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的課程是什麼

父母的課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1 01:02:23

A. 兒童樂理知識:孩子學鋼琴父母的必修課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但學琴真的只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嗎?父母在孩子學琴之前,還有哪些必修課要上?
「當語言無力時,是音樂開始的時候。」鋼琴是樂器,學習鋼琴無論是對孩子的素質培養,還是智力開發,都是利大於弊。但是對於多數父母來說,如何發現孩子的音樂天賦,培養孩子真正愛上音樂?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琴,在學琴的道路上享受音樂的美好,並因為學習鋼琴而感受人生別樣的快樂……還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新課題。旅居美國的鋼琴家茅為惠,也是鋼琴教育家,對於中國琴童的父母,她說: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父母必修課1:為寶寶打開音樂之門
音樂胎教
寶寶能坐在鋼琴前彈奏出一個准確的音符,也許在很多父母看來是偶然。其實,對注重音樂胎教的准媽媽來說,如果在孕期注意每天進行音樂胎教,就是為孩子開啟了音樂之門。
音毀培樂胎教不僅能培養孩子未來的樂感,音樂還有助於開發孩子主觀形象思維的右腦。胎教只是聽古典樂曲,媽媽坐在搖椅上,輕輕地撫摸著肚子,反復唱著一首輕柔的兒歌,媽媽的聲音配上好聽的歌曲,其實是的音樂胎教。
如果媽媽是一個不喜歡唱歌的人,也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坐在搖椅上唱歌,可以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放著背景音樂。不知不覺中,在媽媽心情愉悅、放鬆的情況下,和寶寶進入一種音樂的氛圍,這是一種合理的狀態。
Tips:茅為蕙推薦經典胎教曲目:肖邦《流行的行板》;勃拉姆斯《搖籃曲》;莫扎特《單簧管五重奏》;巴哈《小步舞曲》;舒伯特《小夜曲》
音樂早教
很多中國的父母,准備讓孩子開始學鋼琴了,首先著急給孩子找好鋼琴老師,買好鋼琴,而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音樂親子早教課」。從孩子出生到學鋼琴前,這一段時間,父母除了在家裡多給孩子聽古典音樂外,就是找一個機構,讓孩子在游戲中接觸音樂,觸摸樂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這類成熟的親子音樂課在國外很多,其中內容包括:孩子和媽媽一起滾、跳、走;母子一起聽錄音;一起玩有節奏的音樂游戲,非常輕松有趣,即是親子游戲又是音樂教育。如果沒有機會上親子音樂早教課,媽媽在家裡也可以和寶寶做一些音樂游戲,比如放一個動物的叫聲錄音,讓寶寶來分辯,這是老虎叫的聲音響呢?還是貓咪叫、小鳥的聲音響?從寶寶感興趣的聲音開始,可以培養寶寶對聲音輕響、高低、快慢,音區表現有基礎的認識。
觸摸樂器可以在逛樂器城中完成,在逛樂器城的過程中,讓寶寶了解什麼是鋼琴,什麼事小提琴?什麼是圓號?什麼是長笛?什麼是古箏……以此加深寶寶對音樂世界的熟悉和了解。也可以帶著孩子去一些鋼琴學習機構看看,讓孩子看大哥哥大姐姐們怎麼彈琴的。這樣在寶寶學鋼琴時,鋼琴對他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大傢伙,而是音樂世界的魔法器。
茅為蕙一句話提示:音樂胎教是享受,而非任務。
父母必修課2:發現孩子的音樂天賦
在孩子學習鋼琴前,父母們會糾結:到底我的寶寶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是否型含有音樂的感知能力?特別是家裡沒有從事音樂專業的家庭,父母擔心孩子如果沒有天賦,白耽誤工夫。首先天賦並不等於成就。而無論多有天賦的孩子如果不通過後天的努力,也絕對成為不了鋼琴家,有一定天賦的孩子能更快進入音樂的殿堂。但沒有天賦的孩子通過鋼琴學習的過程,總會有一天他會因為學習鋼琴而有所收獲。
寶寶具備彈琴的身體上的優勢嗎?大體從手、耳、記憶力來判斷:
手:寶寶的手指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還要看寶寶手指伸張的能力,比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伸開度,伸開度大。張得越開,彈琴的時候會越舒服。手指不要太短。另外,太胖的手指彈琴會有點困難。
耳:大人拍掌讓寶寶跟著唱歌,可以選擇唱兒歌,看寶寶是否跟得上節拍,是否有本能的節奏感。或者放一個鋼琴曲,看看孩子從鋼纖租唯琴曲能聽出什麼感覺?比如放一個快的曲子,看看孩子是否能用恰當的形容詞來表示,哪怕是很幼稚的形容詞。比如,說像放鞭炮,或者說是像爆米花的感覺。孩子也許對固定的音高沒有概念,但至少他會有一個模仿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
記憶力:媽媽和寶寶一起唱歌,讓他跟著唱,也許五度唱得不是很准,但至少要知道調是往上還是往下的。通常說「五音不全」的孩子,他的調是找不準的,媽媽往上唱,他往下唱,沒有基本的音樂上的模仿力。一個曲子放過以後,第二天再放一遍,看孩子記不記得昨天聽過。或者放兩個,一個和昨天一樣,一個和昨天不一樣,看看孩子對音樂是否有一定的敏感。
如果這三點每一點都具備,那麼寶寶的音樂潛質至少是在標准線之上的。
不過,除了身體需要具備的這些優勢,還有就是性格上也很關鍵。如果寶寶是個人來瘋,性格外向,喜歡在人群中表現自己,那麼,這樣性格的寶寶學鋼琴具備一定的優勢。相反,如果寶寶性格內向、害羞、人多的時候不敢表現,這樣性格的寶寶即便是身體條件很好,學鋼琴未來也很難有成就。
茅為蕙一句話提示:藝術教育能培養寶寶的自信,更能讓寶寶有機會展示自己。
父母必修課:初學琴童家長最關心的7大問題
雖然作為父母已經准備讓孩子學鋼琴了,但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困惑,針對這些問題,茅為蕙老師一一做了解答。
Q:我的寶寶3歲了,想問寶寶多大學鋼琴合適?
A:一般是4-6歲。我是4歲開始學的琴。4-6歲是最能培養良好的手指機能的年齡段。
Q:我不能確定女兒是否適合學鋼琴,我想在她學鋼琴前讓她學一年的電子琴,不知道可以不?
A:我不贊同學電子琴。雖然電子琴可以幫助孩子提前識譜,但是電子琴和鋼琴的觸鍵是不同的。電子琴輕輕一按就能出聲,而鋼琴需要手指的力度彈,聲音也是跟隨手指力度大小而不同。
Q:如何為孩子選擇鋼琴老師?通過什麼標准來判定這位老師水平高低?
A:孩子的鋼琴老師每個階段應該是不同的。初級入門的鋼琴老師尤為重要,因為他能決定孩子是否能真正愛上音樂,喜歡上鋼琴。初級老師自己的彈奏水平如何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老師的性格一定要好,聲音甜美溫和,笑容和藹可親,讓孩子要喜歡上老師,孩子才能開心地去上鋼琴課。
Q:孩子學鋼琴半年了,准備為他買台鋼琴,請問買多少錢的鋼琴合適?
A:如果家裡條件允許,我建議鋼琴還是買貴的好。一架合格的鋼琴,至少是3萬以上的價格。這樣的鋼琴孩子用幾年沒有問題。
Q:寶寶准備開始學鋼琴了,我們作為父母的該做什麼准備?
A:首先父母應該問自己是不是做好了犧牲的准備,從此沒有業餘生活,而要從一而終陪著孩子學琴練琴。
Q:聽說練琴很苦,我們大人該如何監督孩子練琴?
A: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建立練琴的規律和習慣。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練多少分鍾。常年累月地堅持,需要孩子和父母共同的付出。
Q:如果孩子不好好練琴,父母該怎麼做呢?或者怎麼懲罰他?
A:首先我覺得父母要保證永遠有積極向上的激情,給予孩子的,只是正面的表揚和鼓勵,即使在你情緒不佳或孩子實在不太聽話的時候,也保證對孩子絕不會謾罵和體罰。
茅為蕙,旅美鋼琴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茅為蕙鋼琴藝術中心創始人。中國橋梁專家茅以升的孫女。父親是小提琴家,母親是鋼琴老師。3歲時學拉小提琴,後來改學鋼琴,16歲時赴美留學。茅為蕙在不斷獲得國際比賽大獎的同時,每年在歐美及亞洲地區舉辦近60場音樂會,和眾多世界一流的樂團合作。近期專門為中國琴童父母寫的一本書《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出版。

