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人要孝順的經典語錄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6、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10、孝心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孝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
11、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12、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
13、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15、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16、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18、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1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2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2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2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25、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2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28、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㈡ 人有不順因不孝,為有效能感動天。這句話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百事孝為先,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才能感動上天,好運自然會跟著你,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孝,和談愛國愛人民,做人得善良有孝心愛心,對待生活要有感恩的心
㈢ 人若有心才有孝,人若無心則無孝。這句話的意思
第一,孝心其實就是自己心裡有父母有長輩
第二,心裡裝著父母,才能在行動上表示出孝的行為
第三,比如心裡有父母,過年買禮物才會想著溫暖父母
㈣ 孝道在古代有多重要,古代若不孝,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孝道在古代是一直受到尊崇的,地位十分高,如果古代不孝,則會受到國家的刑罰。因為古代十分推崇孝道,如果不孝順,則會立即收到來自皇帝的懲罰,更甚至被殺頭。
古代朝堂上當時大部分的官員都是靠孝道來篩選出來的, 所以都是十分孝順的。古代的孔融讓梨應該都知道,孔融從小就知道自己吃最小的梨,而把最大的梨子給他的哥哥吃,所以可以看出孝文化在我們從小就熟記於心。但是孔融長大之後,卻因為不受皇帝的喜歡,所以皇帝就以孔融不孝而賜予了孔融死刑。所以古代孝順十分重要,不孝順就會丟了性命,被皇帝判為死刑。
㈤ 人若不孝枉為人下一句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枉為人意思是沒有盡到一個做兒子、女兒的責任,忘恩負義,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如果只是某一方,一味的付出,而沒有任何回報,任誰也會寒心。所以善巧的維持平衡,父母子女的關系才能維持的長久,不要拘束於世俗禮教的教條,追求一味的付出,那可能會換來一方變得理所當然的冷漠,以及自己的竹籃打水式的寒心,最終所導致的是抑鬱與憤怒。無論是「焦仲卿」的哀怨,還是老漢怒殺親子的倫理悲劇,都本身源自於對於孝道,單方面無條件的誤解而得來的。孝道和世間萬法一樣,也是有條件的,有因有緣,有賴於父母和自己共同維系。
㈥ 正能量孝順老人的句子 孝順老人的經典句子
1、孝順父母,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2、給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給自己一份快樂;給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給自己一片綠地。
3、老人善待兒女,兒女報孝老人。共築家庭和諧,安享天倫之樂。
4、孝順父母的人,值得交往,更加值得敬仰。
5、孝順父母的人,一定心地善良,為人本分。
6、孝順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7、人生在世,什麼事情都不能靠別人,不能偷懶。養育孩子,孝順父母,維護夫妻關系,認真工作,什麼都不能偷懶。
8、孝順父母光榮,冷漠老人可恥,虐待老人犯罪。
9、孝敬老人,孝順父母,引領社會風俗道德。
10、敬重老人,孝順父母,是個人素養、文明高尚、社會公德的重要體現。
11、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12、百善孝為先。人的一生,有三個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孩子教育不能等,身病不能等。
13、大氣是讓人感覺敬重而不是敬畏,對朋友忠誠,對父母孝順。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從不讓別人感覺你的高度;更能贏得別人的刮目相看。
14、當你開始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心境的格局才是真正的寬闊與大氣!
15、病父榻前一杯水,老母膝下一碗羹;炎夏為長輩搖扇,嚴冬為老人送暖,都是孝心的表現。
16、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從個人做起,家庭做起,領導做起。
17、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好好孝順他們!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18、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
19、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
20、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
21、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
22、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回報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23、對父母不孝,對他人就不可能誠實和厚道。
24、實際上真正的孝順就是不要讓父母親煩惱,不要出事情。自己有本事給父母親多多念經,庇蔭他們,讓他們身體好,這才叫孝順。
25、希望一切安好。珍惜擁有,過好當下。孝順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侶,好好工作。
26、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27、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上的,但不是為了父母而活,當然了孝順父母是一定的。在電視上看到這句話,非常贊同。
28、老年人的幸福是兒女的光榮。
29、在佛家看來,有一種方式增福消業最快,這就是孝順父母。記住了,孝順父母乃世間最大的福田。
30、以人為本先敬老,子孫後代都說好。
31、孝心是太陽,給人溫暖;孝心是大山,給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32、在家敬父母,何須遠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葯。
33、孝敬父母,為仁之本,做人之本。
34、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35、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36、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37、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39、你如何對待老人,你的孩子就將如何對待你。
40、孝心是人間的美德。孝心是中國的美德。孝心是世界的美德。
41、百善孝為先,要孝順父母。
42、善待父母,因為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哪怕功成名就,不孝父母,也會聲名狼藉;一個人哪怕富甲一方,不孝父母,也會臉上無光。
43、人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人世間最難以報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44、對父母越孝順,你則越富有。
45、人一生常最欠兩個人,父親和母親,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是平民還是高官,都請好好善待父母,百善孝為先,養育之恩大於天。
46、孝順供養父母,這個福報是現世報,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運,也根本擋不住自己的福德。
47、你孝順你的父母,盡心盡力的照顧好父母,你的兒女會受你的作風影響,也會孝順你,孝道傳承一代又一代!
