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禮儀的國學名句

孝順禮儀的國學名句

發布時間:2021-01-16 13:15:28

1. 國學經典有哪些品讀國學經典,以「踐行孝德禮儀」為主題闡述700字

國學經典有《大學》《中庸》《孟子》《論語》等。

以「踐行孝德禮儀」為主題闡述700字:

我國古有華夏海上絲綢之路的文明,今有胸懷天下的寧波幫鄉賢,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傳承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百善孝為先」,孝為「修身齊家治國」的必備修養。

一要孝敬父母。孝的最直接含義就是善事父母。「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一個人的孝心外顯於形,但關鍵還在於心誠。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內心敬愛父母,尊重理解父母,聽從教導,珍愛生命,樂觀向上,自立自強,並將這份盡心贍養侍奉父母之心推而廣之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道德。古語經典多是有據可靠,這其中蘊含著大智慧和人生哲理,是我們學習的寶貴財富,他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要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提醒著我們在任何場合和時間,都不能再以無知和借口去敷衍父母無時不在的關心和愛護。我深信:心中有愛就有孝。我們回饋父母的不應該只是敷衍了事的「奉養」,更多的是真心和感動。

二要明禮誠信。「不學禮,無以立。」《論語》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所以我們要重禮節講禮貌,彬彬有禮,懂得尊重謙讓,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只有這樣,才會無負於我們青春少年的美麗人生。

三要學會感恩。古人雲:「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是人類相生相養的自然情感。我們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活、感謝父母、感謝師友;知恩圖報,回報他人、奉獻社會、敬畏自然;學會關愛憐憫,寬容待人,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坦然面對生活,樂觀豁達,處變不驚,學會承受,勇於擔當。這樣,我們才會成就人生的大智慧。

讀國學經典,以聖人為師,修身怡心,汲取歷經歲月沉澱的人生哲學,它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謙恭、孝順、誠信的人,給我們人生方向做了牽引,在看不清前方道路之時,為我們撥開迷霧,指明方向。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還是要付諸行動。

2. 國學中的傳統禮儀我們應該怎麼學

禮儀在古代社會規范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優秀的版文化傳統之一。禮儀權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專門闡述禮的經典著作在中華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調。《左傳·隱公十一年》所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3. 有關國學禮儀的作文格式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裡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著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里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復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裡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經典伴我行
弘揚國學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舉國上下紛紛掀起了學習國學知識的熱潮,無論在校園里還是校園外,國學知識的普及已貫穿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在我們沈陽農業大學研究生院也舉辦了一系列關於「頌讀國學經典,體悟國學之美」的相關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熱情,在活動的籌備期間,同學們都花盡心思,查找了大量的資料,以期用多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將國學的韻味和內涵一一展現出來。同學們紛紛將自己的才藝與傳統的國學經典相結合,為大家帶來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的同學展示了自己蒼勁有力、寓意深刻的書法作品,還有的同學進行了慷慨激昂的國學經典名句的頌讀,同時含英咀華,細細品味經典的魅力。在如此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我們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讓我們在感嘆岳飛「怒發沖冠」的報國之志的同時,不忘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與李白一起吟誦「天子呼來不上船」;和范仲淹一起登樓遠望,心憂天下;同蘇東坡共同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攜手張若虛一同贊頌春江月夜的迷人景色……總之,同學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來演繹著國學的精神和內涵,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在學校營造了人人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氛圍,同學們也彷彿置身於國學經典的寶庫里,在感悟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的同時,亦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既豐富了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品位,同時也推動了國學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范圍,從真正意義上將「一國所有之學」推廣開來,著實起到了尊重傳統文化,崇尚文明理念的真正目的。弘揚了中華文明,豐富了師生的精神生活,並發展了專業內涵,對於提高全校師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具有較好的示範作用和現實意義。
關於「國學」一說,最早產生於20世紀初,即中國文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為區別於西學,當時人們把我國的六藝五術、諸子百家,統統稱之為國學。五四運動以後,西風日盛,一些國學大師們為保護國學而開始和西學論戰,客觀上鞏固了國學的概念。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學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和更自由的定義。近年來更是出現了「新國學」的說法,而現在對於國學比較普遍的說法則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國學對於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來說,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美麗迷人的光芒,它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影響著人的心智發展。當我們重拾國學的古老文化時,似乎在時間上它離我們很遙遠,而當我們真正對其進行深入理解和闡釋的時候,我們不禁會感嘆當今社會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企業的文化建設和一系列與時俱進的方針政策無處不體現著國學的經典精華。我們探尋科學發展之路,構建和諧社會……有子曾說過:「禮之用,和為貴。」可見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曾子曾經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就告訴我們,研究生--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知識分子群體,不能沒有寬闊的胸懷和剛強的毅力,因為我們還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而且道路還很遙遠。以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嗎?對這一理想的追求直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很遙遠嗎?
弘揚國學的民族傳統,體悟國學的經典魅力不是一句口號,作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即將走出校門,經過了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讀的研究生學子們,無論將來我們從事何種職業,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我們心中永遠都會保留著一份屬於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的傳統精神和文化底蘊。毋庸置疑,國學經典點燃了我們的心智,浸潤了我們的心靈,為我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們可以自由翱翔在中華燦爛的文化領域中。與此同時,我們的情懷也隨之優雅起來,氣質美麗起來,靈魂高貴起來,生命豐滿起來,社會和諧發展起來。

