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福州將舉辦首屆孝順節

福州將舉辦首屆孝順節

發布時間:2021-01-21 15:11:24

1. 福州拗九節習俗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

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傳說: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

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

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這樣一個佛教故事能從西晉流傳至今,而且是口口相傳,關鍵在於故事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

2. 福州拗九節要祭祀地主嗎(急,謝謝啦!!!)

福州拗九節的習俗 (沒聽說要祭祀地主)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煮咸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州,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因為正月期間,許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場上不易買到合適的食品)。儲存了將近一個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經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了,節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費。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久而久之,二月二煮咸稀飯的習俗就形成了。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餘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餘食物的就煮,沒有富餘食物的就不煮。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節」熱鬧、規范的緣故。但是,二月二畢竟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3. 福州有名的「拗九節」是因何而來

一、福州有一個有名的傳統節日叫做拗九節,在福州人的心目當中,覺得逢九不順利,和你在年齡的時候碰到九或者九的倍數,都要過九,是可以平安的跨過門檻,交上好運。在福州方言中,「post」和「拗」諧音。

四、屆時,家長會用自製的糯米粥還給孩子。如果父母或長輩的人數等於九或九,則會加上線和鴨蛋。在這個地方的人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擺脫不好的運氣,說法並不是十分的准確,但是在當地人的心中,很高的威望,也說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個嚮往。

以上介紹了福州拗九節的習俗,大家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這個地方的習俗。

4. 有關孝順的節日

★孝順節

「拗九節」又稱孝順節、後九節、送窮節。

自2005年3月9日(農歷正月二十九)承載這一美德內涵的福州民間「拗九節」,被當地有關機構正式命名為「孝順節」。

福州市文明辦等多個部門與當地企業聯合發起,在全市舉行「孝順節」系列活動,並把活動的這一天定為全市的「孝順節」。在這一天,當地許多社區支起大鍋,當街煮甜粥(這是福州市民間「拗九節」的傳統做法),免費送給過往的每一位老人。許多當地青年男女積極響應這一設節號召,紛紛行動起來,專門為父母或其他長輩煮上一碗粥,敬上一杯榮;或為父親捶捶背,幫母親梳梳頭……「孝順節」現已成為該市一個永久性的地方節日。

★孝順節

農歷正月二十九,家家戶戶用糯米和紅糖煮拗九粥,內有紅棗、花生、豇豆、芝麻、荸薺等各種配料,用來祭祀祖先,饋贈親友。凡已嫁女兒,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拗九粥來源

民間傳說不一:一說是相傳目連母親兇悍,死後被送進地獄受苦。目連長大後,每天送飯給母親,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一碗顏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連送飯的日子即為拗頌派九節、孝順節。

一說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

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閩俗正月初九稱上九,十九稱中九,廿九稱下九或後九,所以又叫後九節。此俗至今仍消李在民間流行 。

★意義

至少有三點:第一,通過盡孝之舉使人們普遍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僅要善待給予自己生命及撫育自己成人的父母,而且要善待自己身邊所有的人,關照一切需要幫助的他人;第二,通過盡孝之舉體現親人間的親情,可以促進家庭和美和社會和諧;第三,通過培育代與代之間的孝道,有拿櫻遲助於廣大晚輩兒孫養成對家庭的忠誠、對他人的無私奉獻和對事業、對社會的責任。

★國外「孝順節」

在美國,有兩個人情味極濃的節日:母親節和父親節。

5. 福州傳統節日 拗九節

拗九節的來歷
「拗九節」來源於「目連救母」的傳說。據傳,古時候有一叫目連的,其母生前悍惡,死後被關在陰間牢房裡,他探監時,經常送食物給母親吃,但均被看守的獄卒給吃掉了。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用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紅糖等原料與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後,再灑一把黑芝麻送去給母親,看守獄卒見這稀飯黑乎乎的,問道:「這是什麼?」目連隨口答道:「這是拗垢粥。」(福州話「九」與「垢」諧音)看守信以為真,認為這粥很臟,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連的母親這年也正好二十九歲,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還是二十九歲,都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的習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6. 拗九節的由來習俗和時間。

拗九節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傳統習俗:正月廿九日,是福州與霞浦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順節」。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

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歲數逢九(虛歲)的人,如九歲、十九歲、二十九歲……(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十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區內,以經營風味佳餚、傳統閩菜著稱的「安泰樓酒家」,又在店門口設置了「拗九節」送粥點,向市民免費派發釆用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紅糖與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務的「拗九粥」。

「拗九節」免費派送「拗九粥」,成為了「安泰樓酒家」這家老字型大小的傳統活動。「拗九節」前,它還特地邀請福州民俗專家為食客講解「拗九節」的來歷。它的經營者說,希望藉此讓這個的福州傳統節日傳承下去。

「拗九節」,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孝順節」、「送窮節」。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紅糖,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特別是已出嫁的女兒,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這種習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親說,「拗九粥」里不只是紅糖、花生、紅棗、桂圓等,更有著兒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頭。

「拗九節」演繹成為尊老敬老、崇尚孝順的社會風尚,在福州發揚光大。

「拗九節」里,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就在陳氏祠堂里擺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順宴」:祠堂里里外外擺滿了一百九十五張桌子,近二千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邊悠閑聊天吃著美食,一邊欣賞著戲台上閩劇的精彩表演;而村裡年輕人忙裡忙外,端菜送茶。這一拗九敬老節的宴席風俗,在當地已經沿襲二十多年。

7. 拗九節的習俗

習俗:

"拗九節"近年又被稱為"孝順節""敬老節",主要原因是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專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屬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有人還加上太平面、鴨蛋、豬蹄等)回娘家孝敬父母。

福清方言中"後"與"拗"諧音。福清人認為,逢"九"不順利,每年這天,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人都要過"九"。

此後,人們不管是正月廿九還是29歲,都算是目連的母親落難的年月,於是福清人逢九就犯忌,認為"9"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是歲數逢9的人,如9歲、19歲……(稱"明九"),或是9的倍數,如18歲、27歲、36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拗九粥、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粥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紅糖、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蓮子等。從中醫學角度來看,不僅充飢生津,而且養生健體,所以在寒冷的正月食用拗九粥有益壽的功效。煮「拗九粥」選用的原料並無定法,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體質和需要,發揮創意,不必年年「古老套」。

隨著時代的進步,尊老敬老、崇尚孝順漸成風尚,於是人們藉助「拗九節」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將傳統民間節日演繹成了「孝順節」「敬老節」,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8. 福州有名的「拗九節」是因何而來

拗九節是福州地區非常有名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與孝敬父母有關的,這一天舉行的活動也都是與子女孝敬父母有關的。關於拗九節的由來有很多傳說,但都是與孝敬父母脫不了關系的。拗九節中最重要的就是「拗九粥」,這是一種類似於八寶粥的一種粥,裡面有著很多的成分,在這一天,父母都會喝到由子女獻上的拗九粥。

對於寓意好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加以傳承。拗九節的寓意是不要忘祖,要記得孝敬父母。這個節日的寓意與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百善孝為先」十分符合。所以,對於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加以傳承和發揚。

閱讀全文

與福州將舉辦首屆孝順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