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幫奶奶做的事作文150個多個字.
我從小就在奶奶和風般的愛中長大,這使我很感激。一直想要去為奶奶作業寫事回情。終於,在那一天,我通過答為奶奶捶背來表達了我對奶奶的感激之情。
記得那時四年級第二學期的書家裡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奶奶洗好澡,准備上床睡覺。突然,她大叫一聲:「哎呦!我的背誒!」我立刻沖上去,扶住奶奶,問:「奶奶,你怎麼了?」「我的背好痛。」奶奶忍著痛說。我二話不說,扶著奶奶往床邊走。一邊扶奶奶坐下,一邊說:「奶奶,我幫你捶捶背吧。」然後,我便在奶奶旁邊坐了下來,開始幫奶奶捶背。
奶奶好瘦。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非「皮包骨頭」莫屬了。好疼!此時此刻,就連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我的手砸到奶奶背上的骨頭而反饋上來的疼痛感。。。。。。
奶奶似乎察覺出了我的異樣,對我說:「現在好多了,天色不早了,你睡吧。」我停手,扶奶奶躺下。隨後,我也躺在床上,准備睡覺。可是我卻不知怎麼的,徹夜難眠。。。。。。
如今的我,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畢業班學生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使我慢慢的懂得了:奶奶老了。我應該嘗試著多為奶奶做一些事情了。
2.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
《九九重陽敬老人》。
再過幾天,就是重陽節了。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是溫馨的「老人節」。我國古代把九作為陽數,農歷九月初九,月日並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稱「重陽」,又名「重九」。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去登高,去吃重陽糕。
同學們,在這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的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令人心情舒暢的同時,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爺爺奶奶呢?
還記得,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他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共聚一堂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著說:「尊老敬老,應該應該!」這個故事在當時被傳為佳話。
從「敬酒」這個小故事,足以看出毛主席對老人的尊敬。在日常生活中,也許有些人還不懂給老人們敬酒敬茶,反過來,是老人們奴隸般地為孫兒女們端茶,服侍來服侍去,試問,你們難道沒手沒腳嗎?難道你們就不能為老人做一點事嗎?
古時候,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他九歲喪母,對父親極孝。酷夏時,他總要用扇子里的蚊蟲趕跑,再請父親去睡覺;寒冬時,每天晚上,總要先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被褥捂熱才讓父親躺進去休息。
多麼有孝心啊!古往今來,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具有這種高尚的美德。我們應該從小學會孝敬和熱愛為我們日夜操勞的爺爺奶奶,讓他們感到溫馨。
可是,一幕幕悲劇時常出現在我們眼前:老人們把兒女拉扯大,等他們都成家立業了,卻一點報恩之心都沒有,讓老人們住在一間破爛的茅草屋裡,一日三餐都沒個著落,最終餓死;張奶奶老伴死得早,她起早貪黑得幹活,使兒女們相繼成家,個個生活都很富裕,張奶奶本該享清福了,可兒女們誰也不肯瞻仰。無奈,張奶奶只好自盡了,死時,還穿著破爛的衣服……
願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願天下所有人都能擁有一顆孝心!
