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家真的和睦啊 奶奶很慈祥 子女很孝順 真的好和睦啊 大家知道了嗎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孩子長大的過程,其實是父母「作用」逐步減弱的過程,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逐漸成長到能自我照顧,再到後來的經濟能力獨立,我們強大了,父母的作用也衰退了。
以前我們常說,父母是一把傘,為我們遮擋風雨,事實上,成年以後,我們早已在心中與父母調換了位置,我們化身傘,想要為父母遮風擋雨。
但我們卻忽略了,無論我們長多大,即使皺紋爬滿額頭,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他們的孩子,他們永遠擔心我們吃不好、被壞人騙……
他們時刻准備著,為了保護我們挺身而出。
但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打斷他們的勸告、忽視他們的建議、違背他們的意願,甚至拒絕他們的關心,有意無意的告訴他們,你們已經沒用了,我不需要你們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殘忍?
但你和我,幾乎每天都在做。
02
想想平日里,但凡我們有事情需要爸媽幫忙,無論大小,他們都會很積極,也會格外的負責,很少有推辭,這是為什麼呢?
還有,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帶孫子的老人,很享受照顧孫子,陪孫子玩,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老人覺得自己還能發揮作用,沒有成為孩子的負擔和累贅,心裡就會很開心。
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公司的老總,經常用輪椅推著腿腳不便的母親去菜市場買菜,還讓老太太替他講價,買好菜之後,聽著老太太的嘮叨回家。
而他的資產,其實可以把整個菜市場買下。
可為什麼還要為老太太砍下那一兩塊錢而高興呢?
因為他想讓腿殘在家的媽媽覺得自己「有用」,兒子還需要她。
這個故事也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鄰居李叔叔,他和當時已經70多歲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他有個我很討厭的習慣,就是每年冬天,他中午都要趕回家,讓他媽媽給他煮餃子吃。
更郁悶的是,他還經常帶單位的同事一起來家裡吃餃子。
新疆的冬天溫度都是零下,包好了餃子,直接放在院子里就會冷凍,吃的時候拿進去直接煮,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天然冰箱。
所以每年一入動,李叔叔的母親就開始包餃子,幾乎天天都能看見她把餃子送到院子里的身影。
「太不孝順了,奶奶那麼大年紀了還要給他做飯。」每次看見李叔叔,我都偷偷向媽媽吐槽。
因為這個原因,我和妹妹們都不愛搭理李叔叔。
有天,碰巧聽見李叔叔和他同事的一段對話。
同事說,你老媽年紀這么大了,你就別折騰他了,你在單位食堂吃點不就行了?
「她好強,這幾年身體不行了,唯一可以幫我的就是包餃子了。」李叔叔點了一根煙,眼睛望向了遠處。
當時我自然是聽不懂李叔叔話里的含義的,但直覺告訴我,李叔叔並不像我理解的那樣不孝順。
後來,老人家癱瘓了,記憶中李叔叔還會將擀好的餃子皮和餡端到媽媽面前,讓她給他包餃子。
今天回憶起來,其實李叔叔才是真的孝順。
正所謂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用,讓父母永遠感到自己有用,還能給孩子幫忙,而不是一個讓人操心的累贅,這才是讓他們晚年快樂的支柱。
㈡ 我的奶奶的優秀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奶奶的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愛如潮水,愛如潮水將我……」這是我和奶奶最喜歡的一首歌,每次一聽到這熟悉的旋律,鼻子就會莫名的發酸。
前年的冬天,奶奶突然的喜歡上了一首歌——《愛如潮水》。每次當我看見奶奶,她的身邊必定會環繞著音樂的旋律。
奶奶多次喊我一起聽歌,但我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我作業還有很多,我要下去買東西……現在想起來真的十分後悔。為什麼我沒有用那些「虛度」的時光去陪陪奶奶呢?我甚至沒有遲疑過一秒,殘忍無情的拒絕了奶奶。
奶奶可能對我失望了?可能是的吧!因為從那以後她都沒有再喊我陪她了。
到了後來,奶奶被查出得了很多病。我征住了,奶奶身體一向都很好的啊!她才67歲,還說陪我活到99歲的呢!她還是我在之後的日子裡晃晃惚惚地過去了。我幾次去醫院看奶奶,但是,那慈祥的面容還是遮擋不了那一抹蒼白啊!
在五年級時,爸爸媽媽臉色蒼白的帶我離開了邵陽,來到了貴陽,到了一個殯儀館。我怔住了,因為我那和善的奶奶正躺在那冰冷的「床」上!
音樂一直放著《愛如潮水》一直放……
現在,每當聽到這熟悉胡旋律,我就想起了我的奶奶……淚入泉涌!
