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大集體職工單位都承認了今年退休為什麼小集體工齡沒有算
工轉乾乾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工人和幹部是兩種不同的身份。工人和幹部之間有一道編制鴻溝,這兩種編制是很難跨越的。工人和幹部在工資類別、福利待遇、住房面積、醫療、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從工人轉為幹部(工轉干),是很重要的身份跨越。所有制身份。在全民所有制單位工作的職工和在集體所有制(又分大集體和小集體)單位工作的職工,在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上是有很大差別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的職工很難調到全民所有制單位,當然,全民所有制單位的職工誰也不願意調到集體企業去工作。「國營企業」、「集體企業」、「街道工廠職工」曾經標志著高低不同的社會身份。以上是企業,還有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這種身份俗城「坐辦公室」的,身份又要比國營企業的職工高很多。但這樣的單位也有限制,一個人分到一個單位,恐怕就要在這個單位工作一輩子了,一個人如果脫離了單位,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一個人要從一個單位「跳槽」到另一個單位,也曾經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以工代干」的幹部用人制度產生於改革開放初期,曾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它把在鄉鎮機關任職的高考落榜生轉為正式幹部,的確起到了鼓舞這部分人士氣的作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也暴露無疑。「以工代干」在一些地方成為以權謀私的代名詞?有一部分領導幹部的親戚或憑關系進來的富餘人員。他們「以工代干」「以工轉干」,把真正的「幹部」拒之門外。現實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到一個單位工作,卻發現他的領導是其中學同學,一個學習不如他、中考或高考落榜、現今卻「以工代干」「工轉干」成為領導的人。對於這些「以工代干」「以工轉干」的人員來說,只要有時間弄一張系統內承認文憑非常容易。許多低文化程度的「以工代干」「以工轉干」人員通過正常渠道獲得了文憑名正言順地成了「幹部」。在很長時間里,身份限制,畫地為牢,束縛著人們的思想,社會缺乏活力,發展社會生力舉步為艱。1979年12月召開的全國人事局長會議明確:今後一律不再搞「以工代干」,這個原則必須堅持。1980年1月以後的「以工代干」人員,不列入這次轉干范圍。其中優秀的、工作確實需要、本單位編制允許的,可按照勞動人事部《吸收錄用幹部問題的若干規定》辦理。1993年,國務院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隨即,人事部出台《國家公務員錄用暫行規定》,標志著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正式建立,確立了「凡進必考」的進人機制
2. 退休時大集體工算工齡需要哪些證明
集體企業,也是經過勞動局履行招工手續的,和國企固定工沒有區別,只是所有制的性質不同,只要是勞動局審批集體固定工的,就可以認定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3. 大集體31年工齡今年退休能開多少錢
養老金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專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屬÷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4. 集體企業參加工作的,退休時算工齡嗎
集體企業參加工作的,退休時算工齡的。
集體企業,也是經過勞動局履行招工手續的,和國企固定工沒有區別,只是所有制的性質不同,只要是勞動局審批集體固定工的,就可以認定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志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它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工齡可分為一般工齡和本企業工齡。一般工齡是指職工從事生產、工作的總的工作時間。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
本企業工齡(連續工齡)是指工人、職員在本企業內連續工作的時間。一般工齡包括連續工齡,能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同時就能計算為一般工齡;但一般工齡不一定就是連續工齡。
連續工齡和本企業工齡在含義上有一些差別,即連續工齡不僅包括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而且包括前後兩個工作單位可以合並計算的工作時間。
機關、事業單位為有別於企業用"工作年限",實際上連續工齡和工作年限的含義和作用是相同的。
計算工齡的方法
1、連續計演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計算連續工齡的原則規定
職工發生以下情況,其前後工齡連續計算:
1.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調動工作、安排下崗者,調動、下崗(與企業保持勞動關系)前後的工齡應連續計算。
5. 集體企業職工退休視同繳費年限怎麼算
建立社保制度建立社保個人賬戶前的工齡,有一年算一年,有一個月算一個月。
6. 大集體算不算工齡,想要具體文件,退休相關事宜
機器人就會胡說八道。
需要你的人事檔案,檔案中必須有計劃招工登記表、有入廠登記表,這個必須完整無缺,社保就是以此為依據,計算你社保個人賬戶前工齡的,這段工齡按「視同繳費年限」計算。
7. 大集體下崗工人退休工齡怎麼算
凡是經過勞動局批准招收的縣以上集體企業職工,都可以計算工齡,現在叫視同繳費年限,和今後的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
8. 大集體轉國營編制後,下放工齡、大集體工齡是否可納入工齡計算退休工資
如果是沒有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最晚從有社會保險賬戶(1995年)開始版補繳。也有的省是權從1988年有社會統籌就開始的。1995年以前的工齡視同繳費年限,以後按你實際繳費月數計算,有一個月算一個月。最後退休待遇核定時,按總的年限(即視同+實際)計算待遇。因此,必須要有工齡啊。以後退休調整待遇,也要用到繳費年限。
9. 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立時的職工退休時一定要勞動局的招工表才能算工齡嗎
七十年代前參加工作的職工那時還沒有招工表,檔案里的原始職工登記表、工資發回放花名冊或勞動答部門的工作介紹信等資料也可以用來確定職工身份並計算本企業工齡,七十年代以後參加工作的職工是一定要有招工手續才能確定正式職工身份並計算工齡。計算工齡必須要有依據。
用有勞動關系來計算連續工齡不成立。
10. 同樣的工齡企業退休和大集體退休有什麼差別
同等條件國營職工與集體職工退休金有區別嗎?
暖心人社
2018-04-25 · 中級經濟師 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其實退休時,影響退休金的條件有很多,不能單純的說誰的退休金高與低。
首先影響退休金的因素,有繳費年限。
國有企業和普通私營企業,一般最大的區別在於國有企業的繳費年限長。
國營企業是比較正規的,只要參加工作就給交納保險,以前的時候只要工作就是有工齡的,然後視同繳費年限,而私營企業一般是按照每繳費一年算一年繳費年限。
第二項影響退休待遇的因素,就是我們的繳費基數了。
繳費基數越高,我們的退休金就越高。因為,我們的繳費基數會直接影響我們退休時的歷年平均繳費指數。
第三項就是我們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了。
社平工資越高,退休金的待遇就越高。最近每年都會增長百分之十以上。
第四項是我們的個人賬戶余額。一般來說我們基數越高,進入個人賬戶余額的錢數都越高,到達退休年齡後,可以計發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其他還有一些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年齡等因素,影響也是有的。
其實我們的國有企業和普通企業差距,可能主要在於我們平時發放的工資多少,以及繳費基數的多少。
大多數國有企業都會工資較高。我們平時所說的社會平均工資,就是公有制企業在崗職工的社會平均工資。一般會比私營企業的工資高出一部分。
而且大多數的私營企業都是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交費,而國營企業都是按照較高的繳費基數或者實際規定來交費的。
工資高,繳費基數高,未來他們的退休金也高。
而且我們較好的國有企業,還會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這是一份補充的養老金,也會提升他們的退休待遇。
目前我國已經有7.9萬家企業,向300多萬職工參加了企業年金制度,目前年金余額達到了1.1萬億。
這可能就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的養老差距了。
1.6萬閱讀
搜索
2020退休金錶
17年社保退休工資表
集體工新政策
國家大集體的補償規定
小集體退休工資表
集體工齡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