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如何理解百善孝為先這句話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中的「先」有「首先」的意思,也有「最重要」的意思。這句話是說
「孝」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所有良好品質的基礎;在一個人所具有的品質中,「孝」是最重要的品質。
古人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的話,「孝」是忠的基礎,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怎麼可能會忠於國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愛,又如何能做到敬愛別的老人呢?孔子說「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必須打牢固基礎,「孝」就是社會井然有序,和諧發展的基礎。
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兩千多年來儒家思想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得孔子真傳的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也,其為仁之本與!」可見在孔門中,孝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重視孝道教育,皇帝的聖旨也常以「勝朝以孝道治天下」來開始,足見「孝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句話包含了「孝」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好品質兩重意思。
儒家講孝是有等級層次的:「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我們平時所談的「孝」多是最低層次的孝,只是贍養父母,端茶送水,噓寒問暖,這是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孝;不給父母惹麻煩,不給家庭添亂,不讓父母因自己而蒙羞丟人這是第二個層面的孝;最高的「孝」是為父母增光,就是光宗耀祖,這就要求能建功立業,讓父母很有尊嚴。現代社會中依然如此,你事業有成就是最大的孝了,如果屬於肯老一族的話,那有何「孝」可談。
② 百善孝為先,父母大過天。這句話什麼意思
告訴人們,孝順父母是天下首先做的最大善事,個人雖然作了很多慈善事情,但是不孝順父母,那些善事也不算積德行善。父母大於天,因為生你養你是自己的父母,所以這種養育之恩情大過於天,是無法報答的,現在一些年輕人不懂得這些道理,對父母一點孝心都沒有,將來不會有好的結果的。僅供參考。
③ 中國古代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孝順是第一位的?你可以不假思索地問他: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能關心他人,做好事嗎?當然,這個答案是非常正確的,但我最後想說的是,孝順父母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與你分享。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積德行善?你可能會說,不,為什麼,我只是想,好嗎?當然,幫助別人是做好事的最高境界。然而,大多數人積德行善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好的回報。
禍福無門,但人們稱自己;善惡的報償是齊頭並進的。只有當我們改變自己和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命運才能改變。這是主要原因。此外,父母是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人。
當然,這並不是說讓每個人都為自己的父親和家庭條件而戰。不管你的父母有多少錢,他們的官員有多大,改變他們的命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相反,它經常傷害你。
父母是上帝賜予我們每個人的最難得的好老師。通過父母的雙手磨練孩子是上帝給每個人的最大禮物。
因為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磨練往往難以接受。所謂「忠言逆耳,有利於行動」,但孩子們越是磨練,長大後就越有希望,生活和事業就會越好。那些從小就被寵壞、被父母照顧的孩子會長大,但人生的道路會崎嶇不平,生活不會一帆風順,事業也會艱難。
④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從始至終,我們的國家就特別看重孝道。如果一個人連孝道都不懂的話,那麼這個人就沒有道德,更不用說他的人格了。父母盡心盡力撫養他們的孩子,但是他們從不要求有所回報,僅僅就是希望他們老了之後,以後能有很多的孩子可以陪伴著他們。
孝順是你在世界上做的最大的好事。雖然個人做了很多慈善的事情,但是他們沒有對父母表現出孝心,那些好事也不是好事。父母比天空大,因為你是你自己的父母,所以這種善良比天空大,是無法報答的。
⑤ 百善孝為先意思 百善孝為先意思簡述
1、百善孝為先意思: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