我的奶奶,是個個子不高的老太太,矮矮胖胖的,走起路來總是邁著小碎步。因此,我說奶奶是舞步,而不是走步。奶奶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布滿皺紋,一道道皺紋就像你往水裡拋了一塊磚,波紋一直向外擴散。
奶奶是個出了名的「節約人」,總是悔拿攔處處注意節約,比如說,她每天都注意關燈,只要沒人的時候,就會把燈關掉。於是我每天晚上回家,就感覺進了山洞,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不過有的時候也會因為這個習慣鬧笑話。有一次,她要進廚房做飯,習慣性的把燈一關,就進了廚房。「唉,奇怪了?怎麼那麼黑呢?」一看,才發現是把燈關了,自己也不開燈了,黑著燈幹事情。於是,我戲稱奶奶是屬貓咪的,越黑越看的清楚。
還有一次,我正在衛生間洗臉,突然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了,我一下子大叫起來:「停電啦!」奶奶忙邁著小碎步碧胡跑過來,一邊跑還一邊問,「怎麼啦?怎麼啦?沒停電呀?」到了門前才發現我在衛生間里,還很驚訝的問:「你怎麼在裡面?」原來奶奶以為衛生間沒人,順手就把燈關了,沒想到把我嚇了一大跳。
奶奶用水也是一絕,每次開水的時候,總是把水流開的小小的,讓它慢慢的流,而且洗完手的水都會留在水盆里,好沖馬桶。
當然,家裡的各種廢棄物,比如空瓶子、廢報紙就更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了,只要看到,肯定是整整齊齊的收好,攢起來賣掉。
這是就我的奶奶,一個可親的奶奶,一個有趣的奶奶,一個節約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六十七歲了,她的頭發是捲曲的,慈祥的眼睛總是笑眯眯的,一雙粗糙的手爬滿了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眼睛已有些渾濁,遠遠不上小孩的那樣明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刻滿了皺紋,像是記載著她70年來的千辛萬苦。
我的奶奶很愛我,當我是掌上明珠一樣。小時侯我總是在想:奶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奶奶。可是,奶奶因為愛我,漸漸也有了一個愛的缺點——嘮叨。
奶奶每隔一兩天就會去市場買菜,有一次,奶奶去買菜回來稍微晚了一點,我跟奶奶說:「奶奶,我肚子好餓呀!」然後奶奶就說:「今天出去買菜,累死了!回來還想吃個熱乎飯,你們什麼都不做全家什麼事都讓我干,不知哪一天也會累個毛病來就好嘍!」
又有一次,我復完習,作完作業,出去客廳想看電視,但爺爺卻阻止了我,「看什麼看,回房復習去!」我還沒來得及說上一句話,奶奶就出來幫腔了「小孩子要以學習為重,你現在已經快升六年級了,只想著看電視看電視,你看你們班成績比你高的人,他們從來也不看電視的,所以別人的成績才那麼好,你看看你……」我暗暗地說:「真嘮叨!」「如果你不聽奶奶的話,就不是好孩子,大人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你應該聽大人的話……」
自古以來,忠言逆耳。雖然奶奶有點愛嘮叨,但那嘮叨傾注著她對我們的感情。我希望奶奶的「嘮叨」,永遠陪伴我度過一生一世!
看,一大清早就有一個身影在廚房忙碌。只聞到廚房飄來食物的清香。國慶長假長假的第四天,大家都在睡懶覺,但他為什麼一大清早就在廚房忙碌呢?我很好奇,思想跟著腳步,就偷偷地進去張望了。
只見他矮小的身軀生疏的手法,在廚房忙碌著。仔細一瞧發現她才剛剛開始做東西,於是我就又看了下去。只見他先拿起幾枚雞蛋打碎放在碗里,仔細一看,發現碗里還有幾片蛋殼於是他用手把它們撿了出來,洗了個手,拿了一雙筷子把蛋黃和蛋清充分的混合在了一起。然後她踮起腳尖勉強的打開了油煙機,只聽見機器運轉的「轟轟」聲,他擰動了點火按鈕,但他的神情有了一絲變化。開始緊張起來,但他沒有放棄硬著頭皮拿起油瓶把少量的油倒入鍋內。
突然,一個急沖沖的腳步打斷了我,也打斷了他。聽見他說:「你這小子,幹嘛呢,是想把家炸了嗎!」他邊說,就把火給關了。他解釋道:「奶奶我只不過是想做個早飯而已,只不過我怕火熱的油鍋不敢把蛋液倒下去,能不能幫我?」只見奶奶嫻熟地把蛋炒好了,我接過鍋鏟把蛋盛到了碗里。哇,好香,一碗香氣四溢的炒蛋弄好了。他吃著自己親手做的蛋,嘴裡香噴噴,心裡樂滋滋。一旁奶奶的笑眯眯地看著她心愛的孫子,樂呵呵地說:「我孫子長大了,乖了。」這時,他已是初中生了,他是誰啊?他就是我——鄔××。我那時煎的蛋好香啊!
