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孝敬父母的長輩
1.不違背長輩意願,長輩錯了,要解釋。
2.多和長輩交流。
3.盡量滿足長輩要求,當然長輩也不會提無理的要求。
4.記得多回家看看,多和長輩聊聊。
5.吃的,穿的,記得家有長輩。
6.看看長輩可辛苦?多講一些開心的事,讓長輩歡歡樂樂度晚年。
大約這些吧,不知可對?
2. 面對孩子不尊重老人,應該怎麼教育呢
說到孝順是我國從古至今的傳統美德。可是話又說回來了,百人百性,身為兒女的我們當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僅不孝順長輩,還總對長輩們的態度十分惡劣。
晨晨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康之家,但是在兩歲那年,家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爸爸因為交通事故去世了。
因為從小沒有爸爸,所以媽媽非常溺愛他,有一次晨晨趁著奶奶在做飯,翻箱倒櫃的找零用錢。被奶奶發現後教育了兩句,晨晨一時生氣,起身用棍子打碎了窗戶玻璃,還出言頂撞奶,媽媽聞聲趕來,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的收拾了地上的玻璃殘渣。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四點,不可溺愛孩子。
孩子是父母手心裡的肉,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愛孩子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溺愛絕對是不可行的。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的一些關於孩子毆打父母的視頻,大多數都是溺愛孩子造成的結果。這樣的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和孝順父母,最重要的是當他步入社會以後,只要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就會做出一些沖動過激的行為。
自古至今,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除了以上幾點以外,一個有教養、尊老愛幼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必定也是這樣的,由此可見給孩子做好榜樣工作的重要性。
3. 關於盡孝的詩句孝順老人的經典句子
1. 關於盡孝的詩句
關於盡孝的詩句 1. 有關孝心的詩句
關於孝心的詩詞、詩句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別老母【清】黃仲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十五》【宋】王安石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母別子》【唐】白居易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墨萱圖》【元】王冕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送母回鄉李商隱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慈烏夜啼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詩經·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翻譯:飄飄和風自南來, 吹拂酸棗小樹心。
樹心還細太嬌嫩, 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自南來, 吹拂酸棗粗枝條。
母親明理有美德, 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 源頭就在那浚土。
兒子縱然有七個, 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鳴, 聲音悠揚真動聽。
兒子縱然有七個, 不能寬慰慈母心。《曬 舊 衣》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憶母》倪瑞璿河廣難航莫我過, 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時滴思親淚, 只恐思兒淚更多!《燕詩示劉叟》白居易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豫章行李白鬍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
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
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
豈惜戰斗死,為君掃凶頑。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
樓船若鯨飛,波盪落星灣。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西上辭母墳【唐】陳去疾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將歸舊山留別孟郊【唐】鮑溶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前者不厭耕,一日不離親。今來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蠶桑能幾許,衣服常著新。
一飯吐尺絲,誰見此殷勤。別君歸耕去,持火燒車輪。
烏夜號【唐】李群玉層波隔夢渚,一望青楓林。有鳥在其間,達曉自悲吟。
是時月黑天,四野煙雨深。如聞生離哭,其聲痛人心。
悄悄夜正長,空山響哀音。遠客不可聽,坐愁華發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聲猶至今。
《思母》唐·輿恭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長幼有序。——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運於掌。——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 有關孝順的古詩
1、《別老母》清代: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2、《思母》宋代:與恭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3、《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清代: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4、《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5、《慈烏夜啼》唐代:白居易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6、《燕詩示劉叟》唐代:白居易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3. 關於盡孝的句子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諺語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日本諺語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 日本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日本諺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 中國諺語
感恩名言警句集錦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5、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6、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
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9、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12、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3、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17、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憐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
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4、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華羅庚
25、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26、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28、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尼采
29、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30、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
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 ——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羅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賀拉斯
