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桃花,荷花,迎春花,臘梅花,桂花。 2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春節,元宵節。 給詞語排排隊。
按照季節時間排隊
迎春花,桃花,(春天)荷花(夏天),桂花(秋天),臘梅花(冬天)
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端午節(五月初五),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
B.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喝桂花酒
重陽節登高、喝抄桂花酒都是傳統習俗,是老輩兒傳下來的習慣。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C. 下聯:風搖庭幕桂花香 重陽節 上聯:黃菊倚風村酒熟
請根據給出的中秋節、重陽節的對聯的下聯,用給出的詞語分別組成兩幅對聯的上聯,不重復專使用詞屬語。
池塘 黃菊 月靜 倚風 桐葉 村酒 影 熟
中秋節
上聯:
下聯:風搖庭幕桂花香
重陽節
上聯:
下聯:紫門臨水稻花香
答案:
上聯,月靜池塘桐葉影。中秋節
上聯,黃菊荷風村灑熟。重陽節
D. 重陽節登高和吃桂花糕寄託的祝願和情感是什麼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
E. 含有秋字的古詩句
1、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釋義:
戍樓上的更鼓聲斷絕了人行,秋夜的邊塞傳來了孤雁哀鳴。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還沒有停止。
2、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蘇幕遮·懷舊》宋代: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釋義:
雲天藍碧,黃葉落滿地,天邊秋色與秋波相連,波上彌漫著空翠略帶寒意的秋煙。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著江水。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陽之外的天際。
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每天夜裡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釋義: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4、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三五七言 / 秋風詞》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釋義:
秋風凄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而聚集時而揚散,寒鴉本已棲息也被這聲響驚起。
盼著你我能在相見,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5、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秋思》唐代: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釋義:
洛陽城裡颳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湧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
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麼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F. 重陽節桂花糕,菊花美酒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人民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人們每逢重陽節,都要吃花糕,喝菊花酒。
花糕,即菊花糕點,是九九重陽的節令美食。制花糕的原料分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餡料(棗泥、花生仁、葡萄乾、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經和面、制酥、包餡後,將生坯拍成兩個片中間夾上各種果仁,然後上爐燒烤,即成外形美觀,色澤素雅的重陽花糕。花糕質地酥鬆適口,有干鮮果樹的混合異香是老幼皆喜食的美點。
在重陽節,人們還要飲象徵吉樣、祛災免禍的菊花酒。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以後就得盛行。據《西京雜記》裁:「菊花行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由於菊花有散熱祛風、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譽為「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葯酒。
我國古代把重陽節看作吉祥、長壽的節日。由於九是從一開始的個位中最高的數,古代稱「九」為象徵吉祥、長久的「至數」、「陽數」。九月九,恰逢至數相迂,兩陽相疊,故爾得名「重陽」。九月,正是菊花盛開時令,又有「菊月」之稱。吃菊花飲菊花酒,同重陽節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予。《西京雜記》中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指重陽花糕),飲菊花酒,會令人長壽」。
時至今日,每逢重陽節到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人們親朋邀集,結伴呼從,或登高,或賞菊,或宴飲,大賀吉樣,盡情歡樂,在秋高氣爽的節日里了,嘗一口重陽糕,品一盅菊花酒,確有心曠神怡之感。而今,天南地北的各式花糕應有盡有,具有食療價值的菊花酒不僅為國內人民所喜愛,還遠銷國外,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稱道。
G. 在我國人們在重陽節喝桂花酒還是喝菊花酒
菊花酒
H.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一面小紅旗和它的來歷為什麼要吃重陽糕,重陽糕是不是桂花做的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回明時,以答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I. 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