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夏秋冬各季節分別都開什麼花
1、春天
春天開花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梅花、水仙、迎春、白玉蘭、瓊花、君子蘭、牡丹、芍葯、丁香、杜鵑、西洋杜鵑、櫻花、含笑、玫瑰、紫荊、棣棠、錦帶花、連翹、雲南黃馨、金雀花、仙客來、蝴蝶蘭、石斛、風信子、鬱金香、鳶尾花、馬蹄蓮、金盞菊、文殊蘭、百枝蓮、天竺葵、瓜葉菊、虞美人、金魚草、矮牽牛、桃花、李花、梨花、百合花等等。
2、夏季
相比較春天,夏季開花的種類就比較少,有:梔子花、夾竹桃、向日葵、喇叭花、劍蘭、扶桑花、合歡花、波斯菊、半枝蓮、蔦蘿、油菜花、蛇目菊、龍膽、千日紅、草石竺、睡蓮、飛燕草、霞草、荷花、雞冠花、鳳仙花、茉莉花、石榴、槐花、木槿,紫薇等等。
3、秋季
秋季開花的品種也是較多的,有:菊花、桂花、一串紅、雁來紅、美人蕉、木芙蓉、蜀葵、大麗花、睡蓮、萬壽菊、紫茉莉、玉簪、彩葉草,茶梅、聖誕花、大花蕙蘭、文心蘭、茶花、黃花槐、芙蓉花、紅掌、秋海棠、晚香玉、絲石竹、唐菖蒲等等。
4、冬季
冬季開的花有:南天竹、一品紅、水仙、臘梅,小蒼蘭、馬蹄蓮、櫻草、瓜葉菊、四季海棠、山茶花、蟹爪蓮、春鵑、春蘭、喉草菊花、天堂鳥、杜鵑、一品紅、小蒼蘭、佛手掌等等。
四季代表性的花卉是什麼
春季主要代表性的花卉:蘭花
夏季主要代表性的花卉:荷花
秋季主要代表性的花卉:菊花
冬季主要代表性的花卉:梅花
(1)陶淵明重陽節擴展閱讀
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是「花」,而多數人則認為被子植物才有真正的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稱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長期以來,人們都以花的形態結構作為被子植物分類鑒定和系統演化的主要依據(見被子植物門)。
2. 如何賞析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
本詩章法平簡,前八句寫景,後八句抒情。然而由於詩人的高超朴真,前後之間絲毫沒有隔離之感,而是渾然一體,一樣的自然灑脫。陶淵明寫秋,可謂一絕。
這首詩是公元409年(義熙五年)重陽節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蟬無留響,叢雁嗚雲霄」描寫時景。
下面兩句寫「群動」,「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秋末有似哀鳴的幾聲蟬叫已然盡絕了,眾雁早在雲霄列陣,已然嗚叫著從北方遷而來。這一息一鳴,把節序的變遷表現得更強烈了,那嘹唳的雁聲又最能引發人的悲涼意緒。這二句是寫動,述時光消逝得快;又借蟬雁哀鳴,寫作者的哀感。這三個層次的描寫,空間的變化、感覺的變化,歷歷分明。
後面八句「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萬化」,萬物的變化。「尋繹」,連續不斷。萬物演化變遷,那是循環往復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復如此,豈能不勞累呢?這是指上面所寫的那些變化。於是自然聯想到人生。人生沒有不憂勞的。正如後來歐陽修所說,「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自然易於衰老了。萬事萬物都在生生滅滅,人也如此,人的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糾纏過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陶淵明也不例外;何況今天是重陽節,這是個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徵長久,這就更能激起他的憂生之嗟了。
下面他說:「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這個「焦」字把那無可名狀的痛苦表達出來了。然而,萬物變遷,自古皆有滅亡,想念起來心中有如焦焚。寫到這里可以說他的心情是極不平靜,但他又是個通達的人,他不會像阮籍那樣作窮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緒的精神支柱,委運任化,順乎自然。
最後他寫道:「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說:有什麼可以使我稱心呢?沒有啊!所以,姑且飲此濁酒吧,飲酒之中可暫得快樂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永)今朝吧。執著於「今朝」,把握這可以把握的實在的人生。最後二句意謂恢復到千載之前的淳真社會已然不可料想,那麼,只有歡度今朝,自我完善了。這樣他就可以做到「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澆愁」,但並不怎麼勉強。重陽節的習俗就是喝酒,這個應節的舉動正好作了他消解萬古愁的沖劑。
3.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有什麼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與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酒為名,寫的詩為後人傳頌,也以愛菊為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的詩。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酒為名,寫的詩為後人傳頌,也以愛菊為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他的詩。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民間農歷九月稱為 菊月,賞菊成了一項重要內容,賞菊配美酒,清代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4. 重陽節的簡介和問題
http://bk..com/view/2572.htm
5. 陶淵明重陽節宅前枯坐,恰巧友人送酒的詩名是什麼
九日閑居·並序
陶淵明 (魏晉)
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回服九華,寄懷於言答。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6.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簡介
你好,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的,他的精神也是讓我們佩服的,因為現在很多人常常會為了五斗米而折腰。他為什麼會如此窮困也是和他的純潔,高尚品格分不開的。
陶淵明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創作和他的生活分不開,多數是以美好田園風光為主題,所以他也被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是很清高的,他生活即使窮困但也不會向權貴低頭。他喜歡獨來獨往不同流合污,所以造就了他的貧困。他如果想發財那是很簡單的,因為他當時任過的官職也不小。
在他的仕途中可謂不是那麼風順,所以漸漸的他開始留戀起田園的生活。他雖然也有大展宏圖的雄心,但是由於不得志,最後選擇了歸隱田園。對於他來說並沒有抱怨自己的道路,而是很享受簡單快樂的田園生活,從他的詩詞裡面可以看出來他歸隱是快樂的。田園生活雖然貧困,但是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貧困又怎麼樣呢?