33、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採納
4. 關於盡孝的句子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諺語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日本諺語 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 日本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日本諺語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 中國諺語 感恩名言警句集錦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孟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5、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6、做人就像蠟燭一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給人以光明,給以溫暖.——肖楚女 7、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 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王符 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9、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12、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3、一父養十子,十子養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17、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憐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 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4、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華羅庚 25、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26、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洛克 28、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尼采 29、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 30、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 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 ——莫泊桑 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 ——羅素 32、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賀拉斯 33、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象!她們的心始終一樣,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很高興為您解答有用請採納。
5. 關於盡孝的詩詞
如下,望採納:
《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送母回鄉》【唐·李商隱】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椿萱圖》【明·唐寅】
漆園椿樹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畫斑衣相向舞,雙親從此壽無涯。
《母子吟》【宋·釋文珦】
遊子行遠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憂草,對之還斷腸。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蒼蒼。
君不見漢蔡邕,晉王祥。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墨萱圖 其一》【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墨萱圖 其二》【元·王冕】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
對之有餘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遊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王母祝語·萱草花詩》【宋·王義山】
當年樹背入詩章,綠葉丹花有暉光。
為道宜男仍永世,福齊太姒熾而昌。
猶記夏侯曾與賦,灼灼朱華凝瑞露。
紫微右極是慈闈,歲歲丹霞天近處。
《題楊解元壽萱堂其一》【宋·王炎】
冬夏勤溫情,晨昏潔膳羞。
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憂。
《題楊解元壽萱堂其二》【宋·王炎】
濟濟斑衣子,怡怡白發親。
紫萱偏得地,玉樹解留春。
《用黃侍郎韻題宇文發運瑞萱亭其一》【宋·魏了翁】
花長鄂鄂自相親,枝葉根心一氣春。
認得個中真血脈,孝慈天分匪由人。
《用黃侍郎韻題宇文發運瑞萱亭其二》【宋·魏了翁】
春風拍拍壽觴前,人有何憂樹爾萱。
老眼未忘兒女愛,花隨人意瑞家園。
6. 關於盡孝的古詩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7. 有關盡孝的詩句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卧,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8. 關於孝順的名言關於誠信的名言
孝順匯編一段,供大家分享: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弟子入則孝,出則弟.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首孝弟,次謹信.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4. 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怎樣教育 心
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讓孩子知道長幼有別,尊重父母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並沒有處在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上:要麼就是疼愛過度,要麼就是過於嚴厲,不左就右,很難權衡。
為了讓孩子學會孝敬父母,我們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只有將這個平衡點維持在最好的位置上,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才能合理平穩地發展。孩子應該在我們的幫助與指導下生活與學習,而不是被父母完全掌控。
我們只有給予孩子適當獨立的空間,孩子才有思考的餘地。否則,只是按父母的吩咐行事,就變成了我們跟孩子要孝敬,而不是孩子主動孝敬父母了。
■ 讓孩子了解養育的辛苦與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數不知道父母賺錢辛苦,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太小,與他們溝通工作上面的事情完全是天方夜譚。因此,孩子想要什麼就給錢去買什麼,不想掏錢的時候,就訓斥孩子,這樣的舉動並無益於我們維持父母形象,也讓無辜的孩子成了「犧牲品」。
為了讓孩子更合理地消費,讓他們知道養育的辛苦與不易,我們應該適時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賺錢辛苦,不能一看見喜歡的就向爸爸媽媽要錢去買,不買就鬧。這樣,既恢復了孩子的知情權,也能讓孩子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從心裡產生對父母的尊敬和感激。日後,當孩子再次看見喜歡的東西想要購買時,就會想起爸爸媽媽賺錢不易,會思考完畢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 從生活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我們培養孩子孝敬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而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我們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從幼年時期開始培養孩子。比如飯後要求孩子主動收拾碗筷、自己的小衣服可以自己洗滌、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等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辦,而應該給孩子發揮的機會。孩子經常鍛煉,自然會形成良好的習慣。
當然,一切不能操之過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個性特點來具體引導、耐心培養、熱情鼓勵。這樣,既培養了孩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一舉兩得,我們做父母的何樂而不為呢?