B.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每個孩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會感到煩惱,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願,下面為大家分享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1

1、文明禮貌教育

文明禮貌教育主要,針對於兒童的語言和行為,需要保持謙虛和恭敬。要讓孩子尊重別人,更要待人接物方面,有誠懇謙虛的優點和助人為樂的思想。同時也要教育孩子文明用語,從小就要懂禮貌,講文明。

2、公共道德教育

對於孩子一定要從小做公德教育,要讓孩子養成文明禮貌和團結友愛,以及保護文物和講究衛生,還有愛護公共設施這些方面的公共道德習慣,同時作為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3、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主要是指道德的教育,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有良好的思想意識和態。品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含了誠實,勇敢和勤勞節約,以及遵紀守法這樣的優良品德。

4、誠實教育

要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誠實教育根基,不要有不弄虛作假的想法,日常做事要表裡如一,對待朋友和同學也要赤誠相見,對待學習不能夠貪圖虛名,在作風方面更要言行一致,不能說謊。

5、友愛教育

友愛教育主要是針對於孩子們家庭成員,以及朋友要團結友愛的指導教育,這對於孩子的人際關系有直接的影響。在生活中一定要給孩子說樹立樂於助人的思想,同時也要培養孩子尊老愛幼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互相謙讓,養成禮貌待人的習慣。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2

第一、育德

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質是成才的基礎。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德的目標至少應該讓孩子學會懂禮貌,有較強的責任心(包括誠實)和愛心。

懂禮貌必須從小教會孩子主動在特定情況下說「你好、謝謝和對不起」;責任心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度和習慣;愛心則包括愛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和愛人(寬容、尊重、互助)。

第二、育能

能力的目標一般應該包括學習能力、獨立能力(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和交往能力。在家庭里,我們的父母和親人們不應該過分的溺愛我們的孩子,要學會讓我們的孩子主動地承擔責任,獨立自主的處理問題。

這種能力包括自己的謀生能力,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過分的依賴自己的家庭。育能不是讓家長們過分的關注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心靈的港灣,但不是孩子躲避責任,懶惰的天堂。

第三,育體

育體指的是家庭教育需要幫助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教導自己的孩子熱愛上體育運動。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的很多行為將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孩子。

所以,我們的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現在很多年輕家長都喜歡刷手機,這些對我們孩子的影響十分大。因此,我們的家長在休息時間里一定要帶著自己的孩子多出去運動,培養體育愛好,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課程有哪些內容3

幼小銜接家庭教育

1、正確定位

客觀看待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自家的孩子肯定在家長眼中是最優秀的,但是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就無法正確看待自家的孩子了。

2、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

孩子上小學,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除了需要物質方面的准備外,還要營造入學的情境,讓孩子對小學產生嚮往,盼望早一點上小學。家長還應幫助孩子正確了解學校,知道小學是學習的地方,小學生是以學習為主的,要做作業,還會考試,要認真學習。

3、理性擇校,不折騰

很多家長有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想盡辦法、托關系把孩子送到所謂的「好學校」、「實驗班」。其實,每個學校都有好學生和壞學生,關鍵還是看孩子,因此,擇校需理性。

4、幫助孩子從容面試

「幼升小」面試,可能是孩子參加的以一個面試,如何幫助孩子減少恐懼,發揮出色,將是家長在孩子幼兒園畢業後的必修課之一。

5、學習是能力的培養

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而不僅僅是成績,這是每一位學生家長需正確看待的問題。為了讓孩子們成為有知識人,那麼首先要讓其成為有能力學知識的人,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有能力的孩子呢?以下幾種能力是必須的:思考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傾聽的能力、語言的理解能力、有效溝通的能力等。

