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傷害孩子的是父母的哪四種「軟暴力」
依據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一項調查發現:一個孩子平均每天會收到432句負面評價,而真正的正面評價卻只有32句。
總接受負能量的孩子就好比見不到陽光的種子,很難綻放出絢爛的花朵。而父母這4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別以為孩子不在意。
B. 父母「軟暴力」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傷害,該如何改正
育兒路上,又多了一個新名,那便是「軟暴力」。單單從名稱就明白,它跟傳統暴力行為方法有非常大差別,相對性沒有那麼兇悍。但從破壞力而言,軟暴力的危害性值更高,會完全吞食孩子的內心。說舉昌明到這里,很多父母該問:什麼是軟暴力呢?
實際上所謂軟暴力,是指心靈深處的傷害,父母用言語、心態或是神情等形式,給孩子導致精神上承受不住造成的傷害。說實話,父母的教學一直在開拓創新。她們比較清楚粗暴教育方式,不太適合現階段的孩子,而且還會留有很多「並發症」。因此,就在不斷地探索,促進自身不斷更改,隨後構成了一個新的「軟暴力」教育。
只想說:盡管父母無需戰鬥力責罵孩子,可是思維和語言的行為傷害,更痛苦。要記住,打到的身上疼痛,很快就可以漸漸地痊癒;但要是疼在心裡,可能還需要好多年去痊癒。最主要的是,孩子會一直身處苦難中,始終感覺不到快樂和幸福。
要讓孩子越來越單獨,卻並沒有給他一丁點的獨立空間,這種父母只會讓人感覺壓抑感。由於日常生活,他們有著極強的掌控欲,總是想著去限定孩子自由的,凡事都必須上報,再按照她們期望的模樣發展。
也就是說:父母自以為是寵溺,對孩子來說是壓抑。也許這時會默默地遵循父母制訂規則,依照他們想的形式日常生活。但是等到年齡內心強大,一定會奮起反擊,給父母致命的一擊。
感覺孩子為人處事不誠信,常常撒謊,卻從來沒有從個人找過緣故。這些承諾從不達到的父母,大家才算是孩子撒謊的罪魁禍首。父母毫無疑問意想不到,原來完成承諾,都是軟暴力的一種,並且危害性很強。
原來,父母承諾說出來的那刻,孩子特殊的開心,乃至在不斷地總是幻想。可結論,父母卻以失信者給孩子上了一課,不但息滅了自己最初想像,並且責怪她們不懂事。最終的結局,自然也是以寂寞收尾,孩子和父母本身沒有一切信賴可談。
寫在最後:不要老是趁著「愛」名義,對孩子施壓,和軟暴力。人生本來就充滿著坎坷與痛苦,倘若父母一定要強加於一份傷害,這讓心靈軟弱的孩子,怎樣去承擔呢?
C. 父母如果不想傷害到孩子,就要避免哪3種「軟暴力」行為
同事甜甜一直在向我訴苦,稱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對自己總是愛答不理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大學,過了青春期,為什麼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後來一問才知道,有次甜甜沒忍住和孩子吵起來了,孩子怒氣沖沖的指責甜甜,稱甜甜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甜甜哭著對我說,這世上哪有家長不愛孩子的,自己脾氣雖然暴躁了一點,有時候說話可能對有些難聽,但也不至於讓孩子這么討厭。
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尊重自己孩子的,也會讓孩子從心底產生抵觸父母。同時,孩子的表達欲也會受到壓制,時間長了,他們進行負面的情緒問題無法得到紓解,很容易造成影響學生心理。
父母的「軟暴力」行為,其實不僅僅是在與孩子的對話和交流中,鄰居經常聚在一起,談論父母的弱點,免不了對各自的孩子互相比較一番。 父母有時在外人面前否認自己的孩子比在家裡對孩子說些更傷心的話,為了有一個和諧的親子關系,父母應該積極尋求與孩子溝通的方式,爭吵盡量避免自己的憤怒傷害孩子。
D.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狠,你碰了幾個
經常,我們會發現,生活中一些孩子總不自覺中流露出以下這些表現:
♥ 經常 情緒低落 ,耷拉著個臉,整天無緣無故地鬱郁寡歡;
♥ 經常會 「過度害羞」 ,從不願拋頭露面;
♥ 甚至害怕接觸生人、 過度敏感;
♥ 特別是對別人給自己的 評論 會非常在乎;
♥ 嫉妒 別的小朋友;
♥ 過分追求家長老師的 表揚 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當心了,孩子很可能是 自卑心理 在作怪!
自卑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 一個人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是源於兒童時代,而且很多時候是和家長不恰當的教導息息相關的!
下面,我們就從家庭角度,帶大家一起認識那些會使孩子變自卑的言語和行為:
軟暴力,即心理暴力,是指用 言語、表情、態度 等對他人的內心造成傷害的行為。
有的孩子形成了膽小、敏感、不自信的性格,這大多源於父母的這種心理軟暴力。
軟暴力對孩子在精神和心理層面上都造成了影響,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精神上的摧殘和 情感 上的虐待,長時間實施容易導致孩子 自卑、自閉、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的產生。
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指出, 不打孩子不等於孩子就沒有忍受家長的暴力攻擊。
爸爸媽媽們仔細回想自己 育兒 的過程中,有沒有在語言上給孩子以暴擊呢,還有,除了語言,一些非語言的動作、表情甚至對孩子傷害更大!