■ 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我們一直因為孩子對自己的惡劣態度而感到困擾不安,那麼,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否就有良好的態度呢?孩子的好習慣是我們培養的,那麼,孩子的壞習慣是跟誰學的呢?答案也是我們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與觀察力都很強,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什麼態度,孩子對我們就是什麼態度,這就是最直接的影響,我們就是孩子或好或壞的榜樣。
所以,我們在工作之餘要多與老人相處,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長輩。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5.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尊重老人
從小教育孩子養成尊敬老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方法
1.堅定地拒絕寶貝對長輩的不適宜行為
例如,有的寶貝第一次無意中打了爺爺的臉,爺爺裝著哭的樣子逗寶貝,寶貝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游戲,於是又來一巴掌;還有的家長為了哄正在哭鬧的寶貝,抓著寶貝的手往自己身上拍打,並說:“都怪媽媽,打媽媽!”這些方式都不利於寶貝樹立“人的尊嚴”,家長要堅決否定寶貝的行為,可以換其他方式安慰寶貝,要漸漸地使寶貝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
2.把尊敬長輩的禮貌用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早上起床以後,如果爺爺奶奶准備好了早餐,教育寶貝有禮貌地向老人打招呼:“奶奶,早上好!”“謝謝爺爺!”“再見,爺爺奶奶!”出門在外的時候,給寶貝提一個總的要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是你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要有禮貌地說一聲“叔叔阿姨好!”同時還要教育他:如果叔叔阿姨沒有朝你這個方向看,可能是他正在忙自己的事情,你就可以不打招呼了;如果這個時候打招呼,反而有可能打擾叔叔阿姨。這不但鍛煉寶貝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培養寶貝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3.跟寶貝議論其他人尊敬長輩的行為
成人和孩子都有一個特點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父母與寶貝一起外出的時候,如果發現其他寶貝有什麼好的或者不好的表現,父母隨便加一兩句評價就對寶貝有教育作用:“剛才那個寶貝不錯,他知道怎樣尊敬長輩。”“剛才那個寶貝我不喜歡,這么大了還不會尊敬長輩。”這些隨機教育都會對寶貝有積極的滲透和影響作用。如果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看到相關的行為也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評價和引導。
4.教育孩子體諒和關心長輩的狀況
長輩身體不好,要教育寶貝學會問候,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端杯水,提醒爺爺奶奶吃葯。有時候爸爸媽媽比較疲勞,寶貝卻沒有“眼色”,還叫爸爸媽媽做這做那,或者問這問那,爸爸媽媽要明確地告訴寶貝:“我現在很累,想休息一會兒,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總是叫我。”很有必要給寶貝提出這樣明確的要求,教育他學會觀察和體諒別人,在給別人減少麻煩的過程中學習尊敬長輩的行為習慣。
5.日常生活照顧中減少包辦代替行為
寶貝需要成人的關照和愛護,但是成人不能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如果成人什麼都替寶貝想好了,什麼都替他做好了,他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認為長輩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珍惜和感謝的,就很容易產生不尊敬長輩的行為表現。例如,有的寶貝發現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就不吃飯,讓家裡人給他出去再另外買吃的,父母說今天先湊合著吃,明天再買,寶貝不願意。這時候至少可以有兩點要教育寶貝:一方面,你事先沒說要吃什麼,現在臨時想出來的主意,在該吃飯的時候讓爸爸媽媽餓著肚子給你重新買,你考慮到別人的需要了嗎?另一方面,既然飯菜已經做好了,就應該先吃下去,否則就是不太尊重做飯人的勞動了。
6.給孩子提供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
總是依賴說教有時容易引起寶貝的反感,大人看見相關的電影、電視、書籍、文章都可以讓寶貝看看。文藝作品有避免說教卻能深深地打動人的功能,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是更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來幫助理解和消化,加強記憶。因此,父母可以到書店有意識地收集這方面的內容,為寶貝提供具體的學習資源。
7.不在寶貝面前說其他家長的壞話
寶貝還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他也跟著學說什麼、學做什麼。如果你對其他家長成員有意見,千萬不要借寶貝的話題說話,更不宜直接“教唆”寶貝。如果丈夫回來晚了,媽咪對寶貝說:“爸爸心裡沒這個家了,爸爸不喜歡寶貝了。”這樣“含沙射影”不但刺激了丈夫,長此以往對寶貝也是一個不良暗示。不要以為寶貝聽不懂哦,他可是一個小人精,你的語氣、眼神和態度都在向他傳達真實的信息。
教育孩子尊重老人的建議
一、從點滴入手。從寶寶有情感反應時起,家長就應該逐步培養,讓寶寶養成尊敬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還能培養寶寶根據場合靈活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寶寶的模仿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寶寶起著示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的體貼尊重和相互關愛是寶寶能夠健康成長的關鍵。父母不孝敬長輩,寶寶長大後也不會孝敬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寶寶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不尊敬長輩是正確的。
