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爺爺奶奶我應不應該孝順你們!
抱歉,恕我不能正常的回答你
我的回答是「不!」
理由,你心裡很清楚,我想不用多說。
以德報怨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強求。
與其去糾結這些,不如去孝敬你姥姥。
父母生育的你,姥姥養育的你,中國傳統美德在你爺爺奶奶身上沒有任何體現,所以不必被道德束縛。
發現自己寄予希望的後代不爭氣,轉而了彌補你么?你覺得他們現在做的有用?童年你所看到的,親身經歷的,真的是現在能夠彌補的?
你就是你,不是誰的替代品,無論他們是否誠心,我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不是孝順,是贍養!並且爺爺奶奶的事與你無關,你照顧好你姥姥就可以了,時間會證明一切,丑惡的嘴臉早晚會顯露,真誠也會發光的。你父母對你有生育之恩,生而不養自然有他們的無奈之處,家家有本念的經,順從自己吧。
有能力可以贍養爺爺奶奶,但不要覺得你應該孝順他們,因為他們也沒對你好過,不是嗎?你並不欠他們什麼。
他們沒有對你在一家人好過,你何必對他們好呢?
很多事情不分什麼對錯的
公平不是絕對的,不公平是肯定的
但你能力改變這一切
我母親離開我很久了,她告訴過我:『報復的最好方法,不是武力,而是你比所有討厭你的人過得更好』
我感謝那些傷害過我的人 因為他們使我獲得成長。並將『變強』銘刻於心
我溫順,不代表我軟弱可欺
我善良,並不代表我沒有尖牙
我憤怒,那是因為我懂得
我理智,因為那是我知道沒有必要
我對你的一切了解,全部來自於文字
你的文字不會騙人,我的也不會
不要委屈,不要難過,繼續生活
讓自己的未來過得比所有傷害過你的人更好,這就是你對他們最有力的還擊。
你對於這件事情很掙扎,其實沒有必要,你早就已經有答案了,只不過需要別人幫你再次確認罷了。
2. 對待老人應該如何才叫孝
孝的定義是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孝」字解析:甲骨文字形很形象地表達了內涵!
漢字「孝」的字形非常簡單,上面一個「耂」,下面一個「子」。而這個字的甲骨文更形象,仔細看下圖:像不像一個孩子在攙扶著老人在走路的樣子?也可以這么理解:老人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在上面呵護著,而當父母年老後,兒子要在下面背著老人。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對上理應要做到自己的孝道,這就是孝。
「孝」字甲骨文很形象
老人呵護孩子
晚輩攙扶老人
中華文明5000年的傳承離不開這個「孝」字,通過對孝字的分析可以看到它的內涵。所以說,中國的漢字結構組合是有它的道理的。這個字的本意是要我們盡心盡力來奉養自己的父母。同時引申為後輩在尊者去世後也要按一定的風俗習慣來行使自己的孝道。
視頻
知心姐姐盧勤教你-如何培養孝笑兒女
家長必讀
¥99
¥198
購買
孝,何止一個字這么簡單?
以「孝」為偏旁的漢字舉例:教、哮。
由於漢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漢字都是以它為偏旁部首來組成的。比如漢字「教」: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攵(文)。意思是說把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孝,一個人對著老人和孩子進行大聲喊叫,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漢字「教」和「哮」
關於「孝」字的狹義概念和廣義概念。
關於「孝」字,狹義的理解是對於父母的盡心奉養、尊敬。而廣義的孝,我們古代講六孝,那什麼是六孝?《左傳》中講:「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意思就是:作為君主要對百姓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自己的本分,作為父親要對孩子慈愛,作為兒子要懂得孝順自己的父母,作為兄長要愛戴自己的弟妹,作為弟妹要敬重自己的兄長。
孝敬父母,中華美德
幸福的老人
「孝」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
為什麼說「孝」是我們中華的美德,是一代代傳承的文化?《孝經》裡面講:「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從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個人都有盡孝的義務,而盡孝的境界是沒有止境的。而《禮記》中記載: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這里的「畜」不是動物,而是指贍養的含義。大致意思就是要侍奉和贍養自己的父母,順從父母,而不做有悖倫理的事情。
3. 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可是老人比較麻煩不講理,兒女是否必須孝順父母呢
孝敬老人、照顧老人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每一個家庭都會有老人, 每一個老人都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愛。
老人本身年齡大啦,想法和做法與我們有差距,他們還是老一輩人想法,想讓他們改變不可能,再說,家不是需要講理地方,作為年輕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份體貼,不要較真,千萬不能隨隨便便頂撞他們,那樣他們更傷心。尤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畢竟年輕人和老人有一定的代溝,這很正常,我們應該多體諒!多一些耐心,因為他們很愛我們!百事孝為先!
