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旅遊賣什麼好飾品
重陽節講究的是登高、賞秋、敬老!所以你想賣東西的話可以靠這幾個主題。希望你有個好生意
2. 重陽節都有什麼活動
賞菊抄花,爬山,祭拜祖襲先。
3. 老師重陽節旅遊期盼明年再相逢的兩句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4. 十一國慶,中秋節,重陽節老年人出遊應注意哪些事項
長假期間出遊的人又很多,會更適合老年人參加。可自從老人跨出自己的家門,不過要注意登山的難度不要太大,可以結合老年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來制定目的地。
一、結伴而行,互相照顧。
二、出發前應檢查身體。老年人出遊前首先必須對自己的身體情況有清晰的了解,高血壓、冠心病、癲癇等慢性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出遊,更不能對旅行社隱瞞病史;出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應帶齊葯物,並事先告知領隊和團友,以防不測。
三、選擇口碑較好的旅行社推出的專業旅行服務,這種服務會考慮得更加詳盡和周全。
四、保證住處舒適安靜。為保證每天6至8小時睡眠,住宿條件不求豪華,但求舒適安靜,選2至3人間。不要圖省錢住潮濕、陰暗、擁擠的房間,以免影響睡眠,體力不支,誘發疾病。應選擇安全,衛生的酒店住宿,推薦經濟型連鎖酒店。
五、注意飲食合理和衛生。旅遊時體力消耗較大,要帶足食品,要選易帶、營養豐富、新鮮衛生的清淡食品,並多吃水果,防止便秘。旅遊時免不了在外面用餐,注意不要吃生冷食品和不潔的食品。
六、謹慎購物避免上當。老年人出行得特別留意旅行中可能出現的購物陷阱,在旅遊購物點購買土產、葯材等的時候要小心假冒偽劣產品以及價格陷阱。
七、了解天氣適可而行。老年人出遊前必須對旅遊目的地的天氣情況作詳細了解,如果目的地過冷或過熱,老人應該從健康角度出發,千萬不可「逞強」或強迫自己出行,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可而行。
5. 重陽節一般會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重陽節日到來為何都登高眺遠呢
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6. 重陽佳節今又到 國內適合老人旅遊的地方有哪些
1、廣西潿洲島
潿洲島是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海島之一。22.8℃的年平均氣溫,無霜期355天,非常適合和家人一起遊玩。
2、雲南西雙版納
一個人的麗江、兩個人的大理、一家人的西雙版納,所以一家人到西雙版納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這是一個沒有冬季的地方,即使是在1月份,平均氣溫也可以達到15℃左右,這相對於北方大雪紛飛的場景來說已經非常溫暖了。
3、三亞蜈支洲島
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三亞是國內最適合躲避寒冷的地方之一。想在國內看到熱帶雨林的風景,去三亞是再好不過的。奇妙的熱帶植物、新奇的叢林探險、還有漫步雨林中隨處聽到的曼妙鳥音,彷彿迷失在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神秘中。
7. 重陽節什麼節日
1、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2、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3、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4、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5、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6、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8. 重陽節要做什麼
1.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重陽節前後,北京西山的幾十萬棵黃櫨變成一片徘紅,將西山裝點得分外美麗,別有風情。漫山遍野,猶似披上了一件紅色的盛裝。幾個親朋好友,三五結伴同登西山看紅葉已成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後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葯材使用了。現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9. 什麼導致重陽節很多老人旅遊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記者近日走訪海口旅遊市場時發現,受旅遊淡季價格實惠、人少體驗好等影響,加上不少子女趁著節日盡孝心,今年重陽佳節老年游市場頗為火熱。
旅遊產品銷售周先生稱,目前,各類重陽節旅遊產品均有優惠活動,如海航直飛台北8日游降至2980元,價格非常劃算。
業內人士唐艷紅表示,隨著全民旅遊熱潮的到來,以及國內退休、養老保障措施的日益完善,「銀發族」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出遊群體,尤其對國內周邊游產品表現出強烈的消費慾望。
價格下降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