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南京孝順里

南京孝順里

發布時間:2023-03-06 07:15:58

1. 南京老城南民居在哪,請具體到路,急急急急!!!

金沙井太平天國干王府/汪士鐸故居:掛牌保護,源流很清楚。現在是秦淮區黨校,周末有人上課。四進,一進明間是石門,左右抱鼓,八角花籃柱礎,檐下有雕花橫披。二進三進均是三開間帶兩廂,二進雲頭有雕花托子。二進前有「崇善堂」橫匾,現在均是教室。門窗是新作,大木結構目測老物重修,牆面重貼。最後一進是三面後樓,飛罩欄桿俱新。

金沙井30號:四進,據稱是錢庄老闆住房,後代據有後樓之一部分,早已遷走,目前住滿雜戶。一進門廳,檐下五塊雕花橫披,磚砌門洞兩側磨磚屏牆,門上磚雕一篆書「壽」字。大門黑漆金字,寫「國恩家慶,人壽年豐」。門廳後檐有葵式掛落,上是幾無雕花的磚砌門樓。二進轎廳原本是左右兩面廊,現在東路已經封住。花草紋雕花橫披,內有精美船篷軒,中間一門可以上去看到很大的抬梁,四界梁山界梁都雕包袱錦。西側廊有側門,後側有裝窗痕跡。三進,居民用雕花門窗圍擋出內部空間,只留中路給人走。四進是樓,同樣有用雕花門窗圍擋,其中有門聯「渾金璞玉 威鳳祥麟」者。二樓木欄桿,有掛落,無人住。樓梯在後面。出樓有小路曲折通黑廊巷。

堆草巷29號:存「時和世稔 人壽年豐」紅地黑字黑漆門。

堆草巷27號:存門廳正廳,正廳有雕花橫批,樸素。

西湖裡5號:西側門牆高大,內部空曠,一長窗老屋北向,一棋盤窗廂房東向而已。

小西湖9號:東西向,甚破敗不潔,東起二進有棋盤格長窗。

馬道街41號:南向,後面在朱雀里,原有四進三進,原來門廳拆毀,二進大廳現在臨馬道街。抬梁式,有船篷軒,建築甚高大。末進有一石鎖和井。

飲馬巷71號:北向四進。後兩進無可觀,唯二進優美。長窗花格圖案不錯。內部抬梁式,山霧雲甚規整。大梁偏後側上生出一個獨立的梁,和福州的燈梁形制很像,也有雕花的托。其上用鐵線彎成兩個如意頭。不知道用途。金檁上有方形雕花人物一個,偏在中軸線龍邊。有聖旨閣。整體很像程先甲故居但是小。

飲馬巷69號:現在是賣衣服的,從前面只進的兩進。門頭上有磚雕雲頭。二進大廳有軒,坐斗下面雕成兩個方形大龍駝墩,還有刻蝦須線。中間和左手邊做了吊頂,右手邊可以進,是抬梁式,用短柱。從後面可以進樓廳,還有一口井。

飲馬巷67號:四進,二進長窗精美。明間中柱後有小閣樓,閣樓朝外的木板雕刻花紋,中間似乎是包袱錦,不確。閣樓下方有錢眼孔。三進則是後面有長窗,窗格圖案和前面一致,裙板各個不同。

高崗里18號:只有兩個三山屏風牆夾著一個小門廳。

高崗里17、19號:魏家驊翰林故居。門左右兩個福字磚雕,門廳凹入如塌壽,兩側有磨磚屏。內部有眾多獨立院落分兩側(6-8?)改造很多,唯有進門右手第一進尚可。後門在陳家牌坊,兩路中間有鏈接門牆,上書一福字磚雕。

高崗里20號:區保(?),現為老年公寓。兩進。一進中間留三塊雕花橫披。二進東側有五塊。除此之外粉刷一新。

孝順里20號:曾國葆祠堂。存大殿和後樓,大殿在學校里,居民自己也沒進去過。甚高大的硬山頂,龍吻。後樓三面合圍,從西側孝順里進入,當中六扇長窗,裙板精美。牆磚很大,據說是城磚。樓梯在西側。

殷高巷劉芝田故居:省保,六個院子,中隔火巷(備弄),北牆靠著殷高巷。從東側入口起數,左手第一間內側(南側)有雕花門樓,就雕兩個花瓶。有平房東向。第二個院子四面走馬樓,尚保留一些樓窗。右手第一間未進。第二間有著名的雕花門樓,入內有四扇長窗,樓板外(二樓的欄桿下)釘大板瓦保護。樓梯在西側,直樓梯,樓上窗也是一個花式。第三間的樓上欄桿是直的(其他為萬字),樓梯一開始是彎曲形,勾頭滴水上均有花紋。掛落均有,形態一致。

石鼓路西段近漢中門側2013春節後即將拆遷,一座不留。

石鼓路276號:一進門廳,前有半軒彎椽,門框刻筆錠如意。後面沒有了。。

石鼓路292號:臨街兩層,有鐵件欄桿。走進深處還有建築,橫披尚存。

石鼓路276之東一宅:深入之有一個天井被做了頂棚的兩層樓,樓上也有天花,故梁架看不到。半路上一個口可以看到右邊的花窗一扇。

再東一宅:窄路進去,三進,二進橫風窗甚精美,抬梁式,斗特別大。四進是三面廊的樓廳,直欄桿,樓梯扶手欄桿也是一式。樓梯在當心間,這點之前去過的很少見。一般樓梯都在最邊上或者後面。

花露崗某宅:忘記門牌,朝東有聖旨閣、船篷軒,軒梁兩頭做蝦須。有雕花橫披,但是長窗已經無存。後代居住。

花露崗某宅:又是以前不記門牌。。。朝西,背靠胡家花園。兩進,一進抬梁式,很樸素。二進似乎是廊,有掛落。似乎原本可以通到胡家花園里。

望鶴樓1號:在巷子最東側,北向,正廳只剩地基,可觀的就是井圈,有雕花:歲在乙酉 安住大吉祥。有門樓通東跨院,拆改嚴重。院子里花樹甚整潔。

望鶴樓6號:在掛牌保護的4號西側,前兩進高大,錢文磚鋪地,奇怪的是占背不用席子或望磚卻用木板。二進背後是整齊青磚砌築,有斬假石的門框窗框,門上原有字「鴻X」,不存,應該是民國時候改修。西牆有五角星和壽字共存的水泥花壇一個。三進改得更厲害。

