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是什麼意思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意思是:世界上最善良的是自己的父母,世界上最孝順的是自己的子女。
這句話出自清代金纓的《格言聯璧》。
《格言聯璧》分為學問、存養、持躬、攝生、敦品、處事、接物、齊家、從政、惠吉、悖凶11類,按儒家大學、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
(1)得孝順者得天下啥意思擴展閱讀
關於孝順的名言名句
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出自:戰國孟軻的《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七節》。
譯文:仁的實質是侍奉父母;義的實質是順從兄長。
2、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出自:戰國莊周的《莊子·德充符》。
譯文:侍奉自己的親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均可以使親人感覺安定,是孝順的最高境界。
3、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出自:西漢戴聖的《禮記·內則》。
譯文:孝子的養老,讓父母的心情快樂,不違背父母的意志。
⑵ 所謂得孝順是什麼概念
孝順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一個人不管他職位多高、權勢多大,都不能迴避這個問題。許多人會承認自己有這方面那方面的缺點和不足,但恐怕沒有人敢於公開承認自己不孝順。在孝順老人的問題上,生活中存在三種子女:真孝順、偽孝順、不孝順。
我們的生命是由我們的父母親所賦予,並且養育我們長大,從小時候的一把屎一把尿,到成長的教育與培養,十幾二十年的養育之恩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要做到真孝順,起碼應該做到三點:
一是要使自己的父母不能低於自己的生活水平或更高一些,要保證他們老有所養;
二是自己要有出息,能超過自己的父母就更好。這里包括兩層意思: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願望,實際上子女的發達也是自己生命的發達,父母當然更高興;再者說,子女比父母有出息也為贍養父母創造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反之,你過的連父母都不如,拿什麼來供養雙親?確實有的討飯的花子對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順,討來的飯先給父母吃,但這叫有孝心無孝能力,心有餘而力不足,也不能算作是完整的孝順。
第三講的就是「順」,在不違背天理國法的情況下,就是要順從父母的意思,不然的話,你就是天天給父母吃山珍海味而經常給父母頂嘴、惹父母生氣,那也決不能算是孝順的。
除此之外,經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說說話,解除老人的晚年寂寞,讓其心情愉快,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⑶ 知孝其親者,必得天下意思
知道孝順自己親人的人,必將得到天下
⑷ 漢朝以後「以孝治天下」中的孝指的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講究“百善孝為先”,“孝”是仁愛的根本,是善良的元德。漢宣帝曰:“導民以孝,則天下順”,漢也開啟“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漢朝的“以孝治天下”,更是中國漢後封建帝制長治久安的治國綱領。
無論漢代那種孝,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講,孝順都是最美好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