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中華美德故事孝敬父母

中華美德故事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1-11-18 05:51:14

⑴ 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的故事

孝,潛藏著一種巨大的能量,一旦發掘,即可攝人肺腑,感天動地。——題記 2006年9月5日清晨,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薄霧輕籠著校園,清寒襲人。 秋風瑟瑟吹過,樹上的一片落葉隨風飄舞,在空中滑過一道弧線後,靜靜地落在路邊一位正捧書晨讀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書,走回寢室,輕輕地推開門。「芳艷!」母親杜桂蘭醒來了,用一口濃重的寧夏方言輕聲呼喚著,摸索著,從枕邊摸出自己的衣服。「媽,早上挺涼的,您還是多穿點。」劉芳艷從上鋪的紙袋裡翻出一件外套,幫母親披上。 梳頭、洗漱、煮土豆面,劉芳艷麻利地為母親做完這些後,抱起書本,匆匆向教室趕去。 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劉芳艷輕快地走著,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曾經的滄桑與苦難,夾雜著輕輕寒意撲面而來,卻從她的笑容里一閃而過。 劉芳艷,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繪圖系的學生。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清瘦、個頭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著盲母上大學,用稚嫩單薄的雙肩把一個破碎的家高高撐起,為年邁失明的母親撐起一片晴空! 為了病重的父親,14歲的小芳艷叩開縣長的家門 1985年,劉芳艷出生於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下沖村。那裡是名副其實的黃土高坡,惡劣的環境鍛造了芳艷的堅強,可每說起父親,她總止不住淚水漣漣。 14歲那年,芳艷的父親患上食道癌,給這個一貧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靂。雙目失明的母親整日以淚洗面,老實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艷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與絕望。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著大雪,氣溫零下10多攝氏度,滴水成冰。芳艷頂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翻山越嶺來到縣政府。這一天,是她讀書以來第一次曠課。 芳艷從沒見過縣長,但為了救父親,她鼓足勇氣敲響了縣長辦公室的門。可是,縣長不在。中午,縣長還沒回來,芳艷從書包里掏出冰冷的饅頭,慢慢啃著,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要救父親,我一定要等到縣長! 下午下班了,縣長還沒來。芳艷急了,拉住一個叔叔一問,才知道王學寬縣長辦完事後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凜冽的北風刮在臉上如刀割一般,芳艷按熱心人的指點,踏著積雪,深一腳淺一腳走向縣長的家。 晚上9點,她敲開縣長家的門。或許是這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動了王縣長,他二話沒說,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錢。 錢很快花光了,芳艷和哥哥只好含淚把父親從醫院拖回家。看著父親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艷知道,父親的日子不多了。 劉芳艷揣著借來的200元錢,請人給父親做了口棺材。看到棺材,父親的眼淚洶涌而出:「娃,我死了,用兩塊木板一夾就行了,你們留點錢過日子!」芳艷哭著抓住父親的手:「爸,您沒吃過一頓好飯,沒穿過一件新衣,連住的房子也破破爛爛。女兒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這個做厚實點,您到那邊,就不會再挨凍受淋了。」 幾個月後,父親帶著牽掛,撒手人寰。 為了失明的母親,她攜母輾轉千里打工求學 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壓到了劉芳艷和哥哥身上。2003年9月,劉芳艷歷經千難萬苦,如願考取了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聯系。 在千里之外求學的芳艷,放心不下家中年邁失明的母親:媽媽燒火做飯時有沒有燙著?山路坎坷,會不會摔著?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餓挨凍……去年5月,芳艷從鄰居的電話中得知,母親上山拾柴時,摔得渾身是傷。放下電話,芳艷再也忍不住,號啕大哭。「我已經失去父親,再也不能失去母親了。」輾轉了一夜,芳艷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休學。 從此,芳艷背著行囊,牽著母親,闖到天津,在一家火鍋店安頓下來。打工的日子,芳艷一邊悉心照顧母親,一邊省吃儉用賺學費,一晃8個月過去了。 2006年2月,芳艷攜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荊門職院。學校領導得知芳艷的經歷後,十分感動,為她們母女提供了一間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費,同時,還為芳艷安排了兩份勤工儉學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掃9間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艷和媽媽最快樂的時光。媽媽聽著芳艷洗衣服、整理房間;芳艷讀書讀報給媽媽聽,或講學校里發生的趣聞趣事。有時,母女倆手牽著手,在校園里散步、曬太陽…… 母親的牙齒掉光了,芳艷毫不猶豫拿出辛苦攢下的200元錢,為母親裝上一副假牙。從醫院出來,芳艷買來一個蘋果,遞到母親嘴邊。母親慢慢嚼著、品著從未吃過的蘋果,開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艷啊!」采訪時,杜桂蘭撫摸著芳艷的手,嘆了口氣。「媽,您看看別人,上大學都難得見到媽媽,我天天可以看見您,比他們好多了!再說,您是我媽,孝順您是天經地義的呀,我就樂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劉芳艷偎著媽媽,臉上盛滿幸福。 鴉鵲反哺,羔羊跪乳,劉芳艷的回答亦如此簡單:生我是娘! 孝無聲,愛無休。劉芳艷背負的不僅僅是年邁的親娘,而是一座感恩的大山,更是恪守人倫的孝道。她用無私的孝心舞出人間的善與美,綻放出了生命的奇跡。