望鶴樓8號:無他,只是有堵牆是碎的帶字城磚。

望鶴樓3號:從一個小門洞進去,二進有長窗,背後有和合窗,但似乎是拆下來重裝的,因為肯定開不起來而且和旁邊不配套。

牽牛巷40號:有同治四年炎帝庵匾額,山門抬梁式,蜀柱有小斗拱,坐斗刻線條如瓜形,應該有雕花封在牆里。院子里有當心石,一直鋪到當年大殿正中。大殿已改建,看別人照片內部似乎是兩個軒(?)。

牽牛巷15號:三面門屏,內部啥也沒有。

大百花巷11號程先甲故居:省保。網上說七進,後面能從璇子巷進去,不清楚。三進有後人,四進是藏書樓。只能進一二進。二進西廂房有人住。甚高大,橫披雕鳳戲牡丹,有帶金燈鉤、雕花的燈梁,在脊檁正下。後面屋頂上有聖旨閣,還有人物雕花一個。有很大的船篷軒,是磕頭軒,軒下樑墊雕松鼠葡萄。廳正中有門通後面,有時候開,可以隔著鐵門看到第三進,都是花格長窗。

大百花巷41號:有雕花橫披,門廳和大廳都用斜撐挑檐,和徽派和高淳相近,在南京市區倒可能是孤例。這也許和對面就是涇縣會館有關系。正廳高大,內部和福州有點像的,在金柱位置坐了隔斷,兩邊太平門頂上做了棋盤格。

大百花巷15、13號涇縣會館:15號外立面出新,只有石鼓和柱礎是舊的,無比惡俗,是街道辦事處,周圍人都沒進過。15-1有個小磚門。隔壁13號的鐵門進去後轉左,進門是雕花門樓甚精美。大廳橫披長窗均有,但不全。裙板和絛環板雕花都不錯。內部甚高大,居民說冬天特別冷。東次間住人。先是一個一支香軒形狀的斜頂,特深,軒梁兩頭刻蝦須,梁頭恰似一個圓鼓。但不挖底。抬梁式屋架很樸素,但是特大。

小百花巷1號:內有宋井「普生泉」。房屋無甚可觀。據說也是涇縣會館的附屬院落。

煤灰堆1號:沒有門廳的三合院,外面看起來像個元寶形狀。

邊營15號:兩進,尚未拆遷。戶主祖上是銅山的地主,在城內開米行。門外有一磚雕「福」字。門廳背後冰裂紋窗精美,但是正被拆掉重修。正廳六扇長窗完好。

邊營29號:前面拆空,有雕龍門鼓一個在路右,當年還一個在牆體,現在沒有看到。旁邊有一破舊木樓(似是31號)。本身高牆小門,無從進入。

絨庄巷58號:一個門樓,單屏風火牆。

絨庄巷子西側某宅:一個很不錯的葵式掛落在門頭房。

走馬巷2號:民國小樓,有兩個鐵欄桿的窗檯。

走馬巷4號:三進。門上寫「國恩家慶人壽年豐」,橫披窗是草龍花樣。二進前面天井裡有個石鎖。後兩進地上都是民國時候水泥鋪面,萬字不到頭花紋。宅主就說這是「司門汀」。二進金檁下有個懸空的閣樓放祖宗牌位,左昭右穆較小中間大。閣樓下方有欄桿,花式和樓廳的欄桿一樣。

評事街平章巷口兩個挨著的沿街樓房。二樓是米字欄桿,少見。平章巷無他,有一棵很大石榴樹。

絨庄巷和綾庄巷口有個轉角兩層鋪面,欄桿很規矩,不錯。

綾庄巷40號,前後兩進小樓,前面是直欄桿,後面萬字欄桿,側面還有花窗。(必須說一下 去的時候有人在聽魔獸解說 這在老宅裡面很是不河蟹)

綾庄巷31號,帝師溫葆琛故居(長期說是翁同龢的,但是翁沒在南京住過幾回)。一進背後有個線條很細的磚雕門樓。二進廳很大,磕頭船篷軒,托上有人物雕花。內四界抬梁式,和磕頭軒之間用五福捧壽的檔軒板隔開。蜂頭很方。四界大梁後尾兩個小托可能是燈梁。最後一進是樓房,欄桿掛落尚全,花窗剩下樓梯盡頭和樓梯另一頭的。樓板外側釘磚。

綾庄巷42號:卷草雕花門樓一個很優雅。

評事街76號:東西向三進三個樓。比較破敗,二進還有萬字欄桿,後面就近乎板房了。大概是朝向原因,縱向長橫向短。

評事街89號:有個匾額的痕跡。

老坊巷:無他,碎石路面保存還不錯。有一口井。

大板巷27號:房子大但是空空盪盪,剩幾個橫披。

大板巷還有六間排的兩層樓房一座。二樓走廊是做成出挑的。

升州路和泰倉巷交界口,偏升州路一側的西面有個山面奇特的民國磚樓。

泰倉巷26號:一個不對稱的兩層樓三合院。廂樓一邊雙坡一邊單坡。直欄桿,有圓角的掛落,和大板巷的樓略像。

泰倉巷30號:轉進去南北方向兩個門樓。

泰倉巷14號:存「江西 古南書院」匾額。內部無可觀。

大輝復巷5號沈家大院:高牆五進大宅,周圍人都知道其名號。戶主是第五代,但不是傳說的沈萬三後裔。據他們說,一說做煙絲生意一夜變成金絲,還有一說是有一品誥命夫人,總之宅子很可能是同治時期的。進了三普的不可移動文物名單。原本3號也是他家,後來全拆散了。門廳已毀,門外福字照壁也不存。天井有井一口「同治十一年商後局重修……」轎廳因為出租搭建了閣樓,得以近距離看到大梁,非常巨大,四界大梁雕五蝠捧壽包袱錦,草龍山霧雲。柱子甚粗壯,有柱礎。主人稱有軒廊遮蔽在裡面。雲頭上都雕刻人物。廳後有磚雕門樓,門上對聯「禮……義XX矩」。三進正大廳,比前面還高。地板大概是架空的,有個孔透氣。頂上的橫梁下有燈鉤,廂房做出閣樓和覆斗天窗,是民國時候改造的。廂房的和合窗完好。另外檐柱有晾衣桿的托,對面也就是轎廳牆上就有孔洞。這進的後屏門都在,也有拆下來的,當年工匠編號了就是准備夏天拆冬天安裝的。後牆也有門樓,門上對聯「雲蒸?霞蔚 鳳翥龍翔」。四進堂廳還留有長窗,天井有旗桿石座一個。最末一進經走訪是大常巷4-2,前面過不去。據說有井。這房子太有意思,待我專門寫個配圖日誌。

