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懂得孝敬父母 作文600字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
以前,我總認為爸爸媽媽養我給我錢是理所當然的;總覺得爸爸媽媽的工作多輕松呀!我們讀書這么累,他們應該為我「效勞」。所以我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例如——
一天,放學回家。爸媽還沒回來,於是我便坐在椅子上看電視。直到晚上八點鍾爸媽才回來。我的肚子已經餓得呱呱大叫。我氣急了,說:「你們怎麼不早點回來?」疲憊不堪的媽媽說:「寶貝兒,媽媽臉洗了就給你做飯。」飯好了,按例媽媽又要喂我吃飯了,可媽媽太累了,於是就沒喂我。我覺得委屈,便大哭起來。爸爸連忙逗我、喂我,這時我的氣才消了一半。早上,我媽很早就起來做飯,見我起來便熟練地給我穿上衣服,然後去上班。可直到有一天,一件事讓我改變了我的看法。這天——
在學校,老師說帶我們去工地上觀賞。我既高興又興奮。我們剛到,老師便讓我們戴上安全帽。我多麼渴望能見到爸爸媽媽呀!在「茫茫人海」中,我仔細地一個一個看,終於在一個角落裡看見了我爸媽,我嚇了一跳,爸媽都穿著一件灰溜溜的衣服,汗水滲透了他們的衣衫,臉花得像唱京劇的一樣。這時爸媽也看見了我,對我說了一句:「小利,小心一點。」頓時我的心像被針扎了一樣疼。我現在明白,爸媽的工作多麼辛苦呀!我們的學習多麼輕松呀!
現在,爸媽回來,我便會自覺得給他們端上一杯茶。吃飯穿衣也不用他們麻煩了。自己還會學著做飯,幹家務。我真的該孝敬他們了。
⑵ 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有關古代歷史關於孝順的典故都有那些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舉裡面的幾個:
1、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⑶ 你是怎麼理解孝順這個問題的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順的,有的混蛋父母就不能孝順。我們只能孝順合格的父母。
⑷ 找一篇關於「美德伴我行」的作文,800字左右,謝謝了
文明美德伴我行:孝順是美德,孝順是文明
被譽為「文明之國,禮儀之邦」中華民族是文明的發源地,是禮儀的國度;擁有美德的歷史,擁有燦爛的文化。自小,我們的腦海里就有孝順父母的記憶,長大後,老師家長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而現在,我正在慢慢學著孝順父母。
「父母者,人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是文明的體現,是做人的本分。《弟子規》中,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三字經》中,處處教導我們要學習愛護父母。我們如此幸福的成長,只因為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守護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身難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我們郎朗上口的詩句,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孝順父母,不需要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怕我們只是需要平時多注意,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哪怕再微小,哪怕再不經意,同樣也是孝順父母的一個體現。
在父母勞累的時候,我們要多和父母交流,給父母洗洗腳、捶捶背;在父母生病的時候,要向我們生病時他們照顧我一樣,替他們端茶送水,多噓寒問暖;在父母傷心的時候,發生爭吵時,我們要學著換角度思考,不要一味的大聲辯論,我們要知道,父母其實處處都在關心我們,就算是與我們爭吵,也是讓我們更好的成長而已,盡量的避免與父母爭辯,如果自己做錯事,我們要立刻向父母承認錯誤並且道歉;在父母外出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不要讓他們出去還一直擔心。在家中,我們只需要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早晨晚上向父母說問候語,上學回家向父母打招呼;在學校,我們要努力學習,讓父母放心,為他們爭光,不能讓父母在工作上擔心還擔心我的學習;平常,盡量多做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工作就已經很辛苦了,我們還要多體諒父母。
只有懂得孝順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有愛的人,我們不能一味的索求,一味的索求他們的付出,我們要學會孝順,學會回報父母的愛,學會用行動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回報父母最真摯的愛。
「百善孝為先」我們漸漸的在長大,而父母卻在漸漸的衰老,他們曾經給予我太陽般溫暖的、無私的、偉大的愛,難道這些,不足以我們孝順父母嗎?正如太陽不需要小草回報一樣,父母也不需要我們的匯報。或許我們現在還小,不能為父母做什麼,但是,只要我們有孝心,哪怕是給父母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體貼的話語,一份滿意的成績,就足以表達出我們對父母的愛。對於父母,他們值得我們用生命來愛,用真心孝順,用行動報答,用一生來守護。
⑸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兒女有愛孝順父母。談談人是為什麼要孝順父母。50字
總是在長大後才能明白,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不是要求專回報,而是一種愛。孝敬父母是屬對他們愛的回應,也是愛的傳遞。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了解世界,被世界了解。付出了全部心血讓我們成長。我們是他們血脈的延續,如果不孝順父母,就等於白來世界走一遭。孝道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⑹ 愛孝順是美是美德分享什麼歌曲名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⑺ 《孝心就是美德》[美國 喬.科比]閱讀答案 1.在文中的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2.找出文中以
朴實,言之有理即可:1.他去鄉下接爺爺進城住時發現爺爺為「幫」他還房債專而去工廠做屬工.①從「我」的角度。 4.「我」瞞著爺爺借錢買了房子,因為瘦、辛勞的特點,爺爺的白發被吹得亂蓬蓬的,言之有理即可、無私。 3,風很大、慈愛和無私。 2,圍繞善良。爺爺瞞著「我」去工廠做工。 5。②從爺爺的角度參考答案,圍繞孝順.反襯出了爺爺的善良。」刻畫了爺爺節儉、慈愛等展開.示例,衣服像大了一碼:外貌描寫、懂事等展開。如「他穿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工裝、節儉
⑻ 德,是每個人都要有的東西。 孝,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於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後,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裡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麼,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⑼ 孝悌美德故事
閔損蘆衣
周朝時,有個人姓閔,名損,字子騫。他母親早逝,父親娶了一個後妻,生了兩內個兒子。容後母很討厭閔損。冬天,後母給親生的兩個兒子穿棉絮做的衣服,卻給閔損穿不耐寒的用蘆花做的衣服。
一次,父親叫閔損推車子外出。閔損穿著蘆衣,身體寒冷,不小心丟掉了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他的父親知道了真相後,便要趕走後妻。閔損卻對父親說:「母親在此,無非我一個兒子挨凍,倘若母親去了,可憐三個兒子都要受孤單。」
父親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也就作罷。後母知道了這件事後,為閔損的孝順所感動,從此看待閔損,就像親生兒子一樣。
應該學習閔子騫以德報怨,孝敬父母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