幼小銜接家庭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家長要在幼兒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這是實施實施家庭教育的基礎

家長有威信就能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長為顯示自己在家庭中的威風,就用粗暴的做法代替嚴格的教育方法,這樣只會使幼兒變得野蠻。也有的家長採用溺愛的教育方法,這樣也只會使孩子變的任性、自私、自立性差。正確的方法是家長必須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正確、高尚言行樹立和鞏固自己的威信。

2、家長要成為幼兒的表率,這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關鍵

父母要成為幼兒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範言行影響響幼兒。幼兒對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想學,父母的語言、行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會對幼兒起很大的作用。因此,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要檢點,以防一時疏忽,在幼兒心靈中留下不好的影響。

3、家長要把對幼兒的嚴格要求和對他們的尊重結合合起來

沒有嚴格的要求就沒有教育,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沒有真正的教育。父母對幼兒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合情合理、堅定不移、經常一貫和孩子所能接受的。

然而,家長的要求有時盡管是合情合理的,但對幼兒來說,畢竟還是外部的東西,要使合理的要求變成幼兒的意識行為,單純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於求成的辦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誘、啟發自覺,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人格尊嚴,才能使幼兒自尊自重、奮發向上。

4、家長對幼兒要因材施教

孩子的早期教育必須顧及到每個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習慣及天賦條件等。這樣才能使孩子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發展特長。

C. 親子關系的課程有哪些

目前社會上常見的親子課程可分為五種類型:

1、自己教育孩子「成功」了,把經驗和做法總結提煉出來傳授給家長。代表人物周弘。

2、把古今中外優秀教子理念匯總起來創造性的講授出來。

代表人物盧勤。

3、傳播某些國外教育流派、教育理念的父母成長課程。代表人物孫瑞雪。

4、把成功學的理念和方法移植在家庭教育上。代表人物董進宇。

5、以心理學的某些原則設計的某些父母課程。這類課程遍地都是。

四、這些課程普遍存在的缺陷是:

1、偏重於教子理念、知識、訊息、方法的講授和傳遞,沒有深刻觸及家長的心靈,無法解決家長知道越多越做不到的困惑。

2、大多在一些「點」上做文章,缺乏完整系統的理論和操作有效

的訓練體系,對一個人的生命成長和一個家庭來說,僅停留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階段。

五、完形教育親子關系課程的特色是:

這是一個揭示生命真相、傳遞家庭教育終極智慧的成長體系

這是一個讓孩子心甘情願聽話的課程

這是一個讓心覺醒讓愛流動的父母成長課程

這是一個關於生命教育的課程六、完形教育與這些課程的區別是什麼:

1、完形教育親子關系課程是一套融合東西方智慧、內外兼修、道術結合、訓練並重的完整的成長體系。

2、我們認為,外在關系出了問題,是因為內在心靈有了缺憾,所以我們不單單注重外在「術」的訓練,更注重家

長內在心靈的成長-----「道」的修煉。外在「術」的訓練可以協助家長解決教子問題,而內在「道」的成長則可令家長更智慧的消融問題、超越問題。這是教子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所以我們的親子關系課程和其他親子課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我們啟動了一個生命成長的系統工程,徹底解決了家長知道做不到的困惑,上過我們課程的學員最多的回饋就是:知道怎麼面對孩子了,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和諧,教子越來越輕松,開始享受和孩子的相處時光了,孩子則開始自覺的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了!

其他的課程大多是講授式,訴諸學員的頭腦屬於知性和智性的成長,容易忘記,我們的課程採用直指人心的體驗式學習,屬於慧性的成長,刻骨銘心,永記不忘。

教育孩子其實最需要的不是方法,因為沒有任何方法適用任何一個孩子;父母最需要的其實是找到在每個當下如何教育孩子的智慧,而智慧無法傳授,只能靠自己的領悟。每個父母原本都有這種智慧,只不過被自己的知見、情緒障礙住了。完形教育親子關系課程就是通過專業的訓練協助父母移除這些障礙的過程。

D. 世界上最好的父母課程是什麼

護航艦公司與國際婚姻家庭研究院、國際品質人生學院聯合開發的"父母成長課堂"即全國500城市巡迴演講!
《父母成長課堂》綱要

課程背景:

對於孩子的教育,許多父母的意識上仍然是鬆散的,沒有深入思考過教育子女的根本問題,比如:孩子的幸福是什麼樣的?孩子怎麼樣贏得幸福?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年代如何長久的保持幸福?為什麼學歷很高,能力很強卻不能夠贏得人生的幸福?等等

父母的教育手段仍然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所以,不能夠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創造性的教育子女;

課程效果:

讓父母明確教育子女的努力方向是什麼,從而讓父母找到教育的參考坐標,不再迷茫無助;

幫助父母把握教育子女的核心,從而讓自己的子女擁有更多成就人生的砝碼;

從根源上呈現給父母教育的過程,提升父母教育自己子女的決心和意識;

父母打破限制,嘗試創造性的進行自我教育並教育子女。

課程內容:

1、如何做稱職的父母;

2、決定子女一生幸福的六大核心要素;

3、腦神經科學指導下的0-6歲的教育模式;

4、父母幫助子女成就人生的簡單操作方略;

5、父母如何立足自身創造性的教育子女的核心思路;

6、現場咨詢互動

E.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上學時他們學習的課程

八十年代的我們學習課程有語文教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是副科,都被語文教學課霸佔了。

F. 家庭教育有哪些課程

一、習慣培養,奠基人生
不少家長認為,家長的責任是養育孩子,學校的責任是教育孩子。那些認為教育是學校責任的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常常忽略及時對孩子進行性格優化、良好習慣的示範和教育。當孩子出現問題徵兆時,他們漠然;當應該教育、引導孩子時,他們沒有發出聲音;當孩子出現扭曲性格、不良習慣時,他們還在期待著學校教育會對孩子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奠定孩子終身發展基礎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則要起到如培植大樹蓬勃生長的根系的作用,這種培植就是要在每天的生活中落實優良性格與優秀習慣的培養。孩子的起點是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可以畫出最美的圖畫,但也可能畫成一幅亂糟糟的塗鴉。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價值觀和人格形成之前,他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時間是最長的。孩子每天呼吸著融入父母性格、習慣的空氣,吮吸著父母性格、習慣的養分,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在這種浸潤、呼吸和吮吸中,父母的價值觀、性格、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說,這種影響是遺傳性、奠基性的。言傳不如身教,父母只有言行一致,精心示範,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熱愛勞動,才會熱愛生活
現在,許多孩子已經不做家務了,既不會做飯,也不會洗衣。報紙上還說,大學生會把成包成包的臟衣服快遞回家,讓媽媽幫著洗;洗干凈後,家長又給他寄回來。
在學校,中小學生也不願意做清潔衛生工作。做值日生時,他們不認真,不積極;大掃除時,無論派什麼活兒,他們都嫌臟嫌累,想盡辦法躲懶;班幹部競選時,勞動委員的職務也是最少有人競聘的。最可怕的是,已有一小部分孩子變得不愛勞動,他們對「勞動最光榮」的說法很難認同。他們認為,勞動是可以花錢買來的,現在家務由爸媽做,將來家務可以由鍾點工做。而自己怎麼可以做鍾點工的活兒呢?
就個體而言,人的自理勞動是一項基本技能。勞動也是個體生存的手段。這些道理顯而易見,家長也都懂,可他們說,「孩子現在還小,長大自然就會做事了」,或者「學習已經很緊張了,做家長的能幫他一點就幫一點吧」。這是一種錯誤且危險的思想。勞動是一種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勞動是一種美德,不勞動的人不懂自律,也不懂得珍惜。如果孩子不從小接受勞動教育,那麼他將無法形成自理的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尊重他人勞動的品質以及對人、對已的責任感。
三、素質教育,健康第一
許多學校、學生、家長都形成了「多讀書一考高分—上名校」的教育理念。大量的學習任務壓在孩子頭上,擠壓了孩子們走到操場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他們只能整日坐在課桌前埋頭苦讀。更嚴重的是,對於這樣的現象,學校和家長倒也不反感。在他們眼中,提高考分是王道,體育鍛煉只是玩,會讓孩子分心。也有家長知道運動的重要性,但他們認為與學習相比,運動的重要性基本可以忽略。而且他們相信,多給孩子吃點好的、吃點有營養的,就可以讓孩子身體棒,體育鍛煉沒有必要。