我奶奶今年六十多歲了,身子瘦瘦的,個子有點矮,頭上已有很多的白發,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
奶奶對我們很好,每次媽媽買回來的糖她都捨不得吃,留給我和弟弟吃,奶奶還是個非常愛幫助別人的人。她總是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我奶奶很善良。
奶奶的手非常巧。有一次,我的'衣服破了,奶奶拿出針線,把我的衣服縫得看不出來,好像是剛買回來的一樣。
奶奶不僅手巧,而且勤勞。我們一家人比較多,又沒有太多的收入,家裡吃的米都是買回來的,不管冷還是不冷,奶奶總是很早就起來做好飯菜,等著我們起來吃。奶奶那麼辛苦,有時我勸她不要起得太早,怕她累壞了身子,她總是說:「只要你和你弟弟學習好,就是對我最大的孝順」。每當我和我弟弟考試沒及格,奶奶立刻把臉沉下來說:「你們要好好學習,不要貪玩」。奶奶每次教訓我和弟弟的時候,眼淚就會一滴一滴的流下來。
當我想起奶奶的教訓,就會好好學習,有一次,我和弟弟考試得了高分,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有時還會發給我們一些小小的獎品,比如煮個雞蛋,給幾粒花生或者小糖什麼的。我接過這些東西的時候,吃起來覺得格外香甜。
在這時候,我在心中默默對我奶奶說:「奶奶,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我要每次考試都要得高分。我要讓你每次都笑得合不攏嘴。
我為有這樣的奶奶感到很驕傲,我愛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個勤勞的奶奶,可是在20xx年採茶時突然昏倒了,爺爺送奶奶到了醫院後進行了搶救,才從死神手中被救了回來。事後右手和右腳都動不了了,也說不了話。後來,奶奶來到了杭州,每天只能看電視消磨時間等我們回來。
但是過了兩年後,奶奶想念家鄉的心情不禁涌了上來,爺爺知道她的意思,就買了回老家的車票,在奶奶回去前,我早早地起了床,發現奶奶早就起來了,我坐在她的旁邊,她用手抱住了我,我想起了奶奶對我的好:以前奶奶每天都拄者拐杖為艱難地為我們開門,我們進去後奶奶就高興地笑。在我們埋頭寫作業的時候,她會給我們水果吃。有時,我們犯了錯誤,當爸爸很生氣,要打我們時,她總會用左手護我們,不讓爸爸打我,有時,爸爸把我們拉到一邊打,奶奶就坐在一邊輕輕地哭泣。奶奶對我這么好,這樣地關心我們,我可真不想讓奶奶去啊,可是車票已經買了,已經挽回不了了。
帶著傷心留戀的心情,奶奶坐上了回老家的車。
我期待著奶奶再來杭州,來這和我們團聚。
我有一個愛嘮叨的奶奶,她今年已經六十一歲了,臉上布滿了皺紋,笑起來,眼睛能咪成一條縫。每次我去奶奶家不管做什麼是她都會嘮叨幾句,所以我不怎麼跟奶奶講話,做事也是自己一個人單獨行動,從不用經過奶奶的允許。
有一次,我去打籃球,奶奶不讓打我不聽,和幾個朋友打分好組,開打了,一開始,球就被我們搶到了,但過了一會兒,有兩三個人把我給包圍了起來,我已經無路可退了,所以只好把球傳給我們組的成員,因為有一個高個子也來攔我,我怕我傳過去的途中會不會被他蓋下來,於是我投的很用力,那個個子倒是沒有接住,不過,這一來,我可就差一點就闖了禍,那個人的後面有一輛汽車,由於沖擊力過於強大我方的那個成員雖然拍到了球,但是,仍舊沒有接住,於是,這顆球就落到了後面那輛車上,還差這么一點點就要打到玻璃了我們嚇得雞皮疙瘩都起了,都拍拍胸膛呼了口氣,「幸好幸好」的叫了起來。還有一次,我們在一片空地上踢足球,奶奶幾次勸我別踢別踢,可是我都沒聽進去,硬要跟我的幾個朋友踢,這一來,我真的闖了禍,因為對手進了一顆球,所以,我很生氣,搶到球就狂射,沒想到,一次射球,我用力過猛,而且還踢偏了,最倒霉的是偏偏踢到了鄰居家的窗戶,玻璃瞬間碎裂。奶奶責備了起來,說,讓我不聽她的話,現在闖禍了!
我現在覺得我的嘮叨奶奶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呀!