⑵ 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
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
學的孔子,據說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
。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
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
的情感。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
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
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
終尊敬自己的老師。
1959
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
32
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
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
意。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
60
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
徐老祝賀。信中說:
「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
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
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
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
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
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林則
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道光皇帝接受
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

3
月,林則徐來
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
6

3
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
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
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

「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
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

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
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
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
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
「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
老人家
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
「您說,應
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
禮貌,便問:
「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
「我叫項橐,
7
歲!
」孔子對學生
們說:
「項橐
7
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
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
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
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
「有志者立常志,無
志者常立志」
,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
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說《詩》而揚名;茅
以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梁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
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
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
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
悶,上前問: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
「我在磨針。
」李白吃
驚地問:
「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
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
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
想到自己,
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
理,發奮讀書。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
「百善孝為先」
。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
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
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
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
*
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
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
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
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
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⑶ 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
王祥,母親早逝,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專母患病,他衣屬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當時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二、
黃香,夏日裡的晚上,黃香在書房看書,看著看著忽然沒有了聲音,父母以為他睡了,但在他的房間里沒有他的人影,後來在自己的房間找到了他,父母問他:"你干什麼朝我們的床上扇扇子?」黃香回答說:「我給你們的床上扇扇子,是讓你們的床涼快些,兩老好早些安睡!」冬天的晚上,黃香先早早地去了父母的房間,鑽進父母的被子里,然被子暖和些,父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小孩身上三把火,也給你們一把。」

⑷ 關於孝順的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1,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

2: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3: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

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4: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5: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⑸ 中華美德傳統故事

二十四孝的故事都是的
http://ke..com/view/5086.htm
還有孔融讓梨

⑹ 弘揚傳統美德從小孝敬父母的故事

每次回到家裡,總想解讀母親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與每一次問候。都會勾起我無限的思緒。

早在去年寒假臨近期間,母親便隔三差五的打電話來詢問我的歸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確告知以後,母親才安下心來,並祝福我一路平安。這么平凡的事情。似乎不值得犧牲筆墨,可是一等我回到家後父親告訴我,母親在我回家的那天差點得了風寒。原來,母親盼兒心切,每當聽到有人從門口經過的腳步聲就打開房門,出來看看,幾次三番下來,母親並未見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門口等待我的歸來!那時已是寒冬天氣,而那天又正巧下雨,冷風刺骨,寒氣逼人,向來怕冷的母親竟然無視環境的惡劣-------,聽著父親的講述,我沉默了,並非無言,可一時,叫我說什麼才好呢?我望瞭望正在廚房忙碌的母親,突然感悟:母親其實就是一種歲月。

