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兒子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兒子不孝順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糾紛。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或者住房、財產等發生糾紛,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進行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指成年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是指成年子女在精神上和生活上對父母的關心、幫助和照顧。贍養扶助的義務主體,一般是成年子女。子女對父母履行贍養扶助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子女必須要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每一個成年人對家庭和社會應盡的責任。
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人。這種義務是無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贍養扶助,子女就應繼續履行這一義務。並且不能以放棄繼承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
贍養人應當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時得到治療和護理;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應當提供醫療費用。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贍養人應當承擔照料責任;不能親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願委託他人或者養老機構等照料。
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付給贍養費等權利。贍養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擔力不能及的勞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⑵ 兒子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兒子不孝順父母怎麼辦如下:
1、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於子女不贍養問題,可以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對子女進行批評教育,社區協助監督。
2、提起民事訴訟。對於兒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可以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3、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可能構成遺棄罪。
4、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良好的家庭環境也會這孩子有一定的影響,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自然而然的就會在對父母這方面比較的孝順,因為他懂得知識多,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
5、改變自身的觀念,有的家長可能始終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的,應該如何管理,其實當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更應該尊重他們。
6、作為父母我們自己要先找一下原因,為什麼會不孝順,是不是從小到大你過於溺愛,或者對她不夠好,或者過於嚴格打罵棍棒下的教育方式,這些讓孩子很討厭我們,所以就對我們產生了一些敵對情緒。
⑶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
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想讓孩子孝順,遠遠不是把孩子養大、讓孩子變優秀這么簡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孩子不孝順是因為父母這5種行為的相關信息。
1、常說,我不指望你養老
經常有父母對孩子說:「你管好自己就行,反正我將來也不指望你養老!」
雖說,父母們養育孩子本就不求回報,一心只盼著孩子自己能過得好就行。但是,明明白白地把自己對孩子無欲無求的想法表達出來,只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經常對孩子說「我不指望你養老」,不但不能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反而會減弱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不快樂。
一方面,孩子會從心底覺得父母竟然這么不信任自己,並對自己將來能不能為父母養老產生懷疑;另一方面,說的多了,反而會讓孩子當真,日後做起事來自然不會顧及父母的感受了。
與其總是跟孩子說「我不指望你養老」,不如適當告訴孩子養育的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但要切忌對孩子說「你得努力,我將來就指望你養老了!」,這會加大孩子的心理負擔。
2、自己不孝順長輩
之前電視上有這樣一個廣告:兒媳給婆婆洗腳,孩子看到了,轉身也跑去端來一盆洗腳水,顫顫巍巍地大聲喊著「媽媽洗腳」。在感動無數人的同時,也讓人引發了對孝順的深思。
記得希臘教育家伊索克拉底曾說,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可見,孝順也是會傳染的。
這是因為,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言語,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長期的耳濡目染,會讓孩子在潛意識里認為將來對待自己的父母也要是這個樣子。
這就導致,父母自己孝順,孩子也跟著孝順。而父母不孝,孩子將來也能成不孝子。
毫無疑問,若是將來想讓孩子孝順自己,首先父母自己就要做好表率。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的真意。
3、過度寵溺孩子
生養孩子本就不易,而現在不少家庭只有1-2個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父母手心裡的珍寶。正所謂,疼愛都來不及,當然要把所有的好都給孩子。
於是,在90%的家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
吃飯時,好吃的都給孩子,還對孩子說「媽媽不愛吃,你先吃」;
家裡有好玩的好看的,都要留給孩子,連老人都不能碰;
甚至在孩子想幫媽媽做家務時,都遭到媽媽一陣反對「你別動,讓媽媽來」
