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孝敬父母四字成語
關於孝敬父母四字成語
1.關於孝敬父母四字成語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愛老慈幼祝哽祝噎陟岵陟屺骨肉至親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晨昏定省寸草春暉冬溫夏清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甘馨之費顧復之恩藉草枕塊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勞而不怨南山之壽寢苫枕塊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壽山福海菽水承歡送往事居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孝子賢孫仰事俯畜養生送死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必恭必敬赤子之心椿萱並茂承歡膝下
2.求關於孝的四字成語關於孝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兩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節義、孝子順孫、孝子愛日、孝子賢孫、父嚴子孝、孝子慈孫、孝悌忠信、披麻帶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出自】: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
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二、母慈子孝【解釋】: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出處:《尚書·康誥》:「天惟與我彝。」孔傳:「天與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話文:「上天給我彝。「孔子傳:「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唐·蘇安恆《請則天皇後復位於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白話文:「陛下隱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
三、孝悌力田【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出自】:《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
白話文:「他派使者慰勞賞賜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愛的人、力田二匹……因為戶口設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鄉官。」四、忠孝兩全【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亦作「忠孝雙全」。【出處】: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僕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白話文:「業傳戰略,名字在勛登記;蘊天爵以修己,忠和孝兩全。」五、求忠出孝【解釋】:指尋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出自】:語本《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孔子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白話文:「國家把選拔賢才為己任,賢人以孝道為第一。孔子說:『孝親所以忠誠可以轉移到你,因此尋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門。
』」參考資料:網路-移孝作忠網路-母慈子孝網路-孝悌力田網路-忠孝兩全網路-求忠出孝。
3.形容孝順父母的四字成語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祝哽祝噎陟岵陟屺骨肉至親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晨昏定省寸草春暉冬溫夏清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甘馨之費顧復之恩藉草枕塊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勞而不怨南山之壽寢苫枕塊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壽山福海菽水承歡送往事居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孝子賢孫仰事俯畜養生送死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必恭必敬赤子之心椿萱並茂承歡膝下
4.孝順的四字成語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
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
也形容十分消瘦。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老萊娛親表示孝順父母。出處: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逆臣賊子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出處:《晉書·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逆子賊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亦作『入孝出弟』。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扇席溫枕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衾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鴞鳥生翼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
比喻忘恩負義。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衣冠梟獍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
舊時比喻不孝的人。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5.關於「孝順」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尊老愛幼
讀音:[zūnlǎoàiyòu]
釋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2、扶老攜幼
讀音;[fúlǎoxiéyòu]
釋義:拉著,帶領。攙著老人,領著小孩。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孟嘗)君道中。
3、孝子慈孫
讀音:[xiàozǐcísūn]
釋義: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4、孝子賢孫
讀音:[xiàozǐxiánsūn]
釋義: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5、孝子順孫
讀音:[xiàozǐshùnsūn]
釋義: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
造句:1.中國人民歷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
4.大家都應具有尊老愛幼的好習慣。
5.這是一個尊老愛幼、伯塤仲篪的模範家庭。
『貳』 古代孝字的各種寫法
孝字的各種寫法
一、孝字的拼音:xiào
二、孝字的部首:子
三、孝字的筆順:橫、豎、橫、撇、橫撇/橫鉤、豎鉤、橫
四、孝字的釋義
1、孝順:~子。盡~。
2、舊時尊長死後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守~。
3、喪服:穿~。戴~。
4、姓。
一、孝字的歷史記載
《孝經·開宗明義》篇中講:「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兩親,並能順其意。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
《論語-學而》中孔子說到「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礎。
在中國傳統道德規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二、孝字的相關組詞:熱孝、盡孝、守孝、弔孝、孝衣、掛孝、孝心、戴孝、帶孝、孝服、孝女、孝道、重孝、謝孝
1、孝女[xiào nǚ]
對父母孝順的女兒。
2、重孝[zhòng xiào]
最重的孝服(一般是子女為亡父亡母所穿的孝服)。
3、謝孝[xiè xiào]
舊俗指孝子等向弔唁的親友行禮,特指服滿後拜訪弔唁的親友表示感謝。
4、穿孝[chuān xiào]
舊俗,人死後親屬和親戚中的晚輩或平輩穿孝服,表示哀悼。
5、不孝[bù xiào]
不孝順。
『叄』 哪些字可以表達孝順的意思 什麼字可以表達孝順的意思
1、扇枕溫席: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2、孝感動天: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形容對父母十分孝順。
3、鹿乳奉親:講述了作為孝子怎樣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得到鹿乳來奉養親人。形容對親人極為孝敬。
4、懷橘遺親:講陸績懷里藏著兩個橘子,帶給年邁的母親吃。形容十分孝敬父母。
5、恣蚊飽血:拿自己的血喂飽了蚊子,讓它不要再叮父母。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肆』 哪些字可以表達孝順的意思
哭竹生筍、卧冰求鯉、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行佣供母、聞雷泣墓、懷橘遺親、扇枕溫衾望雲之情 溫清定醒 慈烏反哺 烏鳥私情 寸草春暉 顧復之恩 陸績懷桔 扇枕溫襲
『伍』 有關孝順的字有哪些
「色難」,孝順父母最難的是有好臉色。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冬則溫,夏則凈,晨則醒,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俱,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怡親憂,德有傷,怡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貽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葯先償,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視死者,如視生。
『陸』 請問 哪些字、詞的含義有孝順之意
就是「孝」,別的詞語好像都不作「孝順」講。
在古代「孝」和「悌」是近義詞,「孝」是孝順父母,「悌」是尊敬兄長。
『柒』 古人用了哪12個字來形容孝道
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敬親