2、「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3、「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4、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5、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⑥ 百善孝為先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百善孝為先無後為大的含義
1、人這一生要做善事,最大的善事就是孝順父母,而孝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傳香火(生育下一代);
2、這是兩句話,首句的原型是: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理解:如若自己生身父母還不孝敬,又有何德何能稱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謂三不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家貧親老,不為 祿仕 ,二不孝;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至於為何說無後為大,只是因為延續香火對中國人來說著實重要。
3、孟子認為,無後是比陷親不義,不贍養父母更為不孝的事。在孔子學說中,「孝」首先意味著生育傳嗣,延續香火。可見生育傳嗣在儒家思想中是被視為了「孝」的最高體現,「無後」所以「為大」者意義在此。
⑦ 中國古代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它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 其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⑧ 為什麼百善孝為先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從命脈的角度去看,也叫福脈,而生養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最大的福田。
父母是我們的福根,孝順父母便是在積福,而積福和為善就是一個人活在世間的修行功課。常言道:在家孝父母,勝過遠燒香。父母就是我們家裡的兩尊活菩薩,我們只有好好供養他們,才能為我們積得福報,永享安康。
自有傳說以來,劉海就被人們看作仁慈之神,而民間流傳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就是對孝道的一種標榜。
狐狸小九妹在與金蟾大王的打鬥中負傷逃下鳳凰山,被樵夫劉海救助。傷愈後的小九妹念念不忘劉海的恩情,時常下山幫助劉海,並被劉海對母親的孝心所感動。於是,她化成胡秀英下山,嫁給劉海,幫他洗衣做飯,照顧母親,一家人其樂融融。胡秀英和劉海為救治母親眼疾到華山天池尋找神水,金蟾大王趁機抓住胡秀英,威脅她嫁給自己。
劉海的誠心感動天地,破除斧頭咒語解救斧頭神後,得其相助救出妻子,並治好母親眼疾。懷孕的胡秀英借寶珠汲取日月精華,卻遭金蟾大王偷襲,失去寶珠,變回真身。劉海為救妻子,聯手八位姐姐和斧頭神,擊敗金蟾大王,奪回寶珠。
金蟾大王被玉皇大帝降罪,口咬金錢到人間助劉海店鋪生意興隆。久而久之,其他商家紛紛效仿劉家,雕刻金蟾放在店內,寓意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劉海娶得美嬌娘,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孝順。如果劉海不是一個心懷仁慈、孝敬父母的人,他也不會有這樣的機緣,獲得如此福報。由此看來,父母才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大的恩田和福田,而盡孝道,就是我們播種下的一粒種子。恩田肥,福田厚,我們才得好收成。但是如果我們失孝失德,對父母不恭不順,不能種下好的種子,那麼再肥沃的土壤也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來。
反觀自然界,其實一切自然規律都在驗證著孝道的福報。我們到原始森林去看,為什麼很多大樹的樹根上鋪著一層厚厚的葉子?根汲取養分,來滋養這棵大樹的枝葉花果,讓大樹繁盛,參天而立,那麼大樹知不知道根的恩德呢?當然知道。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原始森林裡面的花果,包括那些樹葉,到深秋的時候,全部都落在樹根附近,化作養料來滋養樹根,這是自然界的一種語言,它們知恩報恩,以此來表達對樹根的恩德和孝敬。
我們再看花,花的根部供給上面營養成分,讓花開得很美,那麼花知不知道孝道呢?有首古詩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此來看,花有沒有情呢?當然有情。花很美,大家贊嘆花的時候,花也在想:我要報答根的恩德。所以我們發現,當花凋零的時候,它落在了哪裡?是落在了根上,它要化作春天的泥土,來報答根的恩德。
那麼我們人類呢?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天起,就一直在父母的庇佑下健康生活,餓了父母給吃的,渴了父母給喝的,他們辛苦勞作為我們的人生創造了一切有利條件。可我們能帶給他們什麼呢?等我們長大成人,他們也老了,耳朵不靈敏了,眼睛不清晰了,行動也變得遲緩了。他們把生命中美好的一切都給了我們,留給他們的卻是一把歲月的痕跡。
試問,這世間誰沒有父母,誰不是在父母無私無欲無求的呵護下長大?可為何到了父母白發蒼蒼需要我們贍養時,我們卻有了各種想法並想要逃避呢?
古人言:「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時,為何我們就不能像我們初生時父母呵護我們那樣來贍養、善待我們的父母呢?這世上有很多忤逆不孝的子女,常常因為父母年老不能做事便將他們視為累贅,又可曾想過我們出生時,不僅不能做事,連爬行、走路到吃飯、穿衣都是父母手把手教會的。父母沒有嫌我們「無用」而放棄對我們的教養,而我們為何要因為「無用」而放棄對父母的贍養?
