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古代人遇到父母怎麼辦

古代人遇到父母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7-17 03:11:10

㈠ 古人是怎樣孝敬父母的

講一個《子游問孝》的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專是「孝」。 孔子屬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 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說得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 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當然會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的應該體諒的。 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的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 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劬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么?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份要求嗎? 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不願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兄弟就可以做到「孝」了。 ­ 愚直之言,言語唐突,若有冒犯,望乞海涵。但是誠意全君孝節,拳拳之心,希望"兄弟"們能夠明鑒­

㈡ 在古時候,日本人當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的

在歷史上有很多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東西,比如大面積的屠城、奴隸買賣,這在古今中外的所有古代都在重復進行著。很多不了解歷史的人根本不敢相信,在很多時候,不但敵對雙方相互屠城,就是同一個帝國里的人,官府之人也會為了某種目的屠殺本國的平民,比如搶劫、飢餓和戰爭。而在古代的日本,他們有種對父母的行為,你看了可能會忍不住罵日本子女為禽獸,這是什麼行為呢?



關於楢山節考和古人的各種各樣殘忍的行為,讀者您是怎麼看的呢?還有就是,日本人和韓國人,為什麼總是喜歡拍這些拷問人性的作品?讀者您思考過這些問題嗎?

㈢ 古時子女和父母相見時會說什麼

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㈣ 古人尤其講禮儀規矩,碰上父母需要向兒女行跪拜之禮的情況,要怎麼避免尷尬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的禮儀要追溯的古時候,古人雲:繁文縟節,可見古人對禮儀的重視,古代禮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傳統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代表禮敬、和睦,集知識、趣味於一體。人管是何時古代人們相互見面時,有許多不相同的的禮節。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跪而頭觸地作較長時間停留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稽首是最重的禮節,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閱讀全文

與古代人遇到父母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生推拿手藝哪裡學 瀏覽:440
老年痴呆可以吃甜嗎 瀏覽:788
敬老院院長約談 瀏覽:597
年限滿25年退休金 瀏覽:758
端午節時怎麼養生 瀏覽:212
登高是重陽節嗎 瀏覽:157
什麼樣的人活得最長壽健康 瀏覽:905
中選小學重陽節 瀏覽:304
敬老院的老人們英文 瀏覽:181
農村養老問題調查感悟 瀏覽:717
高中孝順演講稿300字 瀏覽:633
湖北企業退養老金2016 瀏覽:786
尿頻性格反常是老年痴呆症么 瀏覽:694
昆明輔警面試和體檢隔多久時間 瀏覽:423
臨沂養老保險交費時間 瀏覽:280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樂樂作文 瀏覽:121
西峽協和醫院體檢怎麼查詢 瀏覽:925
立冬養生應該怎麼做 瀏覽:904
廈門異地社保退休政策 瀏覽:708
開辦老年大學政策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