4. 怎麼對待長輩才是孝順
(1)畢恭畢敬
對待長輩,必須尊重有加,處處以禮相待。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絕對不允許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於長輩。
應當特別注意的是:不管是當面,還是背後,在提及長輩之時,務必要使用尊稱。不論長輩是否允許,都不應當直呼其名。另外,隨意使用諸如「老頭兒」、「老太婆」、「老爺子」之類的謔稱去稱呼長輩,都是有失莊重的。
不允許隨意同長輩打打鬧鬧,亂開玩笑。至於成心取笑長輩,有意令其難堪,則更不許可。
與長輩打交道時,一定要講禮貌,守規矩,時時刻刻按照禮儀規范行事。
(2)虛心學習
長輩是人類的智者。長輩所擁有的有豐富有人生閱歷。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作為晚輩,一定要利用一切機會,虛心向長輩求教,以便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晚輩碰上了難題,或是遇上了麻煩,應不主動向長輩反映,並且認真向其討教。長輩不僅樂此不疲,而且的確在許多「大政方針」上富有遠見卓識。「家有老,是個寶」。不懂得向長輩學習,實乃一大損失。
長輩對晚輩的最大希望,是願其早日成才。晚輩向長輩學習,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晚輩務必要珍惜機會,孜孜不倦,努力學有所成,以不負長輩之厚望。
(3)聽從管教
對於長輩的批評與指點,晚輩必須認真接受,洗耳恭聽。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長輩對晚輩的管教,都是其愛心的具體表現。即便長輩的管教有所偏差,也不容許因此而否定其善意。
當長輩管教自己時,一是要虛心服從,二是表示感激,三是盡可能地將其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之上。不允許當場頂撞長輩,無理狡辯,或是棄之不顧。即使是在表面上顯得不耐煩,亦是非常失禮的。
不要過份的誇大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所謂「代溝」,不要一味地認定長輩永遠地「守舊」、「落伍」、「糊塗」。不懂得從長輩的管教中取長補短,才是最愚蠢的。
2、孝順長輩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為世人稱道已久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理當將其繼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晚輩對長輩的孝順,不但要體現在物質照顧上,而且也應當以精神上的體貼與之並重。
(1)奉養長輩
對於長輩的「滴水之恩」,晚輩自當以「湧泉相報」。遺棄長輩,或是對其置之不理,是天理不容的。奉養長輩,是晚輩義不容辭的天職。
奉養長輩,首先是要減輕長輩的負擔。不要事事讓長輩操心,處處讓長輩出力。長大成人之後,要盡快自力更生。寄身於長輩操勞之下,難免會「發育不良」。
奉養長輩,其次是要幫助長輩。幫助長輩,應當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重在盡力而為。對於無依無靠的長輩,尤其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要主動擔負起贍養的職責。
奉養長輩,最後是要照顧長輩。對於長輩,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在生活上要多加關心愛護,並且應當為此而不遺餘力。
(2)體貼長輩
長輩之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腦力和體力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的人還會因此而百病纏身,或是行動困難。對於遇到這種情況的長輩,晚輩一定要更多地從精神方面對其加以體貼。
人到老年,通常最害怕寂寞孤獨。作為晚輩,一定要經常抽空前去探訪長輩,爭取為其排解孤寂之感。一時難以抽身的話,也要多寫信、多打電話,或是委託家人前去看望長輩,切莫對其不聞不問。
5. 偏心、自私的老人還值得孝敬嗎
謝邀!先送你一個好人的標簽吧,安慰鼓勵你一下。不論是做女兒媳婦兒媳都是難事,因為選擇做好人本身就非易事。世上的事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有說父輩不好的,也有說子女不孝順的。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活一張皮,大多數都是在為別人而活,自己也會成為他人口中的那個他,所以說做人難,做好人更難。那麼你之所以有這樣的糾結發問,無非是想做一個好人罷了。可以很肯定的給你一個答案:當然還要孝順!一是道德層面。仁義禮智信是傳統美德。你也有老的一天,也是給小輩樹立榜樣。二是為了自己的口碑,因為你要在別人眼中活出精彩,不能讓他人說三道四。三是老人年紀大了,心智不成熟,越老越糊塗,越老越使壞,目的就是引起你的重視,說白了是怕死,調皮搗蛋一下,你不妨就像帶小人一樣對待。我能想到的就這么多,一家之見,說的不好,請見諒。亦祝你們的生活越來越和諧,越來越好。天冷打字不易,望點贊採納為謝!!
6. 即使父母做的不對我們是否應該盡孝善待老人
當然要盡孝善待老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義務,父母的錯誤我們也要指出,不嚴重的話,也要學會包容父母的錯誤
7. 無論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都應該無理由地「孝」嗎
首先作為子女是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但是有些事情要看事情的是是非非。
孝順父母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夠,愚蠢的去孝敬父母,父母做的不對的地方,做子女的也應該給予更正,這樣才是最正確的方式方法。
畢竟做人為人處事有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