更何況,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祖宗給了我們基業與姓氏,我們如果連父母祖宗都丟棄了,那什麼才是我們真正在乎的?恐怕這世上也沒有什麼是值得愛的了。一個心中無愛的人,會有美滿的人生嗎?會有幸福的體驗嗎?會事業成功、陞官發財、飛黃騰達嗎?當然不會。
親情不是拿來「用」的,親情是一種心靈的依靠,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恩義、道義。
所以,我們要用我們的財富、地位,我們的福分,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貢獻國家、民族、社會,以顯父母,以顯祖宗,光耀門楣。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後代子孫做好榜樣。當我們用人生的智慧福分去孝敬父母、長輩、祖先,去孝敬我們家族的大樹根時,家族這棵大樹就會進入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中,為我們的後世萬代創造美好生活。
一個人要想運氣好,人脈好,首先要從孝敬父母開始。所以,趁著我們的父母還健在,好好地孝敬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良心,才能為我們自身修德積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孝順供養父母,在佛家講是大福德,是苦厄也擋不住的大福德。孝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總之,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每天都能高高興興,我們的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換句話說,行孝心,有孝能,就會有財報。
中國歷史上很多富商巨賈都是孝子。這話並非空話,如果我們把那些成功人士列出來,一一對應來看,他們當中,只要是財富恆久的,無一不是大孝子。當然,也有運氣好、一夜暴富的人,但如果他們不行孝道,財富終會有散去的一天。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他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並以勇敢聞名於世。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常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三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這么長的山路,讓尚且年幼的子路感到無盡的疲憊,但當他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時,子路瞬間忘記了疲勞。他覺得,能滿足父母的願望,讓他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飯,比什麼都重要。看到子路的這一舉動,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又孝順的好孩子。
後來子路的父母去世了,但他孝順父母的德行讓他在楚國獲得了很高的地位,甚至他「游於南楚」,隨從的車馬就有百乘之多。他的糧倉里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他每天都坐在累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試想一下,如果子路沒有孝心,他就不會被人們交口稱頌,如果沒有民間的口碑相傳,他便只是鄉間的無名小卒。試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如何能讓國君知道他的德行,賜予他豐厚財富呢?所以說,一個人以孝心供養父母,他的面色就會生出和合迴旋的貴氣和財氣,富貴氣就豐隆。一個人如果想要聚集財富,不必外求,只要盡心供養你的父母就一定可以富貴雙收。
有一個億萬富翁,待人非常大方,樂善好施。但凡來見他的人,他都會提供最好的住宿和衣食給他們,生活艱難的,他還會贈些錢財。他說自己的家業之所以長盛不衰,財富之所以成倍增長,皆是因為祖上的積福。他感恩祖宗父母賜予他的福報,盡心行孝,奉養父母,讓他們在有生之年,活得心想事成。他說財富其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只要履行好作為子女的本分,一心盡孝,財富自會來敲你的門。
還有一家房地產的老總,非常孝順父母,父親過生日,他就把父親請到公司,當著全體員工,為父親行三拜九叩大禮。他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為來教員工行孝,他說:「人無孝而不立,一個人在世上立足的根本都沒有了,他還能有什麼作為呢?」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他還會給員工發福利,給他們假期,讓他們多回家看看父母,盡盡孝心。如果有員工的父母生病了,他必會大包小包拎著營養品前去探望,他說,只有父母身體康健,員工才能踏實工作,踏實工作才能得到財富以盡孝道。他要做的就是保證員工能更好地孝敬父母。正是有了這種孝心,他的事業做得非常大,短短三年,資產就過億。
所以鄭玄鄭夫子就講:「富貴不可求而得之,當修德以得之。」我們不要去求財富,修德盡孝道,財富自然就來了,用德行來感召這個福分。《百孝篇》講得很透徹:「孝子貧窮終能好。」俗話講「君子求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是什麼道?孝道。孝到了,財富自然也會到。
大財靠運,小財靠勤。運是什麼?運就是命里有。命里怎麼會有?那便是祖上積德,德為本,財為末。行孝可以有效地接通祖上財源,又在積現世之福德,財富是尾隨福德而來的。如果你今生福祿無憂,那一定是祖上積下的德行,你更該感恩祖先孝敬祖先;如果你感覺今生生意不順,那就從孝順你的父母開始,堅持去做,你一定財源廣進。就算你是最差最下等的命格,只要你孝順父母,好好供養父母,命運馬上就會發生改變。要記住:供養父母,財富自足。
⑨ 孝經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孝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人又怎麼能不孝。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這個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的恭敬。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國,國家也都十分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類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
一個人不愛自我的父母,怎樣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弟子規》說「首孝悌,次謹信」。《論語》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或者我們飢餓時,別人給我們一杯水或一塊麵包,我們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給我們做過多少頓飯,給與我們多少吃的,用的,給我們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給孩子。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樣能不孝。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父母,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發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裡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裡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裡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裡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裡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百善孝為先」、「首孝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等等,都是在教育我們,我們人生中必須擁有的第一品質就是「孝」。