大輝復巷21號甘青寧會館:也叫西北三省會館。門廳兩層,上面五塊雕花橫披精美,兩側是柱,內外都做天花板。三側都是清水牆面,正面是六角磚砌,像馬賽克。門框兩端雕刻筆錠如意,下面有轎杠通過的凹陷處。門南側也就是小邊是倒坐樓。二進橫披窗尚存一些,抬頭鶴脛軒很扁,軒梁作扁圓形刻蝦須,內部梁很方整(應該是抬梁),還有燈梁在正檁下方。三進改過,脊檁中間有個「福」字。三進存一點點橫披。整個建築大而樸素。從三進出去轉右有井。

安品街42號:有座小樓,背後磚砌,正面都是棋盤格窗無雕花。

糯米巷15號河南會館:和甘青寧會館門廳略像(雲章會館也是。)門廳兩層,頂部是斗拱,側面做垂花貼牆。門是將軍門,頂部原有四個門簪。下面原有雙石鼓,文革中毀。裡面大廳已毀,有個樓廳。住戶特別提了當年大荷蘭來了個叫鄭紹發的農民冒充是先總統 蔣公中正的哥哥結果就被發點錢扔在這的故事。。。。。

木屐巷5號:北向做了一個斜門,斜向東北。里外門框的角度還不一樣,難形容。兩個說法:一說對著朝天宮(好像太遠了),二是對面湖北會館,要避開防止相沖,這似乎靠譜一些。三進。

木屐巷7號:北向三進(似乎還不止),都很高大工整。二進三進院子間廂房和合窗完好,朝南一面的窗子,還有上面做推窗下面做橫窗的,略像「護凈」窗。三進北向有祖宗牌位的閣樓,也分三格,頂上做成毗盧帽形,還有橫披窗,每格三面做出壺門形狀,甚是少有。院子的瓦片花紋也美。網上查到姓王,170年歷史,祖上做麻繩生意。

朱狀元巷朱之蕃故居:兩進甚高大,臨近民族小學。未進入。

犁頭尖4號許家大院:還是搞不太清楚結構。西向,一進去是一個小空間,兩個門樓左右開,門板都有對聯。大邊南路:「佩實銜華,?庭雍睦」,小邊北路「厚德載福 和氣致祥」。兩邊都是先到倒坐房的天井,然後小邊又有門樓向里,對聯「龍翔鳳翥 霞蔚雲蒸」,進去是兩進房,再右轉進中路,可以看到兩還是三進,一個小天井,前面一進有門樓已經堵死,距離寬得不成比例。地上的青石鋪地是中間三路,然後橫向鋪,成十字形,剩下地方碎磚(已經改水泥)。橫披的位置都是彩色玻璃,有趣。據說各個院子原來都有小廚房。許家安徽人,經商。此宅歷史130年。

泥馬巷:中段北向小木樓一座。

南市樓:東口一座木樓,柱子頗有南亞風格。

西街23號金斗會館:秦淮區文保,二進,內部隔擋嚴重,只能看清楚梁頭,抬梁式,梁均為橫直,頭部刻蝦須(和花露南崗那間類似),四界梁出頭還有梁墊雕花,比較少見。

窯灣15號:三進,北向。一進磚鋪地,二進三進為水磨石,有五福捧壽花樣。

珠江路某宅:南邊是雞鵝巷,有雕龍石構件一個,帶孔,可能是旗桿座。

小王府巷16號安徽會館:兩個門都可以進,存門廳正廳,樓廳改造。居民說先是住宅,也有可能。也有說是警察局的,看老地圖確實標著警察署。正廳飛檐伸出特長,抬梁式,檐下掛落做橫放的一碼三箭。

小王府巷5號清真寺:門朝北,八字門屏,有禮拜寺字樣門頭,下面兩側有抱鼓,是竹葉狀石灰岩所刻。進門後兩進,坐西向東,都是歇山頂,也都住了很多人。大殿特高,抬梁式,山霧雲刻花草。內部搭蓋高達兩層。

羅廊巷某宅:坐西朝東,很高大,前面有省文保太平天國壁畫標志。壁畫在屋內,未見。正廳抬梁式,有殘的磕頭軒,雕花工雅。

大思古巷東口某宅:三進,坐西朝東,門廳朝南,單坡,開在頭二進之間。

方家巷3號:能進入前兩進,建築高大卻不足觀,而釘花門為南京不錯一例,圖案有方家巷3號 雙喜、平升三級、必定如意、五福臨門。

釣魚台13號及隔壁:均為三進樓廳。13號:高大門牆,圓門洞,入內是直欄桿樓廳,有民國時期風格的掛落,二進後有轎子門,無雕花也看不出字。另一座格局類似,二進檐下有彎曲斜撐。

飲馬巷4號:小樓一座,有掛落有花窗。

甘露巷某宅:牆基為石夾磚(示字形砌法)組成,獨特。

釣魚台85號:吳家賬房中路。轎廳很美,尚存廊下的萬字欄桿。有船篷軒,軒梁兩頭雕如意。抬梁式,有聖旨閣。三進大廳高大,有草龍壽字的橫披窗。背後有一轎子門。四進是樓廳,窗格優美,有略微西化(?)的彎曲斜撐。

釣魚台93巷1號:吳家賬房後花園。門口凹入,旁邊有一磚雕福字。

2. 想知道: 南京市 建鄴區孝順里 在哪

你也是南京建鄴區的啊,我也是哎,我是家是在雲錦路地鐵站旁邊呢

3. 南京明孝陵陵墓是哪一年建造的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氏合葬墓,因馬皇後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南京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明孝陵從洪武14年(1381年)正式動工,至永樂3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先後用工10萬,護陵駐軍有5千多人。那時候陵園內亭閣相接,享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養長生鹿千頭。鹿鳴其間,氣勢非凡。因屢遭兵火,現僅存神烈山碑,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神道保留了六種石獸,獅、獬豸、駱駝、麒麟、馬和象,每種兩對每種兩跪兩立六種24隻,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將各四。

神道上石獸 體量巨大

石翁仲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 3米多高。

明孝陵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陵宮布局設計和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建築形式,開創了中國明清帝王陵寢建設規制的先河,此後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因此被譽為中國帝陵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整體布局呈現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狀,這種不拘一格的神道布局,在中國帝王陵寢中具有唯一性。

4. 文言文求翻譯!!!

