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重陽節(也就是老人節)要去爬山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又因重陽為秋節,草木凋零,故重陽節的野遊活動又被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古人的登高野遊可不同於現代登山人穿著沖鋒衣直奔峰頂,古人在登山途中還伴隨著賞景飲酒,興致濃時還會詩興大發,頗具情趣,盡顯雅緻。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貳』 重陽節什麼時候改成老人節了呀為什麼很多人今天打電話回家。。。重陽節不是應該訪友賞菊,登高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明朝以前本來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室活動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 緯度過高看不到該星就演變成只登高不看星了,隨後人們也遺忘了看星的這個初衷 (緯度37度以下 才可見 北京 40度)。[1]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201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草案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網路)
『叄』 重陽節 老人節#為什麼重陽節要登高望遠#來自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一天二九相重,俗稱「重九」。《易經》雲「以陽爻內為九」,將「容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
據說,在漢宮中,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姬戚夫人被呂後殘害後,其貼身宮女也被逐出了皇宮,於是這一習俗便傳入了民間。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至明代,每年重陽節,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舉行慶賀活動,皇帝還要親自登高,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另外,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
『肆』 節為什麼要登高老人重陽節為什麼登高 重
重陽節的習俗:復
金秋送爽,制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伍』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老人重陽節為什麼登高 重陽節為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專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屬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陸』 重陽節是不是老人節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柒』 重陽節為什麼登高有什麼典故嗎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或「老人節」。這一天,重陽佳節活動極回為豐富,有答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此時,正值仲秋季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