這兩天,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孝經》中的第一篇章「開宗明義」,我從老師的講解中,懂得了小孩子為什麼要「孝」。「開宗明義」就是要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孝」,首先,「孝」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行為准則,只要一個國家的人,上下一心,全國一體的遵崇孝道,就會國泰民安。其次說的就是個人的「孝」要做到孝順父母,忠實於祖國。
爸爸在和我一起看書的時候還給我講了一個這樣的事:「孝」字,其實是「老」於上,而「子」於下所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讓為人子的我們,時刻的把自己老人放在心上,背負在背上,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孝經》是教導我們懂「孝」的意義,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孝」的方法和督促我們盡「孝」的一本書,我們要好好的讀,認真的學習。「孝」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尊崇孝道,將「孝」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首先我們來看看「孝」字,上面是「老」字的頭,下面是「子」字,體現了孩子應對父母恭敬,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讓著長輩。
《孝經》雲「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漢文帝、康熙都是以孝治國,所以國家也都非常強大。自古以來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孝,是人們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愛的基礎。《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古人還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在各種美德中,孝敬父母是占第一位的。幾乎所有的祠堂都上書「入孝」和「出悌」,門口還刻有二十四孝圖。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雲「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謂之悖禮。」《弟子規》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難找的好老師。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的。
誰請我們吃一頓飯,都要感恩;而父母卻給予我們多少,我們卻習以從不說一聲「謝謝」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能不孝?
《孝經》里有一句話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每個人都是托體父母來到人間的,又在父母的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起來的,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所以孝養父母是天經地儀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問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愛誰?你不愛別人誰又能愛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這個人絕對沒好報,他的人生和事業都不會順。這是天道,這是規律。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我們村有一家人不孝順父母,老人六十多了,還去新疆摘棉花,回來後掙的錢被小倆口要走,不讓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築出事,摔下來,花了好幾萬。妻子又動手術,花費好幾萬。鄰居們都說,遭報應了。其實這不是迷信,這是天道規律。哪些事業大發展的人絕大多數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載物,從來不是句空話,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德。當我們真正從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才會順,孝順可以這樣解釋吧。
今天,晴朗,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發膚,是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裡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裡想,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裡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裡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裡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開始。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便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裡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於是每天都搶先上床,以自己體溫捂熱被子,然後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孝敬父母。孝是上帝安排的,一定要孝順父母,一定要對父母好,不要跟父母頂嘴,吵鬧,。下面就來說說我是怎樣,孝順父母的吧!
某一星期的星期天,我和姥姥正在聊天,姥姥說要切黃瓜,姥姥的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那時候我正在寫數學作業,就剩一道題就寫完了,看見姥姥切黃瓜費勁的樣子,我就連忙跑過去對姥姥說:「姥姥,我來幫你切吧」!我第一次切的時候切不好,對接的時候還是不好,但是我慢慢切慢慢切,我把黃瓜,切完了以後,姥姥誇我真棒!我微笑的點點頭。
又繼續在寫書寫數學,這時候媽媽剛回來,媽媽說數學作業寫完了沒呀?我說媽媽我還沒有寫完,我媽說,為啥沒有寫完,寶貝,因為我幫姥姥切黃瓜啦!姥姥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所以我就幫姥姥親切黃瓜,所以就沒有寫完作業,媽媽聽到我說這樣的話,開心的笑了,我也微微一笑,姥姥給我給媽媽說,子航寫的可快啦,馬上就寫完啦,媽媽又等我了兩分鍾,我把這道題寫完啦。然後我就開始寫語文作業語文作業,媽媽誇我,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姥姥也誇我可真乖,我說沒事兒,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和姥姥還有媽媽都笑了,媽媽還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誇我真棒!
