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孝順是指什麼
一、能行孝的人,就是順應天道,人生才會順利。
孝敬父母,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大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能夠及時行孝,就是順應自然,順應情理,順應天意。孝順父母的人,沒有人不尊敬,沒有人不贊揚,孝順父母,就是為自己贏得未來。而那些不孝父母的人,就等於自毀前程,即使眼前有那麼一點福報,也一定不會長久,現實中這種事例很多,大家可以仔細觀察。
三年前,父親生病住院,我開始回老家照顧父親。在這之前,已經做了一年自媒體,雖然每天廢寢忘食,竭盡全力,卻沒什麼起色,做視頻不行,寫文章也不行,還要靠兼職送外賣維持生活。父親生病後,就經常看病、住院,我就沒有精力用在自媒體和送外賣上了,只是每天堅持抽時間寫一篇更新,所以很多文章都是在病房裡用筆記本寫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賬號卻連續通過原創、優質、達人等標簽,收入也得到穩步增長,基本可以維持生活需要了。
二、孝順父母,就是在行不言之教,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確實很嚴重。孩子叛逆、不聽話、不愛學習等等這些,都是令家長十分頭疼的問題。孝子賢孫,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看到的,所以現在社會上的家長課堂很流行,很多家長除了工作上班,還要去上課,學怎麼教育孩子。
其實教育孩子很簡單,就是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如果家長做不到,任你怎麼說,講得再頭頭是道,孩子也不會聽從,因為他心裡不服氣,「你們都做不到,憑什麼讓我去做?」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首先就是自己能夠孝順父母,做個樣子給孩子看,不用你教育,不用你天天說,孩子自然就變好了。
得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學校里,變得有責任有擔當,不再怨天尤人;在家裡,還知道照顧奶奶了,替我分擔家務了。這就是不言之教,她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就學會了。
『貳』 孝順外婆可以稱為孝子嗎
當然屬於孝子,但是當著你的外公不能叫孝子而是成為孝順,對父母親的孝敬才真的叫孝子。
『叄』 可以說孝順爸爸媽媽
孝順一詞原指愛敬、順養天下之人的美好德行。後來衍生為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的意思。這個對象可以是其他長輩。
『肆』 孝順分為哪三種呢
孝順分為以下三種:
1、小孝是陪伴。
為什麼小孝是陪伴呢?這是我們通常認為,只要是陪伴著父母就是孝順。但是不知道這種陪伴是否有質量?有的時候回去陪伴父母,反而是給父母添了不少麻煩。
根本不是去盡孝的。這種陪伴是一種假象。只是人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但心不在父母身邊。
2、中孝是贍養。
讓父母過得衣食無憂,既要給父母物質上的幫助,又要給讓父母給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去尊重他們,真正的讓他們是沒有憂慮,過得舒心開心。
我們也要好好的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擔憂了,也不要做不好的事情,父母就不會感到羞恥了。能做到修身養性也是對父母的最大的孝。
3、大孝就是超越。
所有的父母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並作為父母的化身,是承載著父母的精神上的延續。所以要加倍的努力,能讓自己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於父母老去的速度。
孝順的三種境界:
1、養長輩的身,保障長輩吃穿不愁。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一個人身體健康,活著就是幸福,要是病怏怏的活著,其實是痛苦。作為父母,多半是年事已高,健康的身體更加重要,需要兒女關心。
很多父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希望留一點錢,給兒女,幫助兒女創業。但越是這樣,父母越是扛著病痛過日子,導致病痛加重。
孝順父母的兒女,會常常帶著父母去體檢,提前防範病痛。要知道,身上無病,比你給再多的錢都好。
當然,健康的身體,需要起碼的生活保障,衣食無憂才會活得踏實。很多年輕人,不僅自己不勞動,還當了啃老族,拿著父母的錢過日子,這樣的不孝,令人痛心。
我的表姐夫有四兄弟,兩個是做生意的,經濟條件都不錯,但是他們對父母卻很「摳門」,個個都愛比較,覺得自己多拿錢給父母就是「吃虧」。
父母都健在的時候,都沒有拿錢給父母用,後來父親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在農村過苦日子,才在親戚的調解下。
每個兄弟每月給兩三百塊錢,其中有一個兄弟以老婆管得緊為由,還是長期不給母親生活費。這樣的大家庭,就是富得流油,也沒有好名聲,也會被人看不起。
自己有錢但對父母小氣的人,人人嗤之以鼻,表面過得風光,但問心有愧,還是沒有福氣的人。那些窮一點但保證了父母的日常開支的人,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窮開心」也是福氣。
2、養長輩的心,讓長輩心情愉悅。
人這一輩子,真正希望你過得好的人,沒有幾個,除了父母,也許你都找不到貼心人了。不管你走多遠,父母在地方,才是最溫暖的家,當你很累的時候,和父母聊天,心情總是會慢慢好起來。
其實作為兒女,也要學會牽掛父母,在外混得如何,都沒有關系,常常告訴父母自己的行蹤,讓父母放心;經常問候父母,了解父母的想法,讓父母寬心。
自己努力工作,走正道,還有錢寄回家,父母感覺舒心。做到了這幾點,就是養好了父母的心,大家都開心。
有錢過好日子,沒錢過好心情。父母老了,還是為你擔憂,那也是不孝順。看看那些敗家子,不學好,父母心好痛,怎麼可以安度晚年。
其實,不學好的人,越不孝順,越沒有福氣,等父母不管你了,就只能流落街頭,還可能要晚景凄涼。
3、養長輩的志,讓長輩活得有意義。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真正變老,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失去了理想,過得越來越孤單,沒有了人生的樂趣,和時代脫節了。
王陽明的父親退休後,王陽明經常寫信建議父親和同鄉的退休官員多聯系,可以一起作伴,尋找共同的樂趣,日子要過得充實。
人老了,如果無所事事,就會變得頹廢,就是坐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耷拉著頭,灰頭土臉的,六十歲的人,都會被認為是九十歲的人。
那些有愛好的人,趁著自己可以走動,去看看風景,到公園散心,參加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忙忙碌碌的日子,會讓一個老人,也找到人生的意義,真正把日子過成「夕陽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千萬不要讓父母碌碌無為活下去,而是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培養他們的興趣,多鼓勵他們,還可以教會他們一些新知識。比方說,教會他們用微信,用各種唱歌軟體等。
「愛人者,人恆愛之」,真正孝順的人,對父母孝順,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也一視同仁,用行動去愛護長輩。同時,他也會得到長輩的愛,長輩總會把最好的財富都留給他,為他添加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