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讀採桑子 重陽
《採桑子·重陽》
年代: 現代 作者: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白話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❷ 採桑子·重陽上下闕分別寫了什麼
《採桑子·重陽》上闕寫了(重陽菊花,鼓勵人們要努力奮斗);下闕寫了(壯麗的江天秋景,歌頌革命根據地大好形勢)。
原文: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注釋
重陽:重陽節農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歲歲:年年。
今又重陽:此重陽是指詩人在戰地重逢的重陽,1929年的重陽。
戰地:這里指閩西農村根據地,當時這里外有敵人包圍,內有地主民團的擾亂。
黃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勁:強勁。
不似:不類似,不像。
勝似春光:是說秋風比春光更美,是主觀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廣闊,也指廣闊高遠。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3]
白話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賞析:
此詞作於1929年重陽節,為當年陽歷10月11日。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這首詞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詩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醞詞用字都非常大氣,比如「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就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
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難老」並非「不老 」,因為「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律」(毛澤東《矛盾論》)。「人生易老」與「天難老」,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既對立又統一。這並非「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古老格言的簡單趨附,而是立足於對宇宙、人生的清理並茂的認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恆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今又重陽」是「歲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古有重陽登高望遠、賞菊吟秋的風習。在歷代詩文中,重陽節與菊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身逢亂世的詩人,往往借寫菊花表達厭戰、反戰之情,即菊花是作為戰爭的對立面出現的。但毛澤東筆下的「黃花」卻是和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聯系在一起的。這「黃花」既非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懷」的庭院盆景,而是經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綻黃吐芳的滿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質朴卻生機蓬勃,具有現實與象徵的雙重性,帶有賦和比的特點。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地的重陽,重陽的戰地因此更顯得美麗。「分外香」三字寫出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於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盡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戰斗、戰場、解放全人類的崇高事業聯系在一起的,他們並不嘆老懷悲,蹉跎歲月,虛擲光陰,而是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為革命而戰,一息尚存,奮斗不止。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筆力雄悍,極有剛健勁道之美。此情豪邁異於東風駘盪、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天朗氣清,江澄水碧;滿山彩霞,遍野雲錦,一望無際,鋪向天邊,這瑰麗的景色「勝似春光」。
❸ 毛主席詩詞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重陽
【作者】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版香。一年一度秋權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輝。卻勝過春天的光芒,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3)採桑子重陽節擴展閱讀
毛澤東的這首詞,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他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了作者的壯志豪情;
他的這首詞用大草書法揮就,更使詞境錦上添花。在這些年陰盛陽衰、小技盛行的社會壯態下,在重陽節的日子裡,重讀此詞,感慨萬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唐雙寧:淺談毛澤東詞《採桑子·重陽》
❹ 採桑子重陽譯文
《採桑子·重陽》,是現代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於1929年創作的一首詞。譯文如下: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採桑子·重陽》此詞通過重陽述懷,表達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和革命戰爭的贊美之情;表達了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原文如下: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詞語注釋如下:
1.採桑子:詞牌名,唐教坊曲《楊下採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奴兒》《羅敷媚》等稱,雙調,四十四字,此詞守譜押用一部平韻。
2.重陽:農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易》以陽爻為九,九九相疊,故名重陽,又稱重九。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坐江上台。
另外,作者的原稿中原無詞題,後加為《重陽》,並調整了原稿的順序,因而這首詞的版本不一,上下闋位置可以互換。此版本為最先發表於1962年5月號的《人民文學》的版本。
3.人生易老天難老:人生有盡,天道無窮。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反用其意。
此詞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此時距離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也有兩年了。
而此一階段毛澤東過得並不舒心: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丟掉了前委書記的職務,前委書記的職務由陳毅同志代替,他的游擊戰術被冠以「流寇主義」,被指會像黃巢和李自成一樣難成大器。
而他在會上強調黨對軍隊的領導必須加強,又被冠以有「形成家長制度的傾向」,遭到部下的反對;身染瘧疾,缺乏科學的醫治,並且在永定縣蘇家坡養病期間差一點兒被捕;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他被擔架抬到上杭縣城繼續養病,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
當時,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的臨江樓上養病,重陽佳節來到,院子里的黃花如散金般盛開。重陽,一個秋高氣爽、登高壯觀天地間的日子,一個把酒臨風、月下賞菊、遍插茱萸懷念先人的節日,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❺ 採桑子重陽毛澤東這首詩的意象和情感是什麼
毛澤東在閩西征途中,欣逢重陽佳節,觸景生情,因成此詞。詩情畫意,最為濃郁。它寫了濘秋的戰地風光,寫得那麼鮮明爽朗;它表現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得那麼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宏。使人讀過以後,毫無感到肅颯之氣,而會受到無限鼓舞。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節。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陽節。這年5、6月間,紅四軍攻佔龍岩,蔣介石組織兵力會剿紅軍,紅四軍主力配合當地游擊戰爭,9月21日,攻佔上杭,擊敗敵人的會剿。
此時毛澤東已經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 、 永定的農村,一面養病,一面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這年10月11日,毛澤東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毛澤東面對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這首詞。
