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原文:
閔子騫兄弟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生二子.子騫為其父御,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2. 子曰賢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是倫語的原文嗎
回答:不是論語的原文,這句話論語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譯: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論語》的《先進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白話譯文: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
(2)閔子騫孝順答案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3. 閔子騫為繼母求情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了我們,只要你真心的對別人也是可以得到別人真心的對待的。
4. 閔子騫的孝悌故事是什麼
周朝時候,有個孝子,叫做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生他的母親,早已過世了,他的父親娶了一個後妻,生了兩個兒子。那個後母很厭惡閔子騫,冬天的時候,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給閔子騫穿的衣裳卻是只裝著蘆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親叫閔子騫推車子出外。可是因為衣裳單薄,身體寒冷,一個不小心,不覺失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起初以為兒子太粗心很生氣,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蘆花,才知道大兒子是穿了蘆花的緣故。
回家後,再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衣服,卻是暖和的棉花。父親的心裡明白了,是後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就要趕走後母。這時閔子騫 跪下來衰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母親在家,只有孩兒一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家裡就有三個孩子要受寒。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後母,也使後母知道反省改過,而變成了慈母!
5. 孝心閱讀理解題原文及答案
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摯的話,孝心是一杯喝不盡的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心》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孝心》閱讀原文
第一次配了這輛公車,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離縣城不遠,是黃河故道上的一個小村莊,幾十戶人家。父母大半輩子就在這故道上種糧扒食、栽藕撈魚,整天一身塵土兩腿泥。上學時他就想,等以後有了條件,一定將二老接到身邊,讓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養育之恩,當兒女的一生一世也報不完哪!
大學 畢業 後在縣政府謀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幾年後就當上了科級幹部,結婚生子,還有了一套面積不小的房子。搬進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來一起住-—“大”是這一帶鄉下延續了千年的對父親的稱謂。
大和娘來了。進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腳不知道往哪兒放。愛人熱情地邀老人幾個房間都看了一遍。
娘驚嘆道,乖乖兒,你這不是到天堂了么?
愛人說,比你兒強的人太多了——我們才只有這一套房子!
大聽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嗆住了,唇上的鬍子抖著。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鬍子卻還在抖動。
他知道大的脾氣,就岔開話頭,說,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間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給您弄啥,中不?
不中,不中,你娘和俺離不開家。
這不就是家嗎?
這不是家,是館堂,俺這身子咋也不能落這兒。
愛人說,聽老的,聽老的。
就這樣,父母來了,看看就走,從不在城裡過夜。
就在昨天,他被補選為主抓科技的副縣長,當天就給他配了這輛車。車雖然舊,可車況不孬,適於下鄉。於是,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車行不到半個小時就到莊裡了。一進這熟悉的農家院,只見老爹擺弄著一根繩子,卻不見娘,就問,大,我媽哩?
父親額上的筋綳緊了,說,啥時喊起媽來了,俺只知道你有個娘。
喊啥不一樣?
父親說,你也喊俺爸吧——燒死你啦!
大,我不是那個意思。
父親看看他,問,你是咋回來的?
他指指院外的小車,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說,坐它回來的!
父親說,小兒,俺也想坐坐車,很多年沒坐過了。
大,上車!
俺不坐它——坐不慣。
怎麼啦?
俺坐慣了土車子——這洋玩意硌腚。
還是這車舒坦。
小兒,身子是舒坦了,心裡可生賴了……
那你想坐啥車?
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
那裡放著一輛老式手推車,旁邊還有一隻羊。看到這輛車板都開了縫的舊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學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這輛車,父母風里來雨里去,頂起了家裡的一片天。
視線里,父親蒼老的背影和那些歲月留下的畫面疊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過這車,他也不止一次用這車拉過大!
走唄!父親一聲喚,他便不由得應了一聲,好嘞!
車把已掉轉過來,那隻羊也被拴在車後。
大,咱上哪兒去?
找你娘去。
俺娘在哪兒?
在東地摘豆角兒。
他兩手抓起車把,看大坐牢穩了,弓背拉車往外走。剛出院子,司機見狀慌得趕緊開門下車,一溜風跑過來。
大爺,你咋能叫縣長拉車!
他不是縣長,是俺兒!
我來,我來!司機要奪車把。
你上車里坐著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兒。
司機搖搖頭,翻翻眼皮站定了。
出了庄,田野吹來的風好爽。車後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他的步子越輕快。莊裡人見了,熱情地與這爺兒倆打招呼。打罷招呼,扭臉笑去了。
父親說,小兒,只要你回家,見人該喊啥喊啥,可別裝大——騾子馬大了值錢,人大了不值錢——你就是當了市裡、省里的官兒,也別忘了你是從這莊裡走出去的,你可別忘了你是誰!
