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是什麼故事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www.drbacinese.org/
摘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講經緣起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作為宗旨呢?這一部經的宗旨有八個字──「孝道、度生、拔苦、報恩」。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精研孝道──孝順父母這個道理。人能孝順父母,這是天地的光輝。天地所歡喜的,就是人能孝順父母,所以說:「天地重孝,孝當先。」這個孝字是最要緊的,就用一個孝字,全家都會平安。「孝順還生孝順子」,你要是孝順你的父母,將來你的子女也會孝順你;你要是不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會孝順你。所以為什麼要做人呢?做人有什麼意思?不是說:「啊!我就這么糊糊塗塗地來做人就算了。」不是這樣,做人的本份就應該孝順父母。因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師長,父母也就是諸佛。你要是沒有父母,就沒有你這個身體,沒有你這個身體,就不會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順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這一部經的第二個宗旨就是「度生」。怎麼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這叫度、由生死到涅槃這也叫度、由煩惱到菩提這也叫度。現在所說的這個度生,就是度眾生。度眾生不是說度一個、兩個,也不是度三個、五個就叫度眾生。度眾生是指所有一切十二類的眾生,都應該發心來教化他們,令一切眾生早成佛,這才叫度眾生。
第三要「拔苦」,這一部經要拔除眾生的苦。第四是「報恩」,要報父母的恩。孝道、度生、拔苦、報恩,這八字是這部《地藏經》的宗旨。要是詳細講,這太多了,所以現在就講這個重要的意思,講明白了,然後大家也就明白了。
講起這個孝道,有的人一聽到這樣講,就想:「我要回家孝順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裡,見著父母又忘了孝。在這兒想回家孝順父母,回到家裡又忘了。為什麼忘了?就因為我們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真正的孝順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就是孝順父母,不需要說我回到家裡去才是孝順父母,可是到了家裡又忘了孝順父母。你在這兒研究佛法,做一個世界最好的人,這對於世界就有利益。對世界有利益,這就是孝順父母。
所以孝分為四種:有小孝、大孝、有遠孝、近孝。什麼叫「小孝」?小孝是孝於庭闈,就是只在家裡孝順自己的父母,沒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廣大的孝。什麼叫廣大孝?廣大的孝就是「大孝」──孝於天下,以天下的父母為父母,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但這大孝,還談不到真正的孝。「真孝」是什麼?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這是在四種的孝之外,是一種真正的孝順。所以釋迦牟尼佛,你看他!父親不準他出家,把他鎖在皇宮里。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後在菩提樹夜睹明星,悟道成佛,這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當他成佛了,就到天宮為母親說法,你說這是不是真孝呢?什麼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順父母的人,去學孝順父母的方法,這叫近孝。「遠孝,效於萬古;近孝,效於當時。」近孝也可以說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遠孝,效於萬古,好像中國有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孝是效於萬古,萬古流芳。
談起二十四孝,中國有一個叫董永的,董永又叫董黯,他很孝順父母的。他的鄰居有個姓王的,叫王寄。這個董永是最沒有錢,最窮的一個人,而王寄是最有錢的一個人。可是董永的母親,因為兒子孝順,就吃得身體很肥胖,雖然很老了,但一天到晚都很快樂。而王寄的母親,有錢是有錢,吃雞、鴨、魚、肉,盡吃好東西,但是瘦得不得了,非常的瘦。她不高興,總是憂愁。
有一天董永──董黯不在家,王寄也不在家。瘦婆就問肥婆說:「你家裡這么窮,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你為什麼這么胖呢?你這么大年紀,這么胖是什麼道理?」董黯的母親就對這個瘦婆說:「因為我的兒子非常的孝順,他一點壞事也不做,又守規矩,又勤儉做工。所以我一點也沒有憂愁,很快樂的。心廣體胖,我心裡這么歡喜,所以身體就很胖。」然後董永的母親──就是這肥婆,又問瘦婆說:「你這么有錢,家裡吃得這么好,為什麼你這么瘦呢?你簡直骨瘦如柴。你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這個瘦婆就對肥婆說:「我呀!有錢是有錢,吃得也好。唯獨這個兒子,不守規矩,盡做一些非法的行為。今天也犯法,明天也犯法;今天被警察抓去問話,明天又有傳票到家裡來。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兒子擔心,吃得再好也不覺得快樂,一天到晚憂愁得不得了。所以,就一天一天瘦下來了,胖不起來。都是因為這個愁。」