我的奶奶已經年逾古稀了,她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渾身上下還散發著活力。她那依然炯炯有神的雙眼,深深地嵌在臉上;她那溝壑縱橫的皺紋,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那頭上閃耀的銀發,彷彿訴說著生活的磨難。
奶奶對我們特別好,所以,我總是盼望著寒假能到鄉下的奶奶家過年。
我們回來之前,奶奶總是打電話問我們到了沒。"丁零零,丁零零",電話又響了起來,我拿起手機,接通電話,裡面傳來了奶奶慈祥的聲音:「到了嗎?餃子已經煮好了,就等你們了,快點回家吃餃子吧。」我對她說:「我們快到了,不用等我們了,你們先吃。」奶奶只說了一聲「不了」,便掛斷了電話。奶奶沒有忘記我很愛吃餃子,對我們還那麼好,堅持要等我們。
我們到了奶奶家門前,一眼看見了奶奶,她原來早就在門口等我們了。一看見我們,奶奶便迎了上來:「來了,快去吃餃子,涼了就不好吃了。」奶奶臉上滿是喜悅,絲毫沒有畏懼寒冷。
到了傍晚,奶奶便為晚飯忙碌了起來。我走過廚房,裡面彷彿正在演奏著一首交響曲——是奶奶他們在做飯。奶奶是主廚,她指揮著爺爺,自己手上也一直在忙活。她一邊燒菜,一邊看幾眼燒菜的進度,嘴裡還指揮著爺爺,真是燒菜、指揮兩不誤。
飯燒好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吃飯。這時,奶奶給我夾了一塊紅燒肉,說:「這是我親手做的,嘗嘗好不好吃。」我穿我吃了一口,太好吃了,不咸不淡,不老不嫩,顏色、口感都非常好,真是色香味俱全。我誇贊奶奶:「太好吃了,比上次的還好吃。」奶奶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慈祥的奶奶,一位永遠愛我的奶奶。
歲月不饒人,轉眼間,奶奶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了。但是她卻像姑娘一樣心靈手巧,帶給我們全家人許多快樂與感動。
三歲時的我最快樂,因為奶奶經常跟我在一塊兒,陪我玩,逗我笑。也時不時的陪我出去散散心。在奶奶的帶領下,我走過了棉田,走遍了花園;走近了河水,走盡了小路。這樣的旅行我並不煩,反而每次出去都興高采烈,止不住的拍手,高興的手舞足蹈。
我最愛吃奶奶做的的飯,尤其是奶奶做的窩窩頭,香香的,還能不時的品出小米的味道。奶奶聽說我喜歡吃,就經常給我做窩窩頭。我心裡很明白,我吃下的,不僅是小巧窩窩頭,而是奶奶的辛勞、汗水。
每次將腳伸進鞋裡,總是感到軟乎乎的,那是奶奶親手做的棉鞋墊兒在保護著我的腳不受凍。奶奶的手藝好極了,家裡人的鞋墊兒都是奶奶一針一線縫的。每年,奶奶都要做很多鞋墊兒,做完了,她也不閑著,立即又拿起棉衣來縫縫補補。這樣勤勞、慈祥的老人能夠成為我的奶奶,是幸福、是快樂,更是榮幸!
奶奶又是那麼的珍惜每一分錢。記得那天晚上,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一推開門卻看見奶奶的房間熄著燈,我們本以為奶奶不在家,就在准備離開的時候,奶奶推開門,很快的走了出來,一見到我就緊緊的擁抱起來,並說她這是在節約用電,這樣,電費就可以少交一點,也省了錢。我聽後百感交集,既感動,又慚愧;感動的是奶奶竟然知道節約用電,省錢。慚愧是因為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沒有奶奶那麼自覺!
我的奶奶不僅是我的奶奶,而且是我的榜樣!祝奶奶能夠健康長壽,永遠以身作則,繼續用行動教育我在每一刻,做我們家永遠的明星!
味覺,是最易存留在內心的東西。
——題記
雨過除夕,人過除夕。
半年前,除夕夜,奶奶一動不動的坐在沙發上,看著她根本看不清楚的電視,聽著她聽不清楚的聲音,與旁邊嬉鬧的家人硬生生地隔成了兩個世界。我突然想起來她曾經為我做的面。於是,我像小時候那樣,求著奶奶給我做一碗面,由於奶奶生活中農村,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所以這主要是做給哥哥吃的,然後我就隨著沾點口福。
她靜靜地愣了幾秒,似乎在思考,又或者是在歲月的洗禮下已沒有當年的矯健。於是她站起來,摸摸索索走到廚房,做著那一碗不變的面。
我靜靜的站在一旁,看著她每一個僵硬的動作,我知道,或許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是她給我做面的最後一個動作。我不知道哪天之後,我是否還可以再次到他跟我做的那碗放了油渣,和蒜拌的小面。熱氣騰騰的湯水,油膩的窗戶上,印著奶奶那張已經分不清是悵然若失,還是滿心歡喜的臉。內心有了重重的失落,就像是小時候,在夕陽遍野的下午,第一次考慮到死亡的枉然。
雨過中秋,人過中秋
中秋那天,我又回到了奶奶的院子,我躲在那棵梧桐樹下聽歌,陽光當頭,在剛下過雨的中秋清晨顯得格外耀眼。家裡人在戶外忙活著,奶奶拿起掃帚來清理那些並不存在的垃圾。日光照射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多年前,我也是這么坐著,只是唯一變的,爺爺不見了,奶奶也不記得我是誰了。