採桑子·重陽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5)採桑子重陽節擴展閱讀:
賞析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戰國楚宋玉《九辯》以來,「悲秋」就成為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主題。而前人以「九九重陽」為題材的詩章詞作,更借凄清、蕭瑟、衰颯的秋色狀景托怨情、興別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
諸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的「弟妹蕭條各何在 ,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敘寫羈旅他鄉的孤寂清冷,或寄寓傷時憂國的凄愴痛楚,或傾吐落拓失意的抑鬱苦悶,或抒發獲罪被貶的萬端感慨,皆「婉轉附物,招悵切清」。
毛澤東的這首詞卻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
❻ 毛澤東詩詞 採桑子 重陽的歷史背景
背景:《採桑子·重陽》作於1929年的重陽節(10月11日)。毛澤東在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落選前委書記職務,受到輕視和排擠,同時身染瘧疾。紅四軍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卻沒有恢復前委書記的職務。毛澤東在上杭養病,又值重陽,毛澤東的夢想和現實再一次發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詞。
出處:現代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原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譯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
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
(6)採桑子重陽節擴展閱讀:
賞析:
整首詞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於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
此詞以極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起勢突兀,氣勢恢宏。「人生易老」是將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莫讓年華付流水。「天難老」卻是將宇宙人格化。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❼ 採桑子 重陽賞析
注釋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像。
廖廓:空闊遠大。
「採桑子」是詞牌,「重陽」是題目,這個題目確定了詞的內容與重陽節相關。
譯文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
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
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
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賞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在這兩句中,從近處看,前句是虛,後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後句帶出重陽入題。從遠處看,前句是主,後句是賓;前句中「天難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後句只是進一步申說。於此,必須弄清楚以下三點: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古詩詞中傷春怨秋,嗟貧嘆老,這種作品是太多了。但在這里,卻完全是另一種思想感情,這里著重說的是「天難老」。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天」就是片段,「難老」就是指發展變化的過程無窮無盡。這三個字簡直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詩的說明,必須注意。再次,明白了「天難老」的涵義,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說法,不但不是慨嘆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這里是說正由於「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地發些光和熱,但這又何妨?天是難老的呀。這意義是豐富的,這情緒是昂揚的。它揭示出不朽的歷史發展規律,它體現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象格言一樣精警,真是耐人尋味。在這壯大,它是由「歲歲重陽」這一自然現象或客觀現實生發出來,是通過具體感性而顯現的抽象理念。所以,前主後賓,後句是前句的申說,卻不意味著後句較之前句不重要;因為,從另一角度著眼,便又看到:前虛後實,詩意乃是由「歲歲重陽」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難老」,則是升華,兩句是有機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歲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不達意,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為什麼「戰地」的「黃花」會「分外香」呢?戰地播種著英雄的頭顱,灌溉著烈士的鮮血,在炮火連天中野菊挺立開放,綻黃吐芳,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麗,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悅?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緊承上片意,寫景,寫的是真實感受。自是秋風勁厲,不似春光嫵媚。但卻絕對不是「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假如說在這兩句中,於秋風春光,尚無所軒輊;那麼,緊接著寫道:「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這就於秋風春光,已有所抑揚了。為什麼「勝似春光」?春天裡哪能有這天高氣爽、江凈波平的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呢?「寥廓江天萬里霜」,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聯想到的是「公堂」,毛澤東聯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審美評價,顯然根據不全然在於春與秋的自然屬性,關鍵還是在詩人的戰斗性格更喜歡勁厲,不接近嫵媚。因而在這種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託。「秋風勁」使人聯想到如花似錦的和平生活。於是「勝似春光」,便是合乎邏輯的推論了。「江天」句則預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現了勝利信心的堅定。這些寓意和寄託,都是在寫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其妙處是「味在咸酸之外」。不得把詩的形象看作某種概念的象徵,這比那種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籌,是真正的詩意與精深的哲理的統一,是濃郁的詩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輝。它首先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享受,並從而又給人以剛毅的意志的鼓舞和智慧的理性的啟發。這是詩的最高的意境。
❽ <<採桑子 重陽>>的詩意
人之一生多麼容易衰老而蒼天不老,
重陽節卻年年都來到。
今天又逢重陽,內
戰場上的菊花容是那樣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風剛勁地吹送,
那不是春天的光輝。
卻勝過春天的光芒,
無涯的汀江之上有綿綿不絕的秋霜。
❾ 採桑子《重陽》的意思
採桑子重陽
採桑子 重陽 1929.10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版一度秋權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注釋】
採桑子:詞牌名,本於古樂採桑曲。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
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題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岩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
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
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
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
。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