7. 陶淵明寫的有關節日的古詩
陶淵明寫的重陽節的古詩
《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東晉】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分類標簽:重陽節 描寫秋天
作品賞析
[注釋]
(1)靡靡(mǐ米):零落的樣子。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
己晚。凄凄:寒冷的樣子。交:交互,交加。
(2)蔓草:蔓生的草。蔓:細長不能直立的莖,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3)余滓(zǐ子):殘余的渣滓,指塵埃。 沓然:深遠的樣子。
(4)叢雁:猶群雁。叢:聚集。
(5)萬化:萬物,指宇宙自然。尋繹:原指反復推求,這里是推移、更替的意思。勞:勞苦。
(6)沒:指死亡。焦:焦慮。
(7)稱(chèn 趁):適合。陶:喜,歡樂。
(8)永:延長。《詩經?小雅?白駒》:「縶之維之,以永今朝。」
[譯文]
衰頹零落秋已晚,
寒露凄風相繚繞。
蔓草稀疏漸枯萎,
園中林木空自調。
清澄空氣無塵埃,
天宇茫茫愈顯高。
悲切蟬鳴已絕響,
成行大雁啼雲霄。
萬物更替常變化,
人生怎能不辛勞!
自古有生即有死,
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
飲酒自能樂陶陶。
千年之事無需知,
姑且行樂盡今朝。
[說明]
己酉歲是晉安帝義熙五年(409),陶淵明四十五歲。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因「九」與「久」諧音雙關,所以古人喜愛這個節日,希望能得長壽。但詩人值此之際,看到的是萬物衰颯凋零,於是不禁聯想到人生的短促,故悲從中來,難以自抑,最終仍是以借酒澆愁、及時行樂來自我安慰。此詩前半寫景,後半言情,可謂景為情設,情因景起,且秋景如畫,含情獨悲,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九日閑居》
陶淵明【東晉】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壘,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閑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作品賞析
序:余閑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注釋〕
(1)愛重九之名:農歷九月九日為重九;古人認為九屬陽之數,故重九又稱重陽。「九」和「久」諧音,有活得長久之意,所以說「愛重九之名。」
(2)醪(lao 勞):汁滓混合的酒,即濁酒,今稱甜酒或醪糟。靡(mi 米):無。靡由,即無來由,指無從飲酒。
(3)九華:重九之花,即菊花。華同「花」。
(4)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這句本《古詩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之意。斯人:指人人。樂久生:喜愛活得長久。
(5)依辰至:依照季節到來。辰:指日、月的衷會點。《左傳?昭公七年》:「日月之會是謂辰。」
舉俗愛其名:整個社會風俗都喜愛「重九」的名稱。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6)露凄:秋霜凄涼。暄風:暖風,指夏季的風。氣澈:空氣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7)這兩句是說,南去的燕子已無蹤影,從北方飛來的大雁鳴聲不絕。以上四句寫秋之佳景。
(8)祛(qu 區):除去。制:止。頹齡:衰暮之年。
(9)蓬廬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貧士,作者自指。空視:意謂白白地看著。時運:時節,這里指重九節。傾:盡。
(10)塵爵恥虛罍(lei 雷):酒杯的生塵是空酒壺的恥辱。爵:飲酒器,指酒杯。因無酒而生灰塵,故曰「塵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這里指大酒壺。此句意本《詩經?小雅?蓼莪》:「瓶之罄矣,惟罍之恥。」寒華: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榮:開花。
(11)斂襟: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詩經?魏風?園有桃》:「我歌且謠。」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這里指作詩。緬:遙遠的樣子,形容後面的「深情」。
(12)棲遲:游息,指閑居。
淹留:久留,指長期隱退。淹留豈無成:反用《楚辭?九辨》「蹇淹留而無成」,意謂長期隱退,難道就一事無成!
〔譯文〕
我在家閑居,喜愛「重九」這個名稱。秋菊滿園,但無酒可飲,徒然地欣賞秋菊,寫下此詩,寄託我的情懷。
短暫人生愁緒多,世人無不好長生。
日月運轉又重九,
舉世人人愛其名。
夏去秋來霜露冷,
秋高氣爽天空明。
南去燕子無蹤影,
北來大雁陣陣鳴。
飲酒能消百般慮,
品菊可使年壽增。
悲哉茅屋清貧士,
空嘆佳節去匆匆。
酒杯生塵酒壺空,
秋菊徒然自繁榮。
整襟獨坐閑歌詠,
遐想頓時起深情。
隱居閑適多樂趣,
難道竟無一事成!
〔說明〕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此時菊花盛開,古人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認為可以益壽延年。陶淵明於酒有著特殊的嗜好,他在《讀山海經》其五中說:「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然而值此重陽佳節,詩人面對滿園盛開的菊花,卻無酒可飲,看來已是生活桔據,酒米乏絕。因而詩人深為感慨,寫下此詩以寄情懷。從詩中「空視時運傾」、「淹留豈無成」等句可以看出,盡管詩人閑居,但內心並沒有完全平靜,他還是有所關心、有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