48、不要對未來充滿焦慮,也不要對過去的事而後悔,做好當下這一刻最重要,努力賺錢,孝順父母,一心愛她。
49、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吧,找時間陪陪吧,好好地孝順吧!
50、父母老了,離開我們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人生輪回,是自然法則,誰都在成長,誰都會從生走向死,誰也逃避不了。有愛相伴,父母就是幸福的!
51、做人最大的惡,就是不孝敬父母!
52、尊老人敬,助老風和,人間美好,社會文明。
5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54、孝心不能靠嘴說,父母恩情永不忘。
55、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56、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最虧欠的人,他們的養育之情永遠也還不完,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擁有父母的美好時光。
57、尊老敬老是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時代風尚。
58、感恩父母,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小時候,你是我的依賴;長大後,我是你的靠山。無論你變得多老,我都會握緊你的手,陪你慢慢走。
59、在人的一生中,要感恩父母,是他們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和關懷,卻不圖回報。
60、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㈦ 百善孝為先順口溜是什麼
如下: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順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 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裡有孝語 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 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 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 親死如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穀豐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和富 善體親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 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 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 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 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為孝方為孝 死後盡孝徒枉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 孝順溫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獸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首 當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 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 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遍萬遍常常念 消災免難百孝篇
總有一些人,把年邁的父母當成累贅戶,感情上冷落,飯不給吃好衣不給穿暖,病不給醫治。甚至大聲訓斥,使他們晚年凄涼,多少父母為了給孩子蓋房子自己住在陰暗的偏房。
多少父母為了給孩子吃好的,自己卻在吃糠咽菜。請記得是誰給我了我們生命!是誰養育我們成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窮極一生我們也報答不完!百善孝為先,別做不孝子孫。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百善孝為先
㈧ 孝道名言
孝道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何鑄
3、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6、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7、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8、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1、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2、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3、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16、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1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18、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19、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20、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21、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23、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24、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6、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注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27、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28、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9、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30、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31、子孝父心寬。〖宋〗陳元靚
32、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3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3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3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春秋〗孔丘
37、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3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39、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40、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41、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2、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清〗王永彬
43、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44、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字嚴
45、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46、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4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48、詩書立業,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49、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50、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5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5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延伸閱讀
關於孝道的名言警句
1、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5、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7、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孔子
8、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9、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10、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英國
1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12、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13、在幼童的心和口裡,母親就是上帝的代名詞。威廉柴克萊
14、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猶太人
15、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16、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7、沒有能比那欣賞自己懷中所抱嬰兒母親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沒有比被眾多兒女們圍繞著的母親更感受被敬愛的人。約翰歌德
18、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春秋》
19、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20、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21、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3、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字嚴
24、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2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27、詩書立業,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2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29、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0、不論我現在是怎樣,或希望將來能怎樣,都虧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親。亞伯拉罕林肯
31、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約謝得