、、、、、、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卻不知道過度寵溺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往後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愛孩子本無可厚非,但要有底線。不妨把孩子當做朋友,真誠交流,告訴孩子「我很樂意你幫我」。在孩子給你夾菜,給你好吃的東西時,欣然接受,這會讓孩子覺得分享給父母也是一種快樂。
4、從不教導傳統禮儀
越來越多的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卻總是對孩子說「你只要負責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不要管!」
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成績優異的「三好學生」,卻鮮少見到「知禮儀,懂感恩,講孝悌」的好孩子。
不難發現,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分注重成績,甚至只看重成績,幾乎不去教導孩子該有的優良的傳統美德。比如感恩,比如孝悌,比如謙讓等等。
長期被父母灌輸「成績好就什麼都好」的理念,孩子自然就不會注重道德節操方面的追求。
在我看來,養育孩子並不僅僅是為了要他優秀,要他有成就。更重要的,是我們做父母的教會他做人的道理。
5、經常打罵孩子
古語有雲,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說,關鍵時刻不打不成材。的確,不少名人都是因為父母的一頓「棍棒教育」而幡然悔悟,終成大業。
但不得不說的是,古人的教育重點在於關鍵時刻的當頭一棒,而非經常一頓棍棒。
試想一下,孩子犯點錯就非打即罵,時間久了,哪個孩子心裡不會暗生怨言?倘若平時總是對孩子實行家暴,或是對孩子進行冷嘲熱諷般的語言暴力,勢必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想要遠離。
見慣了父母的打罵、污辱,孩子的心裡會有陰影,並且會形成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難保將來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
小孩子不孝順的表現
1、脾氣暴躁,對父母大喊大叫
現在的育兒觀念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基本上家長也都不採用虎媽虎爸那種形式了,類似於「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漸漸地也不被大家討論了。
這就導致很多家長現在過於溺愛孩子,尤其是祖輩們先天對孫輩的喜愛,也使得孩子越來越嬌生慣養,有一點點不順心就會大發脾氣,長輩們做的事情不合自己的意就大喊大叫。
小華是小區里的一個孩子,爺爺奶奶對他的寵愛那可是出了名的,一出去看見什麼玩具就想要,不給的話就要坐在地上打滾、哭,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只好給他買了。
這樣一來二去,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經常就用這招來為自己「謀福利」。後來孩子再長大一點,更調皮搗蛋了,連他的爸爸媽媽也管不過來了。
2、嫌棄爸爸媽媽的穿著,不願意和他們走在一起
兜媽記得小時候,鄰居家有個女孩,長得十分好看,大家也都很喜歡她。可是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她都不喜歡讓自己的爸爸媽媽來,因為爸爸媽媽在外面打工,衣服穿的不好看,她覺得去開家長會,別人家的父母都穿的很好看,自己很沒有面子。 有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門,她不是走在前面,就是走在後面,不想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我問她:「你這樣你爸爸媽媽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肯定也是知道的,他們會難過的。」
可是她竟然說:「反正我以後也是要嫁出去的,還能有多少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呢?」原來女孩在小時候就有以後要離開父母的這種想法,所以平時也不怎麼照顧到他們的情緒。
3、受到批評從不肯低頭認錯
兜媽以前聽到一位媽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兒子小的時候脾氣就不好,每次犯錯誤的時候你批評他,他從來不會說「爸爸媽媽,對不起,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會犯了、、、、、、」這樣的話,有時候無論你怎麼打他,他都不會說。
我和他爸爸想著等到他長大了就好了,可是沒想到他長大了完全沒有好轉,現在上高中,叛逆得不得了。還是和以前一樣,犯錯了永遠不會道歉。我和他爸爸真的是後悔,已經不知道要怎麼管他才好了。
4、父母打他們的時候會還手打父母
這里說的「打」當然不是指父母家暴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予以適當地教育批評。但是當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吹鬍子瞪眼,似乎就憋著一股氣,最後沒忍住沖上去打了父母的。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傾向,那一定要注意,孩子小的時候就知道動手打父母,等到長大了,不能說一定會打父母,但是可能性是很大的。
中國有句古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就是孩子小時候的言行舉止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將來。
所以家長要是發現了自己家的孩子有上面這四種行為,一定要上心,並且要好好糾正、加以教育,一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等到孩子長大了,父母這時候就很難糾正過來了。
⑷ 孩子不孝順的原因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下面這4種舉動,長大後很可能會不孝順。總是抱怨
孩子在家,總是表現出不滿,一會嫌飯菜難吃啦,一會又覺得自己的自己的衣服太舊,要求媽媽買新的。和同學之間相處也不好,總是抱怨誰性格不好,誰長得太丑之類的話。總之,父母在家就從沒聽過孩子聊開心的事。
和父母對話,最多的就是提要求,“媽媽你幫我買玩具吧”“爸爸你給我點零用錢吧”。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雖然不貼心,至少不吵不鬧。
父母沒有發現的是,孩子的內心已經在漸漸變冷漠,他們和父母之間沒有愛的交流,愛本該是幸福、溫馨的,只對父母傳達不滿的孩子,談不上愛。沒有愛何來對父母孝順呢?
比如因為絆倒腳砸向牆壁摔倒,父母就會說“都是牆壁的錯,我們打牆壁好不好”,比如孩子走路摔倒,父母會說“都怪地,是因為地太硬才讓你受傷的”。
這種做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小孩哭泣,卻在無形中培養了小孩逃避責任的情況。時間久了,等到孩子因為忙自己的生活而顧不上父母的時候,會不會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呢?