三、讓寶寶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寶寶得到鍛煉,又可以培養寶寶的愛心。
四、糾正寶寶對長輩的不尊重行為。當寶寶無意中的某些行為損害到人的尊嚴時,家長要堅決否定寶寶的行為,要漸漸地便寶寶感受到這樣一個觀念:人是需要愛護的。
五、隨機教育更有效。成人和寶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而不善於發現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像尊敬長輩這樣的行為習慣更是如此,因為它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很容易被人忽視。
培養孩子尊敬老人的原則
從愛家人開始,一點一滴教育孩子。
在我們的一生中,家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我們成功的時候,家人給我們贊揚;在我們失敗的時候,家人給我們安慰;在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家人在我們身邊陪著我們……在孩子幼年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時不時的灌輸孩子一些關於家庭觀念以及家人重要性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到家人是溫暖的來源,是在人的一生中無時無刻都起非常重要影響的角色。只有學會了愛家人,才懂得什麼是愛,才會在將來學會如何的愛護別人。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適當的在生活中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敬老,是因為老人年紀比較大,經歷的事情多,在社會和家庭里的地位比較高。孩子無論多麼的年輕氣盛,都要控制好,因為在老人面前,孩子就是小輩,小輩尊重長輩,是非常理所應當的。至於愛幼,就像是要愛護弱者一樣,面對比自己年級要小的人,就應該去照顧和關心,這是一種美德。
公交車上學會敬老愛幼。
現在,公交車上一直在灌輸市民敬老愛幼的想法和觀念。每每遇到老人、小孩、孕婦等乘客時候,乘務員都會拉起嗓子高喊“哪位年輕人給XXX讓個座”。久而久之,人們也形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敬老愛幼,愛護病殘和孕婦。
在公交車上,是孩子學習敬老愛幼美德的場所之一。如果孩子被讓座了,父母可以及時的告訴孩子,因為孩子年紀小,長輩們愛護她/他,所以才讓的座,並告訴孩子以後也可以愛護比自己更小的人;如果遇到了年輕人給老人讓座了,父母可以及時的告訴孩子,這是年輕人敬老的表現,因為年輕人身強體壯,而老年人行動緩慢不便,所以作為一個好孩子,應該適時的讓座,表現良好的素質和美德……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孩子,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好的方式。除了公交車方式,父母還可以在各大場合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及時的讓孩子見識身邊的世界,從而一點一滴的認識到什麼是敬老愛幼,而自己又該如何去表現敬老愛幼。
孩子不尊敬老人的原因
孩子不尊敬長輩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對待老人的態度而引起的後果。有的家長,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卻不孝敬父母。平時在家中對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長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有的家長,表面上對老人恭敬有禮,背後卻經常對老人發牢騷甚至辱罵老人,對待長輩總...
孩子不尊敬長輩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對待老人的態度而引起的後果。有的家長,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卻不孝敬父母。平時在家中對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長不尊敬長輩的行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對象。有的家長,表面上對老人恭敬有禮,背後卻經常對老人發牢騷甚至辱罵老人,對待長輩總是提防著,好話不屑一顧,甚至教唆孩子不要聽老人的。這樣的父母怎能教出好孩子來呢!作為家長,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真心地照料老人,行動是最好的教育語言,給你的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在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時,可以適當給予懲罰。在家庭生活中,還可以適當制定一些家規,比如吃東西時,要先拿給長輩;好吃的東西,要與老人一同分享;出門之前,同老人打招呼;還可以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來擔起照顧家中老人的“任務”。
還有一個十分微妙的因素造成了孩子不尊敬老人,那就是家長是否在自己孩子面前樹立了應有的威信,這里說的威信,可以解釋為,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位言出必行,平時是否對自己的孩子過於溺愛或者強行管制,讓孩子體會不到自尊與來自他人的尊重。家長如果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個性,孩子也會更加珍惜來自他人的尊重,並能推己及人,學會尊重他人,同時還會變得更有責任心。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老的,今天我們不尊重老人,以後當我們老時,別人也同樣會嫌棄我們。尊重長輩,就是尊重自己的未來,不尊敬長輩,就是不尊敬自己的未來。
中國歷史上十分注重“孝”字的宣揚,你可以讓孩子讀讀我國的經典,如:《孝經》、《二十四孝》等書籍,讓古人教兒。
猜你喜歡:
1. 幼兒禮儀教案尊敬長輩
2. 教育孩子學會尊重方式
3.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4.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圖報
5. 教育孩子尊重人應該怎麼教育
6. 表示「不尊敬長輩」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不尊敬長輩」的成語有:
目無尊長 、以下犯上、 大逆不道 、欺師滅祖、沒上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