32、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33、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34、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35、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7、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38、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39、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40、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41、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42、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43、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44、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4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
46、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7、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48、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49、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
50、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51、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5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5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5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55、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56、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5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5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59、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60、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6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62、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63、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6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65、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6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6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68、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6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70、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71、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7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7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74、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75、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7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77、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賀拉斯
78、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孝道名言警句集萃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注釋】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注釋】孝是天經地義的。
4、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注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9、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注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19、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注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注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6、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 愛的名言 又賢惠的名聲。
27、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注釋】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注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釋】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注釋】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有關孝道名言
有關孝道名言
1、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2、首孝弟,次謹信。 李毓秀
3、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4、堯舜之道,孝悌而已。
5、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7、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9、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0、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1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2、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
13、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第二》。
14、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15、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16、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7、當知父母恩最深,諸佛聖賢咸報德,當人至心供養佛,復有精勤修孝養,如是二人福無異,三世受報亦無窮。
1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19、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
2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3、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24、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25、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孝道名言警句孝道名言有關孝敬父母名言警句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孝道名言》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名言名句 專題。
㈨ 家風家教徵文
家風家教徵文 (一):我的家風故事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也是所說的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
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
家訓家規也就是古時一個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於70年代初,小的時候家裡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
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
這不能怨孩子,父母應該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規家訓最好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從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待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去教育,讓他們改正就很有難度了。
記得當女兒還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吧),一家三口回家過春節。吃飯的時候,我將一塊魚籽用筷子夾給了父親,然後將另一塊夾給了母親,女兒端著碗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卻沒能如願,滿臉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裝作沒看見。
在自己家裡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東東都是她的了,事後給女兒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孩子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家中幾個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著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女兒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說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說:"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著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孩子,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規的載體。
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良好家規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家風家教徵文 (二):凡事靠自己的努力
邵徳朋
說起家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這感受的由來還要從父輩們的事情說起。
我爸爸兄弟三個。由於家庭貧窮,我爸老大,必須回農村老家照顧弟弟們上學,放棄了在南海艦隊留員(當年全軍只有一個名額)。我的叔叔們比較爭氣,都考學出去了,大叔在濰坊電廠,小叔在河口區政府。叔叔們參加工作後,條件都逐漸的好了起來,可是家裡從來不給他們添麻煩,要求不做違背原則上的事情,家風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
小時候,家裡種蘋果園,叔叔想通過單位給幫忙處理一些蘋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絕了。因為他的原則是——違背原則的事不要做,掙錢要賺踏實錢。
