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90的朋友,知道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時間還有多少嗎
轉眼小屁孩要上幼兒園了,早上出去晚上回來,一年之中跟父母在一起只有晚上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在過兩年小屁孩變成小娃該上小學了,早出晚歸,慢慢開始走開父母的懷抱。幾年後,山娃變成了大娃了,開始上中學了,為了上學,一個月回家一次,回家後,父母想方設法整好菜。在幾年後,山娃要上大學了,背鄉離井,千里求學,逢年過節,父母總想著山娃在外面的生活有沒有誰照顧,因為他們知道山娃有差不多半年沒有回家了。大學畢業後,山娃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在外面奮斗、隔絕了遠方父母的思念。一年復一年,終於兩老在蒼蒼的歲月了猛然老去,但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晚年幸福。 如果爸媽能再活三十年,我們每年平均回去一兩次,假若他們只能再活20年,跟他們見面的機會就只有40多次了。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酸的話題。 你知道? 「父母年邁我們還能見多少面」就像是一根針插入我們感情的胸口,觸動我們那麻木的神經,每個人都會感到沉重和自責。當我們用「多少」這個詞兒來標注與父母見面的次數時,才發現這份感情原來是那麼的寶貴,而我們卻無情的揮霍。「多少」不是多而是少,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面對年邁的父母,我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去想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因為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希望父母老去的,希望他們永遠年輕,而人生百年又有誰能避免呢? 你知道? 曾幾何時,我們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曾幾何時,我們厭倦了父母的嘮叨,聽不進老人的規勸;曾幾何時,我們來去匆匆,把家當作了客棧。而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我們還能見年邁的父母多少面」這樣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依然是年幼無知。雖然有些人已然是別人的父親或母親。 你知道?「父母在,不遠游。」可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與父母長相廝守,床前盡孝呢?對於在遠方的遊子,一年也許就有在春節時,才能回家見上父母一面。即使生活在一個城市,真正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嘴上喊著「忙,沒時間,加班」,可寧願在家上網聊天,出門與朋友喝酒打麻將。我們有幾個人還記得父母的生日,會記得上次回家是幾月幾號,我們多久沒和父母聊天了。 你知道?
2. 人一輩子可以見父母多少次,有人會算嗎
2次就夠啦!計算方式,每周見父母算1次,陪父母聊天超過半小時計1次,給父母做飯算1次.和父母吵架減少10次.1年不回家見父母的減少100次.要父母錢的減少100次.等等....算下來能得到正分的應該不多吧?
3. 數一數這輩子你還能見父母多少次
我的父母今年50了,打個比方假如我遠嫁了,父母還有30年壽命,一年回家兩次,只有60次可以見面,如果嫁在臨市,兩個月回一次,一年能回6次,30年也只有180次。算了算,我還是不遠嫁了,踏踏實實工作,在房價4500,有大海,物價也不離譜的小地方,好好生活,加油!不論是怎樣的生活方式,為了我們想要的而努力
4. 一年之中,你會回家看父母幾次
因為自己現在是一個大學生,所以除了寒暑假之外,我沒有過多的時間回家陪父母,所一年也只有寒假和暑假回家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