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談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也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麼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奉養
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一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侍疾
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立身
《孝經》雲:「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並成就一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
諫諍
《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
善終
《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
『捌』 關於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
菽水承歡、菽水之歡、卧冰哭竹、扇枕溫衾、扇枕溫被、蘆衣順母、戲綵娛親、承歡膝下。
一、戲綵娛親
釋義:比喻孝養父母。
出處:《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例句:《戲綵娛親》講述老萊子奉養二親的孝行。
二、承歡膝下
釋義: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於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出處:《孝經·聖治》:「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曰嚴。」
譯文:因為一個人的親愛之心,是在父母膝下玩耍之時就生出來的,因為父母把他養育漸漸長大,他便對父母一日一日的尊敬起來。
三、扇枕溫衾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出處: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說到此處,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譯文:說到這里,就這樣躺在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四、扇枕溫被
釋義:形容對父母十分盡心。
出處:唐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王延傳》: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
譯文:請對父母和顏悅色奉養父母,夏天那扇枕席,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
五、菽水承歡
釋義: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譯文:為父母奉上普通食物,讓他們歡樂,這就是孝道。
『玖』 漢語代表孝順的字有哪些
漢語代表孝順的字有哪些?
——除「孝」字之外,很難找到代表孝順的字。只有《禮記回·祭統》中,有言「孝者,畜答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為畜。」(註:畜謂順於德敎。)——畜,讀xù , 順從,守孝道。
僅有「畜」字,可供參考。
『拾』 關於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
關於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
1.形容孝順父母的四字成語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祝哽祝噎陟岵陟屺骨肉至親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晨昏定省寸草春暉冬溫夏清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甘馨之費顧復之恩藉草枕塊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勞而不怨南山之壽寢苫枕塊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壽山福海菽水承歡送往事居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孝子賢孫仰事俯畜養生送死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必恭必敬赤子之心椿萱並茂承歡膝下
2.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恩逾慈母」「返哺之恩」「顧復之恩」「菽水承歡」「孝子賢孫」
一、「恩逾慈母」
【讀音】ēnyúcímǔ
【釋義】逾:超過。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處】唐·韓愈《御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陛下恩逾慈母。」
二、「返哺之恩」
【讀音】fǎnbǔzhīēn
【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出處】《春秋運斗樞》:「飛翔羽翮為陽,陽氣仁,故烏反哺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三、「顧復之恩」
【讀音】gùfùzhīēn
【釋義】顧:回頭看;復:反復。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
【出處】《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四、「菽水承歡」
【讀音】shūshuǐchénghuān
【釋義】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五、「孝子賢孫」
【讀音】xiàozǐxiánsūn
【釋義】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3.描寫孝敬父母的四字詞語有哪些1、愛老慈幼,讀音[àilǎocíyòu]
釋義:慈:慈愛。愛護老人與兒童。
例句:愛老慈幼是人應有的美德之一。
2、恩重如山,讀音[ēnzhòngrúshān]
釋義:恩情深厚,像山一樣深重。
例句:父母的養育恩重如山,做兒女的一生也報答不完。
3、恩逾慈母,讀音[ēnyúcímǔ]
釋義: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例句:寒泉之思,老牛舐犢,含辛茹苦,恩逾慈母,孟母三遷,可憐天下父母心。
4、返哺之恩,讀音[fǎnbǔzhīēn]
釋義: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例句:烏鴉且知報返哺之恩,何況人呢?
5、寸草春暉,讀音[cùncǎochūnhuī]
釋義: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例句:對祖國母親,我們總懷有寸草春暉之情。
4.孝順的四字成語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
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父嚴子孝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一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雞骨支床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
也形容十分消瘦。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
老萊娛親表示孝順父母。出處: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綵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卧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於親側。」
母慈子孝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逆臣賊子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出處:《晉書·王導傳》:「逆臣賊子,何世無之?豈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陳子昂《請措刑科》:逆臣賊子,頓伏嚴誅。」
逆子賊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同「入孝出悌」。
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亦作『入孝出弟』。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扇席溫枕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衾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溫席」。
扇枕溫席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出處:漢·劉珍《東觀漢記·黃香傳》:「冬無被褲而親極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溫席。」
王祥卧冰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鴞鳥生翼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
比喻忘恩負義。孝悌力田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出處:《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孝悌忠信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的封建社會的應具備的道德標准。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統制顯靈救駕》:「凡遇人,只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孝子慈孫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孝子順孫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出處:《漢書·武帝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孝子賢孫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衣冠梟獍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
舊時比喻不孝的人。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移孝為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出處:語出《孝經·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孝作忠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出處: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塗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