這兩個一肥一瘦,這么互相談一孝一逆,一個談孝順的兒子,一個談忤逆的兒子時,這個忤逆的兒子回來了,在旁邊偷聽這兩個肥瘦的女人講話。等她們兩個離開了,各回各的家後,這個王寄就到董黯的家裡,將這個肥婆拳打腳踢,痛打了一頓,說「你盡講閑話,你為什麼對我母親講這么多啰啰唆唆的話?」這樣打了一頓,董永回來了。他看他母親不高興,就問她為什麼,她母親就對她的兒子說:「今天王寄過來把我打了一頓,說我今天跟他母親講他的壞話。」董黯一聽,也不出聲,就安慰他的母親說:「你不要生氣啦!他是這樣一個人呢,不要怪他了。」可是他的母親自從被這么一個壞孩子給打了一頓,罵了一頓,就生病死了。
母親死後,董永這回可發大脾氣了,「啊!在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我不和你打架。因我怕母親憂愁呢!現在你把我母親給害死了。」於是乎,拿著刀就把王寄給殺了。這個瘦婆怕她兒子被人殺了,果然被人殺了。殺了之後,董永拿王寄的頭,到他母親的墳前,放在一張桌上,叩頭焚香說:「母親!您不要生氣啦!他打您不是嗎?現在我給您報仇,我把他殺了,拿他的頭來祭奠您。」祭完,你說怎麼樣呢?他拿著這個人頭,就去自首報官,到縣政府去投案。說是:「因為他把我母親打了一頓,我母親就死了,現在我把他殺了,來祭祀我母親。現在官府怎麼樣斷我,我就怎麼接受這種懲罰,我不會逃避王法的。」縣官就判他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之後,偏偏遇著當時的皇帝大赦,所有的罪人都被赦免了,不追究他以往的罪過,他就被放出來了。放出來以後,做了很大的官。原因來自他是一個孝順的兒子。
孝雖有遠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講起真正的孝順,就是修道,將來成佛。你們現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
❷ 佛教教育短片:學佛為什麼要誦地藏經
學佛並來不是一定要持誦自地藏經的,要知道,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加持,滿滿的正能量。因此,所有的經咒真言,都具有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和累積福報的共性,同時又具有每一位佛菩薩的發願的個性,譬如地藏經,因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經對超度亡靈、接引新生命(誦地藏經而出生的寶寶叫"地藏寶寶")有奇效;而葯師佛發下十二道令眾生遠離病痛、延年益壽的大願,所以求健康求長壽有奇效。
❸ 地藏經里講怎樣孝敬父母
華嚴經雲: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孝順父母一般強調供養身體和心理。 最為重要的是慧命。如果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諸佛贊嘆 三界中最孝之人。 《地藏經》開示之一:如何智慧的孝敬父母 探討如何「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我們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在這個地方,我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的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的跟父母說著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哈哈,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來演示這部《地藏經》,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 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系,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 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我們在勸父母學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在一個范圍內,我如何做到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你幹了很多在社會當中不值一提的壞事。然後你父母就對你這樣學佛的,造成謗佛,你這樣是不可能讓你父母學到佛法的。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象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 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系鬧僵了。 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里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凈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鍾,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❹ 哥哥不孝順母親,我念地藏經迴向給母親,會不會改變哥哥對母親的態度
不僅僅是誦經迴向,,你要把,地藏經,佛的教誨,孝親尊師的言行,實踐於生活中,,用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親人朋友,,使之,感到羞愧,知道自己錯了,從而改正缺點,,孝順長輩,孝順父母。