你這是晉書列傳第五十八,去查查吧
全文我給你弄來啦,你瞧啊,呵呵,下S你
列傳第五十八 孝友
○李密 盛彥 夏方 王裒 許孜 庾袞 孫晷 顏含 劉殷 王延 王談桑
虞 何琦 吳逵
大矣哉,孝之為德也!分渾元而立體,道貫三靈;資品匯以順名,功苞萬象。
用之於國,動天地而降休徵;行之於家,感鬼神而昭景福。若乃博施備物,尊仁安
義,柔色承顏,怡怡盡樂,擊鮮就養,亹癖忘劬,集包思藝黍之勤,循陔有采蘭之
詠,事親之道也。屬屬如在,哀哀罔極,聚薪流慟,銜索興嗟,曬風樹以隤心,頫
寒泉而沫泣,追遠之情也。審德筮仕,正務移官,居高匪危,在丑無爭,協修升以
匡化,懷履冰而砥節,立身之行也。是以閔曾翼翼,遵六教而緝貞規;蔡董烝烝,
弘七體而垂令跡。亦有至誠上感,明祗下贊,郭巨致錫金之慶。陽雍標蒔玉之祉;
烏馴丹羽,巢叔和之室,鹿呈白毳,擾功文之廬。然則因彼孝慈而生友悌,理在兼
綜,義歸一揆。夫天倫之重,共氣分形,心睽則葉悴荊權,性合則華承棣萼。乃有
推代瘦,徇急難之情;讓果同衾,盡歡愉之致:緬窺緗素,載流塵躅者歟!
晉氏始自中朝,逮於江左,雖百六之災遄及,而君子之道未消,孝悌名流,猶
為繼踵。王偉元之行己,許季義之立節,夏方、盛彥體至性以馳芬,庾袞、顏含篤
友於而宣范,自余群士,咸標懿德。采其遺絢,足厲澆風,故著《孝友篇》以續前
史雲耳。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
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
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葯必先嘗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
門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
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曰: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
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辛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
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
形影相弔。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嘗廢離。
自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
供養無主,辭不赴命。明詔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
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
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苟徇私情,
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恤,況臣孤苦尪羸之極。且臣少仕偽
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猥蒙拔擢,寵命
殊私,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私情
區區不敢棄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而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後土,實所鑒見。伏願陛
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身,死當結草。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
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
「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
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
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
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
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
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
密官。後卒於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
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
求救,興因願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
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盛彥,字翁子,廣陵人也。少有異才。年八歲,詣吳太尉戴昌,昌贈詩以觀之,
彥於坐答之。辭甚康慨。母王氏因疾失明,彥每言及,未嘗不流涕。於是不應辟召,
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疾久,至於婢使數見捶撻。婢忿恨,伺彥暫行,取
蠐螬灸飴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彥見之,抱母慟哭,絕而復
蘇。母目豁然即開,從此遂愈。彥仕吳,至中書侍郎,吳平,陸雲薦之於刺史周浚,
本邑大中正劉頌又舉彥為小中正。太康中卒。
夏方,字文正,會稽永興人也。家遭疫癘,父母伯叔群從死者十三人。方年十
四,夜則號哭,晝則負土,十有七載,葬送得畢,因廬於墓側,種植松柏,烏鳥猛
獸馴擾其旁。吳時拜仁義都尉,累遷五官中郎將。朝會未嘗乘車,行必讓路。吳平,
除高山令。百姓有罪應加捶撻者,方向之涕泣而不加罪,大小莫敢犯焉。在官三年,
州舉秀才,還家,卒,年八十七。
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祖修,有名魏世。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
馬。東關之役,帝問於眾曰:「近曰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
帝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邪!」遂引出斬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
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於是隱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
就。廬於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
母沒,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
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或有助之者,不聽。諸生密為刈麥,裒遂
棄之。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門人為本縣所役,告裒求屬令,良曰:「卿學不足
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廕卿,屬之何益!且吾不執筆已四十年矣。」乃步擔干飯,
兒負鹽豉草屐,送所役生到縣,門徒隨從者千餘人。安丘令以為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雲:「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別。」因執手涕泣而
去。令即放之,一縣以為恥。
鄉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
許為婚。彥後為西夷校尉,卒而葬於洛陽,裒後更嫁其女。彥弟馥問裒,裒曰:
「吾薄志畢願山藪,昔嫁姊妹皆遠,吉凶斷絕,每以此自誓。今賢兄子葬父子洛陽。
此則京邑之人也,由吾結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裒曰:
「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游學,鄉邑僉以為邴原復出。裒以春性險
狹慕名,終必不成。其後春果無行,學業不終,有識以此歸之。裒常以為人之所行
期於當歸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
及洛京傾覆,寇資蜂起,親族悉欲移渡江東,裒戀墳壟不去。賊大盛,方行,
猶思慕不能進,遂為賊所害。
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