運動真的不重要,可以被營養品替代嗎?強身健體是運動的首要與基本功能。體育鍛煉能促進骨骼生長,讓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健康成長,尤其是能促進神經肌肉與心肺系統的發育。神經肌肉充分發育,能保證大腦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中獲得充分的營養,顯著提高大腦的反應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習效率。除對身體有益外,體育也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因為體育運動是鍛煉意志力、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團隊精神的絕佳方式。例如,參加一場90分鍾的足球賽,會消耗極大的體力,必須咬牙拚命堅持;球也不能滿場隨意踢,必須遵守比賽規則;踢球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它講究團隊配合。
素質教育,健康第一。過硬的體質能讓學生在長時間的緊張比賽中保持旺盛的精力、精準的判斷力與卓越的創造力。」
四、懂得感恩,才有責任
唐山大地震中,一對母子被深深壓在廢墟下,母親半個身子被混凝土板卡著動彈不得。七八個月大的嬰兒在她的身下安然無恙。幾天後,救助人員挖洞接近這對母子時,母親剛剛咽下最後一口氣,而那嬰孩口中還含著母親的食指。抱起孩子,發現母親的食指只有半截。原來,母親在危難中一直用乳汁延續著孩子的生命,乳汁被吸干後,她拚命咬斷了自己的手指,用鮮血讓孩子存活了下來。
每次看到這,孩子們都淚眼朦朧,低垂下頭,半晌無語。但我們又看到這種事實 : 今天的獨生子女,幾乎都處於父母、祖輩的過度呵護下,缺乏在風霜雨雪中求生存、在同伴競爭中求生存的歷練以及真實的成長體驗。他們習慣了在家庭生活中呼風喚雨的「主尊」地位,唯我思維強烈。由於缺失兄弟姐妹間相互照顧、攙扶的體驗,獨生子女也不懂得謙讓為何物。這樣的孩子,他尚未長大。
五、遵守規則,才有美麗人生
我們在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知識增長及技能提高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孩子德性的發展。而對孩子德性的培養應該做得更具體點、更有針對性,要把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誠實的品質、與人相處的禮儀、對自然的尊重與敬畏、恪守社會秩序的自覺等素養放在教育的首位。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不僅僅需要學校及教師,更需要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一起努力,從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著手,具體指導,讓孩子先成「人」。
教育就是要從細節入手,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規則行為,將規則內化為素養,進而用優秀的素養為孩子迎來美麗人生。重新審視我國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時,我們應該進一步從小事抓起,引導孩子們養成習慣:面對孩子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面對孩子們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某些不良習慣,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教育的敏感和教育的胸懷?我們是不是應該帶著一定的國際視野和未來視野,不斷地審視我們自身、審視我們的家庭教育行為?

閱讀全文

與父母的課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入職體檢需要孕檢 瀏覽:565
50歲以後注意的10件事 瀏覽:978
保時安電子氣體檢測儀怎麼調地址 瀏覽:967
白露前後怎麼養生 瀏覽:298
腦梗老年人夜尿多怎麼辦 瀏覽:334
體檢檢出肺腫瘤怎麼辦 瀏覽:181
日本養老院介護工作 瀏覽:881
2017山東聊城養老金漲 瀏覽:216
老人氣短怎麼辦 瀏覽:332
個人繳納社保退休時間 瀏覽:283
煙台市哪個區域適合養老 瀏覽:78
吳昕楊迪的父母是做什麼的 瀏覽:742
敬老院工商執照 瀏覽:930
甲肝乙肝體檢看哪個指標 瀏覽:56
深圳萬興社區老年人多少人 瀏覽:158
什麼是老年人活動策劃 瀏覽:353
有沒有哪些養生小知識 瀏覽:948
為什麼父母喜歡罵自己的兒子 瀏覽:684
長大以後才知道孝順你 瀏覽:196
過渡性養老金怎樣計算方法 瀏覽:20