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烏鴉孝母》讀後感
請看看這個是否對你有用?
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
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鳥便將覓來的食物喂到母親
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謂之「烏鴉反哺」。鳥類尚且如此知道敬老,而我們人類卻偏偏越來越忽視孩子們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孩子自降生以
來,「媽媽」這一偉大的稱呼便伴隨著孩子們幸福地成長,然而孩子們對「媽媽」這一稱呼所蘊含的深沉情感卻是無法全面領會的,它不僅包含著母親十月懷胎的艱
辛,一朝分娩時的痛苦,也包含著母親對孩子健康成長、美好童年所付出的心血,更包含了母親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轉化在孩子身上的深深期盼。為了孩子,她將自
己滿頭的青絲編織成歲月的華發,將自己潔白的纖纖細手磨成老繭斑駁的粗掌,但是母親卻無怨無悔。母親真的不需要孩子的回報嗎?不!
母親的愛是不需要以金錢或物質作為回報的,但是母親卻需要兒女情感上的回報,哪怕是一個甜甜的微笑;一次親呢的撒嬌;一聲嬌嬌的謝謝;甚至是一個滿意的
眼神都令母親心情激動,忘卻了疲勞。然而遺憾的是不少孩子在長期的數十年如一日的父母關愛中,麻木了,心安理得地接受著父母的關愛和侍候,似乎覺得這是非
常應該的,還談什麼回報,渴了飲甘泉,卻不知挖井時的艱辛。一對職工每月的工資收入不過800元卻每月要拿出600元支付孩子在外讀書的生活費,而孩子並不體諒父母的苦心,反而宣稱跟周圍的同學比起來,還是低消費、困難戶呢!Z女士的女兒長到18歲沒動手洗過一件衣服,瘦弱的母親為了女兒的健康成長,早上一個雞蛋,晚上一杯牛奶親自送到女兒的手上,做女兒的如此心安理得,做母親的卻渴望得到女兒一聲甜甜的「謝謝」。
C女士的8歲兒子,見什麼要什麼,好象母親的錢袋是魔術袋,有永遠也掏不完的錢似的,稍有不滿足便躺在地上打滾,甚至抓住母親又踢又踹。孩子一切以自我
為中心,好吃的一定是給自己買的,好玩的絕對是給自己一個人玩的。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比比皆是。這樣嬌縱的結果是孩子不懂禮貌,不善解人意,不知孝敬心
2. 在小故事大道理裡面讀了孝順的小烏鴉的故事有什麼啟發
義大利童話《孝順的小烏鴉》
很久以前,烏鴉媽媽生了一隻可愛的小烏鴉。
烏鴉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去捉蟲子喂他。
在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小烏鴉漸漸長大了
一天,烏鴉媽媽對小烏鴉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生活了。」
小烏鴉點了點頭,告別了媽媽,開始了獨立生活。
鳥巢:nest 小烏鴉:baby crow
在動物世界中,大多數動物在長大後都要和父母分開,獨立生活了
小烏鴉身體強壯,很快就成了一個捉蟲能手。
一天,他正在吃東西,忽然看見媽媽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在追一隻小蟲子。
小烏鴉喊了一聲媽媽,就撲了過去。烏鴉媽媽拉著小烏鴉的手,關切地問:「孩子,你現在過得好嗎?有沒有挨餓?」
烏鴉是益鳥,可以吃大量的害蟲,保護莊稼更好地生長。很多西方國家把烏鴉當做吉祥和長壽的象徵
小烏鴉看著衰老的母親,哽咽著說:「媽媽,我很好。您現在年紀大了,該享享清福了。以後,我來養活您,一定讓您吃得飽飽的!」
從此以後,小烏鴉天天都去捉蟲給媽媽吃,人們都誇小烏鴉是個孝順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