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及《孝經》、《論語》。學竟,還
鄉里。沖在郡喪亡,孜聞問盡哀,負擔奔赴,送喪還會稽,蔬食執役,制服三年。
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縣之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
或愍孜羸憊,苦求來助,孜晝助不逆,夜便除之。每一悲號,鳥獸翔集。孜以方營
大功,乃棄其妻,鎮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時有鹿犯其松栽,改悲嘆曰:
「鹿獨不念我乎!」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置於所犯栽下。孜悵惋不已,乃為
作冢,埋於隧側。猛獸即於孜前自撲而死,孜益嘆息,又取埋之。自後樹木滋茂,
而無犯者。積二十餘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鷹雉棲其梁,
檐鹿與猛獸擾其庭圃,交頸同游,不相搏噬。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終身。
年八十餘,卒於家。邑人號其居為孝順里。
咸康中,太守張虞上疏曰:「臣聞聖賢明訓存乎舉善,褒貶所興,不遠千載。
謹案所領吳寧縣物故人許孜,至性孝友,立節清峻,與物恭讓,言行不貳。當其奉
師,則在三之義盡;及其喪親,實古今之所難。咸稱殊類致感,猛獸弭害。雖臣不
及見,然備聞斯語,竊謂蔡順、董黯無以過之。孜沒積年,其子尚在,性行純愨,
今亦家於墓側。臣以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標其令跡,甄其後嗣,以酬既往,
以獎方來。《陽秋傳》曰:『善善及其子孫』。臣不達大體,請台量議。」疏奏,
詔旌表門閭。蠲復子孫。其子生亦有孝行。圖孜像於堂,朝夕拜焉。
庾袞,字叔褒,明穆皇後伯父也。少履勤儉,篤學好問,事親以孝稱。咸寧中,
大疫,二兄俱亡,次兄毗復殆,癘氣方熾,父母諸弟皆出次於外,袞獨留不去。諸
父兄強之,乃曰:「袞性不畏病。」遂親自扶持,晝夜不眠,其間復撫柩哀臨不輟。
如此十有餘旬,疫勢既歇,家人乃反,毗病得差,袞亦無恙。父老咸曰:「異哉此
子!守人所不能守,行人所不能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始疑疫癘之不相染也。」
初,袞諸父並貴盛,惟父獨守貧約。袞躬親稼穡,以給供養,而執事勤恪,與
弟子樹籬,跪以授條。或曰:「今在隱屏,先生何恭之過?」袞曰:「幽顯易操,
非君子之志也。」父亡,作筥賣以養母。母見其勤,曰:「我無所食。」對曰:
「母食不甘,袞將何居!」母感而安之。袞前妻荀氏,繼妻樂氏,皆官族富室,及
適袞,俱棄華麗,散資財,與袞共安貧苦,相敬如賓。母終,服喪居於墓側。
歲大飢,藜羹不糝,門人慾進其飯者,而袞每曰已食,莫敢為設。及麥熟,獲
者已畢,而采捃尚多,袞乃引其群子以退,曰「待其間。」及其捃也,不曲行,不
旁掇,跪而把之,則亦大獲,又與邑人入山拾橡,分夷險,序長幼,推易居難,禮
無違者。或有斬其墓柏,莫知其誰,乃召鄰人集於墓而自責焉,因叩頭泣涕,謝祖
禰曰:「德之不修,不能庇先人之樹,袞之罪也。」父老咸亦為之垂泣,自後人莫
之犯。撫諸孤以慈,奉諸寡以仁,事加於厚而教之義方,使長者體其行,幼者忘其
孤。孤甥郭秀,比諸子侄,衣食而每先之。孤兄女曰芳,將嫁,美服既具,袞乃刈
荊苕為箕帚,召諸子集之於堂,男女以班,命芳曰:「芳乎!汝少孤,汝逸汝豫,
不汝疵瑕。今汝適人,將事舅姑,灑掃庭內,婦之道也,故賜汝此。匪器之為美,
欲溫恭朝夕,雖休勿休也。」而以舊宅與其長兄子賡、翕。及翕卒,袞哀其早孤,
痛其成人而未娶,乃撫柩長號,哀感行路,聞者莫不垂涕。
初,袞父誡袞以酒,每醉,輒自責曰:「余廢先父之誡,其何以訓人!」乃於
父墓前自杖三十。鄰人褚德逸者,善事其親,老而不倦,袞每拜之。嘗與諸兄過邑
人陳准兄弟,諸兄友之,皆拜其母,袞獨不拜。准弟徽曰:「子不拜吾親何?」袞
曰:「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親者,將自同於人之子也,其義至重,袞敢輕之乎?」
遂不拜。准、徽嘆曰:「古有亮直之士,君近之矣。君若當朝,則社稷之臣歟!君
若握兵,臨大節,孰能奪之!方今徵聘,君實宜之。」於是鄉黨薦之,州郡交命,
察孝廉,舉秀才、清白異行,皆不降志,世遂號之為異行。
元康末,潁川太守召為功曹,袞服造役之衣,杖鍤荷斧,不俟駕而行,曰:
「請受下夫之役。」太守飾車而迎,袞逡巡辭退,請徒行入郡,將命者遂逼扶升車,
納於功曹舍。既而袞自取己車而寢處焉,形雖恭而神有不可動之色。太守知其不屈,
乃嘆曰:「非常士也,吾何以降之!」厚為之禮而遣焉。
齊王冏之唱義也,張泓等肆掠於陽翟,袞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於禹山。是時百
姓安寧,未知戰守之事,袞曰:「孔子雲:『不教而戰,是謂棄之。』」乃集諸如
士而謀曰:「二三君子相與處於險,將以安保親尊,全妻孥也。古人有言:『千人
聚而不以一人為主,不散則亂矣。』將若之何!」眾曰:「善。今日之主,非君而
誰!」袞默然有間,乃言曰:「古人急病讓夷,不敢逃難,然人之立主,貴從其命
也。」乃誓之曰:「無恃險,無怙亂,無暴鄰,無抽屋,無樵採人所植,無謀非德,
無犯非義,戮力一心,同恤危難。」眾咸從之。於是峻險厄,杜蹊徑,修壁塢,樹
蕃障,考功庸,計丈尺,均勞逸,通有無,繕完器備,量力任能,物應其宜,使邑
推其長,里推其賢,而身率之。分數既明,號令不二,上下有禮,少長有儀,將順
其美,匡救其惡。及賊至,袞乃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滿而勿發。賊挑戰,晏然不
動,且辭焉。賊服其慎而畏其整,是以皆退,如是者三。時人語曰:「所謂臨事而
懼、好謀而成者,其庾異行乎!」
及冏歸於京師,逾年不朝,袞曰:「晉室卑矣,寇難方興!」乃攜其妻適林慮
山,事其新鄉如其故鄉,言忠信,行篤敬。經及期年,而林慮之人歸之,咸曰庾賢。
及石勒攻林慮,父老謀曰:「此有大頭山,九州之絕險也。上有古人遺跡,可共保
之。」惠帝遷於長安,袞乃相與登於大頭山而田於其下。年穀未熟,食木實,餌石
蕊,同保安之,有終焉之志。及將收獲,命子怞與之下山,中途目眩瞀,墜崖而卒。
同保赴哭曰:「天乎!獨不可舍我賢乎!」時人傷之曰:「庾賢絕塵避地,超然遠
跡,固窮安陋,木食山棲,不與世同榮,不與人爭利,不免遭命,悲夫!」
袞學通《詩》《書》,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尊事耆老,惠訓蒙幼,臨人之喪
必盡哀,會人之葬必躬築,勞則先之,逸則後之,言必行之,行必安之。是以宗族
鄉黨莫不崇仰,門人感慕,為人樹碑焉。
有四子:怞、蔑、澤、捃。在澤生,故名澤,因捃生,故曰捃。蔑後南渡江,
中興初,為侍中。蔑生願,安成太守。
孫晷,字文度,吳國富春人,吳伏波將軍秀之曾孫也。晷為兒童,未嘗被呵怒。
顧榮見而稱之,謂其外祖薛兼曰:「此兒神明清審,志氣貞立,非常童也。」及長,
恭孝清約,學識有理義,每獨處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嘗傾邪。雖侯家豐厚,而晷
常布衣蔬食,躬親壟畝,誦詠不廢,欣然獨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優饒,而夙興
夜寐,無暫懈也。父母起居嘗饌,雖諸兄親饋,而晷不離左右。富春車道既少,動
經江川,父難於風波,每行乘籃輿,晷躬自扶侍,所詣之處,則於門外樹下籓屏之
間隱息,初不令主人知之。兄嘗篤疾經年,晷躬自扶侍,葯石甘苦,必經心目,跋
涉山水,祈求懇至。而聞人之善,欣若有得;聞人之惡,慘若有失。見人飢寒,並
周贍之,鄉里贈遺,一無所受。親故有窮老者數人,恆往來告索,人多厭慢之,而
晷見之。欣敬逾甚,寒則與同衾,食則與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時年飢谷貴,
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見而避之,須去而出,既而自刈送與之。鄉鄰感愧,莫敢侵犯。
會稽虞喜隱居海嵎,有高世之風。晷欽其德,聘喜弟預女為妻。喜戒女棄華尚
素,與晷同志。時人號為梁鴻夫婦。濟陽江淳少有高操,聞晷學行過人,自東陽往
候之,始面,便終日譚宴,結歡而別。
司空何充為揚州,檄晷為主簿,司徒蔡謨辟為掾屬,並不就。尚書經國明,州
土之望,表薦晷,公車徑征。會卒,時年三十八,朝野嗟痛之。晷未及大斂,有一
老父縕袍草屨,不通姓名,徑入撫柩而哭,哀聲慷慨,感於左右。哭止便出,容貌
甚清,眼瞳又方,門者告之喪主,怪而追焉。直去不顧。同郡顧和等百餘人嘆其神
貌有異,而莫之測也。
顏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祖欽,給事中。父默,汝陰太守。含少有操行,
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就醫自療,遂死於醫家。家人迎喪,旐每繞樹而不可
解,引喪者顛仆,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死,但服葯太多,傷我五藏耳。今當復活,
慎無葬也。」其父祝之曰:「若爾有命復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不爾葬
也。」旐乃解。及還,其婦夢之曰:「吾當復生,可急開棺。」婦頗說之。其夕,
母及家人又夢之,即欲開棺,而父不聽。含時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古則
