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的中小學家長,最希望孩子學到的是什麼高分多般文藝孝順還是良好的品德
全要= =高分也要,低分就罵,才藝沒有,雙親悔恨,自己不尊重孩子,還要孩子聽著聽那
⑵ 有一種品德叫孝順記敘文 600字左右
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認為我就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首先,我會做好自己。我認真學習,每天一回家就先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寫好,遇到難題盡量想辦法自己解決,比如查字典、上網路等等;生活上,我的獨立能力較強,比如我從一年級開始就自己上下學,現在周五放學我能一個人乘公交車回老家。其次,爸爸媽媽們平時工作較忙,我不僅自己能照顧自己,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倒垃圾、掃地、燒飯我都行,每個星期六,家裡拖地的活就是我包乾的。爸爸媽媽常說:好好學習,好好生活,獨立自主,讓爸爸媽媽少操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另外,關愛老人也是有孝心的表現。因為老人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為家庭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每到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就一定會回老家去看望爺爺奶奶,和他們聊聊天,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還會利用假期去附近的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還記得9歲那年我組織假日小隊去敬老院。那天,我和同學買了水果來到敬老院,先把水果分給老人們吃,然後開始幹活。我們拿起大掃帚在庭院里掃地。那時,正是>秋天,落葉滿地都是,但是我們用力把它們掃成一堆,然後一趟一趟地把它們倒到垃圾桶里,直到把庭院打掃得乾乾凈凈才離開。雖然我很累,但心裡卻很快樂。
⑶ 古代思想品德優秀、孝順父母的人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
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
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
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
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
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
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
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
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
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
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
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
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
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
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
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
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
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
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
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
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
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
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不給你復制啦,到網路找二十四孝故事,講得很清楚,這里有少量的故事不太真實,過於做作!
⑷ 孝順品德相關詞語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溝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遠致 高山景行 功德無量
⑸ 惡父母品德不好要不要孝順
要,但是也要劃清界限。你需要做的就是你能幫的就幫,不能幫的盡力幫,實在不行那就算了,自己也仁至義盡了,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雖然有錯,但也把你養長大了。他們不仁你也不能不義。不過如果太過分了,那麼收回以上話。給點生活費就可以走人了
⑹ 敬老愛老的好句子
1)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3)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4)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5)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6)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
7)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
9) 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1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11)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12)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13)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14)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勸報親恩篇》
15)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16)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17)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李毓秀《弟子規》
18)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20)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關於尊老愛老的名人名言(經典版)
1) 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5)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6)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7)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9)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10)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1)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12)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13)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4)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15)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6)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17)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8)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9)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
20)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⑺ 一個人品德很差,欺軟怕硬,勢利眼,喜歡嘲諷人,為什麼他的兒子卻很孝順,事業有成是不是報應還沒到
這個與她的氣質有關系,或許他的妻子是一個會教育兒子的人,兒子不是跟他一個人長大的而是跟很多人接觸的
⑻ 你覺得找男女朋友,善良、誠實、孝順、有品德、專一、老實、包容、寬容、進取、負責,這些是不是最基本的
專一,進取,孝順就好,有這些,其他幾項自然有了
⑼ 品德方面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等
明事理,讓父母省心便是最好孝順~做人應該獨立自強,總是依賴他人可不行。
年紀不小了,是可以試著獨自去完成一些事,是該讓自己學著獨立,去理解和適應這個社會了。父母再強大他也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的~成長成熟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
衣服自己洗,自己房間自己整理,學著做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