是的,母親是一種歲月。從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的歲月,從江河向大海的歲月,從沙漠走向綠洲的歲月,也是從苦難走到幸福的歲月。在這些歲月裡面,究竟包含著什麼,包含了多少,我想,縱使最偉大的詩人也無法抒寫出詩篇,最優美的音樂也難以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只知道,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長到了童年,再從童年長成了青年,也告別了花季、度過了雨季,現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這種歲月值得我時時回味,值得我用一生來感激!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在人世間忍受最多苦難、咽下最多淚水、包容最多無知、體貼最多心靈的是母親,是偉大的母親。

歲月無情,而母親有情。小的時候,當別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來放牛的時候,母親卻叫我起來上學;長大後我成了壯小夥子,而別的夥伴都紛紛背起了行囊南下打工,母親卻囑咐我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本該在畢業後好好孝敬父母,可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勵我爭取繼續深造的機會。歲月的流逝總是無情的,它奪去了母親的青春,還在母親的額頭刻下滄桑的印記。這是怎樣的一種歲月啊,我把她解讀成愛的象徵!

母親是一種歲月。因為歲月沒有輪回,也不著邊際,而母親的愛正是這樣的浩無涯際。母親有時甘願做一根甘蔗,任憑兒女吮吸著甘甜的蔗汁;母親有時又是一座大山,用堅實的臂膀撫平兒女的創傷。母親為了我的將來,曾兩度搬遷:從農村搬到城郊,再從市郊搬到市中心,而唯一的理由是為了我讀書方便。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也頓時明白,這種母愛其實更是一種拯救。它拯救孟軻於頑劣的孩童之時,將他引向知識與思想之路。它是人類的搖籃,也是引導人性至善至真的北斗。即使人性的墮落如高山滾石,母親也會用她的身軀攔住,並用愛心去鼓舞它、激勵它、並陪伴它遠離深淵,重新攀登。

當然,這種浩無涯際的母愛,也是女性自身的拯救者。當她為世俗所誘或為生計所迫而喪失本性時,當她囿於環境沉湎於聲色犬馬而難以自拔時,只要她想到兒女,想到要做兒女的榜樣,想到兒女決不能過自己這樣的生活,她就會升騰起戰勝自我的力量,從善從真從美。雖然我成不了像孟子那樣偉大的人物,但是我的母親,乃至普天之下的母親,都可以與孟母相媲美……

⑺ 中國歷史上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

1、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負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著鵝毛大雪,踏著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著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暖暖,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只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刮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恆,實在是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給的俸祿非常多。所吃的飯菜很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的感嘆。因為他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是多麼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3、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4、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5、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葯煎葯,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⑼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

1、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老愛幼。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但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樣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能夠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尊師敬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毛澤東尊師美德故事。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孔融讓梨。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4、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鑿壁偷光。

匡衡年青時十分好學。但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不能讀書。他見鄰居家有燭光,就在牆壁上鑿了個小孔,讓微光透過小洞照在書上。就這樣他常常學習到深夜。他們鄉下有個大戶人家,並不識字,但有很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打工,卻不要一個工錢。主人家很奇怪,問他要什麼,他說:「只要能讀遍你家藏書,我就滿足了。」主人很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終成西漢有名的學者,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5、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⑽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專家。六屬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閱讀全文

與中華美德故事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抱團養老在哪個城市 瀏覽:18
老年活動中心的賺錢嗎 瀏覽:43
關於養老院擴建床位的報告 瀏覽:788
養生堂女主播怎麼處理了 瀏覽:363
賓西養老院 瀏覽:728
石家莊天倫老年公寓 瀏覽:4
眼霜50歲之前沒用過 瀏覽:407
下崗職工如何核算退休工資 瀏覽:284
父母對你做過哪些讓你感動的事嗎 瀏覽:77
合肥市退休職工認證 瀏覽:216
以後退休養老金會怎麼樣 瀏覽:500
就算再老50歲 瀏覽:610
老人做飯弄什麼菜好吃 瀏覽:875
哪個體檢機構一天出結果 瀏覽:816
老人兩眼呆滯什麼也不知道 瀏覽:465
網上轉養老保險需要多少時間 瀏覽:404
襄陽養老金認證什麼時間 瀏覽:302
體檢為什麼越來越嚴格 瀏覽:328
合肥夕陽紅養老院在哪個區 瀏覽:624
駕照期滿到哪裡體檢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