上次見面也只是在半年前。半年,我的變化不足以讓人陌生,半年,她的變化卻讓我感到莫名恐懼——那是有感知的對至親因為生命逐漸衰弱而遺忘世事的現實。
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八歲了,聽爸爸說她是「慕容」家族的後代。我的奶奶年輕的時候有著一頭的黃色卷發,所以年紀大了的時候頭發就沒變白。奶奶的一張長瓜子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睛深深地凹了進去,長得有一些西方人的特點。
我的奶奶是一個擁有五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她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她年輕的時候在副食品店做收銀員。她每天都早出晚歸,工作十分繁忙。聽爸爸說他們家有一個習慣奶奶回來了才能吃晚飯,沒回來誰也不能吃,由於奶奶在副食品店需要做的工作十分多,每天晚上都得干到八、九點鍾才能回家,所以,爸爸可盼望奶奶會來了。奶奶雖然每天幹活都得乾的很晚,但是奶奶從來也不叫苦叫累,一直都在勤奮的工作終於她在那一年的「市勞動模範」評選上,她的同事們一致推選她為「市勞動模範」。由於她第二年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又一次當選了「市勞動模範」並且退休後每個月還多給六十元錢作為獎勵。
我的奶奶因為要照顧剛出生的姐姐,所以她不得不提前離開她的工作崗位,回家來照顧姐姐。退休後的奶奶每天都在家辛辛苦苦的做家務、做可口的飯菜、看孩子……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奶奶從來不抱怨。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從小都是爺爺奶奶看大的,他們每天都在照看著我。奶奶只要一上超市,都會給我買許許多多的東西讓我吃,只要我想要的東西,即使要花多大的力氣也要給我找到。我生病的時候,奶奶總會細心的照顧著我,經過他的照顧,我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
這就是我的奶奶,她用她勤奮的工作態度和高尚的品質在感染著我,教育著我。我愛我的奶奶。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由爸爸、媽媽共同撫養長大的,而我卻是由和藹可親的奶奶一手撫養長大的。
我的奶奶,今年剛過六十,頭發早已發白,臉上也布滿了皺紋,年紀老了,背也駝了。奶奶撫養了兩代人,把爸爸撫養成人後,又開始撫養
我。奶奶為爸爸和我搭上了美好的時光,一生的操勞讓原來年輕苗條漂亮的奶奶「舊貌換了新顏」。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我呢,每天上學奶奶都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奶奶連媽媽給她買的衣服都不捨得穿,她總是那一件朴實的藍色襯衫,一件潔白的小棉服,就已經知足了。
每天清晨,我還在夢鄉,未覺醒時,奶奶早已伴著朦朧的星光下了床,開始做早飯了。要是還沒等到上學的點,奶奶絕對不會叫醒我,讓我多睡幾分鍾,到了點,才不忍心的叫我起床。一起床,刷牙水,洗臉水,飯菜一一都給我准備好了。
中午我總在學校吃飯,每次我打開飯盒時,都會有奶奶拿手的幾樣小菜,讓我感動不已。
一個陰深深的下午,天下起了大雨,路上的行人「花花綠綠」,雨越下越大,坐在教室里的我,望著窗外的大雨,我心裡也越來越煩躁。老師講的課我一點也聽不進去。突然間,我透過模糊的窗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雨水已經打濕了她的褲角……這時老師叫到了我名字,讓我回答問題,我猛然站起,題沒答而淚終於忍不住的落下……
我的奶奶,頭發已經花白,布滿皺紋的臉龐,就像那滿是溝壑的核桃一樣,全是褶皺。
從小我在奶奶懷里、奶奶背上長大。因為爸爸媽媽上班,他們一走,家裡只剩下我和奶奶。每天都是奶奶陪伴我玩耍。直到現在,我也喜歡每天放學,和奶奶聊會天兒,說點兒學校發生的或者開心、或者難過的事情。奶奶的安慰和鼓勵,總能讓我心裡舒服很多。老師經常在學校里講,要尊老愛幼,孝敬長輩,我都記在心裡。平時我也是這么做的。我尊敬我的奶奶,孝敬我的奶奶,哄她開心,不惹她生氣。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為奶奶做點什麼,表達我的心意。放學一回到家裡,我就想幫奶奶做些事情,想幫忙做飯,想幫忙拖地,想幫忙卻總被阻止:哎呀,你還太小了,奶奶不需要你幫忙。去吧,乖孩子,玩兒去吧!奶奶總是還把我看成她懷里沒長大的小孩子。奶奶,那我幫你洗洗腳吧。盡管奶奶百般推辭,我還是堅持要做,這是我的心意。