3. 重陽節作文150字四年級
才150個字,隨便寫兩句就完了
4. 重陽節的來歷150字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版)命家宰,農事備收權,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5.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我們又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人們在這一天一般都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一大早,我就發現桌子上多了幾袋熱氣騰騰的糕。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是什麼日子?幹嘛買這些糕?」爸爸說:「今天是重陽節,這是重陽糕。」爸爸邊說邊拎起一袋子糕,說:「一袋給你爺爺,一袋給你外公,一袋給你,一袋給鄰居王奶奶,你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多可憐啊!她雖然不是我們的家人,但我們也應該多關心她。」
爸爸說完,我立刻拿起一袋重陽糕,飛快地向王奶奶家跑去。
王奶奶六十多了,頭發花白,臉上的皺紋一大疊,眼睛已經看不清楚了,平時很少有人來看望她。我平時一有空總會去那裡幫忙、陪奶奶聊聊天等。
我拿著重陽糕跑到王奶奶家,只見奶奶正眯著眼睛在很費力地洗菜。我跑過去對王奶奶說:「王奶奶,你坐下來,休息一會,吃點重陽糕吧!我來洗菜。」我邊說邊把王奶奶拉到凳子上,打開袋子,讓奶奶快吃重陽糕,說:「奶奶,你看這重陽糕還熱乎乎的呢,快趁熱吃吧!」奶奶笑著連聲說:「好!好!好!你真是個乖孩子。」我呢,回到水池旁,馬上行動起來。不一會兒,菜洗好了。不過衣袖卻濕了。我想:雖然衣袖濕了,但濕得有意義,我心裡非常開心。
告別了王奶奶,回到家裡,我發現沒有人,於是趕忙找來一件衣服,剛想換上,爸爸回來了,說:「你怎麼弄成這個樣子?」我急忙解釋道:「我幫王奶奶洗菜,不小心洗濕了。」爸爸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你真懂事,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兒子。」
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多陪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鄰居王奶奶,讓他們不感到寂寞,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人生的快樂。
6. 重陽節作文150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就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一回千多年前的答今天,杜甫登高遠眺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灑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亮光。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溫暖的風中也凍得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陣陣秋風吹襲,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7. 重陽節作文100字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內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容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8. 重陽節作文200字
今天是「重陽節」,託了「重陽節」的福,我和媽媽去觀看了《天地告白》的電影!
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叫晨鳳的記者,因一個身患絕症的老人臨死前手拿四個大字『死不瞑目』要跳樓自殺的起因,而展開調查的故事。」
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是:「應屆畢業生網的兒子身患白血病,需要四十萬的急救費,一家企業的老闆拿出了四十萬救她的兒子,讓她不要揭發他的罪行,晨鳳沒有受金錢的誘惑,於是她的同事就拿出一個箱子,另外的同事們被感動了,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結果積到了四十萬。救了她的兒子。」
我的媽媽感動的都哭了!我也知道了一個道理,邪不壓正!
9. 快樂的_____節作文150字
在拉祜族傳統文化中,葫蘆被看作是拉祜族生存繁衍的母體,是拉祜族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的象徵。 從2006開始,拉祜族「葫蘆節」的時間由原來的每年農歷10月15日、16日、17日調整為每年公歷的4月8日、9日、10日,以體現春天裡葫蘆萌芽、萬物爭榮、興旺發達的時代精神和美好願望。 象徵拉祜族從葫蘆中走出,像太陽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願。
節日期間將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廣場舉辦「歡度葫蘆節」系列活動。
晚上,我們一家,來到了拉祜廣場,用激動的心情准備觀看節目。
在歡迎儀式上:拉祜人吹著蘆笙,撒著米花,唱《快樂拉祜》之歌。行洗手、拴線禮;各民族鑼鼓齊鳴,天空中燈火舞動,將隆重、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領導講話完後,就開始了民族民間的歌舞表演。
一個個熱鬧的歌舞,再加上天空煙火齊放。場上和場下就更加熱鬧了,觀眾真是大飽了眼福了。
在這么多熱鬧、繁華的民族歌舞中,最吸引我、在我腦海里還出現的節目,這就是《梳頭調》,這首佤族民歌。
這首歌舞講述了一個女孩在樹下,擺著梳頭的姿勢,一個佤族男孩又走來,看女孩梳頭,然後,他們兩情相願,再現阿瓦男女戀愛的過程。當他們有了自己幸福的歸宿時,所有阿瓦族人都為他們祝福。
看完了這一場熱鬧的節目後,我不禁想:我們拉祜民族有著多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呀!這場表演比以前拉祜節日舉辦的更加精彩!我更期待下一次更隆重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