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九重陽節敬老手抄報怎畫圖.寫字.
Ⅱ 重陽節由來
收藏
意見反饋
重陽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黃潤秋:把重陽節納入法定假日很有必要 可倒逼社會去重視老年人2015-10-24 04:21
正在載入查看圖集
重陽節,中國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Ⅲ 老幹部九九重陽節聯歡圖片猜成語
載歌載舞
zài gē zài wǔ
【解釋】邊唱歌,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
【出處】《樂府詩集·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
【結構】聯合式。
【用法】形容盡情歡樂;表達一種歡慶氣氛。一般作謂語、狀語。
【正音】載;不能讀作「zǎi」。
【辨形】舞;不能寫作「午」。
【近義詞】手舞足蹈、歡欣鼓舞、興高采烈
【反義詞】垂頭喪氣
【辨析】「手舞足蹈」與~有別:「手舞足蹈」側重於形容極其高興的情緒和動作;可以指一個人;~側重於形容盡情歡樂的氣氛或場面;不可指一個人。
【例句】「十·一"這天;人民群眾~;歡度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