希望我慈愛的奶奶能健康長壽,長長久久。
我身邊有許多值得我敬佩的人,有辛勤工作的媽媽,有一心撲在事業上的爸爸,然而,最令我敬佩的還是我們家的「大管家」——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婦女。她個子不高,腿有點跛,走起路一搖一晃的,很辛苦。雖然她身有殘疾,但她做起事來一絲不苟。她用一雙勤勞的手,操持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奶奶學習十分認真,她識字不多,但她每天都堅持讀書、看報,遇到不認識的字,都會笑呵呵地來請教我這個「小老師」。
奶奶做的飯十分好吃,她那雙充滿魔力的手能將一些極為普通的食材變成美味佳餚。每當到了做飯的時間,廚房裡就響起了「叮叮當當」的聲音,不一會兒,奶奶就把一盤盤精美小菜端到餐桌上,有炒豆角、紅燒魚、清燉排骨……使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三千尺。
奶奶最拿手的菜要數「五香丁」了,這道菜工序復雜、十分費時、費力。這道菜從准備到完成,至少需要2個小時。奶奶要先把酸菜、馬蹄、胡蘿卜、豆乾、蓮藕、香菇洗干凈,把這些配料切成3毫米左右,然後放入鍋中一樣樣的炒好,最後攪拌在一起,美味的五香丁就做好了。每次我品嘗著五香丁時,都深深被奶奶的細心和耐心所感動。
奶奶雖然腳上有殘疾,但她勤勞好學、做事認真的精神令我敬佩。
中秋節前,我們又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就把「老奶奶」接來團圓了。
想知道我家「老奶奶」是誰嗎?她可不簡單,她是我媽媽的奶奶,我的祖奶奶。她今年都89歲了,但身體很棒,喜歡跟我們孩子玩,像個「老小孩」。我們家小孩都喊她「老奶奶」。因為老奶奶,小表妹一家也從深圳趕回來過團圓節了。
我的老奶奶很慈祥,她的皮膚長滿了皺紋,媽媽說那是「歲月的年輪」。她手臂上的肌肉非常的柔軟,我和表妹都很喜歡粘著她。
雖然她的牙齒快掉光了,但是胃口挺不錯的。她喜歡吃海鮮,外公就每餐都給她准備。她非常喜歡吃,但是每次總要先讓給我吃,我也長大了,知道老奶奶的心意,便經常主動讓給她吃。她跟我一樣,不喜歡吃青菜,有時候,大人要強迫我和老奶奶吃一點,這是我就感覺我們倆都是小朋友。
今年中秋連著國慶,我們陪著老奶奶去西湖劃船。哈,她也跟我們一起輪流開船呢。我們還一起去爬了金雞山公園,看老奶奶喜歡看的京劇……我喜歡大家庭在一起的時光。
可惜時間過得太快,國慶一過,大家又要離開了,我非常期待下次的團圓!
㈢ 你媽媽健康 奶奶很慈祥 子女也孝順 真讓人羨慕 什麼意思
就是家庭和睦,他也希望這個樣子
㈣ 奶奶一生什麼,總是過得很幸福
奶奶一生的經歷總是過得很幸福,奶奶正當中都被關懷都被疼愛都被孝順,所以總是過得很幸福。
㈤ 我的奶奶真好
不管送什麼給你液坦瞎奶奶,她老人家肯定都是高興的,因為是她最疼愛的孫輩的心意。
不過我覺得你最好還是親手信姿做點什麼送給她好,那是用錢換不來的愛!
如果你是女孩子,可以動手給奶奶編織個鬧空圍巾手套,讓她老人家出去遛彎的後不會感冒;
如果你是男孩子,可以下廚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也許不太好吃,可奶奶肯定甜到心裡去的;
祝奶奶身體健康~~!
㈥ 老人含辛茹苦帶大了孫子孫女,他們長大後能報恩嗎
老人為了子孫後代含辛茹苦。退休了本該有自己的生活,拿著養老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出去遊山玩水,可以追尋自己的夢想,找回自己的愛好。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健身養身的時間。
老人含辛茹苦帶大了孫子孫女,他們長大後能報恩嗎?
我覺得老人帶孫子孫女並不是圖報恩。這是血緣的使然,這是親情的呼喚。老人願意為他們付出。
孫子孫女長大後能報恩嗎?
孫子孫女一定會有報恩之心的。等他們上班了,爺爺奶奶還在的話,孫子孫女一定會很孝順的。我孫子很小時候就說過,等我拿錢的時候,第一個月的錢就給爺爺奶奶。我孫女說亂顫純:奶奶等你老了,我扶著你,喂你吃飯,給你洗澡。
我小姨活到八十多歲,她就享受到孫子孫女的報恩。小時候他們都是小姨帶大的,如今孫子孫女都做生意,他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小姨是農民,沒有工資,他們每個月都給小姨錢,讓小姨去打麻將。小姨去世時,孫子孫女哭的比兒子還傷心。
所以說老人只要有福,長壽。孫子孫女一定會很孝順的。也有機會照顧爺爺奶奶。只要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對爺爺奶奶感情很深,他們知道爺爺奶奶最最愛他們。所以對爺爺奶奶很親。長大後爺爺奶奶身體不好了,他們一定會很關心,也會盡力協助照顧爺爺奶奶的。這就是親情的呼喚,也是感恩!