「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讓外人把你領走算了」、「這個小孩怎麼這么煩人」、「你怎麼這么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人家某某怎麼一學就會呢」……
看似平常甚至「為你好」的話語,實則卻非常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當中,這些話出現的頻率相當的高。
而在 臨床的兒童青少年咨詢案例中 可以發現, 孩子的問題行為往往就來自於之前父母不恰當的語言表述,和由此而產生的矛盾和誤解。
孩子的內心往往是很脆弱的,他們會很看重教育者的態度,特別是和他們最親近的爸爸媽媽,也許只是很小的一個暗示,在孩子看來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了。
而在家長軟暴力的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更多表現出自卑、無目標、敏感、多疑的性格 ,就像一隻躲在枝頭的驚弓之烏,小心翼翼地做著他人要求自己的事情。
1、易發脾氣的父母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老觀念,一件小事做不好,就對孩子非打即罵,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糾正方法。
但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大的災難。
他們小小年紀,很難辨清是非,總被責罰, 會讓他們對自己產生嚴重的誤解: 我不行,我沒有其他小朋友優秀等等!
那麼,有這種想法的小朋友,爸爸媽媽想一想,他們往後還能鼓起勇氣去嘗試新的挑戰嗎?這種深深的不自信和憂慮會時刻伴隨孩子,別說未來的成功了,光從精神和人格上,埋輪就已經摧毀了他友液裂。
2、不認可孩子的父母
有這樣一種父母,不管孩子多麼優秀,他們都不會給予一點點表揚或鼓勵:
姜文 ,著名導演兼演員,金雞、百花雙料影帝,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在外人看來,算得上「人生贏家」的姜文,在一次訪談中卻說自己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 而這種不自信,跟他的母親有著莫大的關系。
「我說我考上中戲了,給她一個通知單看,這你該高興了吧」姜文心理暗自激動著
「拿來了看了一下扔一邊了,她說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這種失落感,對孩子來說,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忘記!
打擊式教育 就像一枚釘子釘在孩子的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口會慢慢癒合,但是釘子上的銹跡卻永遠存在。
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贊賞的目光,為此,他們甚至可以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
父母不肯定、打擊式的教育可能出於好意,但長久下去就顯得愚鈍了! 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即使孩子再優秀,也是一個自卑者,得不到真正好閉的快樂!
3、成天哭窮的父母
孩子也有一定的虛榮心、自尊心。看到其他小朋友什麼東西都有,自己卻啥都沒有,想要父母卻又不給自己買,難免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矮人一截。
其實,貧窮並不可怕,貧窮帶來致命的自卑心理!真正有魅力、優秀的父母, 即使貧窮,也會給孩子一個精神豐富的童年 ,以此抵擋可能造成的自卑,而不是整天把貧窮掛在嘴邊,不做任何改變。
4、怨氣、戾氣太重的父母
這一點,我想很多已為人父母的80、90後會深有感觸:為了孩子,委曲求全過一輩子的父母大有人在。
老一輩很多母親,結婚時候由自己父母做主,嫁了一個不理想的人。於是爭吵、抱怨就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他們會抱怨自己的父母為自己選錯了人,還逼著自己嫁過來;抱怨都是因為孩子,自己的一輩子都沒有精彩地過;更是會抱怨自己的丈夫沒有別人的丈夫有能力,賺錢多。。。
他們沒有離婚,他們卻親手毀掉了一個溫暖的家。
爸爸媽媽們請想一想, 如果一個房子成天漏雨,那麼住在裡面的孩子還會幸福嗎?
父母的怨氣、戾氣太重,只會讓孩子想盡快逃離這個烏煙瘴氣的地方!
自卑不是天性,如果加以正確引導,孩子是可以變得自信樂觀的。以上四點,作為人家爸爸媽媽的你們觸碰了幾點呢?千萬要改掉哦!
養育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但底線一定要守好,不然就要適得其反了!
E.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在每個人的印象中,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父母總是會拿那些優秀的孩子與自己比較,想以此達到激勵自家孩子的目的,但父母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做法,會讓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暴力",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軟暴力",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
什麼是軟暴力?
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特點,"施暴者"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么可怕的原因。
軟暴力最初始的樣子就是語言暴力,而這正是大多數帆叢家長都會犯的錯誤。家長試圖通過用自己認為正確的語言來激勵孩子,可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為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方法針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效,之後屢試不爽,但這種傷害是積少成多的,孩子最終會在某個點徹底爆發。
長期受到軟暴力對孩子容易陷入自卑,甚至喪失和外界的溝通,陷入自閉。
當孩子被父母實施"軟暴力"之後,他們沒有辦法擺脫,也沒有辦法抗拒,所以他們會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不和任何人說話,僅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自己的世界裡騰出一片空地。
此外,孩子還有可能會對親情產生恐懼。
如果父母讓孩子開始感到厭煩或者孩子對自己的教育產生了抗知轎唯拒,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已經對親情產生了恐懼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一旦父母開始否定孩子的努力,甚至否定孩子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共情能力也會變差,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變得暴躁、喜怒無常。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避免對孩子實施軟暴力。
首先,從改變語言開始。
想要激勵孩子,讓他們變得更加努力和優秀,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激勵語言。大多數人所用的方式都是對比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所用家長一定要杜絕這樣的激勵方式,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其次,學會鼓勵和肯定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相應的鼓勵,肯定孩子的成就。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適當的物質獎勵,無需擔心過多的鼓勵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只要家長把握好度,運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這樣孩子才會不斷地進步。
最後,試著成為孩子的朋友。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想讓教育事半功倍,家長們可以試著像和朋友相處一樣和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搭培個獨立的個體,當孩子有了最基本的自我認知之後,他們才有動力去努力。
就像軟暴力一樣,慢慢地侵略孩子的思想、慢慢腐蝕孩子的內心。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我們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導,切忌對孩子情緒勒索,給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