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賈母的飲食變化
賈母的飲食,從兩個方面,一是從口味談起,二是從排場談起。
首先看第11回鳳姐所說:「老太太因為晚上看著寶兄弟他們吃桃兒,老人家又嘴饞,吃了有大半個,五更天的時候就一連起來了兩次,……說有好吃的要幾樣,還要很爛的。」這里很明白的表述了賈母的體質與飲食方向。雖然說生活在大家族裡,講求調養,但畢竟是年老之人(按此時70歲上下),牙口和胃口大不如從前,所以吃了半個鮮果胃口就受不了。大多老年人都喜歡吃軟爛食品,賈母也不例外,給寶釵過生日那一回,文中就點出了賈母「愛吃甜爛之食」。
再看賈母吃螃蟹,本來螃蟹性冷,老年人不宜多吃,所以賈母只少量嘗一些,而且還要「把酒燙的滾熱的拿來」,「滾燙」二字一下就把賈母的飲食理念體現出來,熱酒可以抵消螃蟹的冷,讓老年人胃口好受一些。要是平頭百姓猴年馬月也吃不上一回螃蟹,但凡吃上了,哪還顧得了這許多啊?賈母吃螃蟹不單講究在「吃」上,更講究在排場上,吃完還要用「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來洗手」,當然這是排場問題,留到後面細說。
賈母吃的大菜里有一道「牛乳蒸羊羔」(49回)。按照賈母所說「這是我們有年紀的人的葯,沒見天日的東西」,這沒見天日的所指的大概就是還在胎胞里的羊羔,聽來未免有些殘忍。這樣的一道菜顯然算是葷中之葷了,也許是平日里「飫甘饜美」多了些,賈母更偏好吃些新鮮瓜蔬,劉姥姥二進榮府所帶的不過是些「豇豆、扁豆、茄子」,但賈母卻說「我正想個地里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像你們田地里的好吃」。不光是新鮮菜蔬,賈母還喜歡吃些野味,比如「野雞崽子湯」,賈母吃了兩塊兒,不僅心裡很受用,還囑咐再炸上兩塊,就著吃粥有味兒。另外也有「野雞爪子」。
和大多數老人一樣,賈母不喜歡吃油膩食品,丫鬟捧來的藕粉桂糖糕、松穰鵝油卷、螃蟹餡的小餃子還有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賈母都不喜歡,皺眉說:「這油膩膩的,誰吃這個!」再如第五十四回寫給賈母預備的鴨子肉粥,她都嫌葷膩,要吃些清淡的罷。按理說這鴨肉性甘涼,可以滋潤五臟之陰,清虛熱,有補血,養胃,生津的功效,正適合賈母這樣的老年人夜間食用。但她還是想吃些清淡的食物,不僅要吃清淡的,連甜的也不想吃了,還抱怨「不是油膩膩的就是甜的」,所以勉強吃了些杏仁茶,這里所說的杏仁茶也是甜的,只不過講究的做法是放幾枚苦杏仁,以發其香,想必賈母所吃的也是如此做法。
起初說賈母「愛吃甜爛之食」,那時候的賈母大概70歲年紀,而第五十四回不喜歡吃甜食的賈母已將近八十歲,幾年時間的身體衰老自然影響改變了她的口味。如第76回王夫人說「那些麵筋豆腐老太太又不大甚愛吃,只揀了一樣椒油蒓醬來」。賈母卻很喜歡,說正想吃這個,顯然是想就著「稀飯吃些罷了」,這個時候的賈母不僅是口味有所變化,偏好清淡,更值得注意的是飯量在減少,只吃了半碗「紅稻米粥」,這是老年人身體衰老的一個很明顯體現。
接下來所要說的就是賈母飲食的排場問題。
黛玉初進榮府時候第一次吃飯,看曹雪芹如何寫來「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邊四張空椅,……旁邊丫鬟執著拂塵、漱盂、巾帕。李、鳳二人立於案旁布讓。外間伺候之媳婦丫鬟雖多,卻連一聲咳嗽不聞。」
再如第四十回所表「賈母素日吃飯,皆有小丫鬟在旁邊,拿著漱盂麈尾巾帕之物」。看看這個排場,幾個人吃飯,倒要幾十個人伺候呢!吃過飯,還有小丫鬟捧過茶水、漱盂來,先用茶水漱口,盥手畢,然後捧上茶來,這方是正經吃的茶。
賈母飲食排場之大,還是柳嫂子說的一針見血:「大廚房裡預備老太太的飯,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寫了,天天轉著吃,吃到一個月現算倒好」(61回)。
這可算講究之極了,看這意思吃了一個月也不見得有重樣的,簡直成了滿漢全席了。難怪薛姨媽都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這還不算,另外各子孫房裡有好吃的還要另外孝敬一份來,這是一種規矩。第76回「賈母見自己的幾色菜已擺完,另有兩大捧盒內捧了幾色菜來,便知是各房另外孝敬的舊規矩」。我讀《紅樓夢》,深刻感覺到賈母飲食排場的變遷,是與賈家衰落緊密相結合的。正如賈母所說
「上幾次我就吩咐,如今可以把這些蠲了罷,你們還不聽。如今比不得在先輻輳的時光了」。
有人說賈母是一個高高在上只知享受的老婦人,其實並非如此。賈母雖然身在內宅,但卻比任何子嗣都清楚自己家族的處境,所以她首先從自己身上減少浪費。同樣就在這一回里,曹雪芹還描寫了賈珍等人聚眾賭博,「天天宰豬割羊,屠鵝戮鴨,好似臨潼斗寶一般,都要賣弄自己家的好廚役好烹炮」。兩相對比,賈母的聰明要比子孫們強不止一點半點呢!看這回寫賈母略嘗了兩點,便命:「將那兩樣著人送回去,就說我吃了。以後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來要」。
賈母一來是年歲大了,不想吃這些渾膩食物。更重要的則是這些東西太過浪費,她已經開始為子孫們打算了。吃了半碗的粥,也要送給鳳哥兒吃去,剩下筍和風腌果子狸給黛玉寶玉兩個吃去,那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這些都是以往賈母沒有想過的。更為突出的描寫是,賈母還讓銀蝶(尤氏丫鬟)與尤氏一起吃飯,這已經破壞了規矩。賈母這么做出於什麼目的呢?
大概是看著一桌子菜吃不下浪費而感到可惜,為了避免浪費已經把規矩都拋棄了。其實也是如此,日後賈家敗落之後,飯都吃不上了,「玉粒金蒓噎滿喉」的寶玉都淪落到「寒冬噎酸齏」的地步。那些奴才們也就更別提了,但凡有口吃的,活命要緊,誰不是先入己口,哪裡還有心思想著什麼主子奴才呢?
賈母在賈家生活了將近60年時光,是賈家鼎盛與衰亡的見證者,她的飲食變化,也正是預示了一個家族從鼎盛走向衰亡的過程。最後想以一句世人皆知,曹雪芹亦在第15回曾引用過的唐詩做結尾「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