報恩,報何干報是子孫長大後的事,至於老人·辛苦帶以盡當祖輩的心願。
不能,因為等他們長大了外公外婆們已經不在了。
從來不指望。
你養育你的子女是為了讓他們報恩?我反正不圖將來報什麼恩,你把你子女帶到人世上你經過他們同意了嗎?為了給你養老送終才養孩子嗎?那你這完全是為了一己私利啊。我認為你把長輩該做的做了,只要你的子女孫子孫女品德沒問題,到你老了肯定會照顧你。
生活中常常發現,人的長相隨父母,性格,接人待物也會隨父母,同樣包括孝敬長輩。有的人家的子孫,一代傳一代,對長輩都很孝敬。
而有的人家,長輩對晚輩的愛一點也不少,世上的老人有誰不愛自己的子孫呢?但白眼狼不少。
這里我只想說:老愛小真可以說含辛如苦,而且忙得不亦樂乎。那麼老人尙未老的時候,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輩呢?這個問題弄清楚了,這個答案也就找到了。
這要分人,有的孫子是知道報恩的,有的則不然。
我認識一個人,小時候整天待在奶奶的後背上。4-5歲了,不走路,奶奶抱不動,就老背著他。他奶奶對他那叫一個親。他到4-5歲了,一日三餐還是奶奶喂飯。姑姑孝敬奶奶的,所有好吃的,奶奶一口不吃,一直留著讓他吃。
後來他長大了,對他奶奶不聞不問,更別說孝敬了,周圍鄰居都指洞此責他。口碑相當差。他父母就是一對不孝敬的人。
再來說一下我的兒子,他是奶奶帶到七歲後,我把他接回來的。現在大了,從工作開始就想著每次回去都給奶奶錢。孫媳婦也老想著給奶奶買時髦的衣服。因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現在和奶奶的感情還是很深。
人懂得感恩才知道回報,這品德也受家教的影響。如果他的父母不懂的這些,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即便是為了我們自己將來能被下一代孝敬。我們現在也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小看著你怎樣對待老人了。他以後也是個什麼樣的人。
願我們中華民族嘩咐的傳統美德-孝敬,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後代個個做一個感恩的人。
㈦ 在孝順老人的家庭中,會對子女有怎樣的影響
讓孩子學會孝順,學會有情有義。
孝順老人的家庭,有父母做榜樣,子女也會變得孝順。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唯獨親情還在。如若父母不孝順老人,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孝順。所以孝順不是嘴巴說說就行,是需要做出實際行動的。孝順只有父母做到了,將來孩子也會孝順回父母。
一、孩子會做什麼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做榜樣告訴孩子,孝順老人是美德。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就是他們年老了我們孝順回報的。爺爺奶奶培養我們長大不易,我們有責任讓他們過一個幸福的晚年。不斷給孩子灌輸孝順的思想,平常時讓孩子主動承擔起照顧小朋友或者老奶奶,老爺爺的工作。孩子的言行舉行都是說明父母是怎麼教育的,只有孝順的父母,才有孝順的孩子。
㈧ 奶奶對孫女特別好是一種什麼體驗
自己會覺得會很幸福,奶奶對孫女好說明奶奶不是那種重男輕女的人,自己就要懂得知足了,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孝敬奶奶。
㈨ 奶奶為什麼對重孫子。對這么好
奶奶對重孫子那麼好是因為隔代親,看見小孩子老年人就會特別喜歡,而且是自己後代的孩子更加的開州亮蘆心,給予他們冊帶最好的愛也是非常好的。鍵漏
㈩ 我奶奶的一生日誌
出生的具體日期我到現在也還都不知道,逝世的時間也只能精確到日,這就是我奶奶的一生的時光!
奶奶下葬的那天,早上的天氣除了有些寒冷,也好像映襯著奶奶的離去刻意渲染的那麼悲涼,一層濃濃的霧披在樹的腰間,還未穿透的陽光只是發出淡淡的白光,像極了夜間的月亮,秋風搖刷著樹蔓,段段的秋葉隨風緩緩落下,凄涼的哀樂伴著長長地哭泣聲在村間,田間,樹林間-------風中,水中,人群中游盪!我的奶奶就這樣走完了她一生。
奶奶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她沒有上過學,只是背過一些四書五經,在我看來如若她也能識字便也是不錯的文人。只是那樣的時代那樣的家庭背景都不曾允許她有識字的可能,曾經我也曾想把奶奶說的故事筆錄出來,只是那樣的文筆並不允許我去闡述那些像魯迅一樣斟字酌句的故事!我只是想寫下我的奶奶,讓她為我留下點什麼?也為奶奶留下點什麼?
奶奶是出生在封建社會尾巴的人,那時的女人還依然遵循女人小腳的美,聽奶奶說她姐姐和她都倖免於這樣的畸形社會,都只因為太爺爺也許過幾房太太,沒有多餘時間去管他們,而且可能是因為奶奶他們是好幾代人中唯有的兩個女子吧!現在都無法考證!