有之,今靈異至此,開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乃共發棺果有生驗,
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亡不分矣。飲哺將護,累月猶不能語,飲食
所須,托之以夢。闔家營視,頓廢生業,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
躬親侍養,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贈以甘旨,含謝而不受。或問其
故,答曰:「病者綿昧,生理未全,既不能進敢,又未識人惠,若當謬留,豈施
者之意也!」畿竟不起。
含二親既終,兩兄繼沒,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課勵家人,盡心奉養,每日自
嘗省葯饌,察問息耗,必簪屨束帶。醫人疏方,應須髯蛇膽,而尋求備至,無由得
之,含憂嘆累時。嘗晝獨坐,忽有一青衣童子年可十三四,持一青囊授含,含開視,
乃蛇膽也。童子逡巡出戶,化成青鳥飛去。得膽,葯成,嫂病即愈。由是著名。
本州辟,不就。東海王趙以為太傅參軍,出補闓陽令。元帝初鎮下邳,復命為
參軍。過江,以含為上虞令。轉王國郎中、丞相東閣祭酒,出為東陽太守。東宮初
建,含以儒素篤行補太子中庶子,遷黃門侍郎、本州大中正,歷散騎常侍、大司農。
豫討蘇峻功,封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王導問含曰:「卿今蒞名郡,政
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豪競招游食,國弊家豐,執事之
憂。且當征之勢門,使反田桑,數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
含所歷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御下。導嘆曰:「顏公在事,吳人斂手矣。」
未之官,復為侍中。尋除國子祭酒,加散騎常侍,遷光祿勛,以年老遜位。成帝美
其素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太官四時致膳,固辭不受。
於時論者以王導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於含,含
曰:「王公雖重,理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
既而告人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向馮祖思問佞於我,我有邪德乎?」人嘗論少
正卯、盜跖其惡孰深。或曰:「正卯雖奸,不至剖人棄膳,盜跖為甚。」含曰:
「為惡彰露,人思加戮;隱伏之奸,非聖不誅。由此言之,少正為甚。」眾咸服焉。
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
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桓溫求婚於含,含以其盛滿,不許。
惟與鄧攸深交。或問江左群士優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
節,余則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實,抑絕浮偽如此。
致仕二十餘年,年九十三卒。遺命素棺薄斂。謚曰靖。喪在殯而鄰家失火,移
棺紼斷,火將至而滅,僉以為淳誠所感也。
三子:髦、謙、約。髦歷黃門郎、侍中、光祿勛,謙至安成太守,約零陵太守,
並有聲譽。
劉殷,字長盛,新興人也。高祖陵,漢光祿大夫。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
喪三年,未曾見齒。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飽者一旬矣。殷怪而問之,
王言其故。殷時年九歲,乃於澤中慟哭,曰:「殷罪釁深重,幼丁艱罰,王母在堂,
無旬月之養。殷為人子,而所思無獲,皇天後土,願垂哀愍。」聲不絕者半日,於
是忽若有人雲:「止,止聲。」殷收淚視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余而歸,食而不
減,至時,堇生乃盡。又嘗夜夢人謂之曰:「西籬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
鍾,銘曰「七年粟百石,以賜孝子劉殷。」自是食之,七載方盡。時人嘉其至性通
感,競以谷帛遺之。殷受而不謝,直雲待後貴當相酬耳。
弱冠,博通經史,綜核群言,文章詩賦靡不該覽,性倜儻,有濟世之志,儉而
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頹然而不可侵也。鄉黨親族莫不稱之。郡命主簿,州辟從事,
皆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司空、齊王攸辟為掾,征南將軍羊祜召參軍事,皆以疾
辭。同郡張宣子,識達之士也,勸殷就征。殷曰:「當今二公,有晉之棟楹也。吾
方希達如榱椽耳,不憑之,豈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應他命,無容不竭盡臣禮,
使不得就養。子輿所以辭齊大夫,良以色養無主故耳。」宣子曰:「如子所言,豈
庸人所識哉!而今而後,吾子當為吾師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並州豪族也,
家富於財,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識如此,何慮不得為公侯妃,而遽以妻
劉殷乎!」宣子曰:「非爾所及也。」誡其女曰:「劉殷至孝冥感,兼才識超世,
此人終當遠達,為世名公,汝其謹事之。」張氏性亦婉順,事王母以孝聞,奉殷如
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婦毀瘠,幾至滅性,時柩在殯而西鄰失火,風勢甚盛,殷
夫婦叩殯號哭,火遂越燒東家。後有二白鳩巢其庭樹,自是名譽彌顯。
太傅楊駿輔政,備禮聘殷,殷以母老固辭。駿於是表之,優詔遂其高志,聽終
色養,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賦,賜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趙王倫纂位,孫秀重
殷名,以散騎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門。及齊王冏輔政,辟為大司馬軍諮祭酒。既至,
謂殷曰;「先王虛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世祖以大
聖應期,先王以至德輔世,既堯舜為君,稷契為佐,故殷希以一夫而距千乘,為不
可回之圖,幸邀唐虞之世,是以不懼斧鉞之戮耳。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殘反政,
然聖跡稍粗,嚴威滋肅,殷若復爾,恐招華士之誅,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轉
拜新興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屬永嘉之亂,沒於劉聰。聰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錄尚書事。殷
恆戒子孫曰:「事君之法,當務幾諫,凡人尚不可面斥其過,而況萬乘乎!夫犯顏
之禍,將彰君過,宜上思召公咨商之義,下念鮑勛觸鱗之誅也。」在聰之朝,與公
卿恂恂然,常有後己之色。士不修操行者,無得入其門,然滯理不申,藉殷而濟者,
亦已百數。
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
業俱興,北州之學,殷門為盛。竟以壽終。
王延,字延元。西河人也。九歲喪母,泣血三年,幾至滅性。每至忌日,則悲
啼至旬。繼母卜氏遇之無道,恆以薄穰及敗麻頭與延貯衣。其姑聞而問之,延知而
不言,事母彌謹。卜氏嘗盛冬思生魚,敕延求而不獲,杖之流血。延尋汾叩凌而哭,
忽有一魚長五尺,踴出水上,延取以進母。卜氏食之,積日不盡,於是心悟,撫延
如己生。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隆立盛寒,體無全衣,而親極
滋味。晝則佣賃,夜則誦書,遂究覽經史,皆通大義。州郡禮辟,貪供養不起。父
母終後,廬於墓側,非其蠶不衣,非其耕不食。屬天下喪亂,隨劉元海遷於平陽,
農蠶之暇,訓誘宗族,侃侃不倦。家牛一生犢,他人認之,延牽而授與,初無吝色。
其人後自知妄認,送犢還延,叩頭謝罪,延仍以與之,不復取也。年六十,方仕於
劉聰,稍遷尚書左丞,至金紫光祿大夫。聰死後,靳准將作亂,謀之於延,延不從。
准既誅劉氏,自號漢天王,以延為左光祿大夫,延又大罵不受,准遂殺之。
王談,吳興烏程人也。年十歲,父為鄰人竇度所殺。談陰有復仇志,而懼為度
所疑,寸刃不畜,日夜伺度,未得。至年十八,乃密市利鍤,陽若耕鋤者。度常乘
船出入,經一橋下,談伺度行還,伏草中,度既過,談於橋上以鍤斬之,應手而死。
既而歸罪有司,太守孔岩義其孝勇,列上宥之。岩諸子為孫恩所害,無嗣,談乃移
居會稽,修理岩父子墳墓,盡其心力。後太守孔廞究其義行,元興三年,舉談為孝
廉,時稱其得人。談不應召,終於家。

