩的心對待這個世界,對待身邊的人,甚至是對待對你好的人,尤其是父母。因為沒有感恩的人,所以自然他不懂得付出,他也不會在父母需要他的時候,他心甘情願的付出,更不會主動的付出。
第二,而不被父母重視的孩子,在他的心理上,可能從小就是一直想要被父母重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就要一直努力的表現自己,只有將自己表現的更加的出眾,才能讓父母注意到他,也才能讓父母更加的重視他,一直懷著這樣的心態生活,他自然就懂得付出,當父母對他好一點,重視一點時,他自然就更加的想著要好好的孝順父母。
其實不管是哪個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用心的去疼愛,同樣是自己的孩子,我們就要以同樣的心態,同樣的愛心去對待孩子,作為子女,父母將我們養大,等到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也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他們最後的照顧,愛需要傳承,讓我們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⑽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孝順父母了

在這個世界上,出生我們選擇不了,其他的大多數都能選擇,傳統文化都告訴我們孝順父母,什麼孝順,隨著社會發展迅速,孝順父母其實就是賺錢獨立生存,因為賺錢能解決很多問題,大多數家庭父母受到的教育比較低,所以自身各方面素質比較低,腦子不太夠用,不像出生就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更不像出生在紅色背景下,都收到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出生在不怎麼行的家庭中,那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了,如果出生在好的家庭起點都比別人高,資源也多,想要完成目標是簡單的反之太困難了,沒辦法,這是一輩子修來的福氣,趕不上那隻好人倒霉了。

隨著過去老國企工業革命退休的這代人,沒有太多文化的人就會長期飲酒抽煙導致很多酒鬼,煙鬼的產生,這樣他們也型畝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獨立思維能力的太少了。但是,這代人趕上了,福利分房,趕上了計劃經卜銀森濟,實現目標並且成功的有一些人,但是大多數人都活在肖申克的救贖裡面,脫離了體質,脫離了自己的酒肉朋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代人很少想過一個問題,我為什麼生孩子,結婚的目的是什麼,他們的潛意識裡面都是比較從眾的,屬於羊群效應的搏殲典範。

父母文化素質低,其實影響下一代,更影響未來升學考試,找工作等諸多問題,那個時候的父母生孩子就是為了自己養老問題,但是現在的時代是養老防兒,所以現在的父母把孩子當做工具,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問題的工具。

孝順父母它的本質就是無條件給予利益幫助,無條件服從,就像電影破冰行動的塔寨村,宗族關系一起共贏,但是他們做的是危害性非常大的事情,孝順其實是很愚昧的,它的思想產生於孔子,而基督教思想是長的後脫離父母關系,有些父母沒什麼文化必須強制讓孩子服從自己的命令,這就導致很多問題,父母接受的教育少,接受的信息量少,自己的圈子窄,以為自己還是當年的好漢,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革,父母還是那個父母,我們變得不在那麼輕信任何信息,因為我們已經在物是人非的世界中,早已不再是那個天真無邪,童真似的我們。

中年人為了整個家族養著老人,教育著孩子。
有些父母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也不懂得教育,亂教育,瞎教育,孩子只是父母的發泄情緒的玩偶,還經常站在倫理道德的至高點上批判著孩子,我給你養這么大我容易嗎,容易不容易還不清楚。所以說,在有各方能力的情況下就生個孩子,沒有能力就別生了,孩子出生在這種劣質的家庭中也受難受苦。

閱讀全文

與父母越疼的那一個月不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便宜的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465
事業編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大 瀏覽:493
政府如何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 瀏覽:797
如何解決農村父母的養老 瀏覽:141
老年人總是猜疑配偶 瀏覽:605
興華老人樂園在哪裡 瀏覽:551
南京個人體檢哪裡便宜 瀏覽:182
60歲老人一天可走多少步 瀏覽:995
滬劇院演員退休工資 瀏覽:680
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第183號令 瀏覽:711
農村養老制度的滿意度調查 瀏覽:955
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錯誤該怎麼辦 瀏覽:352
聽了上海遠程老年大學體會 瀏覽:646
女性做支原體檢查怎麼做 瀏覽:870
老人在敬老院意外死亡賠償多少 瀏覽:881
如何做個讓父母驕傲的鳳凰男 瀏覽:112
貴陽高檔養生會所哪裡在招工 瀏覽:734
北京養老金變更發放銀行 瀏覽:871
蘭州老年大學太極拳班 瀏覽:576
養老保險交三千能領多少錢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