聽奶奶說她十二歲那年為了躲日本人殘殺跟著太爺爺走過很多地方,像電影裡面說的'一樣,奶奶也不吝嗇她污穢的詞語直逼日本鬼子,她言語間透漏著她對日本人有多恨,恨剝奪了他們安定的家園,學習的時間段,殘殺了那麼多的老百姓。
可以說奶奶的命是比較苦的,這不僅僅是從經濟上,她的前半生就像祥林嫂一樣輾轉的過著,奶奶一生嫁過三個男人,就是現在社會都會受歧視更何況是那個年代,其實態岩有些是從別人口中得到的,所以可想而知那時奶奶頂著多大的壓力,不過又或許在那樣動盪的年代這些又變得稀疏平常。
聽奶奶說她一生生了十個孩子,但最後活下來的只有三個,大姑,爸,還有小姑,而大姑在所有子女當中其實也只排行第四,而父親和小姑是最後兩個,其實我很清楚父親是奶奶抱養的,也不能怪奶奶騙我們,她怎麼能允許父親的自尊在他自己孩子面前變得尷尬,畢竟在我們那抱養的孩子總歸會受到歧視,我理解奶奶的做法但也更願為父親沉下這一生的秘密。
電影里所闡述的1960年河南的飢荒,但誰又知道1959年對於安徽人來說又不是噬人的年代,那時還沒有父親和小姑,大姑當時也沒有幾歲,在那物羨個年代能要人命的只有兩種一種是天花一種就是餓死,聽奶奶說那時一旦得了天花就等於沒救了,而在那樣的年代能有的吃是件很奢侈的事。
奶奶帶著姑姑,她想給她這個孩子吃的好一點飽一點,但是那又談何容易,在那樣的年代為了生存沒有了倫理,人吃人有時都會出現,聽奶奶說她每天偷糧食給姑姑吃,自己吃野菜和樹皮,我不能想像那樣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吃過野菜近乎割桑子,就別說樹皮了。
所以每次奶奶和姑姑鬧嘴時都會說,「不是我你早就餓死了,」其實這是每個做母親責任,但是在那樣的年代也是一種真正無私的奉獻,就是這樣奶奶拿這個話題說了姑姑一輩子,走得那天姑姑還在說,以後沒人和她鬥嘴了,前前後後兩家人家沒人在這樣來來回回的跑了,那天我哭了,因為我想奶奶!
從我的角度,我很敬愛我的奶奶,從初中開始唯一陪伴我的只有奶奶,爸媽外出打工把我帆螞御和奶奶的關系拉的更近,奶奶走了,就是最後回來那次返回工作,踏上車那刻我還在習慣性的看看後面奶奶常站的那個注視我走得地方,現在沒有了,以後也沒有了,我習慣了每次外出奶奶都為我准備很多吃的東西,有時口袋裡僅有的一點錢她也恨不得都給我帶走,這就是我奶奶用生命在愛著這個家裡的每一個人。
母親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奶奶身體不好前後沒有一個禮拜,父親回家帶奶奶去了醫院好一點後轉到我們工作的地方,這樣方便我們照顧她,母親總是說生哥哥和我時奶奶沒有幫她做過任何一件事,對於我和哥哥來說又能說什麼?
因為中國這種婆媳關系無法理清,但是母親總是喜歡一邊埋怨一邊照顧,可是到這邊僅一天,到醫院醫生就給判了死刑,這是我們一家人所無法接受的,落葉歸根這是中國千古不變的東西,當天父親就包車和母親,小姑一起帶著奶奶回老家。
等到我知道時奶奶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小姑說不知道奶奶什麼時候走的,直到到家大姑拉著奶奶的手問話時才知道奶奶已經沒了,我不想去想那樣的場景,因為心裡會很難受。也許是她不想母親為她做什麼?也許是奶奶的善良打動了老天,讓她平靜的離開這個她受了一輩子的苦卻很開心的世界,奶奶說她這一生很知足,有這么多孝順她的子孫,這是別人所沒有的,送奶奶走得那天,我們兄弟四個都哭了,有點失聲!
奶奶沒有什麼愛好,只是喜歡抽那麼幾口煙,聽她說她十四歲就開始抽煙了,也是為她的爺爺奶奶點煙慢慢地開始的。那天送她走我給奶奶准備了一條她常抽得煙,沒有燒不知道她在另一個世界還能否抽得到。
今天你還睡在家,明天你就睡到田裡了,你是否會害怕,能否看得見,這是大姑對躺著時的奶奶說的,像一把刀把直指心底慢慢的刺穿著我們每個親人的心裡。
霧慢慢地散去,陽光又有往日的溫和,只是庭院的牆角再沒有奶奶的身影,沒有那時不時地咳嗽聲,沒有那一縷縷細微的炊煙,沒有那慈祥的面孔`````````
這就是我奶奶的一生,我最敬愛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