後來,我和我哥逐漸長大,一直沒有享受到"有關系"的好處。我大叔當時在濰坊電廠電校當校長,上完電校即可安排在電廠上班。能有到電廠上班的機會在那時別人都很羨慕,說我家以後孩子上班沒有問題了,但是我爸不讓我們去,說別人誰去不管,你們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後的幾年裡,我度過了艱難的求學之路。參加工作以後,我起初也想通過長輩的關系,能夠給找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絕了,自己出去闖盪吧,不然早晚就吃虧的。
當時我還非常的生氣,很羨慕別人的親戚朋友給找的"捷徑",感覺比別人高人一頭樣子,特別是在我們村裡也有個在電廠上班的同姓叔叔,給老家兄弟們又是找工作,又是幫忙做生意什麼的。就在前年的時候,那個同姓的叔(正處級幹部)被檢察院帶走了。這時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堅持不照顧、不走捷徑,而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方乃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風家教徵文 (三):樸素的傳承
劉硯華
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是從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中熬過來的,我和弟弟雖然沒受過飢寒,但是受父母的影響,節儉成了作風,樸素成了習慣。
父母講求儉朴。油田建設初期,父親從利津老家招工來到東營,成為勝利油田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母親作為家屬,七十年代初來油田參加勞動。
自我懂事起,看到的便是父親工作三班倒、白天黑夜加班幹活的敬業與艱辛,看到母親忙碌的下稻田、一日三餐不按時不按點兒的勤勞與不易。經常聽父母講剛來油田時,體力勞動強度大,卻吃的簡單,住的簡陋,條件非常艱苦,干打壘的房子他們住過,就著鹹菜只喝稀飯不捨得買饃的罪他們受過,除了幹活就是睡覺的枯燥生活他們也經歷過。
剛到油田不久,生活本來就不寬裕,又遇上了家裡老人生病住院,為此還背上了不少的外債。一個月三十幾元的工資,養活著一家老小。父親兄弟四個,都在老家,生活更是艱難。父母重情義,自己處處節儉,但是老家的弟兄們有個大事小情,都要無償地援助,一家人卻一年到頭不捨得添件新衣服。也許是艱苦的日子過久了,節儉便成了習慣。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住上了樓房,存有了積蓄,一月幾千塊錢的工資應該說該享享福了。可是父母在吃上穿上還是保持著樸素的風格,什麼剩菜剩飯都不捨得扔掉,經常說:以前這樣的剩飯剩菜都吃不上,如今的日子豐衣足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知足嘍。
家庭和睦友善。父母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為人憨厚正直,團結鄰里,與人為善。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做晚輩的,耳濡目染,讓我們學會了感恩知足,懂得了和睦友善的處世之道。我是家中的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弟兄倆雖然都變成了三口的小家,但是我們相互體諒、相互幫助,相處融合、不分彼此。在照顧父母、家庭瑣事等方面,我們也不計較誰多誰少,各自盡著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家兒子每年大學放假回來,住在爺奶、叔嬸家的日子多過自己的小家,叔嬸也把他當成親生地看待,什麼零花錢、逢年過節買新衣服等都一樣不少,孩子們被和睦幸福包裹著,享受著親情。
父母掌管的這個大家庭,雖然沒有算不上是什麼家風,但是"樸素、節儉、誠信、和睦"的氛圍卻影響著我們這個小家。我和妻子在工作上積極努力,對單位忠誠盡職;對待父母也是恪守孝道,經常為他們買一些好吃好喝的東西,以盡孝心;兒子品學兼優,懂事孝順,在大學入了黨,被推薦到山東大學讀研,還被導師信任的委以"重任",負責主持項目管理實踐等工作。有時與兒子開玩笑:你身上的優秀品質是怎樣煉成的呢?兒子自豪加調侃地回答:一是"優秀基因";二是"成長環境".是啊,我也這么認為。如今的父母教育孩子,整天講道理不如用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行為影響孩子。
向來都是柴米油鹽的父母家,雖沒有很深的文化底蘊,但是傳統美德卻代代相傳,傳遞著樸素真誠,傳遞著和睦友愛,讓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員無時不刻地享受著幸福一家人的親情與美好!
家風家教徵文 (四):好家風,伴我行,要傳承
郝旭光
每一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家風家訓的熏陶中成長,家風家訓如同雨露般滋潤我們成長。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
首先來說說我的爸爸,聽別人說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當時我爸爸才十幾歲,往後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後來的爺爺共同生活,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他們相處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我爸爸對他就像是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從來沒有跟他頂過嘴,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爭吵都沒有,在後期爺爺生病,卧床不能自由行動的時候,是爸爸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照顧爺爺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人的和睦相處也成為我們村裡的一段的佳話。由於受到爸爸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在我長大成人後,同樣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和驕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考慮父母的感受,( )多為他們分憂解難,不讓他們太為自己操心,在後期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也是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只是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再來說說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人,她經歷了我們這代人想都無法想像的生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打我記事起,她就經常給我講述當時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為勤勞節約的一個人,家裡面所有想要扔的東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還能有什麼別的作用,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我當時覺得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當我開始上高中、大學的時候,隨著學費的增長,物價的.上漲,我深深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雖然從小受家裡的影響,自己也知道節儉,但是在上大學的日子裡,爸爸為了讓我能夠在大學吃的好一點,放棄了原來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一線高溫的環境,僅僅是為了一個月多掙200元錢,為了能夠讓我在大學的生活更加寬裕一些,爸爸不辭辛苦,每天下班後回家幫媽媽干農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勞動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頭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一兩斤肉,平時基本都是靠著自家地裡面的糧食和蔬菜過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沒有菜的時候,就靠著提前曬乾的豆角、白菜、蘿卜等來應付,並且家裡的飯菜從來都是,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從來沒有一個人捨得把它們倒掉,受到全家人這種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在大學也是刻苦學習,每天在保證吃好的前提下,節約每一分錢,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非常的順利,最終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單位。
最後來說說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歲初中畢業時,當時由於中考沒有考好,但也能上個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11歲,馬上就要上初中,爺爺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幾百元錢,還有種地賣糧食的錢,要是姐姐繼續上學的話,當姐姐上大專的時候我上高中,經濟壓力相當的大,就在此時,姐姐提出自己選擇不念了,說弟弟學習比較好,將來會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為爸爸分擔家裡的負擔,雖然當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絕,但是姐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裡人商量,最終家裡仍然不同意,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學業,在城裡的餐館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可惜,也覺得自己虧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現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姐姐及家人對我的付出。
這就是我家裡的幾個故事,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從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學到了勤勞節約,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節約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匯聚出更大的力量;從姐姐身上學到了甘於奉獻的精神,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於奉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才華,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目前我也是身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則,將家裡的優良的家風家訓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是多麼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
家風家教徵文 (五):讓優良家風源遠流長
張亮亮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著也端著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
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盪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孝心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裡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裡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籲現在的人們要常回家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回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要孝順尊敬
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為棟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系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