這就是孝,在以前孝是最重要的本領,孝順父母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孝順父母跟父母頂嘴,還會把爸爸媽媽給氣哭了!這種人我最不喜歡最不喜歡跟他交朋友,媽媽誇我有教養,孝心,我要放第一。
《孝經》教會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讀了《孝經》,我受益匪淺。
孔子說:「百事孝為先」。《弟子規》里也說:「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讀到這里,我想起平時我對媽媽的種種不好的表現,不由得臉紅了……平時我對媽媽總是呼來喚去的,我以為媽媽生了我,就要為我服務,什麼就得依著我。於是就連一點點小事,我都要媽媽來做。本來洗碗筷、打洗澡水等這樣的家務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卻不做,全部要爸爸媽媽為我做,他們對我百般依順,我對待他們卻完全隨著性子。有一次,我被作業難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來叫我吃飯時叫了我好幾聲我都不理他們,最後才兇巴巴的對他們吼道:「我心情不好,別來煩我!滾!!」爸爸媽媽不但不生氣,還溫柔地安慰我。現在讀了《孝經》,學了《弟子規》,再想想老師說過的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錯了!我已經長這么大了,還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一點點小事情都願意去做,以後怎麼能做大事呢?
我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古人說「有錯就改不算晚」,我決心「亡羊補牢」。從今以後我一定以孝為先,好好對爸爸媽媽,不會再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不會再亂發脾氣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貢獻。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一給予一點關懷,用我們的愛心,真心去幫助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充滿愛,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孝經智慧》這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孝經,並運用生動、豐富的故事舉例,詮釋了孝經所蘊含的做人道理,弘揚了「孝」這一中華優秀傳統。
《孝經智慧》精選了孝經中的經典,闡幽發微,深入淺出地解悟古聖先賢的智慧和秘訣,使人們對國學智慧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孝經智慧》中58頁《孝德誠信,事業有成》中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一個有孝心、善心、生活節儉的人。
李嘉誠從小受教,做人誠信,有一次,一個美國的客戶,給他的長江事業公司下了一批訂單,合同都簽好了,但是臨時有取消了。按照法律。李嘉誠可以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讓對方賠償,但是李嘉誠寧可自己吃虧,也要包容對方。李嘉誠的誠信和可靠的品格給他帶來了事業上的一帆風順。
一個善的信念發出來以後,表面上似乎吃虧了,但是他得到莫大的利益。
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後,生活仍然很節儉。
他用《論語》中的惑表明對富貴的態度:「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富貴如果是靠不正義的不合法的手段去謀取,以為真正的君子,他是不屑一顧的,君子把富貴看作浮雲一樣,並不會為富貴而去攀求,更不會用卑鄙的手段去謀求。」
李嘉誠的事跡讓我知道他的財是「有用」的,因為他的財富為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嘉誠的故事告訴世人: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是最根本的,財富都是枝末。
我長大以後,也要想李嘉誠一樣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效力,把德行擺在第一位。
學校給我們發了一套《國學經典書法教材》,它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書。老師讓我們看《孝經》,其實我一點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後聽了老師講解,我知道了這本書的意思。
孔子有一個學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裡閑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古詩文網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什麼是孝。孝就是尊老愛幼,我們不能目無尊長走在老人前面,我們要孝順父母,這就是孝的開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字和知識,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養,讓我能夠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寒假裡,我買了一本《孝經》,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後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飢荒,柴貴米貴,於是蔡順不得不採桑葚充飢。
有次蔡順采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為什麼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紅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斗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為了早點干好活,六七點鍾就出去幹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凍裂了,出現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麼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於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於是我終於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後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⑩ 為何說百善孝為先
生命的出生之源。忠孝齊全,國之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