4. 國學中有關文明禮儀的句子。

1、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禮記》
不失色於人,指重視修身養性,經常保持氣定神閑得姿專態,無論儀屬容、應對都是莊重大方,有規律,不輕率;不失口於人,指說話謹慎,不尋人之短,不傷人之痛,也不諷刺挖苦.
2、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人有禮貌,待人做事講究禮節,說話恭敬文明,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與人相處和睦,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被別人傷害;否則,待人粗暴,說話粗魯,無大無小,無長無少,難免與人發生矛盾,產生口角之爭,甚至拳腳之斗.
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恆」是「永久、持久」的意思.愛護別人的人,也會一直得到別人的愛護;尊重別人的人,也會一直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俗話所說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荀子》
人沒有禮節,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講究禮節,就不能把事情辦成功;國家沒有禮法,就會動盪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懷;惡語傷人,結怨招災.(俗語)
說話態度和氣,語言禮貌文明,會讓人心情舒暢,倍感溫暖;說話態度粗暴,出言不遜,會讓人心生怨恨,招來災禍.

5. 誦讀國學經典,踐行孝德禮儀這類文章怎麼寫。

1古文經典故事開頭2分幾點,每點包括古文引用,道德要求,今日現實中的不足,改善措施及其好處等.3呼籲人們行動.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6. 適合小班幼兒誦讀的國學禮儀句子

弟子規和三字經最為經典,大成國學院建議可以適量增加部分論語經典學習。

7. 國學禮儀都有那些

國學禮儀:中華傳統習俗禮儀大全
傳統節禮: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歷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後,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
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或說: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綉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臘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 ( 臘月 )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除夕】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裡,擺上豐盛的菜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 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 ),並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閱讀全文

與孝順禮儀的國學名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歲孩子常規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693
居民養老保險有繳費年限的嗎 瀏覽:354
養老機構上牆制度與職責有哪些 瀏覽:859
父母親用英語怎麼能記得快 瀏覽:89
江西省哪個地方養老最好 瀏覽:456
常州老年大學學費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747
老年人股骨骨折了晚上睡不好 瀏覽:887
長壽區黃桷灣小學有多少個班 瀏覽:693
老年活動中心日常工作制度 瀏覽:436
關於重陽節幼兒兒歌 瀏覽:818
老人血壓太高怎麼辦 瀏覽:119
金華孝順溪改造 瀏覽: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瀏覽:750
90歲老人心跳40 瀏覽:801
蚌埠市老年大學有那些課程 瀏覽:312
職工養老保險最高交多少一個月 瀏覽:542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