❺ 地藏經上說不孝順父母的人死後墮阿鼻地獄,真的假的
是的,不孝父母死後墮落無間地獄。但是,要看是否是自己成心虐待父母,如果是身不由己那就另當別論。可是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肆意妄為,找借口與身不由己天差地別。有人知道佛教戒律對於精神不好的人有寬待便有恃無恐變本加厲,那麼與普通人所犯也就沒有兩樣,一樣會墮落。如果這個人知道了,但是心裡很後悔,也很難過,那麼就請常常懺悔,祈請佛菩薩的加被,叫你可以慢慢好起來。在心情不煩躁的時候多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常念 「南無(na mo)大悲觀世音菩薩」 名號,不計遍數。也可以多念誦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和《金剛經》如時間准許,還可以念一念《地藏經》相信慢慢會好起來。
❻ 地藏經為什麼能消業障
「瞻禮大士像」,這里頭最重要就是「孝敬」,孝敬要擴展到什麼地方?擴展到對一切惡人、一切冤家,都要用孝敬的心,普賢菩薩第一願教給我們「禮敬諸佛」,敬就是孝敬,決定沒有分別、沒有等差,這是你真正在修行,真正在轉業了;業轉了,果報就轉了。再看底下這一段: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斯人有業障惑故。於大乘經不能記。】
第四段頌求智慧,這一段比較長一點。先說你為什麼沒有智慧,是你有過去世的業障,障礙你的智慧。雖然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明白了,你發心,發的心很好,發心研教學經,目的幫助一切眾生開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這是大菩提心。在一般說真正發這個大願心,你就一定得諸佛護念,這是真的。雖得諸佛護念,我們智慧依舊不開,這是自己有業障,諸佛如來沒有辦法消我們的業障,沒有法子,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懂得。不是佛菩薩不保佑你、不照顧你,佛菩薩是真保佑、真照顧,但是你自己造的業障,佛菩薩對這個就無可奈何,業障一定要自己消。佛菩薩告訴你方法,告訴你這些道理,這經典上所講的,理明白了,佛的教誨我相信,教給我們方法要照做,那叫修行,你才能消得了業障。消業障最根本、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孝」,所以《地藏經》也是根本經,道理在此地。我們能孝順父母,孝順一切眾生,尊敬父母,尊敬一切眾生,什麼業障都消除。真正有孝敬之心還會造罪業嗎?還會以惡意對待一切眾生嗎?不可能,那就是真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所以你才曉得孝敬是根本。為什麼佛在這個經上一再教給我們,「先當瞻禮大士像」,道理在此地。所以願很好,佛菩薩也照顧你,可是你讀經還是一面讀一面忘,縱然多聞也不能開悟,這個人有業障迷惑,所以於大乘經不能記誦。下面教給我們方法: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前面長行文都講過,教給我們修行方法。供養,諸位想想如果沒有孝敬,怎麼可能供養?普賢的十願,後後深於前前。像我們蓋房子,第一願是第一層樓,第二願是第二層樓,你第一層沒有蓋好,怎麼能蓋第二層?二層蓋好才能蓋第三層,這一個道理。所以後面都是從前面基礎上建立的。然後才知道地藏法門是菩薩修行的根基,觀音是慈悲,慈悲是從地藏根基里頭發出來,你沒有孝敬,慈悲從哪裡來?沒有孝敬的慈悲是假慈悲,必定他有企圖、有目的。說一個人不孝順父母而去孝順別人,哪有這種道理?這是不合理的。沒有禮敬,哪裡會有贊嘆?沒有禮敬的贊嘆,我們曉得那是虛偽,不是真的;沒有禮敬的供養,那是諂媚巴結。所以孝敬是根基,我們在世法、佛法里要想有真正的成就,要從這個地方下手。如何能真正做到孝敬?經典的理論要透徹,你才明了孝敬是性德,是性德里頭的基礎,這部經就是開顯我們性德。所以從普賢行願,有禮敬、有稱贊,而後才有供養。供養菩薩以「香華、衣服、飲食、玩具」,這些表法的意義,前面都說過。
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四十九集)
❼ 念地藏經別人都夢見鬼,我念地藏經都夢不見去世的人,這是好還是不好
別人念地藏經總是想到鬼的故事想多了所以夢見鬼。因為你念地藏經不相信鬼所以夢不見去世的人。夢是假的,人去世就不存在了根本沒有鬼,你不信鬼是對的只要不做傷害別人的事就是優秀公民。
❽ 地藏經上說不孝順父母的人死後墮阿鼻地獄,真的嗎
仁兄:你知道嗎?精神病的前因就是你的所思所想已經不被天地所保護,所以你的回宿世仇家得其便已令答其的神識有所不全了。這一點希望仁者強烈懺悔自己的習性(脾氣秉性還有所思所想)。
仁兄: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福田是什麼嗎?佛經里有記載,有一條就是孝順父母。將來會得到百千萬世天堂或人間的巨大福報。 佛經說「堂上有佛二尊即是釋迦彌勒」。 孝養父母和孝養佛一樣果報殊勝啊。
那麼反過來你認為什麼是最大惡報來源呢?
仁兄再想想,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非打即罵,那麼你認為他會對誰能產生善心呢?對任何生靈都懷有惡心的人他的罪業輕的了嗎?
建議仁兄深切懺悔自己的罪業。每天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迴向給自己的父母及冤親債主,堅持下去,相信一定會對你的病情有所改善的,而且,彌天大罪,一懺即消。一切善念懺心都不會空發,功不唐捐,福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