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哪個義代表孝順意思

哪個義代表孝順意思

發布時間:2020-12-08 22:38:15

❶ 孝的意義是什麼

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良心意願,使他們不至於行差踏錯,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傳宗接代。在西周人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易經》:「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惡出?」
中國自西周開始就開始有孝道。影響最廣的,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把孟子的話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里,並不是大眾所謬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認為最不孝的,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孟子原話中並沒有說其它的兩種不孝是什麼。
後來漢代趙岐寫了《十三經注》。闡述了他個人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翻譯成現代文: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可見趙歧也不是說斷絕後代為最不孝。他認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義之事,而作為後代不勸說。後又經過不明真像的群眾以訛傳訛,就有了如今的這種錯誤解釋。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們的理解如同「秀才認字認半邊」。
正因為這種誤傳,而使得封建社會中識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為真,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都曲解為「沒有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為主題的封建時代,這句話就有了無上的魔力。老百姓為了不斷後,無論世家還是貧民,都無所不用其極。隨之產生的便有過繼等一系列特殊的社會現象。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儒家學者趙歧所說的不孝的第一條,即最不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而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說的對與錯,都要全盤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對人倫(人權)的壓制。從現代的眼光看,儒家對孔子的修正、補充是一種進步。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 《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與當時的政治利用也不無關系。所以現代社會看待孝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❷ 忠孝節義中節和義是什麼意思

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就是節制的意思。
義者,理義、道義、正義、公義。

❸ 『忠』『孝』『道』『義』分別是什麼意思

忠,忠誠的意思就是對某人死心塌地的跟隨死而無憾;
孝,孝順的意思,就是回對長輩尊敬和答愛心;
道,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義,義氣的意思就是對兄弟或者朋友掏心窩的對待。
節,名節的意思就是你個人在人們心中的聲望。

❹ 忠孝節義分別啥意思。知道的告訴一下

忠孝節義指:忠臣、孝子、義夫、節婦。
忠孝節義
【拼音】:zhōng xiào jié yì
【解釋專】:泛指封建統治屬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則。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主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
【示例】:那些充滿了~、悲歡離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近義詞】:忠孝節烈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封建道德准則

❺ 忠。孝。義哪個更重要

忠和孝是一對矛盾體。所謂「盡忠則不能盡孝,盡孝則不能盡忠」、「忠孝不能雙回全」說的就是這樣一個答意思。 古代,由於交通和通訊的限制,成為朝廷命官後,就身不由己了。有些官員,出了家門,就沒進過家門,叫做「死歸」。一般情況下,父母亡故,朝廷有規定官員可以回家料理喪事並且守制(即俗話說的守孝)的,也叫「丁憂」。但是,守孝期間,官員得免職,不能帶著職務去為自己的老子守孝的。三年期滿,朝廷可以從新任命職務,再去盡忠。叫做「起復」。 民間往往較看中盡孝,而朝廷則更看中盡忠。 清末,就傳說過慈禧太後力挽一位大臣回家守制,使得這位大臣左右為難,鬱郁病死的事。 「百善孝為先」是百姓們的感受,認為孝最重要,也許失之偏頗。 忠孝雙全的人古時候有,現在也有。這應該是「國與家」的關系。是人生必須面對的兩個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兼而顧之才對。

❻ 忠孝悌義真正的含義

忠:忠心忠貞,對國家國君。
孝:孝順盡孝,對父母長輩。
悌:敬愛凈重,對兄弟姐妹。
義:情義義氣,對朋友至交。

❼ 孝字的代表意義是什麼

①「孝」字「從老」(耂),是說「孝」先寫「耂」字頭。是獨體象形字:「像版老人佝背、拄仗之權形。本義是指老人。」《說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②「從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為「孝」。應了《孟子·離婁上》這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老人膝下必有兒女才為「孝」。
③「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老

❽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各代表什麼意思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八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信仰,是我們的精髓,是我們的根。

❾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各代表什麼意思

"禮義廉恥孝悌忠信":
出自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這四句話是孔子講的。前兩句是古時候的成語,孔子在跟弟子們說話的時候,就把「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兩句成語引用出來。下面兩句是孔子的話:「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是孝順父母,「悌」是友愛兄弟。「其」指的是孝悌,它是仁的根本。「與」通「歟」,表示語氣不那麼肯定地說出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釋義: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閱讀全文

與哪個義代表孝順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養老保險計算器2015 瀏覽:64
市文聯敬老院組織活動 瀏覽:644
憂鬱症的人懂得孝順 瀏覽:419
事業單位人員上養老保險嗎 瀏覽:723
體檢平安福是什麼 瀏覽:505
孝順父母作200 瀏覽:809
幼兒園大班班級重陽節活動方案 瀏覽:124
老年痴呆患者的心理反應 瀏覽:859
長壽早開花 瀏覽:233
退休後退休金怎麼領取 瀏覽:334
如何讓你的父母相信你 瀏覽:752
孝順公婆的表現不包括在父母 瀏覽:807
太原退休返聘人員需要交社保 瀏覽:699
蕭山社區養老驛站有哪些 瀏覽:218
突然扣我養老支出是什麼 瀏覽:525
老年人只有前牙怎麼修復 瀏覽:289
晚一年辦理退休手續退休金領取 瀏覽:193
混蛋父親孝順 瀏覽:158
長壽渡舟衛校學些什麼 瀏覽:828
2015年蕪湖市老年大學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