5. 從南京秦淮區孝順里22號到鼓樓區建寧路65號金川科技園17幢512室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 → 558路,全程約12.0公里

1、從孝順里22號步行約版950米,到達三山街站權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7站, 到達南京站

3、步行約300米,到達南京站·南廣場西站

4、乘坐558路,經過5站, 到達民生街站(也可乘坐557路、555路)

5、步行約80米,到達南鐵院金川科技園

6. 明孝陵簡介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寢。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6)南京孝順里擴展閱讀:

明孝陵的價值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

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

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鍾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建設在朱元璋死前進行十幾年,朱元璋對其極為用心,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驚人的。這一切既是為了馬皇後,當然也是為了自己。他對馬皇後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後再沒冊立皇後,朱元璋一定會與其合葬。



7. 南京南站到城南孝順里怎麼走

在地鐵1號線中華門站與三山街站中間。

8. 南京秦淮區郵編

按照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包含的郵政編碼來分組排列,每個郵政編碼中是涵蓋的詳細地址。 序號:1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01 包含地址:84個 白鷺新寓、長白街1-203(單號)、長白街2-232(雙號)、長白街白鷺小區東花園、長樂路基、長樂路蓮子營、長樂路琵琶小區長生祠、長樂路琵琶小區琵琶巷、長樂路琵琶小區仁和巷、長樂路琵琶小區烏衣里、長樂路琵琶小區烏衣巷、長樂路琵琶小區糟坊巷、長樂路琵琶小區糟坊園、長樂路武定門外、鈔庫街、大板巷、大全福巷、大石壩街、丁官里、丁官營、東八府塘、東關頭、東九兒園、東牌樓上、東石壩街、夫子廟東市場、夫子廟西市場、貢院街、黑廊巷、建康路、建康路大四福巷、建康路釣魚巷釣魚巷小區、建康路貢院街、建康路貢院西街、建康路教敷營、建康路桃葉渡、建康路新姚家巷、建康路狀元境、教敷巷、節制閘路、金陵東路、金陵路、龍門街、龍門西街、龍蟠中路262-602(雙號)、龍蟠中路311-459(單號)、龍蟠中路公園里、龍蟠中路扇骨營、罵駕橋、南捕廳、內橋灣、平江府路、平江府路金陵閘小區金陵閘、平江府路金陵閘小區森林裡、平江府路金輪新村、平江府路興隆巷、平江府南街、七里街、絨庄街、扇骨營、升州路1-121(單號)、升州路16-132(雙號)、水倉巷、通濟門外街、文思巷、文思苑、武定門南巷、西石壩街、西市、小全福巷、小石壩街、新聲巷、糟坊巷、瞻園路、中華路8-294(雙號)、中華路99-263(單號)、中山南路291-369(單號)、中山南路352-400(雙號)、中山南路白衣庵、中山南路府西街、中山南路古缽營、中山南路馬巷、中山南路天青街、自新巷。 序號:2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04 包含地址:26個 彩霞街、撮箕巷、大彩霞街、渡船口、鳳台路、回龍街、來鳳街、來鳳里、來鳳新村、菱角市、柳葉街、毛家苑、南灣子、上浮橋、生薑巷、升州路123-9999(單號)、升州路134-9998(雙號)、雙樂園、雙塘、雙塘里、雙塘路1-17(單號)、雙塘路2-998(雙號)、雙塘路21-999(單號)、五福街、下浮橋、玉帶園。 序號:3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06 包含地址:168個 鞍轡坊、寶塔頂、寶塔山、寶塔山四巷、北寶塔根、北山門、北珍珠巷、邊營、蔡家苑、倉頂、倉頂八號路、長樂街、晨光巷、陳家牌坊、船板巷、達萊公寓、大百花巷、大荷花巷、大井巷、大思古村、大思古巷、釣七巷、釣魚台、釣魚台九三巷、釣魚台一二三巷、丁村、東河沿、東集合村、東小市口、豆府巷、豆腐坊、豆腐巷、堆草巷、方家巷、楓秦居、風游寺、甘露巷、高崗里、高家苑、擱漏街、公正村、弓箭坊、箍桶巷、過街樓、荷花塘、黑占巷、黑簪巷、紅梅巷、胡家花園、花露北崗、花露崗、花露南崗、花露中崗、黃泥塘、集合村路1-135(單號)、集合村路2-160(雙號)、集慶路、剪子巷、江寧路、金沙井、金粟庵、金粟庵路、軍師巷、老虎頭、老王府巷、磊功巷、六二四巷、六角井、龍泉巷、蘆席巷、綠竹園、馬道街、梅花村、煤灰堆、美河園、鳴羊街、鳴羊里、磨盤