由此可見,一個人是否孝順,並不是完全由先天性格所致。父母如果想要長大後孩子成為孝順的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注意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否有錯誤。
以上4種舉動,你家孩子中了嗎?如果有,請及時糾正過來。只要方法得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美好的品質。
⑸ 有些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孝,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很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都是非常強烈的在孩子遇到一些問題之後,父母會及時地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並且父母也會有一些溺愛孩子的現象,因為父母覺得給孩子的愛,如果少了的話,孩子就會缺少愛。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父母希望能夠通過給予孩子愛,讓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系更加的好一些,但是越愛孩子,孩子在長大之後卻越不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父母一味的溺愛,孩子必然是會讓孩子做出很多的事情,所以說小編也希望各位父母能夠正確的去教育孩子的,這樣的話,孩子能夠認識到父母對於她們的愛,並且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習慣。
⑹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孝順父母
越來越多孩子不孝順父母的常見原因是:
第一,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父母對孩子都偏向寵溺,長期下去孩子就養成了一種「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認知,在孩子看來錢掙的很容易,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第二,因為整個社會的教育,都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個度一旦把握不好就會讓孩子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認為:父母不支持就是在反對和打擊自己。
第三,父母本身的言傳身教,不少為人父母的人對自己的爸媽不好,經常說罵、吵架你並且讓孩子聽到、見過,孩子在這種壞境的影響下怎麼可能懂得「孝順父母」四個字。
⑺ 兒子不孝順怎麼辦
兒女不孝,是自己教來育的問題,但等自到老已然如此,再去檢討錯誤無濟於事。所以,接下來怎麼活,還要活得好才是重點。
第一,一定把持好自己的財產,不要輕易交代給已經不孝順的子女。我家的這個老太太就是把所有財產最後沒有委託給兒子也沒有委託給女兒,而是找了她最信任的弟弟和妹妹。
第二,如果有房產,在自己能動的時候可以僱傭保姆來和自己一起住,如果不能動了,賣了房子養老也是可取的。
第三,找一家口碑好的國有養老院。目前國有養老院爆滿,報名也要五六年後才有位置,一定提前打算。實在不行,就找私人療養院。
第四,找三觀相同的老人家報團養老。
第五,沒錢沒產業沒朋友,找政府,必要時刻打官司索要養老費。
最後的最後,再多說一嘴,孝是以身作則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孝順自己的父母,還期望自己兒女孝順自己,純是白日做夢!
⑻ 為什麼會出現兒女不孝順的情況
一、溺愛孩子
一味地溺愛孩子,養成他自私的性格,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
誠然,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有時候父母的愛太多了,已經變成了溺愛。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是沒有錯,可是這種關心一旦過度,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甚至有一些過分的要求也盡力滿足,從來不對孩子說不。
這樣的做法表面上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同時也害了自己。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變得非常自私,只會想到自己,從來不會理解父母的難處,又有什麼事情滿足不了,他就會大發脾氣,甚至對父母心生怨恨。
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知道心疼父母,長大了以後更不會孝順父母。
文章圖片1
二、習慣
如果一個人語言粗率慣了,他就敢對父母說一些違逆的話;如果一個人對父母的照顧,行為簡慢慣了,他就敢做了一些放肆的事。父母對待兒女都是習慣於把好東西先留給兒女吃,自己不吃,甚至少吃,久而久之兒女就習以為常了,兒女就不再體會父母吃得是不是習慣了;父母經常拖著重病去做家務,結果久而久之,兒女也已習以為常,就不再關心父母的痛癢了。
三、打罵孩子
孩子被請家長,回家非打即罵!孩子考試不好,回家就要教訓!
反正,家長只要不開心,只要覺得孩子不爽,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會反感、仇恨父母,以後容易以暴制暴,主動去打別人。
文章圖片2
四、重物質
用物質,試圖去遮住孩子心靈的缺陷。
孩子自身的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只是通過買東西來哄。
例如:給孩子買一堆並不需要的東西說:「你看我對你多好,要什麼我都給你買!」以後要聽話,要孝順我,知道了嗎?」
孩子在慢慢長大,家長的教育方法卻還是不變。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⑼ 不孝順孩子的幾大表現
孩子不孝順的四大表現有極其自私、過於叛逆、無度揮霍、不懂感恩。
1、極其自私。有些孩子從小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比如父母做好了飯菜,就是不吃非要吃外賣;父母不給自己買玩具,就在大街上耍無賴;父母不聽自己的話,就大聲嚷嚷。
這都是自私的表現,孩子如果小時候就自私,不顧及旁人感受,目中無人。慢慢的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長大後也不會把父母放在眼裡。
2、過於叛逆。雖然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叛逆期,但是有些孩子和父母溝通不暢,無法解決根本上的問題,就可能會過度叛逆。
孩子過度叛逆,父母不加以管教,就會造成很多難以挽回的結果,他們可能會傷害自己,也可能會傷害別人,這樣的孩子,你讓他以後怎麼講感恩,講孝順呢?
3、無度揮霍。不做勞苦工,不知賺錢苦。很多孩子享受著父母的勞動成果大肆揮霍,覺得自己要什麼,父母就應該給什麼,不把錢當回事。
要知道,父母賺得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父母的錢也是血汗錢,孩子如果從小就不知道幫助父母,肆意揮霍父母的錢財,沒有一丁點責任心,長大後也難擔重任。
4、不懂感恩。現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麼叫感恩,我們應該明白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本分,如果孩子從小就不會感恩,做什麼都覺得是自己應得的,習慣了接受給予。那麼不管父母日後付出再多,都不會打動孩子的心。
慢慢的孩子就成了一個不會感恩的人,連感恩之心都沒有的人,又何談孝順。
如何養出孝順的孩子
1、拒絕過度溺愛。現在的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如果想要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孝心的人,父母的愛很重要,但是父母不能把這種愛變成溺愛。
2、一碗水要端平。尤其是有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的家庭,父母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偏心,免得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孩子雖然小,但是什麼都懂。
3、培養良好品格。想要孩子以後成為一個善良正直勇敢孝順的人,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自己先孝順自己的父母,讓孩子看在眼裡,孩子才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