他說,大,我知道了。接著又說,大,我想和你商量個事兒。
小兒,啥事?
我想這車該換了,換一輛電動三輪也好。
父親說,想著哩,是該換了——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
他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大,眼裡亮晶晶地閃著什麼。
咋不走了?
他強壓淚水,聲音哽咽地說,大,我這當兒的都不知道該怎麼孝敬您您才舒心。
小兒,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辦好,就是對大和娘的最大孝敬!
大,兒記住了!
(選自《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獲獎作品》,灕江出版社)
《孝心》閱讀題目
19.小說的第二段有什麼作用?(4分)
20.分析小說中劃線的兩個 句子 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1)大聽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嗆住了,唇上的鬍子抖著。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鬍子卻還在抖動。
(2)出了庄,田野吹來的風好爽。車後的羊不住地咩咩叫。
21.小說中的父親有怎樣的性格特徵?(4分)
22.你認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麼?(6分)
《孝心》 閱讀答案
19.交代了“他”父母的身份和生活環境,暗示了老人的品質;(2分)點出了“他”孝敬父母的心理,為下文“他”與父親在盡孝問題上的分歧做鋪墊。(2分)
20.(1)運用細節(動作)描寫,突出了“大”對兒媳攀比心理的不滿以及想發作而不能的復雜心情。(2)運用環境(景物)描寫,襯托出我與父親親切交流後的輕松愉快心情。(4分,每句2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21.(1)作為農民:①吃苦耐勞;②朴實本分;(2)作為父親:①關愛兒子的成長;②心中有大愛。
22.示例:①是“他”。(1分) ②小說的題目“孝心”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徵,“孝心”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小說的主要情節圍繞著他的“孝心”展開。(2分)③“他”的形象具有鮮明的典型性,他的“孝心”代表了許多人的心願,同時,在他身上寄寓了小說的主題:百姓是父母,把百姓的事辦好,就是對大和娘的最大孝敬。(3分)(回答主人公是“父親”也要涉及情節、人物形象、主旨三方面闡述理由)
猜你喜歡:
1. 略談孝文化閱讀題答案
2. 孝乃德之本閱讀題答案
3. 論孝順閱讀練習及答案
4. 一夜長大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5. 閔子騫孝順閱讀練習及答案
6. 閔子騫孝順閱讀答案
歸:回來;卒:死;乃:是因為;去:走,離去;求採納,拜託哦!
7.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答案
原文:
閔子騫兄弟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生二子。子騫為其父御,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孝悌之道,其為人之本與。孝悌是做人的基礎,閔子騫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都做到位了。
子騫對後母並不記恨,反而有些同情後母,小子騫覺的不能因為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後母,於是他跪下來對自己的父親說:「父親,請你不要趕後母走,因為畢竟還有兩個小弟弟呀!有
母親
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如果母親走了,我和兩個弟弟都會挨餓受凍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在這種情形之下,閔子騫至誠的孝心絲毫不減,而且還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樂。這一分真誠讓他的父親息怒,這一分真誠也讓他的後母生起慚愧之心。閔子騫這分真誠的孝心轉化了家庭的惡緣,致使家庭從此幸福和樂。所以,「親憎我,孝方賢」。我們時時處處想著「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誠就能永不忘失,能時時提起關照。
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卧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回答:不是論語的原文,這句話論語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譯: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論語》的《先進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白話譯文: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
(7)閔子騫孝順答案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譯文:
閔子騫兩兄弟,自從他母親去世後,他父親就再娶,後母再生兩個孩子。子騫為他父親駕車,掉落轡頭,父親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單薄。父親就回去,叫後母及孩子出來,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
就對他的妻子說:「我之所以娶你,實際上是為了我的孩子,現在你欺騙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騫往前說道:「母親在只有一個孩子單薄,母親去了就四個孩子寒冷了。」他父親聽了不做聲,而他後母也感到後悔。
原文: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出自元代郭居業所撰《二十四孝》。
(7)閔子騫孝順答案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圖》,將閔子騫孝親的故事排在第三,使之家喻戶曉,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先賢之一。閔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和顏回、冉伯牛、仲弓被列為孔門德行科的優秀生。
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先後有人為之序詩、作圖,刊行多種版本。該書為民間流傳甚廣的童蒙讀物,內容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個孝親故事。
增補《二十四孝》 謹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礎上,增補了主人公的部分遺事,以便於讀者全面、正確理解古人的孝道。
《二十四孝》之後,相繼又出現《日記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勸孝書籍。
楊伯峻在《經書淺談》考證說:元代郭守正將24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流傳世間;清末,張之洞等人將之擴編至《百孝圖說》。
應園先生邀請為其86歲父親慶壽,陳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圖》內容繪制了《二十四孝圖》卷,與之相比,徐操創作的《二十四孝史》則更具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