街、木匠營、南寶塔根、南珍珠巷、牛市、牽牛巷、秦狀元里、秦狀元巷、清潔村、仁厚里、仁義橋、三條營、桑樹園、掃帚巷、上江考棚、上碼頭、實輝巷、雙塘路19-19(單號)、雙塘園、水齋庵、水齋庵三五巷、水佐營、太平街、太平橋、太平苑、糖坊廊、陶家巷、鐵路新村、同鄉共井、銅坊苑、銅作坊、瓦匠巷、王府巷、五板橋、西干長巷、西河沿、西湖裡、西街、西小市口、下碼頭二巷、下碼頭三巷、下碼頭一巷、仙鶴街1-9999(單號)、仙鶴街2-86(雙號)、仙鶴街90-9998(雙號)、仙鶴里、小百花巷、小船板巷、小荷花巷、小沙井、小思古巷、小西湖、小心橋、小心橋東街、孝順里、謝公祠、新民坊、信府河、信府苑、許家巷、學智坊、顏料坊、洋珠巷、窯灣街、義倉巷、殷高巷、飲虹園、飲馬巷、鷹府街、雨花路1-193(單號)、雨花路2-194(雙號)、悅來里、悅來巷、雜糧市場、張都堂巷、張家花園、張家衙、珍巷裡、正學路、中華路298-9998(雙號)、中華路301-9999(單號)、中華西門、中山南路371-9999(單號)、中山南路404-9998(雙號)、中營、朱雀里、轉龍車、轉龍巷、膺福街、璇子巷、胭脂巷。 序號:4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07 包含地址:2個 中和橋路1-9(單號)、中和橋路2-58(雙號)。 序號:5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12 包含地址:2個 集合村路137-999(單號)、集合村路162-998(雙號)。 序號:6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14 包含地址:3個 光華路1-3(單號)、光華路18-18(雙號)、光華路28-28(雙號)。 序號:7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22 包含地址:128個 板蘇村、鮑家場、柴家營、柴家營村、柴營北路、柴園北路、柴園路、柴園南路、常家圩、長崗、長塘、晨光路、大明路、大明路洪家園、大明路九龍盛世園、大明路九龍新寓、大明路九龍雅苑、大明路口、大明路龍苑新寓、大明路明都雅苑、大明路天華園小區、大明路永樂路、大明路永樂路春光里小區、大明路永樂路風光里小區、大明路永樂路路子鋪、大校場路、大魚趙、丁家園、東風村、東瓜匙、鳳虹苑、富華路、崗虹苑、高虹苑、廣盛路、廣洋村、廣洋大隊、國際路、果園、果園村、洪家園、宏光路、紅花村、紅花村南、後江沿、華意路、雞鵝所、集虹苑、夾崗、夾崗村、夾崗門、佳營東路、佳營中路、金家圩、九龍新村、卡子門1-1(單號)、康居里、康美里、康業里、梁塘、劉家崗、龍翔鳴翠苑、龍苑新寓二村、龍苑新寓一村、龍蟠花園南園、龍蟠南路、羅家場、寧南工業園、寧溧路香葉樹1-9999(單號)、寧溧路香葉樹12-9998(雙號)、寧溧路香葉樹2-8(雙號)、普天路、七橋翁村、前江沿、喬虹苑、秦虹路、秦虹南路、秦虹南路崗虹苑、秦虹南路康馨花園、秦虹南路怡馨花園、秦虹西路、如意樹、上坊門、石婆婆廟、曙光里小區、雙龍街1-999(單號)、雙龍街2-58(雙號)、雙龍街62-998(雙號)、雙橋里、雙橋門、雙橋新村、蘇家橋、湯家壩、土城頭、文安街、文安里南、翁家營、吳家山、武定新村、霞光里小區、響水橋二村、響水橋一村、小校場、旭光里、陽光里小區、養德村、養德村北樓、養德村南樓、養虎倉、養虎巷、應天大街、永樂北路、雨花村、雨花東路土城頭、宇秦園小區、育仁路、造冊王、張家板跳、趙史崗、中和橋路11-9999(單號)、中和橋路60-9998(雙號)、中牌樓東、中牌樓西、朱家牌樓、鶯虹苑、怡居路、怡居園、窨子山。 序號:8 省份地區: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 郵政編碼:210038 包含地址:1個 牛西村。

閱讀全文

與南京孝順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歲女孩60多斤怎麼辦 瀏覽:681
蘄春農村養老保險費用 瀏覽:313
給父母寫一封信怎麼寫 瀏覽:651
30歲女兒每月要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291
重陽節吃橘子意義 瀏覽:569
萬年松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397
老年人室內有什麼活動 瀏覽:189
孝順的人不幸福 瀏覽:57
大班重陽節菊花 瀏覽:875
濱湖區馬山鎮峰影養老院 瀏覽:72
敬老院委託管理協議 瀏覽:335
父母如何讓孩子越學越笨 瀏覽:959
老年公寓老人入住怎樣管理 瀏覽:682
溫江養老院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941
為什麼入職體檢需要孕檢 瀏覽:565
50歲以後注意的10件事 瀏覽:978
保時安電子氣體檢測儀怎麼調地址 瀏覽:967
白露前後怎麼養生 瀏覽:298
腦梗老年人夜尿多怎麼辦 瀏覽:334
體檢檢出肺腫瘤怎麼辦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