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小孩沒有父母管怎麼辦

小孩沒有父母管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4-05-23 16:58:52

『壹』 孩子進入青春期不要父母管,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沖突不斷升級。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里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我們的社會水平在提高,家長也有攀比心理,裝飾家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們打扮漂亮,給他們兜里揣上錢。試想,當孩子兜里裝著錢的時候,他們上課總是在想如何花錢,勢必影響學習。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麼辦呢?我們認為,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准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裡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裡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麼,您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家長們因為擔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罵的方式。再有,家長片面聽從老師和他人的意見,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學壞,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有的家長給孩子制訂允許交的朋友、不能交的朋友。孩子們絕對不接受,自然對家長敬而遠之,更不與家長交流。 家長怎麼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洩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為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首先,我們家長不要促成孩子將錯就錯地從誤會、誤解開始「愛情」。家長捕風捉影的批評、不信任的盤查、偷偷地窺探孩子的隱私、憂心忡忡地嘮叨提醒,讓孩子煩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異性朋友接觸的孩子,會很小心,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為自己的一個小紙條、一次不期而遇的單獨接觸被家長發現,使得對方受到傷害,會加緊通風報信和聯絡,結果,兩個人越走越近,越來越相互支持和信任,終於弄假成真。家長在這里起的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其次,學習上的壓力、生活上的壓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擔,而家長只會施壓,不會減壓,孩子就會對家長逆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寬容,無休止的批評嘮叨,使得孩子去尋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談戀愛的緣由。再有,親情是孩子的避風港,如果家庭不能給予孩子親情,孩子很容易到異性身上尋找親情。 四、獲得幫助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性格也變得外向起來,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復雜。初出茅廬的他們,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疑問和恐懼,他們真的希望自己身邊有保鏢,有「百事通」,有「機器貓」,當然,兜里再有很多錢就好了。而這一切都沒有,遇到問題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需要幫助。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應該說孩子需要的幫助是方方面面的,是從物質上更多的滿足到精神上的引領,他們都需要。這樣,孩子們才能逐步擺脫幼稚,建立現實的、客觀的思想意識,真正走出充滿幻想、無拘束、無責任、無憂慮、超現實的青少年時代,步入青年和成年。 獲得家長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據我們了解,孩子的年齡越大,拒絕家長幫助的越多。經驗告訴他們,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長要注意,孩子在長大,他們需要的是平等(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決問題的)、具體(不是空話)的幫助。 家長要選擇時機。當您不能夠給孩子幫助的時候,請您請教老師,或者求助於專家,這樣孩子容易接受。 五、對自己認知的需求 隨著身體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孩子們逐步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人,身體的變化也讓他們更加渴望全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 孩子們身體的變化,男孩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男子漢,既然是一個男子漢就要有男子漢的作風。原來可能還跟男孩打打鬧鬧的女孩,會意識到女孩子不應該再瘋瘋癲癲,應該有淑女風范。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們是通過身體的變化來進行性別定位的。再後來,他們對人體的結構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需求 家長的支持與引導方法 這時的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如果您不能夠給孩子細致地講解,您可以到書店給孩子挑選一本您認為深淺適宜的書,放在孩子桌上,孩子自己會看。你可以有意識地和孩子談論關於人身體的問題,只要您認為可以說出來的,就要主動講給孩子聽。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剝奪孩子認識自我的機會。不要把他們當兒童來對待,讓他們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參加一些同學的聚會。不貶低孩子,也不盲目誇獎孩子,讓孩子自己睜開眼睛看世界、看自己。家長要支持孩子探索,看著他們摔跟頭再接受教訓,這樣才能讓孩子看到真實的自己。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多探討社會話題,讓孩子更全面地認識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對社會的認識能力。 六、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孩子感受成功,並肯定自己、體會成長的需要。一個人走向成才、成熟、成功的過程,是不斷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過程。自我實現是孩子們心靈的需要,是

閱讀全文

與小孩沒有父母管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游戲活動視頻大全集 瀏覽:904
描寫重陽節的經典佳句 瀏覽:376
事業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856
老年痴呆屬於醫保失能補助嘛 瀏覽:224
個體和職工退休年限是一樣嗎 瀏覽:770
父母不願意玩手機怎麼辦 瀏覽:390
50萬養老金 瀏覽:751
老年痴呆的報告 瀏覽:466
第一次見女方父母送什麼 瀏覽:71
工地女兒死亡父母能拿多少錢 瀏覽:970
2020江蘇省女性退休年齡50歲 瀏覽:102
女子多少歲可以養生 瀏覽:290
中醫養生適合的人群有哪些 瀏覽:809
上海女職工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203
海城哪家養老院條件好 瀏覽:787
正確孝順方式 瀏覽:107
怎麼變更養老保險檔次 瀏覽:736
慶祝重陽節鄉鎮信息 瀏覽:91
免費為老年人拍照活動圖片 瀏覽:929
退休後社保卡何時能拿到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